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一世[1]

理查一世[1]

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次子,接續父位成為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1189年至1199年在位。他同時是諾曼第公爵(另稱理查四世)、阿基坦公爵、安茹伯爵。他征戰沙場總是一馬當先,如獅子般勇猛頑強,所以綽號獅心理查。

基本信息

理查一世,人名,國王。在本文將分別介紹四位歷史人物給大家認識。第一位是英國國王,第二位是西班牙國王,第三位是西班牙國王,第四位是法國國王。

一 英國國王 簡介

理查一世理查一世
查理一世(CharlesⅠ,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國王,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處死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爾斯親王亨利去世後成為王儲。1625年,即位為不列顛國王,稱查理一世,並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瑪麗亞公主結婚。

生平

1625年6月,召開第一次議會。由於議會對其寵臣白金漢公爵專權和西班牙戰爭失利的不滿,拒絕了給國王徵收關

理查一世理查一世
稅的特權,形成了議會與國王的對立。1626年2月,召開第二次議會。議會因西班牙戰爭失利彈劾白金漢公爵,被拒絕。6月,解散議會。在此期間,查理未經議會同意而任意徵稅,軍隊也隨意進駐民房,民怨四起。國會遂於1628年提出權利請願書,要求國王改善,查理為求議會同意徵稅而簽字。1629年,查理違反請願書的規定,並且派人拘捕議會中言行激進的的議員,然後解散國議,之後的11年間,未再召開過議會,被稱為“殘酷統治”的11年。1640年4月,為解決對蘇格蘭戰爭的軍費問題而召集議會,鏇即因為拒絕重開戰端而被解散,稱為“短期議會”。11月,再次召集議會,即“長期議會”,但仍然拒絕與國王合作。由於議會強行逮捕了國王寵臣斯特拉福德伯爵並策劃控制應由國王控制的軍隊。查理一世以叛國罪逮捕5名議員,並親率衛隊到議會抓人未果。這次事件標誌著國王與議會的決裂,成為英國內戰的導火索。查理一世到議會抓人的訊息激怒倫敦人民,倫敦市民控制了倫敦,國王被迫於1642年元月10日北逃約克,並集結保王力量。6月,拒絕了議員的19條建議;8月22日,在諾丁漢樹起王旗,內戰爆發。1644年,由於蘇格蘭人參戰,進攻國王軍,被迫放棄進攻倫敦。1645年6月14日,以費爾法克斯爵士和克倫威爾為正副司令的新模範軍在納斯比戰役中戰勝國王軍。1646年春,議會軍圍困牛津,國王軍投降,查理一世化裝逃脫,第一次內戰結束。5月5日,被蘇格蘭誓約派出賣給議會,後逃脫。在蘇格蘭人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內戰。1648年,蘇格蘭軍被議會軍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查理一世被俘。王后逃亡法國尋求援助,遭到執政的法國首相馬扎然紅衣主教的冷落。1649年1月,特別法庭開始審判查理一世。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國家,背叛他的人民。30日,查理一世在白廳宴會廳前被送上斷頭台。

婚姻及子女

理查一世理查一世
1620年代,其父詹姆士一世與當時歐陸強權西班牙協商,想讓查理娶西班牙公主為王妃,以鞏固英國在歐洲的勢力。然而當時英國已改信英國國教(新教),並在歐陸上的三十年戰爭當中支持新教一方(其中包括查理的姊姊、姊夫PFALZ(帕拉廷/普法爾茨)國王及王后),與信仰天主教(舊教)的西班牙應是敵人。協商失敗後,王妃人選換成了十四歲的法國公主亨利埃塔·瑪麗亞(Henrietta Maria)。亨利埃塔·馬麗亞也是天主教徒,雖然沒有西班牙公主虔誠,但她的宗教信仰日後仍是一大問題。1625年6月12日當時已繼承王位的查理在英國坎特伯雷迎娶亨利埃塔·瑪麗亞為後。二人共有6名子女活到成年:
1630 威爾斯親王 查理(日後的英王查理二世)
1631 大公主 瑪麗(嫁荷蘭奧倫治親王)
1633 約克公爵、 詹姆士(日後的英王詹姆士二世)
阿巴尼公爵
1636 伊莉莎白
1637 安妮
1640 格洛斯特公爵 亨利
1644 亨利埃塔·安妮(嫁法國奧爾良公爵)

二、西班牙國王 簡介

理查一世理查一世
西班牙國王(1516~1556),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19~1556)。1500年2月24日生於比利時的根特,1516年其外祖父斐迪南二世死後,繼西班牙王位。其祖父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19年去世,查理一世又繼承了其祖父的帝位,稱查理五世。查理一世在西班牙任意加稅和徵兵,對外發動戰爭,激起西班牙各階層的強烈不滿,釀成了1519年6~7月的城市公社暴動,1522年被查理一世鎮壓。為了同法王弗蘭西斯一世爭霸歐洲,奪取對義大利的統治權,1521~1544年連續發動4次義大利戰爭,查理一世獲勝,控制了義大利。在與法國爭霸的同時,查理一世於1535年出兵北非,從土耳其人手中奪取了突尼西亞。1539~1540年鎮壓了尼德蘭根特起義。查理一世在位時繼續對美洲進行征服和殖民化的戰爭,先後征服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危地馬拉巴拿馬秘魯智利拉普拉塔河流域(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地。到16世紀中葉,中南美洲的廣大地區(除葡屬巴西外)均被劃入查理一世帝國的版圖。查理一世反對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1547年查理一世在米爾貝格戰役中擊敗新教同盟。1551年10月法王亨利二世與德意志的新舊教諸侯結盟。法國出兵占領洛林。查理一世被迫於1555年與諸侯締結《奧格斯堡和約》,承認新教享有同天主教平等的權利。1556年,查理一世將西班牙的王位讓與其子腓力二世,將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讓與其弟斐迪南一世,自己隱居到西班牙卡塞雷斯的尤斯特隱修院,1558年9月21日去世。

三、 匈牙利國王 簡介

查理一世 匈牙利語:I. Károly;法語原名夏爾·羅貝爾 Charles Robert (1288年—1342年7月16日)匈牙利國王(1308年—1342年在位)。安茹王朝的創建者。

主要事跡

理查一世理查一世
查理·羅貝爾是那不勒斯王子查理·德·安茹(“鐵錘”)的兒子,生於那不勒斯。他的祖父那不勒斯國王查理二世娶了匈牙利國王伊什特萬五世的女兒瑪麗亞為妻,從而為他的後代繼承匈牙利王位提供了依據。查理·羅貝爾的父親查理·德·安茹在1290年曾被教皇(當時教廷與匈牙利發生矛盾)指名為匈牙利國王,但從未真地獲取權力。

在1301年匈牙利國王安德烈三世(查理·羅貝爾的祖母的堂叔)去世後,統治匈牙利300餘年的阿爾帕德王朝絕嗣。由於那些希望削弱王權的大貴族趁機興風作浪,匈牙利在此後若干年都處於混戰狀態。查理·羅貝爾得到部分貴族和教皇的支持,以伊什特萬五世的曾孫的名義要求繼承匈牙利王位,並在艾斯特根加冕。但不久他就失去了教皇的支持(因為教皇發覺他並不是一個聽話的傀儡),被迫於當年讓位給波希米亞王子瓦茨拉夫。1305年瓦茨拉夫因失去貴族支持而將王位讓給巴伐利亞公爵奧托三世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的外孫),而後者又在1307年被造反的貴族推翻。於是查理·羅貝爾再次進軍匈牙利,於1309年在布達宣布繼承王位,並於1310年正式加冕。在加冕後的幾年裡,查理一世致力於鎮壓大封建主一波又一波的叛亂,這些人已經習慣於安德烈三世死後的無政府狀態。1312年,查理一世在羅讓諾夫采戰役中打敗了最後一個大貴族恰克·馬加什和他的支持者奧鮑·奧毛代,結束了長期的內戰。

功績

查理一世在匈牙利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把權力從貴族議會收回到國王手裡;建立一種“榮譽制度”,向服從國王的貴族提供優惠條件(比如允許擁有更多城堡),從而牽制貴族力量;發展匈牙利的經濟和貿易。他用發行成色穩定的金幣的方法抑制了通貨膨脹。查理一世的政府並且以訓練強大的騎兵而出名。在對外政策方面,查理一世與波蘭結盟,共同抵制統治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力量。1335年,他與波蘭國王卡西米爾三世和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的約翰在維舍格勒會晤,三方達成了共同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協定。

查理一世希望使匈牙利和那不勒斯統一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因而為他的兒子拉約什圖謀那不勒斯王位。這引起了教皇和威尼斯的巨大恐懼。查理一世與威尼斯進行戰爭,但遭到挫敗,被迫放棄了自己的計畫。

查理一世在位時的另一個重大事件是匈牙利在巴爾幹半島勢力的相對衰落。阿爾帕德王朝早年在巴爾幹進行的征服使那裡的一些居民成了匈牙利的附庸。在查理一世時代,這些附庸中的一個,瓦拉幾亞的統治者巴薩拉布一世準備脫離匈牙利的控制。查理一世企圖維持匈牙利的霸主地位,遂率軍前去討伐,但在1330年的波薩達戰役中遭到慘敗。這次戰役使瓦拉幾亞成功地獲得了獨立。查理一世也曾在巴爾幹地區進行擴張,如在1323年兼併摩爾多瓦,但很快這些地方就又都擺脫匈牙利的統治了。

1339年,查理一世與他的姻兄卡西米爾三世簽訂一份重大協定。該協定規定,查理的長子拉約什(卡西米爾的外甥)將在無嗣的卡西米爾三世死後繼承波蘭王位。

查理一世於1342年去世。在他死後,長子拉約什一世繼承了王位。

家庭

查理·羅貝爾結過3次婚。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比托姆公爵卡西米爾的女兒瑪麗亞,她生了一個女兒卡特琳。瑪麗亞死於1317年。第二個妻子貝亞特麗斯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七世的女兒,於1319年死於難產。查理的第三個妻子是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一世的女兒伊莉莎白,她為他生了5個孩子:
查理(夭折)
拉斯洛(夭折)
拉約什一世
安德烈,卡拉布里亞公爵
伊什特萬,斯洛維尼亞公爵

四、 法國國王 簡介

理查一世理查一世
(瓦盧瓦的)查理一世,奧爾良公爵 Charles Ier de Valois,Duc d'Orléans(1394年11月24日~1465年1月5日)奧爾良第二王朝(瓦盧瓦王朝)的公爵(1407年起)。他是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宮廷詩人之一。

查理為法國國王查理六世之弟、奧爾良公爵路易一世之子,母親為義大利米蘭公爵之女瓦倫丁娜·維斯康蒂。1407年,他的父親被敵對的貴族集團領袖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派遣的刺客刺殺。查理繼承了奧爾良公爵的稱號,他的其它爵位還包括:瓦盧瓦公爵、博蒙伯爵、布盧瓦伯爵和柯西男爵。同時,他也繼承了其母在義大利的領地。瓦倫丁娜·維斯康蒂在丈夫死後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

查理被其父親的那一派人(後來以查理的岳父和主要支持者的名字命名為阿馬尼亞克派)視為對抗勃艮第派的當然領袖。在岳父阿馬尼亞克伯爵貝爾納七世的幫助下,他成功地把理應對謀殺負責的一些貴族定罪。但是,無畏的約翰始終沒有受到懲罰。

歷史

1415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入侵法國。在著名的阿讓庫爾戰役中,數量上占優勢的法軍被英格蘭長弓兵殲滅,而查理一世正是這場戰役中法軍的指揮官。他被俘虜後押到英國,在那裡他度過了25年的人質生活。在這段時間裡,他用英語寫出了一生中最燦爛的詩句。

1440年,在夙敵無畏的約翰之子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的幫助下,查理一世被釋放。他在回到法國後繼續寫作,但是他用法語寫的詩沒有用英語的出色。查理一世第三次結婚,妻子是克萊沃的瑪麗。在他的結婚典禮上,菲利普三世授予他金羊毛騎士團勳章。1462年,瑪麗為他生了一個兒子,未來的奧爾良公爵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