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手冊

環保手冊

環保手冊主要的內容包括:自備購物袋,塑膠袋重覆使用;改用兩段式或其他節水裝置的省水馬桶;少用強力化學清潔劑、殺蟲劑;實施垃圾分類;落實資源回收等等。它使人們獲得科學、系統的環保知識,直觀、實用地掌握環境保護的具體行動。

自備購物袋,塑膠袋重覆使用

塑膠袋是由石油原料提煉製成的,不僅本身不易再分解,生產過程也會污染環境。如果任意棄置,更將造成河川堵塞和環境髒亂。紙袋雖易分解,但造紙也是高污染的工業,生態代價亦不低。所以,自備購物袋不失為節省塑膠袋和紙袋的好方法。

購物回家時,算算你用了多少塑膠袋。天哪!真可觀。依照台灣人口計算,每人每天若少用一個塑膠袋,一天就減少二千一百萬個,數量驚人。為了環境,大家應勉力做到:

不要用塑膠袋盛裝熱湯及滾燙的麵食,避免毒素滲入食物中。

重覆使用塑膠袋,可將它洗乾淨晾乾,送給小販,或自己帶出門再次使用。

保鮮膜同樣是塑膠類,儘量不去用它。食物存放冰櫃或置入微波爐時,可用有蓋之容器盛裝。

買菜時,提醒小販不要把青菜、蘿蔔、馬鈴薯、洋蔥等另裝塑膠袋,可直接放入購物袋或菜籃中。

出門前,隨手將購物袋放在手提包或口袋內。購物時,隨時拿出購物袋來使用,手上就不會有零亂的大包小包,同時也可避免不注意時丟了一兩件東西或物品散落滿地。

改用兩段式或其他節水裝置的省水馬桶

抽水馬桶的用水量,約為一戶家庭用水量的40%,如果改用兩段式沖水馬桶,或是在舊式普通馬桶水箱內,放置磚塊、裝水的瓶子,以減少水量流出,就能夠節省15~40%的沖水量,一年就可節省11,000~22,000公升;或是將剩餘的洗衣水、洗蔬果剩水、洗碗水,收集起來,供作馬桶沖洗之用,都能達到節省水量的目的。

另外,台北市實施垃圾費隨水費徵收,若能節省用水量,便可減少家庭垃圾費的支出,一舉兩得。

少用強力化學清潔劑、殺蟲劑

化學合成清潔劑及殺蟲劑,是家庭使用量較大,而且也是有毒的用品。

一般市面所銷售的強力化學清潔劑,往往強調能夠迅速分解油污,去除污垢,使得清潔容易、快速。但此類的用品多含有強酸、強鹼、界面活性劑配方、強腐蝕性或刺激性毒性物質等,對人體而言,容易引起眼睛、鼻子、喉嚨,上呼吸道的不適,或是灼傷、腐蝕皮膚。對生態而言,未分解或是殘留的化學物質,隨著家庭廢水的流出,進入地下水道,污染水質、土壤,甚至毒害水體、土壤中的動植物。若在廁所水箱內裝置消毒液,會殺死化糞池內的厭氧菌,不利於糞便分解,絕對不宜使用。化學物質具有不易分解的特性,一經長時間的累積,再加上食物鏈的作用,將對人體及環境造成更大的傷害。

殺蟲劑用來殺蟲,人若高劑量的吸入也會造成身體的傷害。儘量少使用殺蟲劑,是對家人身體健康的另一種保護。家長應注意,殺蟲劑要放置在兒童不易拿到之處,以免誤玩、誤食。

此外,這兩類用品使用完畢後之瓶瓶罐罐,皆屬於家庭有害廢棄物。目前國內廠商尚未對此類廢棄物作妥善之處理,因此要儘量少用強力化學清潔劑、殺蟲劑。

避免用化學合成清潔劑,以自制天然清潔劑替代

家中所使用的清潔劑,幾乎都是合成清潔劑,主要是由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焦油所合成。強效清潔劑不但有毒,而且合成的物品不易消失或分解,導致污染土壤、河流、海洋,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不論就維護個人健康或自然環境的觀點,大家應儘量使用天然清潔劑。以下是天然清潔劑的用途及配方:

玻璃杯:鹽巴。

門窗玻璃:醋加水(1比1)。

地板:小蘇打加水(6湯匙加半桶水)。

馬桶、水管:小蘇打加醋(1比1)。

碗盤:洗米水、煮麵水或苦茶渣。

瓦斯爐台、排油煙機:液體肥皂或小蘇打加熱水。

衣物:液體肥皂。

家具皮革:橄欖油或加少許太白粉。

抹布、砧板:浸泡洗米水。

磁磚浴盆:液體肥皂。

地毯:小蘇打粉。

不鏽鋼茶壺:醋、檸檬。

頭髮:生機蛋。

一般家裡,蔬菜水果用水清洗就可以,水洗不掉的農藥殘留,清潔劑也無用,反而會加上清潔劑的殘留。清理蔬果的方法建議如下:

買回後,不要立即存放冰櫃中,置於常溫下,可讓農藥殘留揮發掉。

清洗前不要折斷菜葉,以避免缺口浸泡於髒水中,沖洗一兩遍後,泡一下鹽水,或關小水龍頭流量,多衝一點時間,讓髒水慢慢流出。

實施垃圾分類

推行垃圾分類,是為了因應焚化爐的效用,減少垃圾處理成本。垃圾分類以後,可減少垃圾量,使得垃圾運輸成本、焚化處理成本、設備維修費用均可大量降低。一般民眾可以依下列垃圾分類的簡則,來實行垃圾分類的工作:

可做資源回收的廢棄物,如:紙、金屬、玻璃、塑膠、舊衣等。

不可回收的垃圾,其中又分為可燃與不可燃,可以避免不可燃物進入焚化爐,破壞爐體,影響正常運作。

可燃性垃圾:布類、天然纖維、果皮、竹木、稻草、廚餘。

不可燃性垃圾:陶瓷、磚石、灰燼、砂土、花盆。

巨大垃圾:家具、家電等。

毒性垃圾:燈泡、日光燈管、電池、溫度計、農藥、殺蟲劑瓶罐及過期藥物。

落實資源回收

家庭廢棄物中有很多是可以回收的資源,如:廢保特瓶、鋁罐、玻璃瓶等。研究指出,如果能完全回收紙類、塑膠、金屬、玻璃時,台灣地區的垃圾量將減少46%,並可減少掩埋體積及垃圾處理成本;而資源化的廢棄物經由回收再利用,可達到垃圾減量的目的,更可節省地球上有限的資源。

解決垃圾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要實行環保4R的準則--拒用、減量、重複使用以及回收再生,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不過度裝潢整修,以免資源浪費

住家重新裝潢整修時,不要使用保育類植物的建材,以免傷害自然生態及掠奪日漸枯竭的資源,例如:花崗石、紅檜、紅豆杉等,都是不套用作建材的礦產和保育類植物。儘量能使用簡單、易於培植的建材,才符合環保的標準。儘量少使用壁紙,因其黏著劑含有甲醛、苯、鉛,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同時採用省電燈泡,取代過於華麗且光線不足的水晶燈等。

另外,住家常常為求更新,投入大筆金錢添購新家具,而丟棄許多古舊但未損壞的家具,造成資源的浪費。若能將未損壞的古舊家具予以修補、重新油漆、裝飾,也是別有一番風趣,同時節省了許多開銷。

廣栽花木,美化環境

看看周遭的環境,綠地缺乏,建築物林立,行人、車輛活動頻繁,造成空氣污染,處處噪音,使得生活其中的人們不僅承受精神上的緊張,甚而造成身體上的失調和病痛。

在視覺上,綠色植物可安定精神,消除壓力,給人莫大的安全感。經實驗證明,綠色植物可吸收有毒空氣成分及吸附浮塵,改善空氣品質,隔離並降低噪音,更可調節局部氣溫。

所以,我們可在住家內外多種植花木,以改善空氣品質並維護身體健康。

常見的環保植物有:馬拉巴栗、吊蘭、黃金葛、非洲蓳、蒲公英、大理花等,都可過濾甲醛、苯、油漆味,並釋出氧氣,供應清新空氣。

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

為了避免塞車之苦和尋找停車位的困難,愈來愈多的上班族、學生族、銀髮族選擇搭乘公車。良好的大眾運輸系統,不但可以提供居民方便的服務,也減少“一人車”的能源耗費,自然減少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多人共乘亦是節約能源、減少廢氣的好方法。

現代化都市所興建的捷運系統,不論是地下化或地上化,都可增加運送乘客的數量。

另外,台北市最近推動的公車專用道,確實可在塞車時段,提高運輸量,是市民的良好選擇。

多用雙腳走路,多爬樓梯健身

走路是最方便又少副作用的運動,在沒有汽機車的年代,雙腳是一般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一個人一小時平均可以走4公里)。現代人依賴汽機車日深,走路就變成特定的安排。走路不止對自身的健康有益處,對於周遭的人也有好處,因為一旦您精神舒暢,便自然容易與別人有良好的互動,進而提升自我形象。只要跨出家門,多走路、多爬樓梯、多運動,減少對能源的消耗及空氣的污染,您就是最佳的環保人。

多爬樓梯,少搭乘電梯,除了有益健康,對環境也有相當大的好處。由於電梯是現代高樓建築物的必需設備,許多人喜歡搭乘電梯,以節省體能和時間。但是,對於用電負荷過重的電梯而言,如能減少上上下下使用的次數,即可節省電力的消耗,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近來,許多新式手扶電梯都配備有省電裝置,不會一直運轉。如果,沒有人走上電梯,電梯就會停在原處不動。我們建議,使用頻率低的時段,電梯才用省電裝置。而五層樓以下的走動,舍搭乘電梯而走樓梯,就能節省用電。

多騎腳踏車

和其他交通工具比較起來,騎腳踏車有三大好處:1.減少污染2.節省油費3.兼具健身功能。

以前,腳踏車是台灣人的重要交通工具,其載貨能力與速度是人的五倍。但是,隨著國民生活所得提高,汽機車取代了腳踏車,成為人們代步的交通工具。

由於腳踏車不使用汽油、瓦斯等燃料,不會浪費能源,所以被環保人士推崇為對環境無害的交通工具。然而,台灣目前少有腳踏車專用車道的規畫,使得腳踏車在與汽機車爭道時常屈居劣勢。我們可以多向政府單位、民意代表反映腳踏車專用道的需求,以期早日藉由政策落實,改善我們生活空間之空氣品質,捷運站旁也應規劃廣大的腳踏車停放處。

維修汽機車,定期檢查保養

汽機車是現代人的交通工具,它的地位已由奢侈品變成生活必需品。汽機車的零件複雜,以汽車而言,就有上萬個零件。一般人很難弄清楚每一個零件的磨損情況和如何更換。定期到汽車保養廠做檢查和保養,是每一位汽車使用者的責任。以環保觀點而言,定期檢查及保養汽車的零件,能延長汽車使用的年限,使汽車報廢速度降低,減少廢棄汽機車的處理成本。

定期檢查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如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是否在合格標準以內,以免增加空氣品質污染的程度。此外,定期維修汽機車,亦可避免零件松滑脫落、漏油的情況發生,它既消耗油量又對道路造成油污,如果遇雨沖刷入地下,亦會污染地下水。

夏天時,許多人因貪圖涼爽,常常留在車內吹冷氣,以致排放許多廢氣,造成更多的空氣污染。

吃自然粗糙的食物,少吃加工精緻食品

根據醫學報導,高脂肪、高膽固醇及肥胖年齡層正在逐漸降低中。注意生活飲食是現代人的保健常識。

高纖維食物是可以減肥的,它們有豐富的營養,熱量低、有飽足感,因而不會吃下太多食物,減少了卡路里的吸收。我們建議的原則是:

家庭用油僅適合低溫使用。炒菜少用油,少吃油炸食物,一則油膩,碗盤不易清洗,更會污染水質,二則人體吸收高熱量,對健康無益。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如罐頭,為了保持不壞,除添加防腐劑外,還加入其他的添加物。另外,為吸引消費者口欲,加工食品過甜、過鹹、過油的情形十分嚴重。

多自製飲料及夏日冰品。市售飲料不是鐵鋁罐裝就是鋁箔包或塑膠瓶,製造與販售過程耗費能源,用完丟棄造成垃圾。汽水、可樂屬碳酸飲料,果汁類含色素、糖精、防腐劑等等,均對身體無益。自己動手做飲料、冰品,吃了健康又安心。

購買簡單包裝的食用品,拒絕多餘包裝

許多人喜歡購買華麗繁複的包裝產品,例如:一個玩具機器人用了很大的包裝,裡面以保麗龍等填塞空間。當我們把產品帶回家發現,丟棄不用的大型包裝盒和保利龍確實產生了很多的垃圾量。這些垃圾使我們掩埋場空間不夠使用,也會增加焚化爐的工作量。一個小小的購物行為,就產生這么多垃圾處理的問題,消費者實在要更加用心。

包裝是為了使食品和用品達到保存的目的,多餘的包裝徒使產品的售價更昂貴而已。身為自主性高的消費者,我們應有選擇的權利,購物時應考慮選用包裝材料可生物分解或再生的用品;不僅應自備購物袋,在不影響品質之下,更要選擇包裝愈少的物品。

即使年節送禮給親朋好友,也可選擇簡單包裝的禮品,並用購物袋盛裝。送禮時,向受禮的親朋好友說明選用簡單包裝的理由,不失為環保教育宣導的好機會。

選擇可重覆使用的陶瓷、不鏽鋼、玻璃等器皿 重複使用(Reuse)是環境保護4R(Refuse,Reduce,Reuse,Recycle)里重要的一環。在家裡的飲食器具中,我們應發揮精緻又有個人品味的食器文化,且食器不求多,夠用就好。

選用食器以堅固耐用為原則,例如:陶瓷、玻璃製品,只要小心洗滌使用,即不易破損。玻璃器皿有耐酸鹼、耐高溫之特性,裝任何東西都不怕釋出有毒物質,清洗後即可重覆使用。不鏽鋼製品耐碰撞、好清洗,是符合環保的廚房用品。

鋁鍋不適合與酸性食物接觸,若以鋁鍋烹煮酸性食物,釋出的鋁質氧化後產生過氧化鋁,蓄積體內對人體有害。使用者應選擇安全又環保的食器,以維護健康。

減少免洗餐具的使用

現代人生活忙碌,忙得有時連三餐都無法在家進食。偶爾回家吃飯,餐點還是在外面採買的。不論餐廳或攤販業者,大都喜歡提供“用了就丟”的免洗筷子給顧客使用,以為很乾淨衛生,不會吃到別人的口水,傳染疾病。

我們不要忽略,免洗筷子是竹子做成的,用一次即丟棄,不但浪費了天然資源,又製造了大量垃圾,增加環境成本的負擔。有些免洗竹筷製造業者,為避免筷子長霉斑,還加浸防腐劑。許多人每天都有在外用餐的機會,如果我們隨身準備一雙自用的筷子,而不用免洗筷子,每人每年就可以節省三百多雙竹筷子。

同理,我們也要儘量少用免洗的湯匙、刀叉、杯子、碗、盤等。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

在家裡,養成不使用免洗餐具的習慣。

在外用餐時,自備筷子、湯匙……等餐具,減少使用免洗餐具。更可自己設計或購買可攜式隨餐包,別具創意又環保。

儘量拒絕到提供免洗餐具的餐廳或攤販處用餐,集結消費者的力量,改變餐飲業的免洗文化。

拒用保麗龍製品,避免傷害身體,減輕環境負荷

目前垃圾是台灣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如何減毒減廢、重覆使用及資源再生,確實須要大家的努力。而目前餐飲業大量使用的保麗龍,不但不適合盛裝攝氏100度以上的食品,而且在大自然中無法分解,回收時常因油膩不堪而無法再生,只好丟棄,其蓬鬆的體積更造成垃圾場的嚴重負擔。

保麗龍是以發泡聚苯乙烯塑膠製成,聚苯乙烯中的苯乙烯單體及殘留量可能較高的乙苯都是毒性物質,遇熱釋出,若積存人體中將有害健康;在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氟氯烷會破壞臭氧層;丟棄掩埋後更是千古不化的污染物;因質輕,易隨風吹至河道、溝渠,堵塞出水口,甚至造成水患。總之,保麗龍可說是環境的殺手。

大家應拒用保麗龍這種不安全又不環保的容器,用餐時自備餐具或選擇以陶磁或不鏽鋼為餐具的餐廳,不但可減少垃圾,更可斷絕生產保麗龍時所造成的資源、能源消耗及環境污染。

節約用電

“電”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電”在發電廠生產後,經高壓輸配電線送到附近的變電所,降壓成我們家庭常用的110或220伏特的電力,再送入一般用戶家中。而發電廠依不同的發電方式,有火力、水力、核能發電……等;有些發電方式,會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污染。

一般民眾能盡力的就是節約用電,不但可以減少消耗地球有限的資源,更可節省家庭電費支出。在此建議幾項節約用電的方法:

儘量利用陽光曝曬衣物,不用烘乾機,除非是長期下雨或潮濕的氣候。

裝置太陽能熱水器,以減少資源的浪費。

購買電器用品時,請指明有高能源效率(EER)標示的產品。

注意窗戶開口,利用自然通風,排除室內濕熱,以減少冷氣機的負荷。

冷氣機溫度設定在28℃,並利用隔熱設備,防止熱氣進入室內,以免冷氣流失。在天氣特別酷熱時,可搭配電風扇使用,涼爽效果加倍。冷氣機除塵網應勤加清洗,以提高冷氣效率。

少用電池,選擇充電式電池

電池是污染性很高的產品,如:手電筒、刮鬍刀、照相機、隨身聽、玩具等,很多都使用電池作為電力來源。我們一般使用的電池都含有重金屬,常用的有錳和汞。“汞”具有劇毒性,據往年的統計,台灣一年電池的使用量為二億七千一百萬個。如此巨量含劇毒的電池,如果隨垃圾進入掩埋場時,重金屬會滲入地下層,甚至污染水源;若進入焚化爐時,又會產生毒氣“戴奧辛”,污染空氣。

為了減少污染,可選擇以插座充電式小家電或使用充電式電池,因為可以重複使用,使用的壽命較長,有毒廢棄物也相對減少。

除了充電式電池外,不得已使用電池時,請選擇污染性較低、貼有綠色商標的無汞電池,以取代高污染的含汞電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