生產過程

生產過程

生產過程是工業企業資金循環的第二階段。在生產過程中,工人藉助於勞動資料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製成勞動產品。因此,生產過程既是產品製造過程,又是物化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和活勞動的消耗過程。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是指從原材料(或半成品)開始直到製造成為產品之間的各個相互聯繫的全部勞動過程的總和。

基本信息

生產過程

正文

人們在一定的生產關係下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要生存,就必須有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物質生活資料,而要獲得這些生活資料,就要進行生產。任何社會,如果不從事生產活動,人類就無法生活下去,更談不上進行政治、文化、教育、科學、藝術和其他社會活動。
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包括必需的原材料的儲備階段,勞動者使用生產工具作用於勞動對象勞動過程,以及自然力對勞動對象獨立發揮作用的過程(如釀酒的發酵)等。
生產過程,不但是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而且是生產關係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因為,人們在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時,不僅要與自然界發生關係,而且人們之間也必然要以一定的方式結成相互關係,而絕不可能脫離社會,孤立地、同別人毫無聯繫地進行生產。這種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就是狹義的生產關係。K.馬克思說:“社會生產過程既是人類生活的物質生存條件的生產過程,又是一個在歷史上經濟上獨特的生產關係中進行的過程,是生產和再生產著這些生產關係本身,因而生產和再生產著這個過程的承擔者、他們的物質生存條件和他們的互相關係即他們的一定的社會經濟形式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5頁)。也就是說,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中,生產過程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和生產關係生產過程的統一。
不管生產過程的社會形式如何,每一個生產過程,從連續的角度看,都是再生產過程。再生產過程,或稱社會生產總過程,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個環節。生產這個環節,就是直接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在再生產過程中,生產處於首要地位,是決定性的環節。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交換、分配和消費。這是因為,交換、分配、消費這三個環節的物質內容都是產品,必須從直接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同時,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性質也是由人們在直接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關係決定的。但反過來,交換、分配、消費對於生產也發生重大的反作用。
生產過程在不同的生產關係下,具有不同的性質。在以生產者自己占有生產資料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條件下,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決定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是資本家追逐和占有剩餘價值的過程。

正文

人們在一定的生產關係下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物質資料的生產是
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要生存,就必須有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物質生活資料,而要獲得這些生活資料,就要進
行生產。任何社會,如果不從事生產活動,人類就無法生活下去,更談不上進行政治、文化、教育、科學、藝術和其他社會活動。
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包括必需的原材料的儲備階段,勞動者使用生產工具作用於勞動對象的勞動過程,以及自然力對勞動對象獨立發揮作用的過程(如釀酒的發酵)等。
生產過程,不但是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而且是生產關係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因為,人們在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時,
不僅要與自然界發生關係,而且人們之間也必然要以一定的方式結成相互關係,而絕不可能脫離社會,孤立地、同別人毫無聯繫地進行生產。這種在生產過程中結成
的相互關係,就是狹義的生產關係。K.馬克思說:“社會生產過程既是人類生活的物質生存條件的生產過程,又是一個在歷史上經濟上獨特的生產關係中進行的過
程,是生產和再生產著這些生產關係本身,因而生產和再生產著這個過程的承擔者、他們的物質生存條件和他們的互相關係即他們的一定的社會經濟形式的過程”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5頁)。也就是說,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中,生產過程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和生產關係生產過程的統一。
不管生產過程的社會形式如何,每一個生產過程,從連續的角度看,都是再生產過程。再生產過程,或稱社會生產總過程,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
個環節。生產這個環節,就是直接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在再生產過程中,生產處於首要地位,是決定性的環節。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交換、分配和消費。這是因
為,交換、分配、消費這三個環節的物質內容都是產品,必須從直接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同時,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性質也是由人們在直接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相
互關係決定的。但反過來,交換、分配、消費對於生產也發生重大的反作用。
生產過程在不同的生產關係下,具有不同的性質。在以生產者自己占有生產資料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條件下,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決定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是資本家追逐和占有剩餘價值的過程。

結構

按照生產過程組織的構成要素,可以將生產過程分為物流過程、信息流過程和資金流過程。
1)物流過程 採購過程、加工過程或服務過程、運輸(搬運)過程、倉儲過程等一系列過程既是物料的轉換過程和增值過程,也是一個物流過程。
2)信息流過程 生產過程中的信息流是指在生產活動中,將其有關的原始記錄和數據,按照需要加以收集、處理並使之朝一定方向流動的數據集合。
3)資金流過程 生產過程的資金流是以在制品和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動力、燃料設備等實物形勢出現的,分為固定資金與流動資金。資金的加速流轉和節約是提高生產過程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分類

企業的生產根據各部分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劃分為以下三部分:
1.基本生產過程。基本生產過程是指構成產品實體的勞動對象直接進行工藝加工的過程。如機械企業中的鑄造、鍛造、機械加工和裝配等過程;紡織企業中的紡紗、織布和印染等過程。基本生產過程是企業的主要生產活動。
2.輔助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是指為保證基本生產過程的正常進行而從事的各種輔助性生產活動的過程。如為基本生產提供動力、工具和維修工作等等。
3.生產服務過程。生產服務過程是指為保證生產活動順利進行而提供的各種服務性工作。如供應工作、運輸工作、技術檢驗工作等等。
上述三部分彼此結合在一起,構成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其中,基本生產過程是主導部分,其餘各部分都是圍繞著基本生產過程進行的。

組成

狹義的生產過程指產品生產過程,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使之轉化為成品的一系列生產活動運行過程。
廣義生產過程是指企業生產過程或社會生產過程。
企業生產過程包含基本生產、輔助生產、生產技術準備和生產服務等企業範圍內全部生產活動協調配合的運行過程。
產品生產過程由一系列生產環節所組成,一般包含加工製造過程、檢驗過程、運輸過程和停歇過程等。有一些產品生產過程中還包含自然過程。

原則

生產管理的對象是生產過程。組織好生產過程是企業能否有效地利用生產資源、以合理的消耗水平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並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基礎。
企業生產過程的組織原則是要滿足生產過程運行的連續性、平行性和節奏性(均衡性)、生產過程構成的比例性及其對生產對象(產品)變化的適應性。以上這五個特徵是反映生產過程組織的先進性、合理性的主要標誌,也是合理組織生產過程所追求的目標。
1.生產過程的連續性
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應包括生產過程在空間上的連續性和在時間上的連續性。
空間上的連續性是要求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在空間布置上合理緊湊,使加工對象所經歷的生產流程路線短,沒有迂迴往返的現象。
時間上的連續性是指生產對象在加工過程各工序的安排上緊密銜接,消除生產中斷和不應有的停頓、等待現象。
2.生產過程的平行性
生產過程的平行性是指加工對象在生產過程中實現並行交叉作業。提高生產過程的平行性可以縮短整個產品或整批產品的生產周期。
3.生產過程的比例性
生產過程的比例性是指生產過程各環節的生產能力要保持適當比例,使其與承擔生產任務所需求的能力相匹配。
4.生產過程的均衡性(節奏性)
生產過程的均衡性是指企業的生產任務從投料到最後完工能夠按預定計畫均衡地完成。所謂“均衡”是要求在相等的時間間隔內完成大體相等的生產工作量。
均衡性一般取月均衡、旬均衡、日均衡,而節奏性則以小時和分、秒計。所以“節奏性”一般用於大量生產。
5.生產過程的適應性
生產過程的適應性是指當企業產品進行更新換代或品種組成發生變化時,能夠由生產一種產品迅速轉到生產另一種產品的應變能力。

內容

合理組織生產過程有兩方面內容:採用合理的組織形式和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

空間

為了使生產過程達到連續性、協調性和節奏性的要求,必須在空間上把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合理地組織起來,使它們密切配合,協調一致,這是合理組織生產過程的重要內容。
企業的生產組織系統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一般可以分為若干層次。
大型企業:工廠—分廠—車間—工段—班組—工作地
中小型企業:工廠—車間—班組—工作地
生產過程組織的主要問題,是以專業化分工的原則把這些工作地組織起來,使產品生產過程能有效地運行。通常有兩種專業化分工的原則,即生產工藝專業化和產品對象專業化。
(1)生產工藝專業化。按照不同的生產工藝特徵來分別建立不同的生產單位,這種分工原則稱為生產工藝專業化原則。
(2)產品對象專業化。按不同的加工對象(產品、零件)分別建立不同的生產單位,這種分工原則稱為產品對象專業化原則。

時間

研究生產過程的時間組織,歸結到研究物流的距離與速度。進一步說,要研究在制品(零組件和部件)在工序之間的移動方式問題。
以批生產來說,在制品移動方式有順序移動方式、平行移動方式和平行順序移動方式等3種。
●順序移動方式。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畢後,整批送到下一道工序進行加工。
優點:零件連續加工,設備不停機,零件整批轉工序,便於組織。
缺點:零件等待時間長,生產周期加長。
●平行移動方式。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加工完一個零件後,立即將這個零件送到下一道工序進行加工。
優點:整批零件的生產周期最短。
缺點:各道工序加工時間不相等時,會出現停工現象。
●平行順序移動方式。這種方式指每批零件在一道工序上連續加工沒有停頓,零件在各道工序的加工儘量做到平行。所以,零件在工序之間移動是平行和順序相結合。

機制

為使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協調一致,必須採用恰當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建立生產過程運行機制。
1.生產任務的性質
2.生產人員的組織和管理
3.生產計畫系統
4.生產過程監控系統
5.生產考核制度

組織

合理組織生產過程是指把生產過程從空間上和時間上很好結合起來,使產品以最短的路線、最快的速度通過生產過程的各個階段,並且使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得到充分的利用,達到高產、優質、低耗。合理組織生產過程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生產過程的連續性
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是指產品和零部件在生產過程各個環節上的運動,自始至終處於連續狀態,不發生或少發生不必要的中斷、停頓和等待等現象。這就是要求加工對象或處於加工之中,或處於檢驗和運輸之中。保持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可以充分地利用機器設備和勞動力,可以縮短生產周期,加速資金周轉。
(二)生產過程的比例性
生產過程的比例性是指生產:過程的各個階段、各道工序之間,在生產能力上要保持必要的比例關係。它要求各生產環節:之間,在勞動力、生產效率、設備等方面,相互均衡發展,避免"瓶頸"現象。保證生產過程的比例性,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設備利用率,也進一步保證了生產過程的連續性。
為了保持生產過程的比例性:在設計和建設企業時,就應根據產品性能、結構以及生產觀模、協作關係等統籌規劃;同時,還應在日常生產組織和管理工作中,搞好綜合平衡和計畫控制。
(三)生產過程的節奏性
生產過程的節奏性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的各個階段,從投料到成品完工入庫,都能保持有節奏地均衡地進行。要求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生產大致相同數量或遞增數量的產品,避免前松後緊的現象。
生產過程的節奏性應當體現在投入、生產和出產三個方面。
其中出產的節奏性是投入和生產節奏性的最終結果。只有投入和生產都保證了節奏性的要求,實現出產節奏性才有可能。同時,生產的節奏性又取決於投入的節奏性。因此,實現生產過程的節奏性必須把三個方面統一安排。
實現生產過程的節奏性,有利於勞動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時間的浪費和損失;有利於設備的正常運轉和維護保養,避免因超負荷使用而產生難以修復的損壞;有利於產量質量的提高和防止廢品大量的產生;有利於減少在制品的丈量積壓;有利於安全生產,避免人身事故的發生。
(四)生產過程的適應性
生產過程的適應性是指生產過程的組織形式要靈活,能及時滿足變化了市場需要。隨著市場凋節的開展,技術的進步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戶對產品的需要越來越多樣化。這就給企業生產過程組織帶來了新的問題,即如何朝著多品種、小批量、能夠靈活轉向、應急應變性強的方向
發展,為了提高生產過程組織的適應性,企業可採用"柔性製造系統"等方法。
上述組織生產過程的四項要求是衡量生產過程是否合理的標準,也是取得良好經濟效果的重要條件。

核算

在生產過程中,企業將原材料等勞動對象投入生產,經過工人的勞動加工,製造出適合於社會需要的產品。生產過程一方面從實物形態看,把材料通過加工變成產品,是產品的製造過程;另一方面從價值形態看,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耗費,形成生產費用,具體來說,發生了材料費用、勞動者的工資和福利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等。所以這一過程的經濟業務室對各種耗費的發生、歸集、分配、結轉,核算費用,[2]計算產品成本,產品完工後驗收入庫。
一、生產成本的構成內容 生產過程的生產成本,它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構成。
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用貨幣額表現的生產耗費,稱為生產費用。這些生產費用最終都要歸集、分配到一定種類的產品上,形成各種產品的成本。有些費用在發生時,就能直接確認是為生產某種產品而發生的,稱為直接費用,可以直接計入某種產品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資;有些費用在發生時,不能直接確認是為生產哪種產品而發生的,稱為間接費用。間接費用需要採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到某種產品的成本中,如車間製造費用。因此,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費用的發生、歸集和分配以及產品成本的形成,就構成了產品生產過程核算的主要內容。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管理和組織生產的需要而發生的期間費用,如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因其不能歸屬於某個特定產品成本,其費用額容易確定,但所歸屬的產品難以判斷,所以,應作為當期損益處理,而不作為產品的生產成本。
二、主要賬戶設定 1.“生產成本”賬戶
該賬戶屬成本類賬戶,主要用來核算和監督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生產各種產成品、自製半成品、提供勞務、自製材料、自製工具及自製設備等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該賬戶借方登記增加數,表示當期實際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貸方登記減少數,表示完工產品已轉出的實際成本數額。期末餘額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在產品生產費用,該賬戶需按產品種類、規格分別設定明細賬戶,進行明細核算。
2.“製造費用”賬戶
該賬戶屬成本類賬戶,主要用來核算和監督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在產品生產或提供勞務過程
中不能直接記人“生產成本”的各種間接費用,即企業製造部門(車間、分廠)為管理和組織生產而發生的各項費用。賬戶借方登記增加數,表示本期發生的全部制
造費用,如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車間房屋折舊、工具修理費、照明費,以及其他不能直接記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如機器設備折舊費等;貸方登記減少數,表示企業按一定標準分配記入“生產成本”賬戶借方並由各種產品負擔的製造費用數額。該賬戶期末結轉後一般無餘額,該賬戶應按不同部門和成本項目設定明細賬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3.“管理費用”賬戶
該賬戶屬損益類賬戶,主要用於核算和監督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辦公費、折舊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業務招待費、壞賬損失、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勞動保險費等等。賬戶借方登記增加數,表示本期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減少數,表示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管理費用,結轉後應無餘額。該賬戶需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三、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 (一)材料費用的核算 生產過程中,各個生產部門需用材料時,應填制領料憑證,一般稱為領料單,向倉庫辦理領料手續。倉庫根據領料憑證發出材料後,應將領料單傳遞給財會部門。財會部門根據領料的車間及領料用途的不同編制發料憑證匯總表,並以此編制會計分錄。
[業務-1]華興公司本月領料情況如表1所示。
項目
甲材料
乙材料
合計
生產A產品耗用
70000
30000
100000
生產B產品耗用
50000
70000
120000
小計
120000
100000
220000
生產車間管理耗用
6000
6000
厂部管理耗用
8000
8000
合計
120000
114000
234000
這項經濟業務匯總了本月材料的耗用情況。對於發生的材料費用,應根據其用途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為生產產品直接領用的,應記入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為車間管理領用的,記入製造費用賬戶的借方,為厂部管理領用的,記入管理費用賬戶的借方。同時,企業庫存材料減少,應記入原材料賬戶的貸方。具體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A產品 100000
——B產品 120000
製造費用 6000
管理費用 8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 120000
——乙材料 114000
(二)工資費用的核算 工資是企業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是產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企業勞動者還可以享受各種集體福利待遇,因此,國家規定企業可以按工資總額14%的比例計提職工福利費,以保證企業諸如職工困難補助、醫藥費、探親費等職工個人福利方面的支出。這些計提的福利費與工資費用一樣,也應根據員工的崗位不同分別計入到有關的成本費用賬戶中。為了核算和監督工資的結算、發放及福利費的計提和使用情況,設定了“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費”兩個賬戶。
“應付工資”賬戶:該賬戶屬負債類賬戶,主要用來核算和監督企業應付職工工資總額,包括各種工資、獎金和津貼等。賬戶借方登記減少額,表示本月實際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工資數額;貸方登記增加額,表示本月應付給職工的全部工資數額。該賬戶一般無餘額。如果貸方有餘額,表明本月應付工資大於實發工資,其差額為應付未付的工資;如為借方餘額,表明本月實發工資大於應付工資,其差額為多支付的工資。
“應付福利費”
賬戶:該賬戶屬負債類賬戶,主要用於核算和監督企業職工的醫藥費、困難補助、醫務和福利人員的工資等福利費提取和使用情況。為保證企業職工身體健康,改善
和提高企業職工的福利待遇,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企業可按照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從成本、費用中適當提取職工福利費。賬戶借方登記減少額,表示企業
實際支出的職工福利費數額,貸方登記增加額,表示企業從成本、費用中提取的職工福利費數額。期末貸方餘額表示結餘的福利費,屬於應付未付的費用。
下面舉例說明工資費用及應付職工福利費的核算。
[業務-2]華興公司月末,計算並分配本月職工工資:其中,生產A產品工人的工資40000元,生產B產品工人的工資30000元,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4000元,厂部管理人員的工資6000元。
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企業應付給職工的工資費用增加了,應記入到應付工資賬戶的貸方;另一方面,應根據職工崗位的不同,將工資費用記入到有關成本費用賬戶。對於生產產品的工人的工資費用,應記入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對於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費用,應記入製造費用賬戶的借方;對於厂部管理人員的工資費用,應記入管理費用賬戶的借方。具體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A產品 40000
——B產品 30000
製造費用 4000
管理費用 6000
貸:應付工資 80000
[業務-3]按上述工資總額的14%計提職工福利費。
A產品生產工人應計提的福利費40000×14%=5600元
B產品生產工人應計提的福利費30000×14%=4200元
生產車間管理人員應計提的福利費4000×14%=560元
厂部管理人員應計提的福利費6000×14%=840元
合計80000×14%=11200元。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企業應付職工的福利費增加,應記入應付福利費賬戶的貸方;另一方面,計提的福利費應根據員工崗位的不同分別記入成本費用賬戶:生產工人的福利費記入生產成本賬戶,車間管理人員的福利費記入製造費用賬戶,厂部管理人員的福利費記入管理費用賬戶。具體的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A產品 5600
——B產品 4200
製造費用 560
管理費用 840
貸:應付福利費 11200
[業務-4]從銀行提取現金80000元,並發放本月職工工資。
這項經濟業務,其內容可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自銀行提現:一方面現金增加了80000元,應記入現金賬戶的借方;另一方面,銀行存款減少80000元,應記入銀行存款賬戶的貸方。其二是以現金髮放本月的工資:一方面現金減少80000元,應記入現金賬戶的貸方;另一方面,應付職工的工資因發放而減少了企業的負債80000元,應記入應付工資賬戶的借方。具體會計分錄為:
借:現金 80000
貸:銀行存款 80000
借:應付工資 80000
貸:現金 80000
【關鍵提示】目前,許多單位採用銀行代發工資形式,其會計分錄為借記“應付工資”,貸記“銀行存款”。
[業務-5]以現金支付職工王強報銷的醫藥費及其困難補助共3000元。
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企業的現金減少了3000元,應記入現金賬戶的貸方;另一方面,職工福利費因支付而使企業減少了負債3000元,應記入應付福利費賬戶的借方。具體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福利費 3000
貸:現金 3000
(三)其他費用的核算 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除了發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等費用外,還要發生一些諸如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修理費、水電費等其他費用。這些費用都是間接費用,不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要經過歸集、分配後,才能計入某種產品的成本。
1.固定資產的折舊費
企業的固定資產一般有較長的使用期限,而且其價值會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等原因而逐期減少。通常,將固定資產使用中的磨損或因科技進步等原因而逐漸轉移的價值,稱為固定資產折舊。這部分轉移的價值以折舊費用的形式計入成本費用中。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意義在於:不僅使企業有能力在將來重置固定資產,而且也滿足了配比原則的要求。
為了對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費進行核算,會計上需設定累計折舊賬戶。“累計折舊”賬戶:該賬戶是一個資產類賬戶。該賬戶專門用來反映固定資產累計所計提的折舊額。從性質上來說,它與其他的資產類賬戶的結構有所不同,即其貸方登記增加數,表示企業計提的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借方登記減少數,表示因固定資產實物的減少而沖銷的累計折舊額;餘額在貸方,表示企業的固定資產已累計計提的折舊額。
累計折舊賬戶是固定資產賬戶的備抵調整賬戶。期末,固定資產賬戶的借方餘額減去累計折舊賬戶的貸方餘額,可求得固定資產的折余價值(亦稱淨值),以反映企業現有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
在企業計提折舊時,企業應根據固定資產的用途不同分別計入相應的成本費用賬戶。其中,生產車間的固定資產折舊費計入製造費用;厂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計入管理費用;同時增加固定資產的折舊總額。
[業務-6]華興公司計提企業本月的固定資產折舊5000元,其中生產車間計提4000元,厂部計提1000元。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增加,應記入累計折舊賬戶的貸方;另一方面,生產車間和厂部的折舊費用增加了,應分別記入製造費用和管理費用賬戶的借方。具體會計分錄為:
借:製造費用 4000
管理費用 1000
貸:累計折舊 5000
2.固定資產的修理費
固定資產的修理費是指固定資產在整個使用過程中的一種後續支出,為了維持固定資產的正常運轉和使用,使它一直處於良
好的工作狀態,就必須進行必要的維修。但該項支出不應計入到固定資產的價值之中,而應作為企業的一項成本費用加以反映。固定資產的修理分為日常修理和大修
理,固定資產日常修理費用應直接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可以採用預提或待攤的方式核算。
“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賬戶,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要求,為劃清各會計期間的費用界限而設定的。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付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分攤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項費用。預提費用主要是指應該由本期負擔、應預先計入本期的成本費用但尚未實際支付的費用。
“待攤費用”賬戶屬於一個資產類賬戶,主要用來核算和監督企業已經實際支出但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分別負擔的分攤期在一年以下的各項費用,如數額較大的生產設備修理費、全年的報刊訂閱費、全年的財產保險費、領用低值易耗品等。該賬戶借方登記增加數,表示已經支付或發生的各種費用,貸方登記減少數,表示分攤的應由本期產品成本負擔的費用。餘額在借方,表示已經支付但尚未攤銷完的費用數額。該賬戶應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預提費用”賬戶屬於負債類賬戶,這種費用在某種程度上帶有應付而未付的性質。預提費用是指預先分別計入各期成本、費用,但在以後才實際支付的費用,如預提租金、保險費、借款利息、修理費用等。該賬戶借方登記減少數,表示實際支付數額,貸方登記增加數,表示按計畫預先已經提取並記入本期費用的數額。餘額在貸方,表示已經提取但尚未支付的數額。該賬戶應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業務-7]華興公司以銀行存款支付本月份固定資產的日常修理費300元,其中生產車間負擔200元,厂部負擔100元。
在此例中,一方面,企業的銀行存款減少了,應記入銀行存款賬戶的貸方;另一方面,固定資產的修理費應根據其使用情況,生產車間的修理費記入製造費用賬戶的借方,厂部的修理費記入管理費用賬戶的借方。具體的會計分錄為:
借:製造費用 200
管理費用 100
貸:銀行存款 300
[業務-8]華興公司以銀行存款支付厂部汽車的修理費3600元,分六個月攤銷。
每月攤銷額=3600÷6=600
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企業的銀行存款減少3600元,應記入銀行存款賬戶的貸方;另一方面,借方;應由以後五個月負擔的3000元,應記入待攤費用賬戶的借方。具體的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 600
待攤費用 3000
貸:銀行存款 3600
[業務-9]預提應由本月負擔的機器設備的大修理費用1000元,其中車間應負擔540元,厂部負擔460元。
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本期負擔的固定資產的大修理費用應按使用固定資產的部門不同分別計入成本費用賬戶,即車間應負擔的記入製造費用賬戶的借方,厂部負擔的記入管理費用賬戶的借方;另一方面,企業按月預提的款項增加了,應記入預提費用賬戶的貸方。具體的會計分錄為:
借:製造費用 540
管理費用 460
貸:預提費用 1000
3.無形資產攤銷的核算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按我國現行制度的規定,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和商譽等無形資產作為企業資產的一部分,同有形資產一樣,它的價值也會隨著使用而不斷減少。因此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管理費用。
在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中,應設定“無形資產”賬戶來核算無形資產的增減變動及攤銷。
“無形資產”賬戶:該賬戶是一個資產賬戶,借方登記各種來源的無形資產價值的增加;貸方登記無形資產的投資轉出、轉讓無形資產等的減少及各期無形資產的攤銷額;餘額一般在借方,反映無形資產的期末餘額。“無形資產”賬戶一般按無形資產的類別設定明細賬。
[業務-10]華興公司外購專利權,價款120000元,分10年攤銷。
每月攤銷額=120000÷10÷12=1000
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攤銷無形資產使無形資產賬面價值減少了1000元,應記入無形資產賬戶的貸方;另一方面,本月攤銷費用應記入管理費用賬戶的借方。具體的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 1000
貸:無形資產 1000
4.辦公費、水電費的核算
[業務-11]以銀行存款支付企業的辦公費2400元,水電費1600元,其中生產車間負擔2200元,厂部負擔1800元。
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企業的銀行存款少了;另一方面,車間負擔的應記入製造費用賬戶的借方,厂部負擔的記入管理費用賬戶的借方。具體的會計分錄為:
借:製造費用 2200
管理費用 1800
貸:銀行存款 4000
5.差旅費的核算
出差人員預借的差旅費應通過其他應收款賬戶反映。
“其他應收款”賬戶:該賬戶是資產類賬戶,反映企業與其他單位或個人除產品銷售、勞務供應之外所發生的各種應收及暫付款項。如應收的罰款、賠款,預借的差旅費、備用金及存出保證金等。賬戶的借方登記增加數,表示發生的其他應收款項;貸方登記減少數,表示收回的其他應收款項;餘額一般在借方,表示企業尚未收回的其他應收款項。該賬戶應按不同的債務人設明細賬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業務-12]廠長李明出差預借差旅費1000元,以現金支付。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企業的現金減少了,應記入現金賬戶的貸方;另一方面,企業應向廠長李明收取的款項增加了,應記入其他應收款賬戶的借方。具體的會計分錄為:
借:其他應收款——李明 1000
貸:現金 1000
[業務-13]李明出差回來,報銷差旅費800元,退回多餘的款項,結清前借款。
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厂部負擔的差旅費發生了800元,應記入管理費用賬戶的借方,同時企業的現金增加200元,應記入現金賬戶的借方;另一方面,收回李明前借的差旅費款項1000元,應記入其他應收款賬戶的貸方。具體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 800
現金 200
貸:其他應收款——李明 1000
(四)製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生產車間內為產品的生產所發生的各項間接生產費用。這些費用的發生一般都不能直接確定其受益對象,所以,製造費用在發生時,應首先通過製造費用賬戶的借方進行歸集,期末在所有的受益對象間採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分配後,再計入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
1.製造費用的歸集
製造費用的歸集內容主要包括:生產車間管理用原材料及輔助材料,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福利費,機器設備、廠房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修理費,車間管理的日常耗費等。
通過以上的業務,說明了企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及其會計處理方法。期末應將企業本期所發生的各項製造費用按車間或部門進行歸集匯總。在實際工作中,這種歸集匯總的工作是通過登記製造費用明細賬的形式來完成的。在會計基礎中,我們將通過登記製造費用的T字型賬戶的形式加以說明。下面將以上述生產過程中主要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來說明該賬戶的登記及製造費用的歸集。
業務(21)6000
業務(22)4000
業務(23)560
業務(26)4000
業務(27)200
業務(29)540
業務(31)2200
業務(34)17500
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17500
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17500
通過上述製造費用的T字型賬戶的借方發生額合計,我們知道該企業本期累計發生的製造費用總額為17500元。
2.製造費用的分配
在歸集完製造費用以後,期末應將所有的製造費用結轉到生產成本賬戶,以計算本期的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如果某車間本
月只生產一種產品,則歸集的製造費用可直接轉入該產品的生產成本明細賬中;若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則要將歸集的製造費用採用一定的分配標準分配到不
同的產品中去。
分配製造費用,首先要選擇合理的分配標準,一般常用的分配標準有生產工時、機器工時、生產工人工資等。其計算公式如下:
製造費用分配率=待分配的製造費用/各種產品分配標準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該種產品的分配標準×製造費用分配率
[業務-14]將本月所發生的製造費用總額17500元按生產A、B產品的工人的工資比例進行分配。
製造費用的分配率=17500/(40000+30000)=0.25
A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40000×0.25=10000元
B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17500-10000=7500元
上述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企業的製造費用總額因分配結轉而減少17500元,應記入製造費用賬戶的貸方;另一方面,生產A、B產品的成本分別增加了10000元和7500元,應記入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具體的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A產品 10000
——B產品 7500
貸:製造費用 17500
(五)產品成本的計算及結轉 生產過程加工完成的產品即產成品,通過“庫存商品”賬戶核算。
“庫存商品”賬戶:該賬戶屬資產類賬戶,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已驗收入庫,等待對外銷售的產品。主要用來核算和監督企業已生產完成,並驗收入庫的可出售的產成品的實際生產成本。該賬戶借方登記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已驗收入庫的產成品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出庫產成品的實際成本。餘額在借方,表示庫存產成品的實際成本數額。該賬戶應按產成品品種、規格設定明細賬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前已述及,產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個部分構成。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稱為直接費用,它們在發生時可直接計入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製造費用又稱為間接費用,它們在發生時,應先計入製造費用賬戶,期末匯總後再分配計入生產成本賬戶。這時,本期為某產品生產所發生的全部生產費用均已計入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形成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發生額,產品完工成本通過生產成本賬戶的貸方結轉。
企業當期生產的產品可能有的已完工,有的尚未完工(在產品),因此,在計算完工產品成本時,需要將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公式進行:
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的生產費用-期末在產品成本=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所生產產品品種等的不同設定生產成本明細賬,以計算各完工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業務-15]企業生產的A、B產品均為本期投產,無期初在產品,其中A產品本期全部完工,完工產量1000件。B產品的期末在產品成本3700元(其中直接材料2000元,直接人工1200元,製造費用500元),本期完工2000件。計算並結轉完工A、B產品的成本。
下面通過表2生產成本明細分類賬計算A、B完工產品的成本。
(21)
生產領用材料
100000
100000
(22)
生產工人工資
40000
40000
(23)
生產工人福利費
5600
5600
(34)
分配的製造費用
10000
10000
生產費用合計
100000
45600
10000
155600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轉出
100000
45600
10000
155600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
100
45.60
10
155.60
(21)
生產領用材料
120000
120000
(22)
生產工人工資
30000
30000
(23)
生產工人福利費
4200
4200
(34)
分配的製造費用
7500
7500
生產費用合計
120000
34200
7500
161700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118000
33000
7000
158000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
59
16.50
3.50
79
期末在產品成本
2000
1200
500
3700
計算出完工產品的總成本及單位成本後,就應結轉其完工產品成本,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在本業務中,一方面,企業庫存的產成品增加,應記入庫存商品賬戶的借方;另一方面,因產品完工入庫使生產成本減少,應記入生產成本賬戶的貸方。具體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A產品 155600
——B產品 158000
貸:生產成本——A產品 155600
——B產品 158000
由以上業務可以看出:生產成本賬戶是一個歸集產品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並據以計算產品成本的賬戶,產品完工驗收入庫後,能夠確定其完工產品成本,表明產品生產過程己完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