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經濟學教程

環境經濟學教程

《環境經濟學教程》從效率這一環境經濟學所關注的概念出發,介紹了從經濟學角度思考環境問題必然涉及的外部性、產權、庇古稅等內容。在此基礎上,本教程介紹了有關運用環境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對環境管理模式加以分析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命令一控制模式與經濟激勵模式的比較、實踐套用以及不確定性對環境管理的影響等。在此結構上,本書力圖在理論、方法、套用、案例的安排上取得平衡。本書適合於環境經濟學以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同時,也可以作為從事環境經濟學研究的理論工作人員的參考用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1

書名:環境經濟學教程
圖書編號:1088998
出版社:中國稅務出版社
定價:42.0
ISBN:780117790
作者:尼可·漢利
出版日期:2005-04-01
版次:1
開本:大16開
簡介:
本書包括:經濟與環境、市場失靈、環境保護的經濟激勵、可交易的污染許可證、跨國界污染問題、自然資源開發經濟學引論等共14章內容。
目錄:

第1章 經濟與環境: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
1.1 引言
1.2 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內在關聯
1.3 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
1.4 結語
第2章 市場失靈
2.1 引言
2.2 不完全市場
2.3 外部性
2.4 非排他性與共有物品
2.5 非競爭性與公共品
2.6 非凸性
2.7 信息不對稱
2.7.1 道德風險
2.7.2 逆向選擇
2.8 結語
第3章 環境保護的經濟激勵:概述
3.1 引言
3.2 價格配給:收費與補貼
3.2.1 排污費
3.2.2 環境費
3.2.3 產品費
3.2.4 補貼
3.3 責任法則:違約金、保證金與押金返還
3.3.1 違約金
3.3.2 押金返還制度
3.3.3 履約保證金
3.4 額度配給:可交易許可
3.5 評價標準
3.5.1 有效性
3.5.2 效率
3.5.3 公平
3.5.4 實現目標的靈活性
3.6 經濟激勵套用的實踐條件
3.6.1 信息庫和管理能力
3.6.2 法律結構
3.6.3 競爭市場
3.6.4 政治可行性
3.7 結語
第4章 為高效控制污染而徵收污染稅
4.1 引言
4.2 排污稅的效率特性
4.3 污染稅的問題
4.3.1 非均一混合污染
4.4 結語
第5章 可交易的污染許可證
5.1 引言
5.2 可交易的污染許可證的基本理論
5.2.1 均一混合污染物
5.2.2 非均一混合污染物
5.3 可交易的許可證市場中的研究問題
5.3.1 與市場本身相關的問題
5.3.2 基本模型的拓展
5.4 結語
第6章 跨國界污染問題
6.1 引言
6.1.1 損害的均一性
6.1.2 混合的均一性
6.2 作為一個國際外部性問題的跨國界污染
6.3 跨國界污染與博弈論
6.3.1 Maler的酸雨博弈
6.4 結語
第7章 自然資源開發經濟學引論
7.1 引言
7.2 初級資本理論
7.2.1 引言
7.2.2 不可再生自然資源
7.2.3 可再生資源
7.3 最優控制理論的最大化原則
7.3.1 多期最最佳化的必要條件
7.3.2 橫斷條件(TraJlsversality)
7.3.3 Hamihon當前值函式
7.4 最大化原則在漁業管理中的套用
7.4.1 線性漁業模型
7.4.2 非線性漁業問題
7.4.3 相位平面圖
7.4.4 穩定性
7.4.5 例子:均衡解穩定性的判定
7.4.6 充分條件
7.4.7 比較動態
7.5 離散時間最大化原則和動態規劃
7.5.1 離散時間最大化原則
7.5.2 動態規劃
7.5.3 動態規劃在漁業管理中套用案例
7.6 維納過程伊藤過程以及隨機微積分
7.6.1 數理介紹
7.6.2 伊藤定理在自然資源經濟學的套用舉例
7.7 結語
第8章 自然資源:類型、分類和稀缺性
8.1 自然資源的類型和分類
8.2 資源稀缺性的度量
8.2.1 基礎知識
8.2.2 一個有缺陷的度量法
8.2.3 單位成本度量法
8.2.4 實際價格
8.2.5 經濟租
8.3 結語
第9章 不可再生資源的經濟分析
9.1 引言
9.2 市場結構與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
9.2.1 競爭性市場結構與社會最優開採
9.2.2 壟斷
9.2.3 線性需求曲線下的競爭開採和壟斷開採
9.2.4 不變的需求彈性曲線
9.2.5 不完全競爭
9.2.6 寡頭壟斷的不可再生資源的開採
9.3 生產技術與開採成本
9.3.1 非線性開採成本下的競爭性行業
9.3.2 勘探並開採異質性儲備的成本
9.3.3 資源稀缺性的度量
9.4 理論套用
9.4.1 驗證Hotelling法則
9.4.2 其他研究的回顧
9.5 政府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稅收政策
9.6 不確定性與資源開採率
9.6.1 簡介
9.6.2 更詳細地分析不確定性
9.7 結語
第10章 可再生資源經濟學
10.1 引言
10.2 種群增長模型
10.2.1 持續時間內的存量增長
10.2.2 離散時間中的存量增長
10.3 連續時間內漁業開發的靜態模型
10.4 漁業的靜態經濟模型
10.5 捕魚的比較動態模型
10.5.1 競爭性漁業的獨家占有模型及社會最優選擇
10.5.2 壟斷性漁業
10.5.3 考慮成本的競爭性漁業和社會最優選擇
10.5.4 具有內生價格的漁業開發
10.6 漁業政策
10.6.1 稅
10.6.2 個體可轉讓的配額制度
10.6.3 其他政策
10.7 理論套用和離散時間模型
10.7.1 離散時間最大化原則
10.7.2 離散時間漁業模型的套用:西北大西洋格陵蘭海豹
生物經濟學模型
10.7.3 動態規劃
10.8 理論模型的擴展
10.8.1 對可再生資源捕撈的最優投資
10.9 漁業管理中的策略性行為
10.9.1 非合作博弈
10.9.2 合作解
10.9.3 動態博弈
10.9.4 漁業博弈
10.9.5 合作
10.10 不確定條件下的捕魚行為
10.10.1 簡介
10.10.2 不確定條件下的捕魚行為:伊藤引理的一個套用
10.10.3 不確定條件下的捕魚行為:一個離散時間模型
10.11 結語
第11章 林業開發經濟學
11.1 引言
11.2 商業性森林經濟學的相關原則
11.2.1 模型和市場結構的擴展
11.3 多用途森林和社會最優森林輪作
11.3.1 多用途的森林:一個例子
11.4 林業土地的使用和農業
11.4.1 受到管理的森林
11.4.2 自然森林
11.4.3 雨林破壞的全球性問題
11.5 森林政策
11.6 不確定條件下的最優森林輪作
11.7 結語
第12章 非市場估價理論
12.1 引言
12.2 經濟價值的衡量方法
12.2.1 環境物品:偏好,效用和消費者剩餘
12.2.2 價值衡量方法上的分歧
12.2.3 對偶性和支出函式
12.2.4 環境危害:價值度量和間接效用函式
12.3 風險估價和事前價值度量
12.3.1 外生風險
12.3.2 內生風險
12.4 非市場估價中的問題
12.4.1 總價值和溫暖光輝
12.4.2 欠缺了解度與學習
12.5 結語
第13章 環境成本和收益的估價方法
13.1 引言
13.2 直接估價法
13.2.1 設有估價法
13.2.2 陳述偏好法
13.3 間接估價法
13.3.1 旅行成本模型及其變數
13.3.2 享樂主義定價
13.3.3 劑量反應、轉移支出/規避成本的方法
13.4 結語
第14章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
14.1 引言
14.2 可能的可持續性規則
14.2.1 Hartwick-Solow方法
14.2.2 非遞減的自然資本存量方法
14.2.3 安全的最低標準方法
14.2.4 Daly的“操作原則”
14.2.5 其他可能的規則
14.3 可持續性的指標
14.3.1 可持續性的Solow/Hartwick方法以及“綠色”GNP
14.3.2 自然資本存量的方法
14.3.3 SMS的方法
14.4 可持續發展的Common-Perfings模型
14.4.1 模型

圖書信息2

書 名: 環境經濟學教


作 者:張真,戴星翼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2-1
ISBN: 9787309053524
開本: 16開
定價: 28.00元

內容簡介

本教程從效率這一環境經濟學所關注的概念出發,介紹了從經濟學角度思考環境問題必然涉及的外部性、產權、庇古稅等內容。在此基礎上,本教程介紹了有關運用環境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對環境管理模式加以分析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命令一控制模式與經濟激勵模式的比較、實踐套用以及不確定性對環境管理的影響等。在此結構上,本書力圖在理論、方法、套用、案例的安排上取得平衡。本書適合於環境經濟學以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同時,也可以作為從事環境經濟學研究的理論工作人員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張真,女,1971年生,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已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譯著6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什麼是環境經濟學 
第二節 環境經濟學研究的興起與發展 
第三節 環境經濟學的相關學科 
第四節 環境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與規範研究方法 
第五節 環境經濟學關注的主要問題 
第六節 環境物品與環境問題 
第七節 各國(地區)環境管理 
本章思考題 
第二章 環境保護的適度性 
第一節 三個有關環境保護決策案例 
第二節 個人關於環境保護的偏好 
第三節 由個人價值形成的社會選擇
第四節 對效用觀點的批判 
第五節 回顧三個案例 
本章思考題 
第三章 效率與市場 
第一節 效率是什麼
第二節 效率與競爭性市場 
案例3-1 我國的落後生產力問題對環境的影響 
第三節 供給、需求與效率 
第四節 成本—收益分析 
案例3-2 關於社會貼現現象
本章思考題 
第四章 公害與外部性 
第一節 有益公共物品與有害公共物品 
案例4-1 山岙里的工業化 
案例4-2 公地的悲劇 
第二節 公益與公害的最優供給 
第三節 有益和有害公共物品的定價 
第四節 外部性 
本章思考題 
第五章 財產權 
第一節 環境產權概念 
第二節 污染權與免受污染權 
第三節 科斯定理 
第四節 有害公共物品及其交易 
第五節 團體內部的交易 
第六節 科斯定理的政策意義 
案例5-1 淮河的環境權屬於誰 
案例5-2 家園問題與農村生活垃圾 
本章思考題 
第六章 庇古稅 
第一節 只有一個污染者時的庇古稅 
第二節 徵稅與補貼 
案例6-1 什麼場合下補貼是有效的 
第三節 不充分的競爭 
第四節 實踐中的庇古稅
案例6-2 從生活垃圾收費看環境稅費的設計 
第五節 綠稅 
本章思考題 
第七章 環境管理政策 
第一節 有關污染管理政策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污染管理的政治經濟學含義 
第三節 環境管理政策的主要模式 
第四節 環境管理的複雜性 
第五節 環境管理的主要問題 
第六節 我國的環境管理 
案例7-1 我國的考核體系 
案例7-2 從國外環保產業看行業協會的作用 
本章思考題 
第八章 排污稅(費)與市場化的排污許可 
第一節 空間 
第二節 時間 
第三節 多種污染物 
第四節 市場化排污許可的套用 
案例8-1 國外風力發電與GCS系統 
案例8-2 我國的排污權交易 
第五節 比較管理分析 
本章思考題 
第九章 污染控制成本不確定條件下的環境管理 
第一節 環境管理中激勵機制的簡單模型 
第二節 混合管理模式 
第三節 面源問題 
案例9-1 化肥與農家肥的污染問題 
第四節 道德風險 
第五節 貫徹執行 
第六節 環境管理政策的及時變動與長期穩定 
本章思考題 
第十章 風險與不確定性 
第一節 何為風險 
案例10-1 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討論 
第二節 風險選擇 
案例10-2 不可逆性與保護主義 
第三節 責任制在風險控制中的套用 
本章思考題 
第十一章 國際與地區間的競爭 
第一節 收入效應與環境質量需求 
第二節 地區間的競爭 
第三節 國際貿易中的環境問題 
案例11-1 關於比較優勢的擴展討論
第四節 跨界污染 
本章思考題 
第十二章 環境管理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 生產力增長 
第二節 綠色國民賬戶
案例12-1 環境質量價值評估方法簡介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 
本章思考題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