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箏

現代箏

現代箏:1996年出現在箏界同行面前,原名:新型12平均律轉調箏(簡稱:新箏),發明人是天津的潘海新、潘海偉兩兄弟,所以也叫潘氏箏。隨著近十年各位專家和學者的改進與完善,對其定名又有著不同意見,W型轉調箏、W型29弦箏也就出現了。

現代箏

基本簡介

箏,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代的箏只有五弦,到了戰國末期才增加到了十二弦,之後到了唐宋出現了十三弦的箏。在十三弦的基礎上 ,又出現了,十四,十五,十六弦箏。目前比較盛行的S-21弦箏,由於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民族樂器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
由於S-21弦箏缺音少律,轉調困難,遠遠不能滿足現代人的視聽要求,箏曲創作與演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經過不斷地改革與發展,箏改革的巔峰之作——“現代箏”誕生了。“現代箏”在保留S-21弦箏右區五聲民族調式的基礎上,增加了左區七聲音階排列,同時具備十二平均律這一國際通用調式。從而達到轉調快速靈活、左右手彈奏、和聲豐富、音量宏大等特點,既可演奏21弦古箏的所有曲目,又可演奏豐富和聲的外國樂曲及多鏇律色彩的流行樂曲,是名副其實的“東方鋼琴”。
青年箏家呂春麒老師師承嶺南樂派大師陳安華、潮州箏派大師楊禮桐,呂老師通過十年來對現代箏的學習研究,以實踐教學為依據,最後稱其為“現代箏”。理由是它不局限在於轉調,也不屬於個人,更不是以新古來劃分。呂老師認為,它的出現,是符合箏改革的發展趨勢,是現代音樂發展的一種必然新型產物,是一個世界性的發明,是箏改革的巔峰之作。既然它是現代的產物,那就應該給與“現代箏”的稱號。
2008年9月,呂春麒老師將現代箏教學帶進廣東文藝職業學院,使得該學院成為全國首個開設現代箏專業的藝術類院校,從而使現代箏走上正規化和系統化的教學,並為專業人士所認同,是現代箏發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