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獅子

玩獅子,即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打鑼打鼓,舞獅助慶。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相當盛行舞獅。聚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亦組成不少醒獅會,每年的春節或重大喜慶,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

玩獅子

亦稱“舞獅”。其外貌和真獅相似,全身用染為深綠或金黃色的苧麻,縫綴於雙層厚布之上,梳成毿毿濃密的獅身,頭部龐大猙獰,猛厲可畏,血盆大口,可張可合,項掛一串銅鈴,搖擺得響聲震耳。舞時,由兩人配合,一人執頭,一人做尾,在後邊的人跟著獅頭動作,亦步亦趨,行動迅捷,尾巴不停地搖晃。獅子大嘴片刻不息地一張一合。另一個引獅人,武士打扮,身穿密鈕扣的唐代燈籠褲衫,紅條束腰,青帕裹頭,足登快靴,手拿繡球,在獅前引導,並先開拳踢打,蹦蹦跳跳,以誘獅子起舞,引得獅子張牙舞爪,忽而翹首仰視,忽而回頭低顧,忽而臥地匍匐,忽而搖頭擺尾,既有舐毛、擦腳、搔頭、洗耳、朝拜、翻滾、跌扑等,模仿動作上也有上樓台、過天橋、跨三山、出洞、下山、滾球等技巧,其動作活潑逼真、維妙維肖。
近年來,城鎮多組織文藝隊沿街公演,晚間舉辦彩燈、煙火晚會,鑼鼓鞭炮齊鳴,宛如白晝,熱熱鬧鬧,深夜方止。農村則集資購買或自製煙火,居街燃放,熱鬧非凡。鬧元宵之俗,年盛一年。聊城、臨清、高唐一帶,農村元宵節插花樹的風氣盛行。其作法是:先用棗樹枝和彩紙做成花樹,再用秫秸和彩紙做成“花姑娘”,然後把“花姑娘”掛在花樹上,最後再把花樹插到糞堆上,意在希望當年棉花豐收。

相關條目

空痛
鏇子
目連山歌會
楠達德維山
謝覺哉故居
怪物獵人
望水 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