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蔓顱溝飾冠小蠹

瓜蔓顱溝飾冠小蠹

瓜蔓顱溝飾冠小蠹,害蟲。成蟲體長1.6~1.7毫米,寬0.28~0.32毫米,黑褐色,微具光澤,全身多毛。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6~1.7毫米,寬0.28~0.32毫米,黑褐色,微具光澤,

瓜蔓顱溝飾冠小蠹蛀害南瓜莖瓜蔓顱溝飾冠小蠹蛀害南瓜莖
全身多毛。頭隱於前胸背板之下。上顎和複眼黑色。額面飾有不規則的細網紋,唇基上沿稍凹陷。顱頂較光滑,中央有一條明顯深凹的縱溝,直達額基。觸角淺茶褐色,著生在複眼內側上角;柄節粗大,基部內側凹曲,長度略為總體的一半;鞭節2節,第一節不正圓形,第二節微小;錘狀部近橢圓形,由一節膨大而成,兩側扁平,密生茸毛。前胸背板風帽狀,後端近中部隆起,前半部較徒斜;背板表面粗糙,全布鱗狀齒瘤,齒瘤由四周向頂部隆起處漸細,呈弧狀列生;背板前緣邊上生一橫列大的齒突,足茶褐色,前足脛節外緣端半部具8枚粗狀的齒狀刺。鞘翅從後端2/3處向腹部收縮成弧面。翅面刻點排列成10縱行,每一刻點內生一根向後伸的“C”形黃毛,溝間各具一行向後斜生的黃色鱗毛,並在翅末弧面上漸為剛毛代替。

特性規律

貴州1年生3~4代,以成蟲及少量老熟幼蟲在瓜蔓內越冬。翌年3月成蟲交尾,選擇新的枯藤築蟲坑並產卵,在其中完成兩個世代。7~9月,新一代成蟲遷到生長弱,處於生命後期的瀕死瓜株上為害,直至越冬。瓜莖內被蛀的縱坑多為營養道,成蟲在道壁兩側咬成缺口,產卵1~3粒於其中。卵孵化後幼蟲橫向或斜縱向蛀食新坑,老熟後化蛹在此子坑中。樹及立體攀纏物上的瓜蔓易受害。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使瓜蔓生長健壯,延緩衰枯期。這樣的植株蠹蟲一般不蛀害;後期侵害瓜已老熟,對產量和品質無影響。
(2)徹底清除瓜田內及附近殘留的枯蔓,減少越冬蟲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