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傳奇

十三世紀法國寓言長詩,分上下兩卷。上卷有四千多行,作者基洛姆·德·洛利思(Guillaume de Lorris)以玫瑰象徵貴族婦女,寫一個詩人怎樣愛上玫瑰而受到環境阻礙的故事,洛利思死後,民間詩人讓·德·梅恩(Jean de Meung)續成下卷,約一萬八千行。敘述詩人在理性和自然的幫助下,終於獲得玫瑰,並以理性和自然的名義批判了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和天主教會的偽善,表達了下層市民的社會政治觀念。

基本信息

概述

《玫瑰傳奇》將主題中的強烈感官色彩與優雅愛情的精緻理想結合起來,滿足了整個時代表達性愛情感的需求。
在這個名副其實的性愛學說的寶庫中,其性愛是儀式性的和傳奇性的,是系統的和完整的。最大的肉慾主義與純淨的神秘主義融合在一起。性的主題被象徵物和神秘的氣氛所掩蔽,穿著神聖的外衣。

內容介紹

全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吉約姆·德·洛里斯所寫,共4300行,主要描寫“騎士”追求“玫瑰”而不得的故事。在詩中“玫瑰”代表少女,作者用隱喻手法使原本內容缺乏新奇的長詩增添了一層浪漫與神秘的色彩,從而為後一部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種寫作手法是全詩的一大藝術貢獻。
詩的第二部分是讓·克洛皮內爾所著,長達17000多行,主要描寫騎士很竭盡全力,費盡苦心去爭取“玫瑰”的歡心,其中包括以“財富”為手段,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騎士”最終得到少女的芳心。這一部分著重強調“理性”的地位,具體表現在詩中人物經常發表議論,揭露教會的貪婪,抨擊特權階層,諷刺惟利是圖的上層市民等等。並且在這一部分中新增添了“自然”和“偽善”兩個角色,這在第一部分是沒有的。

影響

如果從影響力的角度來說,第二部分遠遠超過第一部分,這也許與寫詩作者有關:吉約姆·德·洛里斯是一個教士,他的思想不免受到宗教教義及生活環境的束縛,因此詩的第一部分仍未擺脫傳統的騎士文學“典雅”愛情的套路,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不及第二部分深廣;而讓·克洛皮內爾是一個市民,他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下層人民的心理與疾苦,所以從描寫深度上是洛里斯無法企及的。所以文學史上所指的《玫瑰傳奇》是第二部分。
《玫瑰傳奇》在中世紀法國文學的地位很高,僅次於《列那狐的故事》,影響廣泛,其寓意筆法為人稱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