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訣

琴訣

《琴訣》由唐朝薛易簡所著,是唐代出現的重要琴論,對後世古琴理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琴訣》要旨:“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簡介

薛易簡(742-756)《琴訣
薛易簡以琴待詔翰林,蓋在天寶中也。嘗著《琴訣》七篇.
辭賦近俚,義有可采,今掇其大概著焉,曰:“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靜氣正,則聽者易分,心亂神潤,則聽者難辨矣。常人但見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但賞為能。殊不知志士彈之,聲韻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聽之,則壯氣益增;孝行節操者聽之則中情傷感;貧乏孤苦者聽之則流涕縱橫;便佞浮囂者聽之則斂容莊謹。是以動人心,感神明者,無以加於琴。蓋其聲正而不亂,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雜音悅樂為貴,而琴見輕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也。
——(宋)朱長文琴史》卷第四《樂圃琴史校

其它

又曰:彈琴之法,必須簡靜。非謂人靜,乃手靜也。手指鼓動謂之喧,簡要輕穩謂之靜。又須乎兩乎相附,若雙鸞對舞,兩鳳同翔,往來之勢,附弦取聲,不需聲外搖指,正聲和暢,方為善矣。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適,或諷諫以寫心,或幽憤以傳志,故能專精注神,感動鬼神,或只能一兩弄而極精妙者。今之學者,惟為多能。故曰:多則不精,精則不多。知音君子,詳而察焉。
——(明)蔣克謙琴書大全》卷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