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

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

或花團錦簇,或意氣飛揚的花車,作為大巡遊的重頭戲,在歷屆大巡遊中都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高新區的花車,是今年大巡遊的“頭車”,和該區首次組織參加的2個表演方陣相融互動,展現高新區的創新和活力。 今年香港、澳門派出的表演方陣,分別是珠海市民熟悉的“客家貔貅大匯演”和葡國土風舞,都曾亮相大巡遊。

簡介

大巡遊是展示本土傳統文化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好視窗。斗門水上婚嫁

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標誌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標誌
三灶鶴舞、乾務飄色,鹹水歌、鶴歌鶴舞等,影響力越來越大,是珠海民間藝術的縮影.據了解,幾年來,大巡遊的演員隊伍和巡遊規模一年比一年大,觀眾也一年比一年多,不少外地觀眾特地趕來觀看,尤其澳門市民一直關注大巡遊,港澳也派出表演方陣參加,凸顯出大巡遊的影響力也一年比一年大。形成‘元宵節到珠海看民間藝術大巡遊’的概念,大巡遊打造成整個珠三角的節慶文化品牌,一個特別熱鬧的節日。珠海打造傳統節慶文化和推動經濟發展得到了很好的結合。大巡遊不僅是一個文化品牌項目,更是一個旅遊和商業項目,帶動了本地旅遊業的發展。它和沙灘音樂派對等一起,為珠海城市文化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巡遊在弘揚傳統藝術、引導民間風俗、活躍社區文化、增添節日喜慶氣氛上,都能起到正面的鼓舞作用。它已成為珠海文化、旅遊項目的品牌

首屆珠海元宵節民間藝術大巡遊

珠海市舉行首屆民間藝術大巡遊活動,濃縮了珠海民間藝術特色的飄色、地色、鶴舞、沙田民歌、舞獅、舞龍等表演輪番上場,將珠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汁原味地呈現在市民面前。

難得一見的鶴舞
2007年3月5 日 上午10時,大巡遊隊伍在珠海的市中心----吉大景山路九洲城出發,行至農業銀行珠海分行路段,長約一公里,規模之大在珠海尚屬首次,是對珠海市傳統民間藝術的一次整體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飄色、鶴舞等本地民俗外,大巡遊還加入了秧歌、腰鼓等北方民俗表演,充分體現了珠海市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的特點。
首屆民間藝術大巡遊活動,有7台彩車、19支頗具珠海地方特色和外來文化風格的民間藝術表演隊盡情展演了金灣區三灶鶴歌、鶴舞,斗門區舞龍、地色、飄色、鑼鼓櫃、舞獅,香洲區的沙田民歌演唱、秧歌、腰鼓、醒獅和火龍,市太極協會的太極扇,民間戲曲,0756KTV英歌和圓明新園的清宮舞蹈。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隊伍由龍車引領,馬隊收尾,喻為“龍馬精神”,反映出本次巡遊活動的主題精神。在景山路表演區演出結束後,彩車巡遊沿九洲大道至迎賓南路與九洲大道的交會處路口。

第二屆珠海元宵民間藝術大巡遊

2008年2月21日上午,巡遊隊伍由高達近5米的兩層頭車開道,來自圓明新園的12位古裝少女在車的第一層優雅地跳著民族舞蹈,車的二層則是三灶鎮的醒獅隊在熱情地表演醒獅。緊跟著的是長達50米的金龍和銀龍,各由35人表演,在行進表演中模仿龍的鏇舞飛騰,雙龍出海、雙遷龍門、烏龍擺尾,招式多變,栩栩如生,氣勢龐大,贏得街道兩旁觀眾的陣陣喝彩。金銀龍也與壓軸的圓明新園馬隊方陣合起來寓意“龍馬精神”。 巡遊表演中,一個個精彩的節目博得陣陣掌聲。首次搬進大巡遊的斗門水上婚嫁,奇異的嫁娶習俗讓市民們開了眼界;還有來自乾務鎮的八台飄色,均由七八歲的小孩充當“色心”,飄立在櫻槍、扇面、劍尖、花卉等圖案之上,給人一種倏忽若飄飛之感;會同村原創藝術基地的畫家們也來助興了,在彩車上為觀眾們沿途展示創作的過程。
珠海是一個移民城市,巡遊表演中除了本土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外,還融入了外來的藝術表演形式。極其逗人的秧歌表演、頗具創意的英歌方陣以及西洋特色的盛典方陣都讓在場的觀眾耳目一新。
整個大巡遊活動到11時30分結束,歷時1個半小時,從九洲城沿景山路到農業銀行,1300多人28個演出方陣綿延2公里。據了解,與首屆大巡遊相比,本次活動在方陣上多了7個,彩車也由去年的7台增加到9台,演出人數從500多人增加到1300多人
10時整,在令人激動的金龍、銀龍“點睛”儀式後,兩條今年特製的新龍立刻飛舞盤鏇起來,只見氣勢雄偉的頭車上8門金炮齊鳴,美麗的彩煙在空中形成一面長達18米的彩屏民間藝術大巡遊終於拉開了神秘的面紗,向市民展示她的萬種風情。一個個人們早已熟悉的本土藝術精華,以新面貌再次亮相,令人大飽眼福。
水上婚嫁

第三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

該巡遊到2009年已是第三屆,為方便民眾觀看,2009年改在元宵節前一個周日舉行。
2009年2月8日,斗門水上婚嫁首次登上彩車,更清楚地向人們展示了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采;跟在彩車後面首次亮相的“趕魚”少年也在歌舞,讓人們充分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斗門水鄉風情。
深受觀眾喜愛的飄色藝術,當然也不會缺席。今年乾務共有5台飄色參加巡遊,分別是 “螃蟹過江”、“哪吒鬧東海”、“穆桂英招親”、“喜鵲練梅”和新創作的“白藤仙子”。巡遊隊伍近百人,蔚為壯觀,其中色仔色女共10個,年齡均在5-10歲左右,個個身穿艷麗服飾,手拿道具。但見人在飄,不聞人聲語,疑是仙子下凡,充滿了神奇色彩。
作為每年巡遊的亮點,三灶鶴舞更是玩出了新花樣,朵朵祥雲、威武雄獅與吉祥仙鶴交相輝映,一派天地人和的景象。隨後,40名獅鶴雙面娃載歌載舞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一位觀眾表示,三灶鶴舞的服裝越來越漂亮,“小鶴”越來越多,節目編排也獨具匠心,十分喜人。
香洲區方陣中,趣味盎然的秧歌、激昂高亢的腰鼓、華美絢爛的花傘舞、優美典雅的格格舞……這些主要由社區熱心老年人表演的社區文化藝術,營造出吉祥、和諧、喜慶、熱鬧的節日氣氛。
除了本土和外來傳統藝術,觀眾發現,本屆大巡遊中現代時尚、青春飛揚的節目增多了,讓人體驗到更多的刺激和驚喜。在香洲區動漫方陣中,40多名輪滑少年身穿印有珠海本土動漫形象“悟空”的黑色T恤衫,為觀眾展示他們的輪滑絕技,在穿行、飛駛中表現流動的美,博得了陣陣掌聲;金灣區“活力校園”方陣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伴隨著RAP說唱音樂,來自珠海城市職業學院的百名大學生,分別表演了雙截棍、跆拳道、校園街舞、爵士啦啦操等熱力四射的現代時尚運動,盡顯年輕人的青春活力。據悉,這些藝術形式都是首次在大巡遊活動中亮相。
同樣初次登台的還有來自香港和澳門的節目。香港客人帶來了可愛的 “金輪飛舞”,來自澳門小伙子和姑娘表演的葡萄牙土風舞,更令人耳目一新。在強勁的音樂節拍中,不同膚色的人們踏著熱情奔放的舞步,讓珠海人體驗到了濃濃的異域風情。

第四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

2010年2月8日訊息 本屆將打造白天看巡遊,晚上看燈會,香港和澳門再次捧場,中山和江門首次亮相,乾務飄色由兩個人增加到八個人,除了看大巡遊還可以逛逛書市……本屆民間藝術大巡遊將與眾不同!這是記者昨天從第四屆珠海市民間藝術大巡遊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訊息,第四屆珠海市民間藝術大巡遊主題為 “民俗嘉年華,同城鬧元宵”,將於2月28日上演,2500餘演員將為市民帶來一場豐富的文化盛宴。

2010年2月28日,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第四屆珠海市民間藝術大巡遊活動上午9時30分即將在市體育中心東門及銀樺路如期隆重上演。本屆大巡遊隊伍共有37支,其中花車9輛,表演方陣28個,2000多名演員將盛裝亮相,規模為歷屆之最。
此次大巡遊節目也有不少亮點,乾務飄色、裝泥魚、斗門水上婚嫁、三灶鶴歌鶴舞等珠海非遺項目比起前幾屆都有較大創新,觀賞性更強,加上首次公開亮相的花袖等項目,香港、澳門、江門、中山的民俗藝術大展示,令人期待。各區精心製作的花車,則充分展現了珠海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周年的激情和夢想,彰顯出珠海發展“升溫”之年的動力和信心。
本屆大巡遊首次設計了自己的形象標誌,以漢字“海”為設計主體,採用珠海漁女簡單造型的肖像,將形象字型與曲線巧妙結合在一起,動感彩色飄帶營造出濃郁的傳統節日氣氛,體現出珠海民間藝術的風采。
而大巡遊的吉祥物是兩隻可愛的鶴哥鶴妹,以珠海三灶鶴舞中的鶴為基礎元素,突出地體現了珠海本土特色。兩隻吉祥物身穿民間傳統服飾,服飾上的花紋與海浪呼應,身上的標誌很好突出了主題,紅黃的主色調喜慶祥和。整個吉祥物造型簡潔,色彩鮮明,便於延續與推廣。據悉,在元宵大巡遊當天,吉祥物的鶴哥鶴妹將走上街頭與觀眾交流,給市民帶來一份節日的祝福。
巡遊花車大揭秘:
各有特色 虎虎生威
或花團錦簇,或意氣飛揚的花車,作為大巡遊的重頭戲,在歷屆大巡遊中都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今年大巡遊共有9輛花車,以各自的特色,展現了珠海經濟騰飛、社會和諧的美好願景。
高新區的花車,是今年大巡遊的“頭車”,和該區首次組織參加的2個表演方陣相融互動,展現高新區的創新和活力。這個被命名為“高新號”的頭車,可以用“如意船頭,創意火炬,乘風破浪,展望全球”來概括。該花車長17米,前方迎風飄揚著象徵高新區精神的“CTP”圖案的火炬,中部則由線路板和動漫人物作為元素,代表著軟體創造、積體電路在高新產業中堅實的基礎,而花車的平台上,有金山公司《劍俠情緣》和巨人公司《征途》等網遊動漫人物秀,象徵著高新區動漫軟體產業的嶄新篇章。在花車的後半部分,當“地球”緩緩升起的時候,象徵著E時代放射狀的電腦通用符號在閃爍著光芒,傳遞出高新產業的魅力,展現了放眼全球、展望未來的理念。
香洲區的“虎娃花車”則十分可愛,色彩斑斕、動感多姿,以表現“生肖虎年”為主體內容。車身主體由一隻巨大的虎娃構成,車頭虎眼圓瞪,虎耳齊豎,車身上方矗立著兩個交叉立體的中國結,旁邊綴滿吉祥物的紅色飄帶;兩側祥雲的圖畫上各有一組紅木中式窗欞,剪紙窗花組成一幅幅新年喜慶的畫面。車尾的“小老虎”也不閒著,將燃起喜慶的鞭炮。
橫琴區的花車更引人矚目,因為車上有三隻從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請來的真正的小虎崽將驚艷亮相,讓人們感受虎年的虎虎生氣。此外金灣區、萬山區、保稅區、斗門區、高欄港、來魅力等花車,都各有特色,奪人眼球。
巡遊隊伍(依次出場) 斗門醒獅斗門舞龍
高新區花車
高新區《活力無限》方陣高新區《實力澎湃》方陣
香洲區花車
香洲區中外朋友方陣、香洲區西學東漸記方陣、香洲區東西南北中方陣、香洲區動感滑輪方陣、香洲區走進健康生活方陣、香洲區和諧大家園方陣青春活力(健美協會)
“來魅力”花車
中山市長洲"醉龍"方陣江門市"蔡李佛拳"方陣
萬山區花車
紅扇飛舞(太極)龍騰虎躍(輪滑)
金灣區花車
金灣區瑞鶴呈祥方陣、金灣區花袖飛舞方陣、金灣區錦上添花方陣、金灣區活力金灣方陣
橫琴區花車
長隆方陣、澳門葡國土風舞、澳門八仙賀新春鬧元宵方陣
保稅區花車
香港客家貔貅大匯演方陣
斗門區花車
斗門區蛟龍出海方陣、舞龍,斗門區雄獅報喜方陣、醒獅,斗門區水上婚嫁方陣、斗門區水上風情方陣、斗門區乾務飄色秀方陣
高欄港花車
海泉灣方陣
圓明新園馬隊

第五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

大巡遊活動時間定2011年2月19日上午10點舉行,地點從上屆的體育中心搬回到吉大九洲城,巡遊路線是沿著景山路一直到九洲大道路口。巡遊時間大約在1個半小時到2小時之間,將有20多個花車方陣隊伍參加巡遊。除了我市品牌的地方特色隊伍之外,還將從外地引進一些有特色的隊伍參加巡遊。
主辦方計畫在此次大巡遊中體現出三大亮點,一是區域民間藝術交流更加緊密,並邁向更深層次,二是藝術性得到進一步提升,三是在充分展示珠海本土民間藝術資源的同時,引入更多國內外優秀民間藝術節目,進一步提升珠海民間藝術巡遊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2011年2月19日上午10點,第五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在珠海吉大景山路激情上演,給珠海的春節畫上一個熱鬧、喜慶的句號。
來自珠海各區、功能區的彩車8台,表演方陣23個,其中包括18個珠海本土方陣,5個來自周邊城市的表演方陣,有1500名演職人員參與,除了三灶鶴舞、斗門水上婚嫁、裝泥魚、乾務飄色等18個原汁原味的珠海非遺項目盛裝出街之外,首次加盟大巡遊的湛江將帶來“人龍舞”,中山、江門、香港、澳門等也亮出各自的“絕活”。 湛江首次參加本屆大巡遊,他們帶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人龍舞”。 是東海島乃至雷州半島經久不衰的民間風俗和大型廣場娛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龍舞素有“東方一絕”美稱,表演時幾十名至數百名青壯年以人體相接,組成一條“人即龍,龍即人”的長龍,在鑼鼓震天、號角齊鳴中,“長龍”龍頭高昂,龍身翻騰,龍尾勁擺,顯現出獨特的海島色彩和濃厚的鄉土氣息。
今年香港、澳門將再次派出表演方陣,香港的“客家貔貅大匯演”和葡國土風舞極具地方特色。其中香港方陣以幽默諧趣的風格,演繹傳說中的猛獸貔貅的特殊風采。澳門表演的葡國土風舞令人耳目一新,在強勁的音樂節拍中,不同膚色的人們踏著熱情奔放的舞步,讓珠海人體驗到濃濃的異域風情。另外,來自巴西的森巴舞、俄羅斯的民間風情舞蹈、非洲的疊羅漢等,展現珠海作為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國際化的特色。
走在一號彩車“未來之星”後面的巡遊隊伍叫“世界薈萃”,演員來自巴西、俄羅斯、菲律賓、肯亞等五大洲20多個國家。整潔的禮服,整齊的步伐,明快而又熱烈的演奏,純正的異國音樂仿佛把市民帶到另外一個國度。
龍騰獅躍拉開序幕
雖然天公不作美,春雨綿綿,但是一大早,人流就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向此次巡遊的舉行地吉大景山路九洲城至九洲大道路口一帶,沿途觀看的民眾水泄不通地擠在道路兩旁,每個人都沉浸在期待和歡樂之中。有些家長8時左右就帶著孩子來到了九洲城,想早點占據“有利地形”來觀看巡遊,全家共享著愉快的時刻。
上午10時,在喧天的鑼鼓聲和飛舞的禮花中,象徵著吉祥如意的一金一銀兩條巨龍在點睛儀式後翻飛起舞,揭開了大巡遊的序幕。舞龍表演來自於斗門區的龍騰獅躍表演隊,這已經是他們第五次參加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了。巨龍時而上下翻飛,時而盤龍戲珠,短短几分鐘的表演,表達了對祖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珠海龍騰獅躍、大展宏圖的美好祝願。
名為“未來之星”的橫琴新區花車引領眾隊伍率先出場。“海豚”昂首騰躍,蘊意橫琴新區乘風破浪追萬里的高昂鬥志,而即將拔地而起的標誌性建築群展示,亦讓人對這座充滿活力的新城充滿期待。花車上,吉祥兔波波虎等長隆吉祥物家族,不時與觀眾揮手致意,俏皮可愛的模樣十分惹人喜愛。伴隨花車的巡演方陣,由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逾120名演員組成,展示了多元化的民族文化風情,靈動而活潑的演繹讓人意猶未盡。“國際化”陣容和表演內容更充分展示了橫琴作為我國首個粵港澳緊密合作示範區,面向世界、引領未來的高端定位。
長隆集團帶來的6隻珍稀動物更是搶盡了風頭。孟加拉虎、雪虎、垂耳兔、花兔等如“小明星”般,登場前便受到熱捧,發現其“蹤影”的市民爭相與之合影。為避免小明星們受寒挨凍,工作人員為它們穿上或紅或黃的小棉襖,喜慶又可愛。正式亮相時,於花車上由工作人員懷抱著的小明星,上演了“虎兔同游”的有趣畫面,寓意送走平安的虎年,迎來吉祥的兔年。儘管春雨霏霏,但不少市民都顧不及撐傘,用鏡頭定格每一個歡樂的瞬間。來自香港、澳門、湛江、中山、江門等地區的5個民間藝術表演隊伍也精彩亮相,包括首次亮相的湛江富有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人龍舞”,江門“詠春拳”。
斗門區以龍舟競渡、劈波斬浪為主題的花車後,“紅紅火火”、“水鄉斗門”、“戲曲神韻”和“威風鑼鼓”等方陣陸續亮相,斗門水上婚嫁、裝泥魚、蓮洲地色、鑼鼓櫃、粵曲等非遺項目紛紛出場,洪拳、蓮洲舞火龍等也首次在巡遊中亮相,使巡遊的民間文化風味更加濃厚。以“西遊記”為題材的飄色,色芯人數達到了10人,飄色中唐僧、孫悟空等人物分別駕著“祥雲”錯落有致地飄在空中,既驚險又好看。
金灣區的花車和方陣都讓人想起吉祥的白鶴。花車以吉祥鳥與航天技術的造型為主打,現場放飛了數百隻白鴿,寓意放飛了暢遊天宇的信念與雄心,在現場引起不小的轟動。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三灶鶴舞今年貫穿了金灣區的三個表演方陣,在“獅鶴鬧春”中,通靈吉祥的白鶴、活潑可愛的鶴娃與醒獅一塊歡天喜地鬧新春,讓人喜愛。其中“領頭鶴”依然是八十高齡的陳福炎老人,他連續多年登上大巡遊舞台,弘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令人感動。
作為主城區,今年香洲區參加元宵巡遊的花車別具一格:宛如一座移動的空中園林,上面的主要造型既有蘭亭、曲水流觴、鵝池、梅蘭竹菊四君子,也有文人名士、淑女書童等,希望以此具體再現“石溪摩崖石刻群”所承載的香山歷史文化內涵。而緊隨其後的就是香洲區原創作品情景舞蹈“蘭亭雅聚”,優美地展現了花車的主題,反映了石溪“亦蘭亭”的流風遺韻。曾亮相世博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鳳雞舞與東北大秧歌、西北腰鼓、海南竹節舞,展示了珠海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尤其是深受喜愛的巴布熊貓、悟空等卡通形象,與眾多生活在珠海的外國友人走在一起,更顯示了珠海這座國際化都市的風采。
湛江雷州沈塘的人龍舞,堪稱雷州半島民間舞蹈之魂,其節奏鮮明,鼓點強勁,氣勢雄偉,催人奮進。昨天,在第五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的現場,珠海市民們有幸目睹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演。人龍舞起源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已傳承了20多代。沈塘人龍舞源於清嘉慶年間(1523年),沈塘村民為慶祝當地官宦陳仕愷新建沈塘圩而始創人龍,在中秋八月十五和十六這兩日在圩街上狂歡。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湛江、雷州極為重視民間文化建設。而沈塘為挖掘這近五百年傳統文化底蘊,打造文化品牌,打破舊形式,從服裝到動作各方面,在不改民間藝術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對“人龍舞”進行了全新排練指導,使其融力量、藝術、動感於一體。
第二次參加大巡遊活動的江門市,繼去年派出一個50人組成的“蔡李佛拳”方陣後,今年將繼續展示江門的武術風采,帶來名震江湖的“詠春拳”方陣。詠春拳已成為武術界中一大宗派,名人輩出揚名海內外,其中近代國際功夫明星李小龍就是江門鶴山詠春拳一代宗師梁贊的徒孫,近年來一部《葉問》更是使之家喻戶曉。如今,詠春拳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是鶴山重要的地方特色文化,有較深的文化底蘊。
中山市去年帶來的備受好評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洲“醉龍”方陣,今年將繼續亮相。“醉龍”源於中山市長洲的古老民俗,是嶺南文化中獨特而又罕見的一種民間藝術。它集舞蹈、武術、雜耍等於一身,舞耍過程既有套路又有隨意發揮,形醉而神不醉,加之舞動中的奇特木龍,場面氣氛濃重,每每出場都吸引眼球。
今年香港、澳門派出的表演方陣,分別是珠海市民熟悉的“客家貔貅大匯演”和葡國土風舞,都曾亮相大巡遊。大巡遊組委會負責人表示,港澳、中江甚至湛江的表演隊伍的參與,是此次大巡遊的一大亮點,體現了本次大巡遊珠港澳區域文化交流和珠中江區域文化交流的特色。大巡遊活動不僅是珠海文化品牌,更要打造成區域性文化品牌,以“文化先行”加速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設,以城市文化活動推進珠中江一體化進程。
第五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活動流程:
舞龍
醒獅
第一輛花車是橫琴新區未來之星
長隆美女藝術團
香港的民間藝人客家貔貅大匯演
第二輛花車高欄號
澳門民間土風舞
湛江人龍舞
第三輛花車萬山號
中山醉拳
第四輛花車跨境號
武術表演隊
第五輛花車珠海國家高新區
高新區美女鼓舞
第六輛花車斗門區
水上婚嫁、《西遊記》飄色、裝泥魚、蓮洲地色、鑼鼓櫃、粵曲等表演隊
第七輛花車金灣區花車
醒獅、鶴舞
第八輛花車香洲花車
蘭亭雅聚、鳳雞舞、東北大秧歌、西北腰鼓、海南竹節舞、巴布熊貓、悟空等卡通形象
圓明新園皇家御林軍

第六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

第6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第6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
2012年2月6日上午10時, 珠海民俗嘉年華,同城鬧元宵上午,融合了濃郁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嶺南特色文化的第六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在九洲城沿景山路至九洲大道路口盛大舉行。市委書記李嘉宣布大巡遊開始,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寧卡,市政協主席錢芳莉等市領導出席活動,與18萬市民及遊客現場感受了這場民間文化的“藝術盛宴”。
巡遊起步儀式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英主持。市領導王廣泉、劉振新、劉小龍、陳洪輝、趙建國、劉佳、焦蘭生霍榮蔭、張萍、鄧群芳、尤鎮城劉嘉文王慶利、張強、龍廣艷、潘明、嚴錦華、金展揚熊豪品、劉青華、羅碧堅、陳杰、鄧銳明,老同志梁廣大、李南華、李煥池等出席大巡遊活動並在九洲城廣場主席台就座。
巡遊開始前,李嘉、何寧卡、錢芳莉、王廣泉分別為金龍、銀龍點睛。10時許,隨著李嘉宣布第六屆珠海市民間藝術大巡遊開始,鑼鼓喧天,禮炮齊發,彩煙噴射升空,金龍銀龍起舞,現場一片歡騰。本屆民間藝術大巡遊以“民俗嘉年華,同城鬧元宵”為主題,來自珠海、中山、江門、揭陽以及港澳地區的民間藝術表演團隊參與表演。在“頭車”橫琴新區花車“未來之星”的帶領下,9台精心設計裝飾的花車、2000多名演職人員組織的23個表演方陣依次行進,在1個小時40分鐘的表演過程中,集中展示了珠海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熱點和亮點,以珠海本土及粵港澳地區民俗、風情組合大巡遊,為市民奉獻了節日的文化大餐,令沿途18萬觀眾及遊客大飽眼福。
本屆大巡遊共有9台花車、23個方陣和2000多名演職人員參加,除珠海本土方陣外,還特邀中山、江門、揭陽及港澳地區的民間藝術表演隊伍助興,為珠海市民、遊客奉獻了新春民間藝術嘉年華大餐。昨天一大早,人流就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來,沿途觀看的民眾水泄不通地擠在道路兩旁。
上午10時,在喧天的鑼鼓聲和飛舞的禮花中,象徵著吉祥如意的一金一銀兩條巨龍在點睛儀式後翻飛起舞,揭開了大巡遊的序幕。隨後,接踵而來的是一輛輛花團錦簇、創意十足的花車,一個個群英薈萃、亮點紛呈的表演方陣。
第6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花車第6屆珠海民間藝術大巡遊花車
作為巡遊的頭車,橫琴新區的花車以可愛的卡通龍造型閃亮登場,加上雲紋、福字、中國結和京劇臉譜等傳統元素裝點,使龍年的喜慶和朝氣撲面而來。橫琴區“世界薈萃”方陣由廣東長隆集團表演,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150多名演員扮演成花仙子、桑巴女郎等形象,加上緊隨而來的來自港澳的“客家貔貅大匯演”、葡國土風舞,向觀眾展示了珠海國際化城市的魅力。
緊接著,香洲區構思巧妙、色彩絢麗的花車“龍鳳呈祥”,讓大家耳目一新。碩大的天龍昂首花車前端,盡顯恢弘的氣勢與神韻,靈巧的彩鳳在花車尾端與天龍遙相呼應,呈現彩鳳飄逸的美態與神情。龍鳳之間,陽光燦爛,瑞雲朵朵,一派喜慶與祥和的氣息。威風鑼鼓、情景舞蹈《龍飛鳳舞》、非洲鼓舞、社區藝術、東北秧歌等五大方陣相繼亮相,使濃郁的節日氣氛撲面而來。
作為珠海“非遺”重鎮的斗門區,其緩緩駛來的“幸福號”花車,堪稱斗門“非遺”大薈萃,承載著國家級“非遺”項目裝泥魚、市級“非遺”項目客家竹板山歌以及佛家拳、鑼鼓櫃等表演隊伍。花車後,斗門也帶來了陣容強大的五大表演方陣,上演了一出金龍、銀龍、火龍“祥龍賀歲”,40對新人“婚嫁迎親”,40名木屐少女舞動“水鄉風情”,西遊記、七仙女等6台飄色演繹“黃楊曲韻”十多頭醒獅“群獅獻瑞”的好戲,讓觀眾大飽眼福。
在萬山區、保稅區的花車之後,來自中山、江門、揭陽的優秀傳統民間演出隊伍接連登場。集南拳、醉拳、雜耍、舞蹈於一身的中山長洲“醉龍”,虎虎生風的江門蔡李佛拳,融戲劇、舞蹈、武術於一爐的壯美陽剛的普寧英歌舞,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現了嶺南大地上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精湛民間藝術精華。
在歷屆大巡遊中均有出色表現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三灶鶴舞,今年又有什麼新變化?當金灣區的表演方陣走來時,大家都充滿了期待。只見8隻大鶴、16隻小鶴歡快起舞,在碧海藍天間怡然自得地嬉戲,作為大巡遊標誌的吉祥活潑的“鶴哥”、“鶴妹”也頻頻向觀眾致意,一種和諧與美感在大家心中油然而生。集中展示“非遺”項目三灶花袖魅力的“春花袖影”,也給大家帶來了不同以往的感受。此外,金灣區今年特別推出一個卡通表演方陣,航空娃娃、膠囊娃娃等8個俏皮可愛的卡通形象,以及從花車上突然飛下的一群模型飛機,給現場小朋友帶來了陣陣驚喜。
隨後,高欄港區的花車以精心雕刻的“龍鳳呈祥”造型,再次把觀眾的思緒拉回到氣勢恢宏的龍上。花車上,一條威武的金龍和一隻精心雕刻的七彩鳳凰相對而望,中間4條龍托起藍色的地球,4條龍環繞地球,彰顯了珠海市“向海而興”的氣勢。
一個個精彩的表演,讓觀眾目不暇接:32名美女跳起的彩帶舞,使人激起美好的希望;由40名中外演員組成的海泉灣表演方陣,讓觀眾領略了異國民族風情的獨特魅力;40位少兒藝術小演員參與演出的音樂劇《天使愛上音樂劇》,作為音樂劇形式首次亮相大巡遊,也讓觀眾耳目一新。最後,高新區帶來了“創新號”花車,及“鍾情唐家”雞山牛歌表演方陣、“活力綠道”腳踏車表演方陣、“鼓舞激揚”水鼓方陣,同時展現了傳統的美好品質、時尚風采和生活熱情。
大巡遊結束了,人們意猶未盡。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精彩的表演讓觀眾笑聲、掌聲不斷,市民們紛紛掏出手機、相機記錄這美好的時刻,期待著明年的大巡遊更精彩。
本屆大巡遊龍味十足,除了原有的蓮洲金龍、銀龍,最具特色的要數新增的兩條蓮洲“火龍”。這兩條由芭蕉梗製成、身上插滿香火的“火龍”,在80名農婦的舞動下剛一出場,就令不少現場觀眾驚呼。
蓮洲“火龍”的原型來自斗門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七月三十裝路香”的習俗。“裝路香”主要目的是要向地藏王祈福。每年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是傳說中地藏王的生日,這一天,各家各戶製作香墩、裝香祭拜、舞動火龍,紀念地藏王。這個習俗約三百年前起源於四邑,並活躍於居住在黃楊山以北的先民,後輻射到蓮洲鎮上橫、橫山、斗門、中山等地區。
在巡遊現場,這兩條“火龍”與金龍、銀龍互相呼應,表演“祥龍賀歲”,營造出錯落有致、龍騰火舞的熱鬧氛圍。
今年金灣區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三灶鶴舞”,在表演中有很大創新,除了展示覓食、啄食、擦嘴等三灶鶴舞的傳統動作外,更特別加入了大鶴小鶴互動的內容,其中大鶴保護小鶴、為小鶴梳羽等表演充滿溫情。
參加過歷屆民間藝術大巡遊的鶴舞傳承人陳福炎,今年因年事已高退居幕後指導。由8隻大鶴和16隻小鶴組成的“鶴舞金灣”方陣,8隻大鶴由陳福炎的一名男弟子和7名女弟子表演,16隻小鶴則全部來自三灶鶴舞的傳承學校海華國小。值得一提的是,擁有七百年歷史的三灶鶴舞改變了傳男不傳女的傳統,這次舞鶴由女弟子挑起大梁。
古老“鳳雞舞”賦予新活力
“雞山牛歌”首次登台在香洲區的表演方陣中,極具動作感的情景舞蹈《龍飛鳳舞》備受好評。該舞蹈是以香洲區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鳳雞舞”為元素全新創作的本土藝術作品,曾獲廣東省第五屆民眾音樂舞蹈花會金獎。
出現在巡遊現場的這支表演隊伍共有150人,分為戴龍頭飾的演員30人,戴鳳雞頭飾的60人,戴鳳頭飾的60人。舞蹈表現的是一群舞動的天龍帶領一群可愛鳳雞起舞,鳳雞經過種種歷練化為祥瑞的鳳凰。此舞蹈語言,模仿龍與鳳的神情,令天龍得意大氣,令彩鳳優雅瑞麗;演繹鳳雞探望、戲水、梳妝等惟妙惟肖的動作與情態,賦予古老鳳雞舞新活力,令人耳目一新。
來自高新區的雞山牛歌是珠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首次亮相大巡遊。此次雞山牛歌表演方陣共有60人,以“鍾情唐家”為主題。52名中學生戴著斗笠或穿著魚鱗裝插秧捕魚、對歌嬉戲,將“雞山牛歌”這一珠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演繹得生動喜慶,完美展現了唐家灣歷史文化傳統,展現了唐家灣人勤勞樸實、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