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竇福音》[宗教典籍]

《瑪竇福音》[宗教典籍]

瑪竇福音成書於猶太基督徒團體內,是一部寫給猶太基督徒的書。猶太基督徒是基督徒中的先驅者,小亞細亞的基督徒,羅馬的基督徒,北非的基督徒,是他們之後的事;而中國的基督徒,更是之後之後的事。瑪竇福音作於猶太傳統內,為猶太人而寫,它傳達的自然是猶太基督徒團體對耶穌基督這個人的看法。既然寫的是猶太團體的看法,之後的羅馬團體,再之後的中國團體還要讀瑪竇的這部書嗎?如何理解福音先通過猶太人,後通過羅馬人傳遍世界各地的事實呢。

基本信息

《瑪竇福音》《瑪竇福音》

《瑪竇福音》(希臘語:ΚΑΤΑΜΑΤΘΑΙΟΝ;天主教漢譯作:《馬太福音》;東正教漢譯作:《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是《新約聖經》以及《四福音書》的第一卷書。教會傳統一般認為,馬太福音的作者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馬太。

這卷福音書主要記載耶穌的生平與職事,其中包括耶穌的家譜、耶穌神奇的出生、童年、受浸與受試探、講道、上十字架、復活,最後,復活的耶穌向使徒頒布大使命:“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全書共有28章,1168節。因為《馬太福音》與《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內容相近,而與《約翰福音》有顯著區別,所以這前三本福音書被歸納作“對觀福音”。

在《四福音書》中,《馬太福音》是最接近猶太教傳統的一卷,作者顯然是一位猶太人。多數學者認為這卷福音,如同《新約聖經》其他各卷一樣,都是以通用希臘語寫成,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它最初是以亞蘭文寫成。

作者

馬太馬太

雖然這本以“馬太”為名的福音書並沒有說明,但早期的教會歷史家卻一致表示這部福音書的執筆者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馬太。他的名字很可能是希伯來文“馬提蒂亞”(Mattithiah)的縮寫,意思是“耶和華的恩賜”。馬太是耶穌所揀選的12使徒之一。他成為耶穌的門徒之前,是深受猶太人所憎惡的羅馬帝國稅吏。耶穌呼召馬太后,便立即跟從他。

寫作背景

《瑪竇福音》《瑪竇福音》

從內容和文體推測,再加上原文是希臘語而不是猶太本土慣用的亞蘭語來看,本書的對象應是當時的僑居各地的猶太人基督徒,以此表明耶穌正是他們日夜期盼的那位彌賽亞,從而鼓勵他們能接受耶穌基督帶來的救恩。為此,瑪竇引用了舊約大約七十處的經文,一般人稱之為“聖經證據”。

本書的寫作日期不詳,一般學者認為是在公元50年至70年間。這個觀點主要是認為《馬太福音》是以《馬可福音》作為藍本,然後加上馬太本身蒐集的資料,以及當時一些收集了有關耶穌言論的文獻而寫成的。

《瑪竇福音》《瑪竇福音》

馬太在巴勒斯坦寫成他的記錄。確實哪一年雖未為人所知,但若干抄本的書末題署(全在公元第十世紀之後寫成)聲稱完成的時間是公元41年。有證據顯示馬太最初以當時流行的希伯來文寫成他的福音書,後來才譯成希臘文。哲羅姆在所著的《名人錄》(Devirisinlustribus)一書第三章說章“馬太又名利未,本是稅吏,後成為使徒,最初在猶太以希伯來文寫成基督的福音,以期造益受過割禮的信徒。”。哲羅姆補充說,在他的日子(公元第四、五世紀)這本福音書的希伯來文版本存於帕菲利厄斯(Pamphilus)在凱撒利亞所蒐集的藏書中。

內容大綱

耶穌耶穌

《瑪竇福音》是新約聖經中四部福音書之一,共有28章。《瑪竇福音》是天主教對此部福音書的稱呼,基督新教則稱之為《馬太福音》。一般印行的聖經中,《瑪竇福音》均位居四部福音書之首,其後分別是《馬爾谷福音》、《路加福音》及《若望福音》。

《瑪竇福音》大約寫成於80年左右,福音作者賦予這部書非常嚴謹的架構,他的寫作對象主要是「猶太基督徒」(相信耶穌基督的猶太人),書的內容則在於說明舊約的應許已經在耶穌身上得到圓滿的實現。 儘管四福音書均記載了耶穌在世的事跡,《馬太福音》卻用了一個以耶穌為舊約聖經中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的角度去看祂的生平與教導。為此緣故,本書常將舊約預言與耶穌的生平連貫起來,從而扮演了舊約與新約之間的橋樑。再者,因為耶穌是彌賽亞,本書十分強調祂有權柄去解釋上帝的律法,及教導有關天國的真理。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段落:

1、耶穌是基督
主條目:《馬太福音》第1章、《耶穌的家譜和耶穌降生》
《馬太福音》以耶穌的父系家譜開始,證明耶穌是大衛的子孫,就是《舊約聖經》所預言的基督。耶穌的童年由約瑟的妻子,馬利亞從聖靈被感孕開始,在伯利恆出生。後來為逃離大希律王的殺害逃往埃及,皆應驗了舊約聖經的預言。

2、傳道工作的開始
主條目:《耶穌受浸和耶穌受試探》
記敘了30年後施洗約翰的工作和為耶穌施浸,神的靈降在耶穌身上,有聲音從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及至耶穌受試探的事跡。當中亦記載了耶穌呼召彼得(原名西門)、安德烈、雅各和約翰的經過。

耶穌耶穌

3、登山寶訓
主條目:《山上寶訓主禱文
耶穌醫治加利利百姓各樣的病症,民眾開始跟隨耶穌。他到山上開始教訓門徒,包括天國的八種福份(八福),安慰虛心(認識自己靈性需要)、哀慟、溫柔、饑渴慕義、慈悲、清心、使人和睦和為義受逼迫的人,因為他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將門徒稱為‘地上的鹽’和“世上的光”,並且解釋人進入天國需要具有怎樣的公義;與那時猶太教領袖虛有其表的公義截然不同。不要作偽善的施捨和禱告。他教導門徒禱告,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不必為生活所需擔心。關於人際關係,基督說:“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耶穌帶給信徒的一個應許,就是:“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民眾聽到他的話,都覺得驚奇,因為他的教訓像有權柄的人,不像猶太教的領袖。
4、傳道工作
主條目:《耶穌的神跡和十二使徒
《馬太福音》陸續記載了耶穌所行的一些包括治病、平靜風浪、餵飽了5000多人、在海上行走等神跡;又設立了12位使徒,以及祂對使徒們的應許及鼓勵,提醒他們說“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猶太教的法利賽人企圖控告耶穌,卻被耶穌駁倒,並對他們的偽善嚴加斥責。

耶穌耶穌

5、天國的比喻
參見:《神的國及耶穌的比喻 》
耶穌談論7個有關天國的比喻:撒種的比喻稗子的比喻芥菜種的比喻面酵的比喻藏寶的比喻尋珠的比喻撒網的比喻

6、門徒之間
參見:《門徒及七十個七》
耶穌對門徒談及謙卑。彼得問到:‘我當饒恕弟兄多少次?’耶穌回答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耶穌指出比喻的要點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門徒問耶穌天國里誰最大?耶穌說:凡謙卑像小孩子的,他在天國里是最大的。
7、末日的來臨
主條目:《橄欖山講論和基督教末世論
耶穌談及末世的預言,從而警惕信徒要隨時隨地預備天國的降臨。預告聖殿,耶路撒冷行將遭受毀滅,將來有一段時期世上會有戰爭,‘民要攻擊民,國要攻擊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要假冒耶穌的名來,說自己是基督,有許多假先知出現,也有許多人會失去信仰。但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
8、受難
主條目:《耶穌受難

耶穌耶穌

猶太教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與耶穌有很多次的衝突,甚至計畫要殺死他。同時,耶穌多次預言自己的死亡和復活。逾越節時,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請使徒領食無酵餅和葡萄酒以象徵他的身體和他的血。然後他們轉至客西馬尼園,耶穌在那裡懇切禱告。這時猶大和一群帶著刀棒的人來到,這個叛徒偽善地上前與耶穌親吻而藉此出賣他。耶穌被帶到大祭司那裡,祭司長和整個猶太公會找尋假見證去控告耶穌。羅馬總督彼拉多把耶穌交出來讓人釘死。總督的士兵對耶穌的君王身分戲弄一番,然後把他帶到各各他(髑髏地),將他釘在兩個強盜之間的十字架上,罪名是“猶太人的王”,受了幾小時的苦楚之後,耶穌終於在下午三時左右死去,然後被埋葬在一新墓里。
9、復活
主條目:《耶穌復活》
三天后星期日的早晨,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來到耶穌的墓前,聽見天使宣布耶穌已復活。稍後,耶穌親自向門徒顯現,訓示他們:“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但他們在傳道工作上會繼續獲得指引,馬太所載的耶穌最後一句話提出保證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瑪竇的工作方式

最早提到這部福音作者的檔案出自帕皮亞,他是若望宗徒的門生,死於160年。他說:瑪竇宗徒以希伯來語記下了主耶穌基督說過的話。由此可知,帕皮亞所認識的福音書是瑪竇福音,他認為福音書原本是以希伯來語(亞拉姆語)寫成,並且見證了福音書的流傳。 當代有學者認為:僅存的希臘本瑪竇福音是一位不知名的猶太基督徒寫成,這位作者會希臘文,在巴勒斯坦或是敘利亞一帶寫下他的福音作品。

對於瑪竇福音的寫作過程,及相關的共觀福音問題,有觀點認為,他在寫作時採用了三種主要的文獻資料:馬爾谷福音、所謂的「Q典」和「特殊文獻」(他所收集的資料)。這種觀點主張,馬爾谷是最早寫作福音書的作者,當他開始為其寫作而收集資料時,並未拜訪過當時所有的信友團體,也還不知道有一份被今日之人稱為「Q典」的檔案,這個檔案主要收集了耶穌的言論。瑪竇福音的作者大約在馬爾谷寫成10年之後,開始寫一部新的、內容更為豐富的福音書。他採用了《馬爾谷福音》的故事順序,再把Q典和自己獨特蒐集到的特殊文獻加入其中,而使三種文獻資料組合成一個整體,瑪竇福音的寫作對象是猶太基督徒,這些讀者的背景以及思想跟馬爾谷福音的讀者完全不同。瑪竇福音的作者企圖告訴他的讀者:耶穌基督就是猶太人所期待的默西亞,他們的祖傳聖經(舊約)所預告的就是這一位。為此,他引用了舊約大約七十處的經文,一般人稱之為「聖經證據」。

由《瑪竇福音》我們也可以略微窺探初期教會剛成立時的發展情況,福音書作者顯然要給這個教會提供一本有關耶穌這個人和和他的教導的「手冊」。他寫書的用意在於,指出耶穌是亞巴郎的繼承人,是應許賜給以色列民族的默西亞,他自己同胞的宗教領袖卻從開始就拒絕、並迫害他,但罪人和外邦人卻相信並接受他。

基督教新觀點

耶穌耶穌

1、耶穌的使命
《馬太福音》是四福音之首,它在希伯來文聖經和基督徒希臘文聖經之間提供一座橋樑。它清楚地標明誰是彌賽亞兼上帝所應許的王國的君王,闡明作基督門徒所需符合的條件以及這些人在地上所要執行的工作。首先是施浸者約翰,然後是耶穌,最後是他的門徒,努力向人宣揚“天國近了”。此外,直到事物制度的末期,耶穌的命令仍然生效:“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在以往和現今,按照主所立的模式從事宣揚王國及‘使萬民作門徒’的工作乃是一項偉大、奇妙的特權。
2、對宗教界的影響
馬太的福音對公元第一世紀留意它的人來說乃是“好訊息”,耶和華上帝也刻意將它保全下來作為給世人的“好訊息”,直至今日。甚至非基督徒也不得不承認福音的力量,例如,據報印度領袖(聖雄)甘地曾對以前的印度總督歐文(LordIrwin)說:“你我兩國若一同實行基督在登山寶訓中所倡導的教訓,我們就不但能夠解決本國的難題,同時也能解決整個世界的難題了。”在另一個場合,甘地說:“儘量深深吸飲登山寶訓給你的甘泉好了,……因為其中的教訓對我們每個人都適用。”
可是,整個世界,包括自稱信奉基督教的部分,仍受種種難題所困擾。只有少數真正的基督徒才珍惜、研究和實踐登山寶訓以及馬太福音所含的健全教訓而獲致無可估計的裨益。再三研究耶穌的優良教訓是有益的,例如關於如何尋得真正的快樂、道德和婚姻生活、愛的力量、蒙悅納的禱告、屬靈財富與物質資財的對比、先求上帝的國、尊重聖物、保持警覺和順服等問題,耶穌都提出優良的勸告。馬太福音第10章載有耶穌給予那些傳揚“天國”好訊息的人的工作訓示。耶穌的許多比喻對一切‘有耳可聽’的人提出重要的教訓。此外,耶穌的預言,例如他曾詳細預告的‘臨在標記’(《聖經新世界譯本》),使人能夠對未來懷有穩確的希望和信心。
3、預言應驗
《馬太福音》載有許多應驗了的預言。馬太從上帝所感示的希伯來文聖經引用許多經文,目的是為了表明它們已經應驗了。這些經文提出的證據,證明耶穌的確是彌賽亞,因為這一切細節是不可能預先安排的。例如,請比較一下《馬太福音》和以賽亞書;《馬太福音》和詩篇、《馬太福音》和撒迦利亞書。這些預言的應驗也給予人有力的保證,《馬太福音》中一切由耶穌本人所說的預言,均會按時一一應驗,有此可知,耶和華與“天國”有關的光榮旨意也會實現。
上帝預言到王國君王的一生,在細節上也十分準確。馬太忠實、準確地錄下這些預言的應驗。愛好公義的人沉思馬太福音所載的許多預言應驗和應許時,可以為了認識和寄望於‘屬天王國’而歡欣鼓舞,深知這是耶和華使他的名成聖的工具。“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耶穌基督所統治的王國會為性情溫和及靈性饑渴的人帶來永生的快樂和無窮的幸福。

其他相關內容

《路加福音》《路加福音》

以上所講的是福音的資料,告訴我們福音的作者是瑪竇等事情,而福音本身又能發現什麼呢?福音作者似乎不是親眼看見耶穌生活言行的人,理由有二:如果作者是瑪竇,跟隨耶穌的那個人,那么他不必依靠馬爾谷的作品,因為他自己知道得更清楚,馬爾谷只是間接來的(來自伯多祿);當然,這樣的推論不是絕對的,但有相當的價值。另一方面,瑪竇能知道,馬爾谷所寫的和他所看到的差不多,不必刪改;但事實上,瑪竇用了馬爾谷福音,且有改變。所以,我們說作者不會是那個跟隨耶穌的瑪竇。
這裡指的是綱目中的《瑪竇福音》,並不排除瑪竇宗徒曾寫過一些耶穌言論的可能性。

到底這個瑪竇是誰?有人說是稅吏。這並不解決問題,我們看路加福音5:27-32,並沒有一個名叫瑪竇的稅吏,只有肋未。而所有福音中的宗徒名單,都有“瑪竇”。那么瑪竇福音中,耶穌所召叫的稅吏瑪竇,和宗徒瑪竇是同一個人嗎?或是兩個人呢?能夠說是同一個人,但有兩個名字,這也不足為奇。馬爾谷又鳴叫若望,保祿原稱掃祿。但是這兩對名字中,分別是羅馬和希伯來名字,而瑪竇和肋未卻同是希伯來名字,情況不同。或說,他原是名叫肋未,改為瑪竇,耶穌也把西滿改叫刻法(希伯來文叫伯多祿),在肋未身上,也可能發生這樣的事。瑪竇福音在敘述耶穌治好西滿的岳母時,特別寫“耶穌進了伯多祿的家”,用伯多祿表明他在教會中的新身分。我們也能說,在敘述肋未被召時,故意用瑪竇這名字。 另一個可能性是,作者故意強調,在耶穌的門徒中,也有稅吏。因為這部福音是向猶太人寫的,特別提出猶太人所輕視的稅吏。而路加、馬爾谷並不關心這個問題。

至於福音的語文也是棘手的問題。我們現有的瑪竇福音是希臘文寫成,似乎不是翻譯的,這並不是說編輯者沒有用過其他材料來源,而且,很可能福音的部分材料,原來是用阿拉美文些的。所以傳說的說法,如巴比亞斯的話,不必狹義地理解,認為瑪竇福音是譯自阿拉美語;也不必否定,瑪竇福音引用過口傳的資料,如阿拉美語的LOGIA集子。

瑪竇副營臘月有些阿拉美語(路加福音中也有,但都是很通俗的),使我們更能構想,瑪竇福音是用希臘文寫的,但因為用了阿拉美文的材料,而仍留下這些夾雜阿拉美詞句的痕跡。這種現象並不是均衡地出現在全部福音中,而是只在某些段落。至於那些阿拉美文的原始材料,是否來自瑪竇,難以定斷。傳統上,將之與宗徒瑪竇相連,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理由。
瑪竇福音整體看來,似乎具有希臘著作的文體。約略地研討了福音的作者和語言之後,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的是:這部福音來自什麼傳統?在什麼地方寫成的?大概是那一年成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