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歌劇團

甘肅省歌劇團成立於1939年,前身為陝甘寧邊區三邊分區《七·七劇社》。1944年改編為在邊分區文工團。1954年,“甘,寧”兩省合併,改稱《甘肅省歌劇團》。在5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創作演出的各種劇(節)目近300部,大中小型歌劇上百部。

劇團簡介

吧

甘肅省歌劇團成立於1993年,其前身為陝甘寧邊區政府領導下的“七七劇社”。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劇團創作和演出的各種劇(節)目有300餘部,包括《白毛女》、 《小二黑結婚》 、 《劉胡蘭》 、《江姐》、《向陽川》等幾十部大型歌劇。  

發展歷程

肅省歌劇團成立於1939年,前身為陝甘寧邊區三邊分區《七·七劇社》。1944年改編為在邊分區文工團。
1954年,“甘,寧”兩省合併,改稱《甘肅省歌劇團》。在5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創作演出的各種劇(節)目近300部,大中小型歌劇上百部。
全國解放後,甘肅省歌劇團肩負著發展民族歌劇的歷史任務,足跡遍及陝、甘、寧、青、新、冀、豫、內蒙、京、津、滬等地。曾演出了《白毛女》 、《小二黑結婚》、《洪湖赤衛隊》、《向陽川》等幾十部大型歌劇,以及音樂,舞蹈等劇目。1957年全國音樂舞蹈調演時,該團創作的隴東道情,《二姐娃做夢》,舞蹈《太平鼓》被選進中南海懷仁堂為中央首長演出時,毛澤東主席派人到後台送來指示:“請將《二姐娃做夢》重演一次,以便重溫對隴東老區的緬懷之情。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先後創作演出了歌劇《海峽情淚》,《馬五哥與尕豆妹》等十幾部。歌劇《咫尺天涯》,1989年赴北京代表甘肅參加了中國第二屆藝術節,及建國40周年的獻演。從80年代起,創作演出了《陰山下》以及花兒劇《牡丹月裡來》等數部優秀劇目,《牡丹月裡來》參加了第四屆中國藝術節演出。

優秀作品

自80年代起,劇團先後創作演出了《阿爾金戰歌》、《彼岸》、《二次婚禮》、《海峽情淚》、《馬五哥與尕豆妹》、《咫尺天涯》、《貨郎與小姐》、《陰山下》、《魂兮》、《牡丹月裡來》等十幾部歌劇。其中民族歌劇《咫尺天涯》1989年赴北京參加了第二屆中國藝術節及建國40周年慶典演出。

幾十年來,劇團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以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劇(節)目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同時在新老交替中湧現出新一代的藝術人才。劇團在創演民族歌劇的同時,排演了“大型交響音樂會”,以“交響中外名曲”、“高歌民族風情”為主題,在弘揚民族文化、創演嚴肅音樂方面作出了貢獻,贏得觀眾的好評。  

藝術家

劇團現有主要藝術家:龔乾男(一級指揮)、康志勇(一級編劇)、楊成偉(二級演員)、彭德明(二級演員)等。

劇團現狀

近年來,為弘揚民族文化,堅持走民族化的創作道路,契而不捨,抓特色,出精品,先後又創作了《努爾哈赤》等數部歌劇,同時創作排練了‘新年交響音樂會“、“慶祝抗戰勝利六十周年歌舞晚會”、“建黨75周年文藝晚會”、“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文藝晚會”。

劇團綜合管理方面,本著文藝體制改革的原則,擬定了劇團建設三年計畫,把文藝創作,演出與市場經濟有機的聯繫起來,力爭把歌劇團建設成甘肅一流水平的藝術院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