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多村

班多村

班多村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巴溝鄉西部,地處黃河、巴曲河交匯處,距同德縣城38公里,距巴溝鄉政府20公里,平均海拔2860米;全村現有耕地1660.3畝,人均擁有耕地3.6畝,擁有各類牲畜2767頭(只),擁有草場5.8萬畝,畜均占有草場20.96畝;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村莊。

基本信息

班多村

錯落有致的農家院落
班多村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巴溝鄉西部,地處黃河、巴曲河交匯處,距同德縣城38公里,距巴溝鄉政府20公里,平均海拔2860米。是一個藏漢雜聚的地區,全村現有農戶81戶,人口466人,勞動力278人,其中藏族425人,占總人口91.2%,漢族41人,占總人口8.8%。全村現有耕地1660.3畝,人均擁有耕地3.6畝,擁有各類牲畜2767頭(只),擁有草場5.8萬畝,畜均占有草場20.96畝。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村,2008年國民參天蔽日的紅沙柳
生產總值263萬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126萬元,占生產總值的48%。牧業生產總值84萬元,占生產總值的32%。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854元。近年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班多村牢牢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城市扶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統籌城鄉發展、加大“三農”投入的歷史機遇,依託班多村人均擁耕地,畜均占有草場較多、土地肥沃、氣候溫暖適應發展種養植業的優越自然條件和地處黃河、巴曲水交匯處,擁有紅柳林區583畝獨特的自然景觀及黃河上游班多水電站隔河相望有利的區位優勢,依靠各族民眾辛勤勞動。農牧業生產有了長足的發展,農民生活狀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觀,各族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和睦相處,經濟社會發展欣欣向榮,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但由於農牧業基礎設施薄弱,民眾科技文化素質較低,農牧業生產經營粗放,單位面積、牲畜產出較低,農牧業勞動生產率極為低下,發展潛力較大。紅沙柳林區旅遊景點設施簡陋,管理水平較低,使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優勢的區位沒有有機結合起來,旅遊業處於起步階段,經濟效益較低。班多村經濟社會發展緩慢,民眾生活處於低水平的溫飽階段。村民剪、梳山羊的勞動場面
村“兩委”班子在客觀分析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條件和制約因素,利用國家支持“三農”政策的基礎上,將發展現代種植業、特色農區畜牧業、紅沙柳林區旅遊業作為該村的三大主導產業。改善村級醫療衛生條件,修建高標準老年娛樂中心,著力改善民生。以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整修農田支毛渠,平整土地、引進良種,推進先進實用農業技術為突破口,加快中低田改造步伐。以引進優質奶牛,高產絨山羊,建設高標準牲畜畜棚,推廣先進養殖技術為抓手,提高單位牲畜產出。加大旅遊景點改造,轉變旅遊產業管理理念,將旅遊產業培育成民眾增收的主要途徑。加大村級醫療衛生室投入,改善村級醫療衛生條件,基本實現民眾健康免疫和小病不出村的目標。建設班多村老年娛樂活動中心,購置必要的保健與娛樂設施,滿足老年人文化、娛樂的需求[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