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尼紡紗機

懸賞發明

珍尼紡紗機珍尼紡紗機

1761年,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懸賞鼓勵人們發明新型的紡紗機,要求新的機器要能“一次紡6根毛線、亞麻線、大麻線或棉線,而且只需要一個人開機器或看機器”。

發明由來

珍尼紡紗機珍尼紡紗機

哈格里夫斯是一位既窮又沒受過教育的紡織工。1764年,他構想一種手動紡紗機,一次能紡出幾根紗。此事的起因是他見到他的女兒珍尼敲打紡紗的輪子,注意到該輪保持水平位置轉動。於是他製造出了這種紡紗機,取名為“珍尼紡紗機”。哈格里夫斯直到1770年才獲得專利。這種紡紗機是在一個框架的底部安上有若干繞滿粗紗的線軸,框架上有若干個錠子。每一個線軸都用帶子連在一個錠子上。在兩個橫條之間通過的錠子形成一根桿,桿在框架上前後滑動。紡紗工人把桿向後移動抽出粗紗,然後橫條擠攏來把帶子夾緊,同時桿向後移,轉動輪子,輪子轉動錠子。待絞合到一定程度時,桿又向前移動,同時錠子慢慢轉動,把紗線繞上。此時,紡紗工人拉動控制桿,控制桿壓下一根鐵絲,鐵絲將線推到能被錠子繞起來的位置。

最初情況

珍尼紡紗機珍尼紡紗機

珍尼紡紗機出現後,激怒了很多紡織工人,他們擔心自己失業,便衝進哈格里夫斯的工場,毀壞他的機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