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政鋪村

基本情況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沿溝鄉下轄村
班政鋪村總面積4010畝,耕地2530畝,其中水澆地2400畝。現有居民317戶,人口976人,其中勞動力350人。2009年經濟總收入為1055萬元。2009年人均純收入4731元。200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2003年評為忻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原平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被忻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安全文明村”。在2006年以黨支部書記劉福義為社長成立了“原平市班政鋪常青苗木專業合作社”,並在2008年被評為忻州市農委先進農民專業合作社。2010年又被省農業廳命名為“山西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並授予支部書記劉福義“全省林木種苗先進工作者”。2010年被評為原平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歷史古蹟三班故里

上世紀後期,一處不經意的考古發現,使人們探尋到了原平文化的源頭。據1990年出版的《山西縣市簡志》載:“原平東北處三班古墓的發掘,明確記載了班政鋪為漢代班氏之故里。” 漢氏班氏名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讀書人敬仰的精忠報國的楷模。先祖班壹,與戰國楚王同姓,為令尹子文之後,博學多才,而生不逢時。秦滅楚,遷楚令尹後人至晉、代間居住,因以班為姓。班壹放牧為生,致牛馬數千群,終成富戶,不斷散財資助後來的西漢邊守,百歲而終。班壹後人班儒、班(氵兄)、班伯等都是博學致仕、精忠報國的名吏。在班氏名人中,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撰寫《漢書》的大文學家、歷史學家班彪、班固、班昭。他們父、子、女三人,巨大的貢獻在於:使後代的帝王和讀書人,穿透歷史迷霧,看清了中國第一個強大王朝的興衰史。如此熾烈的報國之情,班氏三人是用文筆來表達的。而另一位班氏名人,班彪之子班超,不屑做小書吏,投筆從戎,為國家屢建奇功。無論班彪等人的默默奉獻,還是班超的叛逆興武,都成為後來文人報效國家最有力的兩種選擇方式。前者影響了司馬光等心懷天下的歷史學家,後者影響了岳飛、文天祥等棄筆從戎的儒將。所以,政政輔、班氏古墓的發掘,使我們探尋到了原平儒家文化的源頭。
為此我村重新挖掘修建“三班故里”城樓,建立“百年古槐”愛國教育基地。

農業產業發展狀況

我村的優勢產業是培育苗木。苗圃的發展早在1997年就開始了,並在2006年以黨支部書記劉福義為社長成立了“原平市班政鋪常青苗木專業合作社”,苗木經紀人隊伍達到40多人。現如今已發展到1600餘畝。主要品種有雲杉、檜柏、杜松、饅頭柳、國槐、金絲柳等適用於退耕還林、防風固沙,城鄉綠化、美化的各種規格的苗木及稀有樹種等五大系列四十多個品種。人均一畝多,占農村經濟比重為50%。育苗戶達200多戶,占到總戶數的60%,其中10畝以上的育苗大戶10家,戶均年收入6萬元以上,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有30多戶。其每畝收入是玉米的三倍多,農業發展已向經濟作物和苗木經濟林方面集中,種植戶占到了60%,種植面積達到了50%多。每年春季為苗木的銷售旺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仍以育苗為主導產業。辣椒制種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不僅種子可以銷售,而且辣椒皮也可出售,用於製作脫水蔬菜,每畝純收入在1800元左右。村現有日光溫室大棚兩座,每座年純收入1.5萬元左右。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年產1000噸。村有果園30畝,年產2000斤。種植業占人均收入的20%。我村沿108國道不斷開發公路經濟,至今已發展到40戶,主要有餐飲、住宿、汽修、美發、草簾銷售等,年收入在130萬元左右。第三產業占人均收入的29%
第三產業方面,班政鋪村沿108國道發展公路經濟,計畫發展60戶,現有40戶,年收入在50萬元左右,主要經營項目有修車、理髮、洗浴、飲食服務業等等。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徑。

公共事業發展狀況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早在1997年就硬化了村莊主街道,2005年完成了全村大街小巷的硬化工程,總長約5.7公里,主街道安裝了路燈。街道的美化綠化工作正在逐步完善。2010年完成了完成了全村自來水改造工程。

主要特點

農業發展方面班政鋪走在了全鄉的前列,率先開展了培育苗木和辣椒制種。得益於有一支團結的領導班子和大膽開拓的精神。他們不斷培養苗木經紀人隊伍,為做強做大苗木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品遠銷河北、內蒙等地區。村支書有帶領村民儘快致富的強烈事業心,在村民中的威信很高。自我村被評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以來,村民建設新農村的願望迫切,積極性更高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