璣衡撫辰儀

璣衡撫辰儀

璣衡撫辰儀為清代製造的八件大型銅鑄天文儀器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天文觀測儀器。在1744年製成,重達五噸,這台具有中華民族特色與精細製造的古儀,到現在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觀象台的觀測平台上。

璣衡撫辰儀elaborateequatorialarmillarysphere

概述

璣衡撫辰儀璣衡撫辰儀
璣衡撫辰儀是清代製造的八件大型銅鑄天文儀器之一,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天文觀測儀器。於1744年製成,重達五噸,這台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精細製造的古儀,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觀象台的觀測平台上。

相關介紹

璣衡撫辰儀觀測部分的外層是一根南北正立著的“子午雙圈”,雙圈用銅枕固定著,其空隙的中線為子午正線,在雙圈內有兩個並排著的圓環,叫做“赤道圈”,外面的赤道圈固定在子午雙圈上,東西各有龍柱相托,裡面的赤道圈連線在極至圈上,且可以沿赤道面移動,因此,又叫“遊動赤道圈”。最裡面的一個圓環叫做“赤經圈”,由環內的一根空心銅軸連線在子午雙圈的兩個極點上,赤經圈可以繞銅軸鏇轉。在空心銅軸中間還有一根窺管,前端圓孔內有十字絲裝置,起到提高觀測精度的作用。整個觀測部分由雕工精細的雲座和龍柱托起。
這架由青銅澆鑄成的古儀,設計巧妙,製造精美、細膩,幾條游龍栩栩如生,氣魄宏偉,令人嘆為觀止,不愧為我國古代天文文物中的瑰寶。

製作年代

璣衡撫辰儀利用十年由乾隆下令鑄造銅製觀象儀器,乾隆九年開始製造,乾隆十九年製作完成,重5噸,高3.36米。

璣衡撫辰儀命名

由乾隆親自命名。名字出自於《尚書》有一句名言叫“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玉衡指的天文儀器;七政指的是五大行星,撫是順的意思,辰是星辰,就是用天文儀器測量星辰。由欽天監監正(相當於現在的天文台台長)戴進賢和劉松齡分別監造,1755年完成,主要測天體位置。

璣衡撫辰儀前身

前身是一個模型叫三辰公晷儀,結合模仿明代渾儀經多方精改製作,它與渾儀最大的不同就是窺衡有一個十字類似於瞄準器的裝置,上下兩部分,上面圓形圈環象徵天道;下面十字方形支架象徵大地。主體部分有內、中、外三層組成,最多層固定不動稱為雙環子午圈,由雲座托著雙圈組成,繁縟的雲紋、山紋非常精美,與雙環子午圈相交的則是天常赤道圈。第二層稱為游鏇赤道經圈,包括貫穿南北兩極的赤道經圈,包括連線於中腰的游鏇赤道。最內層古人稱之為四游圈是一個雙層的赤經圈,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貫穿南北兩極的方軸,方軸裡邊有一個可沿縫隙轉動的窺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