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漁女像

珠海漁女像

珠海漁女像位於珠海風景秀麗的香爐灣畔,作者是中國著名雕塑家潘鶴。石雕身高8.7米,重量10噸,用花崗岩石分70件組合而成,是珠海市的象徵。

基本信息

簡介

珠海漁女像珠海漁女像

珠海漁女是珠海市的象徵,位於珠海風景秀麗的香爐灣畔,矗立著一尊巨型石刻雕像——珠海漁女,她領戴項珠,身掮漁網,褲腳輕挽,雙手高高擎舉一顆晶瑩璀璨的珍珠,帶著喜悅而又含羞的神情,向世界昭示著光明,向人類奉獻珍寶。珠海市風景秀麗的香爐灣畔,矗立著一尊巨型石雕——珠海漁女,一條美麗整潔的環海大道——情侶路從她身旁穿過,更使她顯得純潔而大方。她領戴項珠,身掮魚網,褲腳輕挽,帶著喜悅而又含羞的神情雙手高高擎舉著一顆晶瑩璀璨的珍珠,獻給德高望重的九州長老,並向世界昭示著光明,向人類奉獻珍寶。
這座石雕,身高8.7米,重量10噸,用花崗岩石分70件組合而成, 是中國著名雕塑家潘鶴的傑作。而今,這座雕像已成為珠海市的象徵,漁女優美的傳說,伴隨著珠海市在國內的知名度,流傳越來越廣、越遠。

傳說

相傳古代有位仙女被香爐灣美麗的風光迷住了,不願返回天上,決意下到凡間,盡享這人間美景。她扮成漁女,織網打魚,撈蚌採珠,心靈手巧,而且心地善良,常采靈芝草配上珍珠粉為漁民治病,深受漁民的愛戴。在勞動中,她結識了一位憨厚老實的漁民青年海鵬,兩情繾綣,朝夕相依。不幸的是,耿直的海鵬輕信了一個矮子的讒言,要仙女摘下手鐲給他作訂情信物,仙女聽了淚如泉湧,向海鵬傾訴了自己的身世,原來仙女是南海龍王的女兒,龍宮中八個管家婆為防她思凡遁逃,每人給她套上一隻手鐲,只要脫掉一隻,她就會死去。然而海鵬卻不肯相信漁女的話,鬼迷心竅,轉身要走,漁女為明心志,猛力拉下一隻手鐲,鏇即死在情人懷裡。海鵬此時悔恨已晚,飲聲泣血,哀天慟地。
九洲環長老為這人神之間的深情厚愛所感動,引導海鵬上大九洲島,找到一株"還魂草",並囑咐他"還魂草"須用男人的鮮血澆灌,才能長大作藥用,救人命。海鵬於是每天用自己的血澆灌"還魂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還魂草"終於長大,救活了仙女。從此,仙女真正來到人間。成親那天,她和姑娘們在海邊拾到一枚碩大無比的海蚌,挖出一顆舉世無雙的寶珠,於是,漁女高擎著寶珠,獻給德高望重的九洲長老……
這美麗的傳說,寄託了多少珠海人民深沈的感情和美好的願望?昭示了幾多人間的哲理?

石像由來

1979年,珠海進行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珠海市第一任市委書記吳健民建議:珠海市需要一個大型雕塑做城徽。直到同年10月1日,吳健民與中國著名雕塑家潘鶴正式商討事宜。當時的城市雕塑主要是紀念碑雕塑、園林雕塑、建築裝飾雕塑三大類,但潘鶴卻提出在香爐灣的石上豎立一個人物雕像。吳健民與潘鶴都認同香爐灣之美,而考慮珠海在建市前是漁業縣,決定以“漁女”為雕像主題。

潘鶴髮動其他雕塑家開始展開研究、畫圖和試塑的工作。一個多月後,吳健民已經在美術學院的雕塑室里見到60厘米高的“漁女”草稿,模樣更像仙女,建議減少一點仙女色彩,多點表現漁家姑娘平實的一面。吳健民還想到珠海為產珠之地,故即與幾位雕塑家探討“漁女獻珠”之概念。一星期後,“漁女”的模型出現,但當時“漁女”雙手捧珠放在胸前。其後,吳健民提議雕塑要面向北京,意為向北京獻珠。潘鶴與雕塑家們於是再修改,“漁女”托起明珠,造型終於完成。本來,潘鶴還構想將珠海漁女安放在一條雕成魚背的基石上,惜因各種因素最終沒有實現。1981年,珠海市主管部門委託廣州園林局工藝工程公司承擔工程。但由於工程所費不菲,曾出現些風波。

約在1982年秋季,珠海漁女雕像終於正式落成。由於珠海漁女雕像高8.7米,成為了中國第一座大型海邊雕像。從此,珠海漁女就成為珠海市的標誌。於2005年8月26日,中國郵政首次以珠海漁女為專用郵資圖案。“美麗珠海”的發行為慶祝珠海經濟特區成立25周年,並以珠海漁女雕塑為主圖。

附屬檔案景點

珠海的情侶路就是珠海沿海的那條路,它分情侶南路(位於拱北)和情侶北路(位於吉大、香洲)。情侶路從拱北粵華花園開始,途經海灣大酒店、九洲港、金怡酒店、海濱泳場、珠海漁女、香爐灣等著名風景旅遊點,因其風景秀麗、海濤陣陣、空氣清新,是珠海市民特別是情侶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所以珠海人叫這條路為情侶路。

交通指南

可乘坐9、99路、觀光巴士。門票免費。開放時間:09:00——2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