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象甲

甜菜象甲

昆蟲綱鞘翅目 (Coleoptera)象甲科 (Curculioni-dae)。又名普通甜菜象甲、甜菜象鼻蟲。甜菜苗期主要害蟲。成蟲體長12~16毫米,黑色,密披灰白色鱗片。喙前端稍膨大,鞘翅中部有黑色帶狀斑,卵長約1.2毫米、寬約1毫米,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後漸變為淺黃色。老熟幼蟲體長約12.5毫米,乳白色,頭黃褐色,無足,向腹部彎曲。蛹長約10~15毫米,淺黃至黃紅色。分布於華北、西北及東北西部地區。除甜菜外,還為害玉米、菸草、向日葵,也喜食莧菜等。

基本信息

甜菜象甲

正文

 在甜菜出苗前,小藜、豬毛菜、白藜、白濱、地膚、野莧菜、鹽蒿等鹽土的指示植物是其原生寄主。成蟲取食子葉和小的真葉造成缺刻,嚴重發生時,可將其全部吃光,且咬斷幼莖,造成嚴重缺苗斷壟或大面積毀種。幼蟲取食甜菜根部,咬成凹穴,致葉部衰萎,影響塊根正常生長,重則死亡。在中國北方每年發生1代,主要以成蟲及部分幼蟲與蛹在當年甜菜地土內越冬。早春日平均氣溫達 6~12℃、地表溫度15~17℃時越冬成蟲出土,時期參差不齊,可由4月上旬延至7月下旬。早期出土的成蟲多潛伏在避風向陽的枯草根際及渠背、地埂等土塊處;隨氣溫升高而活動加強,並向甜菜地爬行轉移;氣溫達25℃左右時最活躍;地溫達28~30℃時能展翅飛翔,無風晴朗天氣飛行更高更遠。5月份當甜菜苗處於子葉期至兩片真葉期時最易受害。成蟲耐飢力較強。 5月中旬成蟲開始大量產卵於乾濕土交界處。6~7月為幼蟲為害盛期,幼蟲隨甜菜根向下生長及土壤溫度的變化而向深土層潛入,老熟後作土室化蛹。7月中下旬為化蛹盛期,成蟲羽化後一般不出土,在蛹室內越冬。土壤濕度對各蟲態的生長發育都有影響,幼蟲在10~15%的土壤濕度中發育最好。當土壤濕度較大時,幼蟲、蛹和初羽化的成蟲皆易感染綠僵菌而死亡。一般春季成蟲出土受4月份氣候影響較大,溫度高、濕度低時有利成蟲出土;如8、9月份雨水多、田間長期積水,則翌年發生較輕。一般土質疏鬆、排水通氣良好的砂壤土較長期陰濕的粘重土更有利於甜菜象甲發育。整地不平、耕耙不均勻、甜菜出土不齊的地塊,常嚴重受害。

防治方法主要是:實行大面積輪作,避免連作;秋季深翻、平地碎土,壓低越冬基數;採用甲拌磷進行藥劑拌種,能兼治其他苗期蟲害;挖防蟲溝,阻止早春甜菜象甲成蟲遷入為害。(見彩圖)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