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美狄奇的教育

瑪利亞美狄奇的教育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父親是一名原籍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新教律師,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國。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並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洗禮,而宗教也成為魯本斯畫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

瑪利亞美狄奇的教育

基本信息
【名稱】瑪利亞.美狄奇的教育
(圖)瑪利亞美狄奇的教育瑪利亞美狄奇的教育

【類別】布面油畫
【大小】394*295cm
【時間】1771年
【作者】魯本斯

作品賞析

魯本斯以宏偉壯觀、雄厚富麗的藝術成就和盛裝畫像而著稱,為巴羅克藝術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他的作品寫實、寫詩、寫情、寫力,突破古典的約束,歌頌人的力量,有著無止境的空間變化,無視構圖上的均衡,有著劇烈的運動和力度及富麗堂皇的色彩,他的作品遍及歐洲各國,在法國盧森堡宮,他總共為法國皇太后瑪利亞.美狄奇生平事跡作了21幅大型繪畫。《瑪利亞.美狄奇的教育》就是其中一幅。
該畫講述瑪利亞由阿波羅和水星帶著進入音樂和演講聖地。在米羅瓦身邊學習朗讀,希臘美惠三女神在水星的介紹下,參與了對瑪利亞的教育,賦予她美貌。在畫中魯本斯重點突出了三女神的形體之美。

作者簡介

魯本斯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 ),佛蘭德斯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資料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父親是一名原籍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新教律師,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國。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並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洗禮,而宗教也成為魯本斯畫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少年時期的魯本斯曾在一個伯爵夫人家裡做侍童,因此有機會接受正統的貴族式教育,精通多種語言。後來又在母親的安排下從師幾位畫家,21歲時他便獲得安特衛普畫家公會的承認,成為一名正式的畫家。

藝術素養

1600年,魯本斯前往義大利繼續學習繪畫,曾為曼圖亞公爵(Duke Mantua)作畫,能夠有機會進一步完善其藝術素養與教育水平。他曾鑽研過古羅馬畫作,並通過摹仿繪畫大師們的作品來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由於這段經歷,他此後的許多畫作受到提香、米開朗基羅和卡拉瓦喬等人的風格影響很大。這一時期魯本斯的繪畫風格已經基本成熟,也因其出色的畫作與圓滑的為人,獲公爵提拔為大使,獲得經常訪問西班牙與義大利各城市的機會。這期間他所創作的名畫包括《萊爾馬公爵騎馬像》、《聖海倫娜》、《豎起十字架》、《基督戴荊冠》,帶有威尼斯畫派的風格。
1608年,魯本斯的母親去世,魯本斯回到安特衛普,成為了布魯塞爾宮廷畫家,一年以後他迎娶了安特衛普當地一名傑出的人文主義者的女兒伊莎貝拉(Isabella Brant)。他為安特衛普大教堂所畫的兩副祭壇畫作品《上十字架》與《下十字架》確立了他作為比利時最傑出的宗教畫家的地位。這一時期可以算是魯本斯繪畫生涯的顛峰,歐洲許多王室與貴族宮廷都紛紛向他訂畫,一是因為他的繪畫作品氣勢宏偉、色彩豐富且充滿動感,為歐洲的達官顯要所喜愛,另一方面也因他良好的社會關係與聲望:具有出色外交才華與博學的魯本斯與當時歐洲幾乎所有的顯赫家族都有交情。由於訂單應接不暇,魯本斯在安特衛普創建了一間私人畫室,僱傭了許多頗有才能的畫家做其助手。他的大部分畫作都集中在宗教題材、人物肖像和古代神話故事中,著名的畫作包括了《劫奪留西帕斯的女兒》、《瑪麗·美迪奇的生平》等,其肖像畫作品更是在歐洲上流社會受到極大歡迎。
從1621年至1630年間,魯本斯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委任,出訪歐洲多國進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成功地為西班牙和英國締結了友好關係。為此他被查理一世封爵,並還為倫敦的宮廷白廳做過一幅題為《祝福和平》的天頂畫。魯本斯本人也顯然很喜歡這種外交工作,曾評論說“畫畫是我的職業,當大使是我的愛好。”
在第一任妻子伊莎貝拉去世4年後,53歲的魯本斯又娶了16歲的海倫娜為妻,海倫娜也成為多幅魯本斯晚期作品中的模特兒,包括了《海倫娜在花園裡》、《裹在大衣里的海倫娜》和《皮毛裝束的海倫娜》等。他與海倫娜生有5個孩子,最小的一個直到他去世後8個月才出生。他與伊莎貝拉也育有3個孩子。魯本斯對歐洲繪畫產生過重大影響,包括德拉克洛瓦、康斯特布爾和雷諾瓦等人,都受到過他的畫風的影響。

擴展閱讀

1.http://art.online.ha.cn/sutra/rubens/maliya.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