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纏紡紗

И.Π.巴甫洛夫著。蘇聯國家出版社1927年出版。本書有英文、日文和德文譯本。1953年上海交通書局、1957年上海衛生出版社出版戈紹龍譯的中譯本。大腦的功能極為複雜,很難著手實驗研究。在巴甫洛夫以前,也很少有關於它的牢固的科學研究結果。

正文

在成紗過程中把部分纖維或另一種紗(絲)包纏在紗芯(芯絲)上製成特種結構的紗線。這是一種新型的紡紗方法。部分纖維包纏在紗芯外的稱為包纏紗,包纏在芯絲外的稱為包芯紗。最早的包纏紡紗機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杜邦公司製造的。這種機器以條子餵入,用一吸嘴把須條吸出,須條經過假拈器獲得必要的強力,然後由引紗羅拉輸出。由於須條具有一定的寬度,假拈時一部分邊纖維未受控制,經過假拈器後大多數纖維退拈,而這部分邊纖維卻得到額外的拈度纏繞在退拈的紗芯上,形成包纏紗。這種紗與傳統紗的區別,是只有一小部分纖維加拈並包纏在無拈的紗芯上。到70年代,日本和中國相繼研究出噴氣紡紗法,利用一個或兩個噴嘴對紗條進行加拈(假拈),使部分纖維包纏在芯纖維上形成包纏紗。用假拈方法包纏形式形成紗條外層真拈,不同於傳統的加拈方法。

包芯紗可以在細紗機或拈線機上紡制。例如,在細紗機前羅拉拑口引入另一種紗或絲,經加拈後即成包芯紗。紡制包芯紗的方法很多,主要有:①空心錠子法:短纖維粗紗自牽伸裝置輸出後引入一空心錠子,錠子上有長絲卷裝。長絲自錠子頂端餵入,長絲卷裝以錠速迴轉,因而包纏在短纖維紗上形成包芯紗。②空氣渦流法:兩根須條由同一前羅拉輸出,一根為長絲紗芯,一根為外包短纖維,然後分別引入一導管。當紗芯須條被鏇轉氣流加拈時,脫離前羅拉拑口的鬆散短纖維便以真拈方式圍繞紗芯包纏,從而得到空氣渦流包芯紗。③自拈包芯紗:用兩根粗紗和兩根合成纖維長絲餵入,兩根分開的粗紗經牽伸後各與一根長絲經假拈機構而包纏,然後兩根包芯紗自拈併合成為雙股包芯線。④轉杯紡包芯紗:短纖維進入轉杯,長絲由杯底軸心處餵入,在離心力作用下長絲靠向杯壁並進入凝棉槽,長絲在抽出時獲得假拈。餵入的短纖維即包覆在長絲外而形成包芯紗。此外,還可以在其他自由端紡紗機或花式拈線機上製成各種包纏紗或包芯紗。

包芯紗一般是由兩種纖維組成的,可以是長絲包纏在短纖維(毛型或棉型)紗芯上,也可以是短纖維包纏在長絲紗芯上。還有三種纖維組成的包芯線,例如將短纖維包纏在長絲外面作紗芯再纏以另一種長絲;或用一長絲內芯纏以長絲外芯,再用短纖維包覆。包芯紗線因有這種特殊結構而兼具各組成分的特性。例如,含有長絲的包芯紗具有較高的強度;外纏短纖維使織物服用舒適;用彈性長絲作內芯成為彈力包芯紗;高強長絲能製得高強紗。包纏紗可用於製造優質衛生衫、襪子、經編織物、各種機織物以及特種工業用織物,如傳送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