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政治學

生態政治學,運用生態學的觀點研究社會政治現象的一種理論和方法。

生態政治學

一般生態學以生物的生存條件以及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為研究對象,探求有機體與其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形式和規律。生態政治學藉助於生態學的方法,從政治與其環境的相互關係中研究政治現象的產生和發展。
在研究政治現象時考慮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和作用,早為政治學家所注意。亞里士多德在研究城邦政體時,分析了各種政體的細微差別以及形成這些差別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孟德斯鳩通過大量的實地考察,認為政體和法律的形成及其精神取決於一國人民生活的環境,這種環境包括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技藝與貿易等生產條件、智力與道德的氣質和傾向以及民族性格等。孟德斯鳩以不同的環境來說明各主要政體差異的由來,說明不同類型的政體是被強制適應這些不同環境的。當代美國政治學家D.伊斯頓認為政治系統是社會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這一部分是由自然的、生物的、社會的、心理的環境包圍著的。政治系統處在這些環境的影響之下,又反過來作用於這些環境。20世紀初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地緣政治學,實際上也屬於生態政治學範疇。不過,地緣政治學的視角主要是地緣環境因素對於國際政治的影響,而生態政治學則從一般概念出發,探討一國政治與其環境條件的關係。
根據生態政治學的觀點,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的模式及其政治功能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人們的主觀選擇,而是由一系列複雜的生態因素影響和作用的結果。政治存在於生態環境之中,與生態環境保持著動態平衡的關係。但哪些因素構成政治的生態環境,學者的意見不盡一致。一般認為,直接或間接地對政治的發生、存在、發展具有影響的自然地理條件、物質生產方式與水平、社會傳統、文化習俗、民族構成等,都是政治的生態環境因素。政治不能脫離這些環境獨立存在並發揮作用,同時,政治的存在和運行也影響著這些環境。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