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三聯書店,全稱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前身是鄒韜奮、徐伯昕等人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創立的生活書店、新知書店和讀書出版社。1948年三店在香港合併,正式成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1年與人民出版社合併,1986年恢復獨立建制,2002年加入中國出版集團。2009年,榮獲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2009-2011年度中央直屬機關文明單位;2011年,中國新聞出版系統先進集體;2012年,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三聯書店總部設於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的三聯書店辦公大樓,並在北京、武漢、鄭州、杭州、濟南、瀋陽、哈爾濱、汕頭、大連、昆明、南寧和南京等十幾個城市設有分銷店。

基本信息

歷史

創立

(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32年,生活書店

生活書店
生活書店成立於1932年,創辦人是鄒韜奮、徐伯昕等。其前身是《生活》周刊社。《生活》創刊於1925年10月,主編為王志莘先生,該刊是中華職業教育社的機關刊物,“生活”二字,是職業教育社創辦人黃炎培先生書寫。1926年10月,鄒韜奮接任《生活》周刊主編,銳意改革,銷量激增,並於1932年7月1日創辦生活書店。

讀書出版社
讀書出版社成立於1936年,創辦人是李公朴、柳湜、艾思奇、黃洛峰等,前身是1934年創刊的《讀書生活》半月刊。成立時李公朴為總經理,李公朴於11月因“七君子”事件入獄,1937年2月由黃洛峰接任經理。

新知書店
新知書店成立於1935年,創辦人是錢俊瑞姜君辰薛暮橋華應申等,它的發展則是從《中國農村》月刊開始的。

三家書店都誕生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歷史時期。成立以後,三家書店堅持愛國進步立場,積極宣傳抗日救亡、民主革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呼聲,業務發展迅速,但也屢遭國民黨政府迫害。

自1928年6月《生活》周刊社開始出版圖書,至1948年10月三店正式合併時止,三店共出版圖書1600餘種,先後共編輯出版期刊約50種。這些書刊宣傳愛國進步思想,引導讀者追求真理,在中國人民救亡和解放的年代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三店先後在上海、漢口、廣州、西安、香港等地開辦過百餘家分店。其中,僅生活書店設於各地的分店就有55家,化名開辦的書店及出版社21家,與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或其它出版社、個人合作開辦的書店或出版社35家。三店在中國現代出版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合併

11
1945年11月01日,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聯合分店在重慶成立,簡稱重慶三聯分店,第一次公開使用“三聯”店名。1948年10月,為了迎接新中國的誕生,三店在香港合併,成立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三聯書店。後來大部分人員遷往北京,在京成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管理處。北京的三聯書店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歸屬人民出版社,直至1986年方獨立經營,稱為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三聯書店的編輯出版部門曾於1951年合併到人民出版社,仍用三聯書店名義出書;發行部門併入各地新華書店

1986年1月,三聯書店又從人民出版社分開,正式恢復建制。獨立後的三聯書店仍然是一家綜合性的出版機構,以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為主要對象,著重出版人文科學方面的優秀著譯和基礎知識讀物,注意文化積累。

1986年8月成立上海三聯書店。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聯書店在不同地區共同為振興中華做出貢獻。

三聯書店自成立之後,發展越來越多元化,但最初三店共同辦雜誌的傳統仍然延續著,1979年創辦的《讀書》雜誌便是代表之一。《讀書》中的文章或是談古論今,或是探討社會現象、學術問題,都體現著深刻的思考過程和濃厚的人文關懷,始終擁有一批忠實的讀者。

書店文化

店徽

22

1949年3月曹辛之重新設計的三聯書店店徽
1949年3月曹辛之重新設計的三聯書店店徽
從1948年“三聯”在香港組建起,直到如今“三聯”出版的書仍在用著同一個出版標記。三聯店徽的原型來自生活書店店徽:1936年,美工鄭川谷據蘇聯宣傳海報(《打擊懶惰工人》1931年佚名)移植過來,設計了店徽。圖案外圍作齒輪形,中間是立足點一致的三個揮動鋤鎬的築路工人,沿著三柄鋤鎬橫穿有一條弧形光芒。40年代後期,還有一幅與店徽相仿的方形圖案,作為出版標記印在部份出版物上。
1948年10月,為迎接全國解放的新形勢三家書店負責人在香港宣布合併,成立三聯書店總管理處。總管理處遷入北京後,由曹辛之先生根據生活書店店徽進行了重新設計:三聯店徽仍用圓形圖案在一個上下橢圓的圖案中,三個勞動者揮鋤揚鎬,同心協力開
33
“生活·讀書·新知”題字
“生活·讀書·新知”題字
墾著知識的處女地。三個站在一起的勞動者更顯示三家書店的正式聯合。畫面上略去原來的弧形光芒,而在勞動者的斜上方增加一顆光芒普照的五角星,使整幅小圖在動態中趨於穩定,動靜結合,有一種穩重感。這一小星的喻意就更為明顯了:既是晝夜勞作的象徵,也是黎明與進步的隱含。在勞作者下方是一條橫線,代表著大地。橫線下寫著“三聯書店”。整幅小圖構圖清新雅致,留白處給人以想像,圖案的線條流暢簡潔,也可見設計者的功力。
新設計的店徽,解放初期曾作為書店工作人員佩帶的證章,同時它也作為出版標記一直印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書刊上。[5]

題字

“生活·讀書·新知”雖然只是三家書店名字的組合,但卻巧合地概括了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三個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生活,熱愛生活,好好生活;然後是讀書,讀書是一種習慣,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最後是新知,新知從讀書中來,從生活中來,又讓讀書和生活更美好。
“生活書店”四個字原也是請黃炎培先生書寫的,但新寫出來的“生活”二字卻同原來周刊提名“生活”二字的字形出入較大,在幾經躊躇之後,由當時擔任生活書店經理的徐伯昕仿照黃先生筆體,摹寫出“生活書店”四個字。
“讀書生活出版社”的店名,據說是由沈鈞儒的叔父,民國年間的老名士沈衛所題,1934年11月《讀書生活》半月刊創刊,沈衛先生寫了“讀書生活出版社”幾個字。沈衛所題的店名,後被製成白底紅字的搪瓷招牌,曾掛在出版社的門口。
“新知書店”為隸書體字,是廖承志的岳父經亨頤先生手書。

宗旨與文化精神

(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現在的三聯

多年來,三聯書店秉承生活書店“竭誠為讀者服務”的宗旨,以“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為堅守的文化精神,努力追求特色和品位,不懈追求創新與發展。在內容上不斷開發適應當下大眾需求的新品種,傳播新銳思想,致力於大眾精神生活的豐富和提高,並在北京、杭州汕頭等城市開設了分店。三聯書店在中國已不僅意味著一家出版社,而且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公共的知識精神。

書店以出版社會科學讀物為主,其出版物有專業性很強的學術著作,也有中等程度的知識讀物,還有大眾普及讀物。三聯圖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紮實的學理功底、豐富的人文關懷和思想智慧。半個多世紀以來,三聯以其出版高品位的人文科學專業圖書和社會科學的譯著圖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品牌,受到讀書界的廣泛尊敬,被譽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發展

三聯書店總部設於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的三聯書店辦公大樓,並在北京、武漢、鄭州、杭州、濟南、瀋陽、哈爾濱、汕頭、大連、昆明、南寧和南京等十幾個城市設有分銷店。

文集

出版的多卷雜文家專集(包括夏衍、柯靈、聶紺弩、廖沫沙、胡風等人的雜文集),《文化生活譯叢》、《讀書文叢》、《研究者叢書》、《新知文庫》、《現代西方學術文庫》,以及一些知名作家、學者的回憶錄(如巴金《隨想錄》、夏衍《懶尋舊夢錄》、馮友蘭三松堂自序》、侯解廬《韌的追求》等)。

期刊

三聯出版的期刊有《讀書》月刊。 三聯書店近幾年年均出版新書300餘種。自1986年至2001年,累計出版各類圖書5000餘種。出版的《隨想錄》(巴金著)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傅雷家書》十多年來暢銷不衰,已出版100多萬冊。

圖書

三聯書店近幾年年均出版新書300餘種。自1986年至2001年,累計出版各類圖書5000餘種。出版的《隨想錄》(巴金著)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傅雷家書》十多年來暢銷不衰,已銷售上百萬冊。三聯書店《讀書》雜誌

雜誌

三聯書店自成立之後,發展越來越多元化,但最初三店共同辦雜誌的傳統仍然延續著,1979年創辦《讀書》雜誌,亦學亦思,以學帶思,文章無論說古道今。1993年創刊的《愛樂》,為國內唯一一本古典音樂評論雜誌,擁有高素質的音樂評論撰稿人。1995年出版的《三聯生活周刊》,定位在做新時代發展進程中的忠實記錄者,有中國的《時代周刊》之稱。創刊於2002年的《競爭力》月刊,是中國加入WTO之後創立的第一份財經期刊,以獨家調查、深度分析、客觀評述為辦刊宗旨。

三聯風波

由於三聯換了不適當的領導人,自2003年年底以後,三聯書店的運營出現了與“三聯傳統”不協調的聲音,為了經濟利益大量出版教材教輔圖書,尤其是違反國家規定,以一號兩刊形式發行《三聯財經競爭力·人才與財富版》、《讀書·中國公務員》兩本雜誌,與雜誌原有的學術品位大相逕庭。三聯書店主要領導人的行為引起了公憤,眾多員工為此聯名起草公開信,表達了他們對“三聯”現狀及前景的憂慮。

2004年3月一號兩刊的違規操作及員工公開信經媒體報導後,三聯風波在學術界、出版界引起巨大震動。楊絳、陳樂民、許紀霖葛兆光、陳平原、資中筠、邵燕祥等作家學者先後不約而同地寫文章回憶老“三聯”,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了對“三聯風波”的看法和關注。

三聯保衛2004年4月,北京萬聖書園、上海季風書園等全國42家民營書店聯名遞呈《致三聯書店暨中國出版集團的公開信》,要求對三聯書店總經理兼總編輯進行“彈劾”,此舉引發了中國文化界的“三聯保衛戰”。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9月14日三聯書店召開了全體員工大會,正式宣布總編輯汪季賢調離,歷時180天的“三聯保衛戰”宣告結束。現在,經過“三聯保衛戰”鍛鍊的三聯人會更加珍惜老三聯人的優秀文化傳統、保持三聯獨特的人文魅力,相信三聯書店將依舊是讀書人永遠的精神家園。

廣州店關張
2010年7月30日19時35分,廣州開業最早的一家三聯書店關張,這是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書店,位於廣州市購書中心6樓。

韜奮圖書館

公益圖書館

三聯書店開啟夜讀服務三聯書店開啟夜讀服務

2012年7月,三聯書店舉辦“韜奮圖書館”開館儀式。這是中國第一家以鄒韜奮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公益圖書館。它是三聯書店創建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之一,現有藏書兩萬五千餘冊,其中約五分之一為20世紀50年代前的版本。其中最珍貴的,是抗戰勝利後,籌建韜奮圖書館時各方捐贈及購置的圖書,書上印有藍色“韜奮圖書館藏書”字樣的橢圓章。韜奮圖書館是我國當今唯一一家由出版單位設立、以社會公眾為服務對象的公益性圖書館。

24小時營業

2014年4月8日,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為期十天的試行24小時營業,每天晚上9時至次日上午9時為夜讀時間,並將於4月18日正式營業。店方稱,此舉主要希望為全民閱讀作貢獻,為整個實體書店行業帶來有益影響,“賠錢也會堅持下去。”

所獲榮譽

2009年,榮獲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

2009-2011年度中央直屬機關文明單位;

2011年,中國新聞出版系統先進集體

2012年,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

社會評價

三聯書店以出版社會科學讀物為主,其出版物有專業性很強的學術著作,也有中等程度的知識讀物,還有大眾普及讀物。三聯圖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紮實的學理功底、豐富的人文關懷和思想智慧。三聯以其出版高品位的人文科學專業圖書和社會科學的譯著圖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品牌,受到讀書界的廣泛尊敬,被譽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三聯書店在中國已不僅意味著一家出版社,而且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公共的知識精神。
“一部三聯的歷史就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史。三聯最輝煌的歷史是這改革開放的二十年。倘若沒有了三聯,這二十年的思想啟蒙和知識分子的歷史很有可能要改寫。在中國出版界,具有標誌鮮明的標誌性出版風格的出版社是不多的,三聯書店就屬於其中的鳳毛麟角。“
季羨林曾在一篇名為《我心中的三聯“店格”》的文章中寫道:“我,作為一個老知識分子,經過了多年的觀察與思考,把我心目中三聯書店的“店格”歸納為八個字:清新莊重認真求實。”“這個‘格’決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地形成的,而是要經過長時期的培育和醞釀才逐漸被廣大民眾所接受的。

北京地區出版社名錄

所在省區 出版社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 黨建讀物出版社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軍事科學出版社 | 企業管理出版社 | 經濟科學出版社 | 印刷工業出版社 |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經濟管理出版社 |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中國戲劇出版社 | 人民軍醫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藍天出版社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 煤炭工業出版社 | 線裝書局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現代出版社 | 中國藏學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世界知識出版社 | 中國婦女出版社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中醫古籍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外國文學出版社 | 語文出版社 |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 連環畫出版社 | 人民美術出版社 | 團結出版社 | 中國紡織出版社 |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解放軍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 中國方正出版社 | 當代中國出版社 | 中國文史出版社 | 新華出版社 | 中國文學出版社 |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 中國物資出版社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中國地圖出版社 | 中國稅務出版社 | 文化藝術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 地震出版社 | 國防工業出版社 |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 氣象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 | 原子能出版社 | 國家行政學院音像出版社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中國畫報出版社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中國宇航出版社 |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農村讀物出版社 | 中共黨史出版社 | 中國民航出版社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航空工業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軍事誼文出版社 |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同心出版社 | 中國工人出版社 |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萬國學術出版社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北京古籍出版社 |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榮寶齋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中國ISBN中心 | 北京出版社 | 測繪出版社 | 華齡出版社 | 今日中國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中國電力出版社 | 中國計畫出版社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 中國物價出版社 |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中國言實出版社 | 經濟日報出版社 | 中國人口出版社 | 中國金融出版社 | 中國盲文出版社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中國檢察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 地質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崑崙出版社 | 人民音樂出版社 | 學苑出版社 | 時事出版社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五洲傳播出版社 | 當代世界出版社 | 科學普及出版社 | 朝華出版社 |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中國農業出版社 | 中國城市出版社 | 石油工業出版社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中國計量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朝花少年兒童出版社 | 中國和平出版社 | 中國攝影出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東方出版社 | 華藝出版社 |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紅旗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龍門書局 | 冶金工業出版社 | 中國旅遊出版社 | 紫禁城出版社 | 長虹出版公司 | 華文出版社 | 警官教育出版社 | 中國標準出版社 | 中國發展出版社 | 中國經濟出版社 |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 長城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中國致公出版社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中國商業出版社 | 中國工商出版社 | 中國書籍出版社 | 人民體育出版社 |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 兵器工業出版社 | 國防大學出版社 | 華樂出版社 | 開明出版社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新時代出版社 |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 專利文獻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星球地圖出版社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知識出版社 | 中國三峽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旅遊教育出版社 | 人民日報出版社 | 中國華僑出版社 | 中國人事出版社 | 華夏出版社 | 京華出版社 |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 方誌出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 中國石化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北京教育出版社 | 文津出版社 | 科學出版社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長征出版社 | 華語教學出版社 | 人民中國出版社 | 中國檔案出版社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中國林業出版社 | 中國統計出版社 | 中央文獻出版社 | 大眾文藝出版社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 中央編譯出版社 | 學習出版社 | 中國書店出版社 | 民眾出版社 | 中華書局 | 光明日報出版社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