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姐勒佛塔

瑞麗姐勒佛塔

瑞麗姐勒佛塔 .位於雲南省“孔雀之鄉”的瑞麗縣。瑞麗舊稱勐卯,世代居住在這裡的傣族、景頗、德昂等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舊寫歷史的篇章,創造著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巍然聳立姐勒金塔,就是這種光彩照人的民族文化的象徵。姐勒金塔,傣語名為“廣母賀印”,位於瑞麗縣城西北約七公里的昆瑞公路左側、姐勒寨旁一個叫“廣迷罕”的小丘之上。

名稱

瑞麗姐勒佛塔瑞麗姐勒佛塔
瑞麗姐勒佛塔
----德宏

簡介

瑞麗,傣語叫勵卯,意思是“霧茫茫籠罩的翠綠地方”。它三面與緬甸接壤,瑞麗江像一條閃閃發光的玉帶,隴川江又像一條金色的緞帶,從東西兩面纏著翡翠般的瑞麗壩,更增添了它風姿的秀美。
在這座秀麗的邊城,有著一處遠近聞名的金塔,她的傣語名字叫“廣姆賀卯”。意思是“瑞麗城首之塔”。數百年前,減卯地區已成為當地傣族政治、經濟的中心,在現減卯鎮修建了德宏地區第一座城,為減卯歷代土司的所在地。隨著佛教的傳入,許多村寨都興建了傣族廣姆(佛塔),其中要以姐勒廣姆最負盛名。該塔每逢傣族的重大節日,如“趕朵”(趕擺)的日子,不僅有瑞麗壩遠近村寨的傣族民眾來朝奉,就連緬甸、泰國等地的僧侶也經常跋涉千山萬水到廣姆賀卯來朝拜。據說該塔是德宏最古老的廣姆之一。該塔落成後曾進行過多次維修,罕蓋發當政時,曾花重金加以修繕,對塔身進行貼金。除大主塔外,四周還有16個小塔宛如群星烘月,非常壯觀。塔基用大小不同的長方青石組成,中層為正八棱形,塔身呈圓錐體,頂尖置有銅冠,系有近百個風鈴,微風吹來,鈴聲悅耳。整個金光閃閃的金塔,掩映在大青樹群之中,顯示出傣族工匠獨特的造型風格與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反映出傣族工匠在數百年前的建築構思與藝術成就。
廣姆塔在傣族人們的心目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徵。瑞麗傣族中盛行著這樣的一種習俗,姑娘在童年時代頭上的髮式要結成塔形,認為這樣今後會給姑娘帶來幸福。另外,每個村寨的水井,都用青石砌成塔狀井台。從這兩件事中,不難看出廣姆塔在傣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幾百年來,這座金光閃閃的廣姆賀卯,飽經風雨滄桑,卻巍然屹立在瑞麗江畔,解放後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可惜 在十年浩劫中毀於一旦。近年來政府又專門撥款按照原來式樣重建,並將該塔塔身加高,塔基底座加大。1983年春節,一座五米高的金塔,已巍然屹立於瑞麗江畔。這座歷史悠久的金塔又重放異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