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毒理學

生態毒理學

生態毒理學的發展歷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年。它是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而產生的新興學科。 生態毒理學定義為:用多學科理論(生理、生態、化學、物理、毒理和數學)來解答上述六大問題,解釋自然界中污染物的暴露風險。它用於支持環境政策、法律、標準和污染控制方法。生態毒理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污染防治中套用性很強的一種工具。 生態毒理學的核心部分是生物效應,即有毒、有害物質對生命有機體危害的程度及範圍的研究。生物監測和生物檢測是進行生物效應研究的兩種技術法。使生態毒成為九十年代最有生命力的邊緣學科之一。由此產生了許多新的概念及術語,如微生態系統、群落毒性等。 生態毒理學是污染控制的工具,因此,它實際上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技術支撐。 幾乎所有在80年代歐美各國出台的環境管理方法中都需要生態毒理技術,如化學品和排放物的安全性評價;產品生物降解能力測試;生物技術產品的管理;污染治理技術的效果評估等領域都需要生態毒理學參與並起著關鍵的技術支撐作用,如上海環科院運用自行設計製造的SAES-MICROCSM系統進行的河流生物治理技術安全性及效果評估以及某製藥廠排放廢水生態風險評價即是這方面的套用實例,前者生物技術套用的生態影響及大環境使用的功效、限制條件做了充分的評估。後者解決了多年來納污河道內魚類死亡的可能性問題,不僅得了死魚的機率,而且死魚的範圍也得以確定。對環境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據,生態毒理技術所支持的許多管理體系、法規、法律不僅涉及環境保護而且還涉及處貿、綠色產品認定等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領域。圖書信息書 名: 生態毒理學 作者:孟紫強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5月 ISBN: 9787040262834 開本: 16開 定價: 30.40 元

簡述

生態毒理學的核心部分是生物效應,即有毒、有害物質對生命有機體危害的程度及範圍的研究。生物監測和生物檢測是進行生物效應研究的兩種技術法。使生態毒理學成為九十年代最有生命力的邊緣學科之一。由此產生了許多新的概念及術語,如微生態系統、群落毒性等。

生態毒理學是污染控制的工具,因此,它實際上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技術支撐。

幾乎所有在80年代歐美各國出台的環境管理方法中都需要生態毒理技術,如化學品和排放物的安全性評價;產品生物降解能力測試;生物技術產品的管理;污染治理技術的效果評估等領域都需要生態毒理學參與並起著關鍵的技術支撐作用,如上海環科院運用自行設計製造的SAES-MICROCSM系統進行的河流生物治理技術安全性及效果評估以及某製藥廠排放廢水生態風險評價即是這方面的套用實例,前者生物技術套用的生態影響及大環境使用的功效、限制條件做了充分的評估。後者解決了多年來納污河道內魚類死亡的可能性問題,不僅得了死魚的機率,而且死魚的範圍也得以確定。對環境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據,生態毒理技術所支持的許多管理體系、法規、法律不僅涉及環境保護而且還涉及處貿、綠色產品認定等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領域。

圖書信息

書 名: 生態毒理學

生態毒理學生態毒理學

ISBN: 9787040262834

開本: 16開

定價: 30.40 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論

一、生態毒理學概念

二、生態毒理學任務

三、生態毒理學的分支學科

四、生態毒理學發展的歷史與展望

五、生態毒理學基本研究方法

思考題

推薦閱讀文獻

第二章 環境污染與生態系統

第一節 環境與環境污染物概論

一、環境與環境污染

二、環境污染物概論

第二節 生態系統及其特徵

一、生態因子及其作用特徵

二、生物種、種群及群落

三、生態系統及其特徵

思考題

推薦閱讀文獻

第三章 毒物毒性作用的主要概念與基本機制

第一節 毒性作用的主要概念與類型

一、主要概念

二、毒性作用的類型

三、聯合毒性作用

第二節 毒性作用的機制

一、干擾正常受體一配體的相互作用

二、細胞膜損傷

三、干擾細胞內鈣穩態和細胞能量的產生

四、自由基與氧化損傷

五、其他

第三節 影響毒性作用的因素

一、毒物的結構與性質

二、機體(宿主)狀況

三、接觸條件

四、環境因素

思考題

推薦閱讀文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