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溪村

璜溪村

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向塘鎮,截止到2008年總人口4200多人,交通不便。另有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五城鎮璜溪村和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下都鄉璜溪村。

基本信息

江西省南昌市向塘鎮璜溪村

南昌市南昌縣向塘鎮璜溪村是向塘鎮的一個大村,截止到2008年總人口4200多人,耕地面積5850畝,毗鄰316國道、溫厚高速公路,與江西省農業公園、南昌市植物園接壤,全村遠離工業污染。可是優越的交通、地理、生態農業發展環境卻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到2008年,璜溪村仍是向塘鎮交通最為不便、經濟發展最為緩慢的貧困村、落後村,再加上村民思想觀念落後保守,外出打工的積極性又不高,因而民眾貧困進一步加劇。

村容村容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五城鎮璜溪村

概況

璜溪村位於黃山市休寧縣的南部,蘭水河穿村而過,黃塔(桃)高速公路貫穿全村,並設有開口,距休寧縣城23公里,距黃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12公里,距鎮政府4公里,是一個交通便捷,風景秀麗的村莊。

截止到2007年,璜溪村轄7個村民小組,270戶,總人口936人,其中,農業人口930人,非農業人口6人,全村勞動力560人,其中:外出務工勞動力180人。全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6萬元,農業產值233萬元,其他經濟產值283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70元。

自然地理

璜溪村系重丘陵區、林業、砂石資源較為豐富,是宜林、宜工的綜合發展地區,一年四季溫和,屬於亞熱、季風濕潤氣候型,年均降水量1800mm左右。主要降水量集中在早春和梅雨季節,伏秋多旱,全年日照2100小時,全年平均溫度17℃左右,無霜期235天,年主要風向是東南風。

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

2006年在五城鎮黨委、政府的關懷下,移民安置點徽派建築風格初具規模,由於缺乏資金,小區內的路還沒硬化,給村民進出帶來不便,居住180人的大片村民組還未修通公路。璜溪村農業基礎設施單一落後,灌溉水渠不暢通,機耕路未修通。農業基礎設施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村飲水比較困難,大多數農戶主要依靠地下水,遇到旱災之年,人畜飲用水都困難。截止到2007年,璜溪村有一所村小,學生40餘人,辦學條件一般有待改善,衛生條件一般,農民看病還需到離村7-8里外的鄉鎮衛生院就醫。

經濟社會發展目標(2007-2012)

(一)經濟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村社會總產值達到1180萬元,人均純收入到0.8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

(二)社會事業發展目標

1、生產發展目標

(1)農業:依據已有農業基礎,重點抓好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為村域經濟發展添後勁。擴大圈養雞等養殖面,切實推進科學技術在養殖業中的套用,示範和推廣。運用社會集資,民眾投勞,爭取單位幫扶和以獎代補等良性投入機制,興建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

具體措施:水渠、塘渠、排水溝清淤、清障、健全排、灌水網路,提高灌溉、防洪和農田抗災能力,做好測土改土工作,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加強田間道路修建,提高農業機械化使用率和運輸能力,強化科技推廣,建立百畝超級稻生產基地。

(2)農副產品加工業

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充分發揮豐富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毛竹、名優茶等加工業。

(3)工業

立足高速路進出口優勢、做好服務型經濟,按照鎮裡工業強鎮的總要求,依託已有的個私企業,並支持個私企業發展生產來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時繼續做好村級招商引資工作。

(4)服務業

利用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重點支持村民開辦農家樂游,製作名優茶,客貨運輸,商品零售等服務業,擴大就業渠道,增加收入。

2、村落建設規劃目標

(1)建設目標

根據五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結合改徽建徽工作,進行村莊改建和擴建。

(2)建設要求

徹底改變“有新房無新要村,有新村無新房”的現狀,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相對集中”的原則,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確保新建房屋全部納入規劃區內,規劃設計要科學處理生產、生活、生態文化之間的關係,建築布局靈活自然、錯落有致,建築風格體現徽派特色,住宅實用美觀。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下都鄉璜溪村

溪村地處汀江河畔,是國家重點項目棉花灘電站庫區涉淹村,截止到2008年7月有村民176戶780餘人,耕地395畝,山林面積13000餘畝,全村有近45%的家庭從事水產養殖,當年的“做田人”成了專業漁民。

21世紀初,棉電建成蓄水後,在下都鄉境內形成了6000多畝的優質水面資源,僅璜溪村境內就形成可養殖水面達100多萬平方米,為發展庫區水產養殖業提供了良好條件。2003年初,下都鄉引進龍巖銀河實業有限公司投資500多萬元,在璜溪村壩心島建成養殖水面達1萬多平方米的全鄉第一個大型網箱養魚場,當年就創收數百萬元。銀河公司的成功,讓璜溪村村民看到了希望。2004年,時任村主任的丘開福籌集10多萬元資金,建起投料養殖網箱20個計800多平方米,當年就收入50多萬元,為村民們帶了個好頭。緊接著,一戶又一戶村民跟上來了,在福清打工的丘豐田、丘良田兄弟倆放棄較優厚的工作條件,回到村里投資10多萬元搞起了庫區水產養殖。

為了提升水產養殖品位和養殖效益,鄉里專門聘請水產專家進行調研論證,切實提高庫灣生態網箱養殖理念,推廣使用自動投料機,以減少人工投入和飼料浪費,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加大技術扶持力度,專門選配一名水產專業大學畢業生進行包村工作。

經過幾年的引導和帶動,璜溪村的庫區生態網箱養殖業發展迅猛。養殖戶從2004年的10多家發展到現在的48家;養殖水域面積從最初的1萬多平方米發展到現在的5萬多平方米,網箱總計641個(其中包括銀河公司的200個)。據村支書丘永豐介紹,去年,村民們441個網箱養殖的草魚、鯉魚、羅非魚、鱅魚、鰱魚、光魚、黃顙魚、丁桂魚、鱖魚等總計實現利潤330萬元,人均增收4200多元,璜溪村被評為市縣級“水產養殖專業村”。

作為上杭縣最大網箱養魚示範基地,璜溪村的水產品不僅暢銷本縣、本市,而且銷到了三明、漳州、泉州和廣東等地。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運輸、飼料加工銷售等的發展。村里現有魚飼料銷售戶七八家,年銷售飼料3000多噸,溪魚乾加工專業戶一家。僅丘開福一家,每年就銷售飼料700多噸,加上魚場銷售魚七八噸,家庭年純收入達30多萬元。[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