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設計

基本介紹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指現代農業在空間地域上的聚集區,由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用工業園區的理念來建設和管理,以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現代科技和物質裝備為基礎,實施集約化生產和企業化經管,集農業生產、科技、生態、觀光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示範園區,是農業示範區的高級形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促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產品優勢區,穩定和最佳化糧食生產。為突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產業融合、農戶帶動、技術集成、就業增收等功能作用,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決定2018年繼續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鄉村振興規劃設計與開發運營專家林峰博士提出,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規劃設計要以科技為先導,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區位環境和產業比較優勢,圍繞農業資源和特色,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綜合社會效益。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作用

1、轉變傳統農業的“低產”屬性

傳統鄉土中國的農業生產,是以“低效、粗放、低價”為主,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以科技為先導,催生了大量的特色農業、景觀農業、科技農業、都市農業等新型產業形態,使“創意、時尚、休閒、生態”成為新時代農業的特色標籤。

2、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融入了文化藝術、科技元素,把傳統開發與文化開發結合起來,賦予了豐富的內涵與附加值。將傳統的農業產品透過“創意”工具,轉化為更具審美價值形態、健康生態理念、文化創造內涵的全新農產品,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有了顯著的提升,這是傳統農業生產所無法比擬的。

3、拓展農業產業鏈條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產業鏈是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延伸產業相關關聯的一系列產業,它構築了融合三產的全景產業鏈條。這極大轉變了傳統農業單一產業結構的限制,突破第一、二、三產的限制,實現傳統產業與現代技術的有效嫁接,文化與科技緊密融合,帶來產業融合的經濟乘數效益。

4、助力鄉村振興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通過特色農業開發、農業景觀設計、農業休閒旅遊、農村基礎設施跟進建設等一些列創新,提高了農業的效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升了農民的文化水平、改善了農村環境、創造了農民“居家就業”的新型就業形式,並最終實現農村地區的經濟形態、生活形態的結構變遷,改變農村的生產力布局和城鄉生活格局,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效抓手。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規劃要點

1、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現代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的展示視窗,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是生態型安全食品的生產基地;是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品種的博覽園,是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要以環境優美、設施先進、技術領先、品種優新、高效開放為原則,充分發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典型示範作用,探索傳統農業向高產、高效、優質的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路徑。

2、以現代農業為核心產業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要借鑑工業園區的經營管理理念,依託園區這一載體,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推進農業產業化、多功能化經營,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在過去發展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3、以規模化、品牌化生產經營為發展戰略

發展產業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規模化生產是農業產業化的內在要求。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農業企業的單打獨鬥已不適應新階段農業發展形勢的要求,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打破區域界限,突破規模優勢,走農業區域化布局、一體化經營、合作化生產的路子。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要通過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為發展現代農業增添新的動力。一是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二是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不斷凝聚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驅動力。三是促進產業升級,不斷吸納農民成為產業工人。

4、以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發展理念

農業產業是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核心基礎,但不是唯一。應以休閒農業項目為抓手,整合房屋、土地、人力等資源,合理布局四季農業、景觀農業,建設提升一批集采果、觀光、科普等功能於一體的休閒農業觀光園,舉辦花卉、水果等農事節慶活動,積極推進生態、農業、文化和旅遊相融合。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規劃方法

1、在總體設計上,堅持“科技先導、創新思路、可持續發展”的三大原則;

2、在產業布局上,在當前優勢產業布局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綠色、無公害、有機、特色產品”的四個比重,因地制宜注重優勢產業基地建設;

3、在資金籌措上,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多元投入、滾動開發”四個方法;

4、在園區組織建設上,積極搭建“招商引資、農業高新技術轉化、現代農業展示示範、現代農業技術培訓推廣、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行銷”五個平台;

5、在項目選擇上,全面構築“特色主題種植、設施蔬菜、花卉苗木、良種繁育、特種養殖、休閒觀光、農產品加工、物流配送”等八大產業體系;

6、在規劃設計中要注意7個結合。①農業經營與綠色食品生產相結合; ②農業經營與康體健身相結合; ③農業經營與農業體驗相結合; ④農業經營與農業文化展示相結合; ⑤農業經營與別墅建築要求相結合; ⑥靜態項目與動態項目相結合; ⑦農業發展與基礎建設相結合。

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種植問題

1 農業種植圈層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以農業產業為主,在什麼地方種植、如何劃分種植區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提出種植區域“太陽”圈層結構,可歸納為以下十大原則:充分發揮展示和示範功能、便於集中管理原則、考慮旅遊觀光功能、示範區和大田區的銜接、核心區的交通需便利、不妨礙大田區的規模化種植、經濟價值高、科技含量高、照顧有機種植原則、隔離帶原則。

2 農業種植結構

根據面積、農業產業園區性質、主要收益及主要特徵,總結了五大決定種植結構的要素:面積決定種植、確定主題種植、科技化種植地、同緯度產品、高科技農產品。

3 農業種植形式農業種植形式可以分為兩大類:設施農業(示範區)和大田種植(有機農業區)。

設施農業分為生產性溫室、觀賞性溫室、試驗研究溫室、繁殖溫室和促成或抑制栽培溫室。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可通過設施農業進行種植。

大田種植結構可種植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有機鮮蔬及花卉。

4 農業效益

通過打造“六體化一”讓農業產業效益更高,包括:

第一化:第一產業三產化。做“四產”而不能做一產。在第一產業科技示範的基礎上橫向整合三產各個要素,把農業的價值最大化。

第二化:第二產業品牌化。高產未必高效,在“高、精、尖”上做文章,在安全農業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做最安全的農產品基地。

第三化:第三產業產業化。把吃、住、行、游、購、娛、療、養、會旅遊9大要素,做成產業,如文化農業板塊,可以做產文化創意產業園。

第四化:農業模組基地化。由單純的農業園區向“基地”轉變,做成“科技農業基地、文化農業基地、農業人才基地、安全食品基地”

第五化:科技農業院校化。但凡上萬畝的現代農業園區,必須和省級乃至國家級的院校建立合作關係,以便於農業科技的持續升級。

第六化:農業示範國家化。在市場剛性需求的前提下,跟蹤國際農業的先進技術,及時更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