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白鏽病

甘藍型油菜雜交後代白鏽病遺傳與親本類型及葉蠟的聯繫油菜白鏽病分布廣泛,妨礙種子的正常發育而降低菜籽和萊油的產量及品質。易感白鏽病的芥菜型油菜品種同3個抗病的甘藍型油菜進行種間雜交,結果表明,白鏽病抗性由兩對基因控制,具有上位效應.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甘藍白鏽病
英文病名:Cabbagewhiterust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病原為白鏽菌[Albugocandida(Pers.)Kuntze],屬於鞭毛菌亞門真菌
危害部位:病菌一般危害葉片。

病原形態特徵

病原孢囊梗短棒狀,頂端著生孢子囊,成熟後突破表皮呈白粉狀物散出。孢子囊大小11.75-18.87微米×12.25-19.6微米。

侵染循環

以菌絲體在種株或病殘組織中越冬產生孢子囊,也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卵孢子和孢子囊借風雨傳播,孢子囊產生遊動孢子,遊動孢子萌發產生芽管,芽管從寄主氣孔侵入。

發病條件

一般在春、秋季發病多,低溫低濕時發病最重。一般在0-25℃病菌可萌發,最適溫皮為10-15℃。

危害症狀

病斑主要生長在葉背面,產生白色隆起小皰,成熟後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病斑多時,病葉枯黃,以後脫落,莖花序受害後,肥腫畸形。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從無病株上採種,與非十字花科作物實行2-3年輪作;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體,減少菌源。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畝噴藥液400-500毫升,隔7-10天一次,連喳1-2次,也可噴波爾多液(1:!:200),每隔7天噴1次,連噴2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