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宗廟志銘

余氏甘溪宗廟,位處黃楊尖北麓北蟬小展岙。有潺潺兩溪,匯於廟前,名曰甘溪。宗廟始建於清,歷劫多毀,解放前後曾辦北蟬中心、小展國中,甲子年拆廟材以建國小,甲戌年由港台及內地鄉賢籌資壹拾余萬元,乙亥端月重建,供三匾於華台,曰:八葉衍祥、世德重倫、瑞世耆洪,並添“甘溪宗廟”和“余府內閣”兩匾。宗廟正大殿三間兩厙兩走廊,戲台一座。正殿塑老爺菩薩神像等十尊,並供天錫公夫婦塑像,前廳東、西兩邊塑曹班菩薩、馬夫及白馬。廟外輔房三間,供墮婢居住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余氏綿衍於鹹陽,而脈出鄞州岐陽。追本溯源,古今一脈。柱國太師天錫公,南宋理宗朝拜參知政事,封奉化郡公,謚“忠惠”,乃昌國第一高官也。創虹橋書院,收寒子入學,舉義倉,濟窮戶,與胞弟尚書天任公,捐俸以建大余橋小余橋。留義秉於宗族,登要津而榮鄉郡。可謂以德立宗廟,太史公所謂古人臣者功之首品也。
慎終追遠,載覆化被。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德慎行,不辱祖也;孝悌之至,神明通也。昔宗廟擁田產八十畝,三柱弟子輪年經營,故昭穆相承而烝嘗躬奉。桂月十八為忌辰,祭祀不可不誠;菊月十六為誕辰,瞻仰不可不勤;冬至演京班大戲,兩晝兩夜不可謂不熱鬧;三柱族長“灑福”,豬羊犧牲不可謂不豐富。
今小展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余氏人文歷史亟待保護挖掘。幸得小展社區關心支持,小展老年協會經辦,出錢出力,無私解囊,堪稱踴躍。戊子吟秋,甘溪宗廟得以再次修繕擴展,正殿屋脊新塑兩龍搶珠,氣象萬千,熠熠生輝;戲台北移擴大升高,雕樑畫棟,美侖美奐;前廳升高北移;庭院和外圍場拓展;門前溪坑北移8米。宗廟橫闊22.5米,縱深29.5米,建築總面積637.5平方米,占地總面積1491.5平方米。
敦風崇教,終顯名宦之德;風雨無感,乃諧慶卜之求。誠撰志文以銘碑。
孫和軍 撰於戊子年重陽

來源:定海作家論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