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紡

把毛纖維加工成紗線的紡紗工藝過程。毛纖維以羊毛為主,也包括山羊絨、兔毛、馬海毛、氂牛毛等特種動物毛。

毛紡

正文

把毛纖維加工成紗線紡紗工藝過程。毛纖維以羊毛為主,也包括山羊絨兔毛馬海毛氂牛毛等特種動物毛。毛紡過程也可用於毛型化纖純紡、混紡以及毛與其他天然纖維混紡。用純紡和混紡毛紗織制的毛織物針織物毛毯等,具有保暖、吸濕、富於彈性和耐磨等特點。用毛織物製成的服裝手感柔潤、豐滿和挺刮。毛紗還用以織制工業用呢、文體用品和地毯等。
人們早就利用羊毛紡紗,編結毛衣用以禦寒。中國新疆曾出土3000年前的毛織品,歐洲在中古時代,粗梳毛紡已盛行於義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斯等地,後逐漸傳布到其他國家。精梳毛紡在1850年前後開始發展,法式精梳機(直型精梳機)和英式精梳機(圓型精梳機)相繼問世,形成了兩種類型的精梳工藝:法式適用於細毛;英式適用於粗長的羊毛。針梳機是在法國開始套用的。半精梳毛紡是在以後逐漸形成的。
由於綿羊品種和飼養條件不同,羊毛品質有較大的差異,即使在同一張毛套上,各部位毛纖維的品質也有差別。為了合理使用原料,優質優用,必須進行選毛。選毛前還需檢驗原毛,如有病菌,必須先行消毒。原毛還含有脂汗、沙土、草雜等物,須通過洗毛炭化工序除去,山羊絨、駝毛、氂牛毛等洗淨後要除去粗毛、皮屑等雜質(見山羊絨分梳)。這些工序,統稱羊毛初步加工。
粗梳毛紡 是把淨毛經開松、梳理,分割成窄條搓拈後,直接紡紗的毛紡工藝。包括混和加油、梳理分條搓拈成粗紗,再牽伸加拈成油紗等過程。紡成的紗毛茸性較好,手感鬆軟,支數較低,用於織造呢絨。
混和加油 粗梳毛紡使用的原料除各類淨毛外,還包括精梳落毛、下腳毛、再生毛等各種回用毛和化學纖維等,有時也混用經過染色的纖維。因此,需要按產品設計的混毛比例進行混和,稱和毛。舊法通常採取分層鋪放、由上而下直切抱取的辦法,把原料餵入和毛機進行混和。60年代以後多採用稱量餵毛的辦法,通過和毛機與 S頭鋪毛器經地下管道送到毛倉自動循環進行和毛。為使纖維在梳理時減少損傷,和毛時須用噴霧方法加乳化油劑。在加工化學纖維時,還要加防靜電劑。油劑要求易洗、不自燃、不使原料變化、不使金屬等機件腐蝕生鏽、不易氧化、無異臭、具有良好的潤滑作用等。一般採用礦物油與植物油的混合油劑或合成油劑的乳化液。加油後的原料含油率控制在1.5~2%間,回潮率為20%左右。原料加油後儲存24小時,使油水能均勻滲透。
梳理、分條、搓拈 粗梳毛紡羅拉梳理機(見梳理機)有2聯、3聯、4聯、5聯等系列,按原料和毛紗質量要求進行選用:紡較低支數毛紗時,可選用2聯式;紗支高或質量要求較高,可選用多聯式。經混和加油後的毛維定時定量送入第一聯梳毛機進行梳理、去雜。毛網輸出處裝有軋輥式清潔器,清除粒狀雜質。輸出的毛網由過橋裝置通過鋪毛簾,將毛網折成帶狀,往復鋪於運毛簾上,混和後進入下一聯梳理機繼續梳理,由最末聯梳毛機輸出的毛網經分條機構分成很多窄條,由搓皮板搓拈成粗紗後卷繞於粗紗軸上,以供紡細紗用。
細紗 有環錠和走錠兩種型式(見細紗機)。走錠機占地面積大,是間歇運動,產量低,主要用於紡16公支以上的高級針織用紗如羊絨紗、兔毛紗等。其特點是所紡毛紗柔軟,豐滿,表面較光潔。環錠細紗機一般紡2~16公支毛紗。粗梳毛紗的拈係數較低,約為110~150(公制)。(見彩圖)

精梳毛紡 洗淨毛經梳理成條後,經過精梳及其前後的準備和整理過程,製成精梳毛條,然後紡成紗線,是為精梳毛紡。這個工藝過程包括梳毛、理條、精梳、整條和復洗、練條、粗紗、細紗等工序。主要分制條和紡紗兩個階段。國際上,精梳毛條是一種商品,所以常把生產精梳毛條的企業稱為毛條廠。精梳毛紗具有表面光潔、富有彈性、強力好等特點,用以織造嗶嘰花呢凡立丁啥味呢等類織物。
制條 主要工藝流程是:(洗淨毛)→混和加油→羅拉梳理→理條針梳 (3道)→精梳→整條針梳和復洗烘乾→(精梳毛條)。
散狀淨毛通過單錫林羅拉梳毛機(見梳理機)製成毛條。毛條中纖維大部呈彎鉤狀,用交叉式針梳機將纖維反覆梳直,然後餵入精梳機,梳去不符合工藝要求的短纖維和殘存的草雜毛粒,通過復洗烘乾,去除油污和染色條的浮色,並使纖維條定形不易回縮。復洗前後還要再經針梳機併合牽伸,最後製成符合標準單位重量的精梳毛條。在紡制精紡花呢用毛紗時,一般採用毛條染色。由於染色會使毛條中纖維的整齊度受到影響,還需通過復精梳,即將理條、精梳、整條工序重複一次。精梳毛條在紡紗前通常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貯放,使其中纖維結構回復平衡狀態。
紡紗 主要工藝流程是:(精梳毛條)→混條→練條針梳(3~4道)→粗紗→細紗。混條是把不同種類或染色的毛條按比例搭配,在混條機上併合、牽伸成混合條。併合根數可達20~24根。混條機可由兩台交叉式針梳機配合組成,也可由兩道針梳梳箱構成專用機器。練條針梳進一步使毛條混和,纖維伸直平行,其中頭道針梳機常配有牽伸自調勻整裝置。
粗紗機是把針梳機梳下來的毛條拉細到一定程度,製成粗紗。粗紗分為有拈和無拈兩類。有拈粗紗機採用錠翼加拈機構,使粗紗具有弱拈,有利於運輸和減少意外牽伸,也有利於牽伸時控制纖維運動。無拈粗紗機採用搓拈機構,速度較高,粗紗截面圓而緊密。適宜紡細而捲曲多較短的純毛纖維。粗紗紡出後還要經過儲放,使纖維恢復疲勞,混條和針梳時加的油水得到充分滲透,使拈度定形,減少或消除靜電,有利於降低紡紗斷頭率和減少飛毛。
粗紗在環錠細紗機上紡製成細紗,稱精梳毛紗。精梳毛紗除少量供緯紗使用外,一般都要經並紗、拈線、絡筒加工為雙股毛線。精梳毛紗支數一般為36~80公支,拈係數為85~114(公制)。(見彩圖)

紡制絨線時,因紗支較粗,工藝流程在通過3道交叉式針梳機後,可不經過粗紗工序,直接在細紗機上紡成細紗,再拈合成線,並搖成絞線後進行染整加工;細絨線有的可以繞成團絨。
半精梳毛紡 和精梳毛紡類似,但不經過精梳及其準備和整理加工。工藝流程是:(洗淨毛)→混和加油→梳理→針梳 (3道)→粗紗→細紗。具有流程短、成本低的特點,但紗線質量比精梳紗略差。適宜紡制低支(2~12公支)紗和中支(30~40公支)紗。產品大多是手工編結用紗、針織紗、地毯紗、工業和裝飾織物用紗等,也可用以織制一般服裝用料。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毛紡生產中研究和套用了一些新工藝,如各種錠端加拈紡紗、轉杯紡紗自拈紡紗包纏紡紗等。這些新工藝尚有待進一步發展。毛紡工藝總的趨勢是簡化工序、高速、高產和優質。

行業發展

從市場供給來看,2011年我國紡織行業總投資保持增長態勢,紡織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投資總額6,799.06億元,同比增長36.33%,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累計實現3,668.8億元,同比增長30.9%,增速比2010年同期全國紡織行業增長水平加快4.5個百分點;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實際完成投資2,266.6億元,同比增長4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8.6個百分點。
2012年,我國紡織工業投資增速回落,區域結構調整仍在加強。1-12月,我國紡織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7793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1.7個百分點,行業新開工項目數同比下降5.5%。
棉紡織及印染加工業投資額同比增長12.5%,化纖行業投資額同比增長20.3%。
1-12月,中部地區5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16.7%,增速高於東部地區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12.8%,增速略低於東部地區。
2013年,我國紡織行業投資增長基本平穩,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新開工項目數為13718個,同比增加5.86%,投資實際完成額為9140.3億元,同比增長17.29%,增速分別高於上年同期2.7和10.5個百分點。東部地區投資增長較快,2013年實際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9.2%,高於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速4.6個百分點。
2013年,我國規模以上毛紡織和染整精加工企業實際完成投資296.85億元,同比增長19.84%,新開工項目437個,同比增長11.48%,行業投資信心較足。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