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亭[農田水利學家]

王鶴亭[農田水利學家]

王鶴亭,農田水利學家、新疆現代水利事業的開拓者。他獻身於新疆水利灌溉事業,數十年如一日。為改變乾旱窮困面貌,走遍了新疆人跡罕至的荒漠大地,查勘規劃並興建了許多重大的灌溉水利工程;研究解決了鹽漬土改良、灌溉工程、渠道防滲、灣道引水泄沙等一些重要的工程技術;同時也研究解決了環境水利、生態平衡和水資源合理利用等方面一些重大問題。對科技興疆、發展農業和農墾事業作出卓越貢獻。

基本信息

生平概況

王鶴亭江蘇省江陰縣

王鶴亭,1910年3月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今江陰市)陸家橋鎮的一個農民家庭里。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在江南的水鄉種地車水,為了早春稻田插秧,他的父親常常要跳進冰冷的河水裡支架水車,因而積勞成疾。他先在鎮的養根國小上學,1928年考入縣城南菁中學。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年年獲獎學金,1929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保送到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當時,國難當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王鶴亭抱著科學救國的宏願,進入剛從河海工科大學合併到中央大學的土木系水利組學習。在大學的四年中,也正是“九一八”東北淪亡。深懷愛國激情的王鶴亭,參加了南京抗日救亡的學生運動,抱著科學救國的思想,更加勤奮學習,每學期都名列前茅,獲獎學金,全家人為他節衣縮食,他以優秀的成績,讀完大學四年。1933年畢業後,分配到當時被認為全國最大的水利機關——導淮委員會。

王鶴亭在導淮初次參加工作,就很快經歷了當時較為現代化船閘工程的設計和施工鍛鍊後,於1936年出國學習,在當時英國統治的印度用四年時間學習農田水利工程,刻苦鑽研,學習了現代灌溉工程技術。1940年回國到了抗戰時的陪都——重慶,仍回導淮委員會,在綦江工程處任工程師,從事綦江渠化船閘工程的修建。1944年他被調到行政院水利委員會任技正職務。當時,新疆省盛世才向行政院水利委員會要求派水利專家去新疆指導修水利,由於前幾年該委員會已派過兩批水利考察團,但都草草考察一下就離去,盛世才很有意見,所以這次該委員會決定組織一個勘測總隊,去新疆,做些勘測設計工作,並指導興修水利。當徵求王鶴亭意見時,他表示同意,但臨出發時,原來已任命的總隊長忽然避而不見,該委員會就臨時由王鶴亭副總隊長代理總隊長率隊去了新疆。對新疆水利抱著滿腔熱情的王鶴亭,原擬在新疆長時間對新疆各民族人民所最關心的水利事業貢獻力量,但終因當時局勢動盪不寧,難以開展工作,行政院水利委員會不得不命令王鶴亭和他的勘測總隊撤出新疆。直到1946年,張治中將軍入疆,與新疆三區革命領導人談判成立聯合政府後,經張治中將軍向行政院水利委員會提出要求,王鶴亭才又率領勘測總隊再次人疆,並由他負責籌建新疆省水利局,他被任命為局長併兼總工程師。其時,舊政府財政極度困難,加以新疆各方面的條件很差,所以二次進疆,仍空懷抱負,水利工作仍難開展。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在新疆期待著施展自己專業才智,為人民造福的王鶴亭,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他受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極大的信任,他先後擔任了新疆人民政府水利局長、新疆軍區工程處副處長、新疆人民政府水利廳副廳長,併兼任這些單位的總工程師。他首先為數十萬進疆的人民解放軍,建設軍墾水利。他踏遍天山南北,組織了水利科技人員,配合解放軍部隊調查研究,精心設計施工,在建國初期三四年內,就建成了可開墾幾百萬新灌區的十多項骨幹水利工程。接下來就為新成立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規劃國營農場修建水利,並為當時北疆烏魯木齊附近各縣以及南疆喀什附近各縣解決缺糧問題修建地方國營農場水利。1955至1965年,王鶴亭深入南北疆各灌區蹲點,並研究了新疆歷史上遺留下來生產力很低的各舊灌區的改造任務,開始進行渠道的防滲抗沖工程和各項農田水利的技術問題;又組織指導了幾個流域的查勘規劃和許多水庫灌渠的規劃、設計和施工。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來到,他被誣為“反動學術權威”,撤去一切職務,被批判、受審查,關入“牛棚”,1970年去幹校勞動,1974年被準許到上海治病,那年秋仍回新疆,一直到粉碎“四人幫”後,1978年才給予徹底平反,在那漫長暗淡的“文化大革命”歲月中,王鶴亭雖身處逆境,但心繫新疆水利,他在“牛棚”中,在“勞動改造”中,仍研究著新疆水利和土壤改良的綜合治理。思考著環境水利與生態平衡的聯繫問題。在還沒有平反之前,他就主動到南北疆各水利工程現場,研究解決當時較大的遺留問題,使新和沙雅乾渠建成通水,使柯克雅爾桑株小海子等險庫,轉危為安。

1978年恢復職務後,他孜孜不倦地鑽研彎道引水流沙等水流動力學問題並運用於卡群渠首工程等處,他還研究新疆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在新疆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標準灌區等全局性的問題,為新疆的經濟發展獻計獻策。1984年在自治區成立30周年大慶展覽會上,他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授予“有開拓精神的優秀幹部”的稱號。1990年國務院首批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

1956—1990年間他曾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委員,中國水利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學會理事,中國環境水利學會副理事長。他也曾是新疆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新疆水利學會理事長,新疆水力發電學會理事長和新疆科協名譽主席,新疆水利、水力發電學會名譽理事長。

他曾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至六屆人民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委員會第五屆委員,19761978年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治協商委員會副主席,1978—1988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88年他退休以後,仍然參與國內外、省內外的農田水利科學技術學術探討和研究活動,並擔任新疆流域規劃委員會顧問。

船閘設計

王鶴亭船閘

1933年,王鶴亭到了導淮委員會,被安排在設計室工作,當時設計室主任林平一正負責審核急待開工的淮陰船閘的設計,王鶴亭就幫著做些計算工作,林平一在審核中發現該設計上有很多錯誤,必須重新設計。但原來負責設計的工程師不願意,而林平一又在中央大學兼任教授,教學任務很重,不能親自搞,於是重新設計的任務就落在初出校門的王鶴亭身上。

當時,國內還沒有興修現代船閘的經驗,王鶴亭在代理總工程師須愷和室主任林平一的鼓勵和幫助指導下,接受了設計任務,從計算、設計到製圖,都由一人承擔。他認真而細緻地進行著研究設計,對每一個數據,都反覆核實。他日以繼夜地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總算完成了淮陰船閘的重新設計,及時拿出圖紙,趕上該船閘和同時建造的邵伯及劉老澗兩閘的施工需要。但是在設計圖紙上籤名的仍是林平一,這是因為王鶴亭太年輕,不能作為這樣重大工程的合法設計者。

為了獲得船閘工程修建的實踐知識,並且檢驗自己設計的成果,王鶴亭不顧當時工地比較艱苦的生活條件,主動請求去淮陰船閘的工地參加施工,工程剛開始,導淮委員會要派人去荷蘭學習水利,經須愷推薦,決定派王鶴亭去,而他卻不願離開工地,要求在施工實踐中鍛鍊自己,放棄了這一次出國留學的機會。

灌溉工程

機會沒有錯過有心人,1936年,王鶴亭在淮陰船閘建成後,回到南京,參加了國民政府行政院經濟部舉辦的出國實習水利技術人員的考試,由全國各水利部門推薦報考的400餘在職人員中只錄取5人,王鶴亭又一次以第一名成績被錄取。原先是要去美國,但當時在經濟部工作的法籍水利顧問蒲得利建議王鶴亭先去印度學習兩年後,再去美國。因為當時英國統治下的印度,修建了不少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灌溉工程,居世界領先地位。印度的西北乾旱環境和中國的西北和北方相近,可以借鑑,因此王鶴亭就甘冒熱帶的炎熱氣候,先去印度學習考察。

1936年6月,王鶴亭到達印度的信德省(現屬巴基斯坦),先以半年時間考察了印度河下游三角洲新建的、可灌溉1000餘萬畝的蘇喀活動壩引水樞紐工程,研究其設計、施工和管理技術。以後,又在其灌區中,研究渠系的規劃、設計和管理以及土壤改良工作,然後到灌溉歷史悠久的旁遮普省(現在也屬於巴基斯坦)考察印度河五大支流上一系列的灌溉工程,又到其省會拉合爾的灌溉研究所和英國、印度的一些傑出的灌溉專家探討了灌溉工程中的一些科技問題,後來又去了印度北部的聯合省,考察農田水利各方面的工程。王鶴亭作為中國水利工程師學會主辦的《水利》月刊的國外通訊編輯,除了陸續寄回各種資料外,在每一學習考察階段,結合國內情況,寫出一篇考察論著,寄回國內,在《水利》月刊上發表,對當時國內的灌溉、防洪事業頗具參考價值。1938年,他原定去美國學習,但這時國內抗日戰爭已全面展開,平津京滬都已相繼淪陷,國家經濟困難,經濟部水利處要他繼續留在印度考察,不再去美國。於是他又到了印度東部的邁索爾省海德拉巴得州等處學習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水力發電。1940年春,經緬甸仰光回到了祖國戰時的陪都——重慶

研製水泥

王鶴亭石灰

綦江是重慶附近長江右岸的一條支流,水少灘多,不能通航。為戰時陪都輸送煤炭鐵礦石,導淮委員會負責整治綦江,成通航河道,須修建一系列樞紐船閘工程。當時日軍狂轟濫炸,破壞了重慶的水泥生產,王鶴亭為了保證綦江工程的需要,就參考古代埃及,印度的“蘇建”水泥生產辦法,著手研究一種低溫結合,具有水凝性,適合於土體積砌體使用的膠結材料——代水泥,其原料和水泥相似,也是石灰和粘土為主,但燒制工藝簡單,雖早期凝固速度較慢,但後期強度較高,經中央大學材料試驗室鑑定後,便在工地設廠生產,及時提供綦江各樞紐船閘工程的需用。直到現在,這些樞紐船閘工程質量良好,發揮著通航運輸的作用。

水利建設 

新疆是中國西部邊陲,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土地遼闊,約為全國面積的1/6,平原氣候乾燥,全年降水量在南北疆分別在80和200毫米以下,所以新疆農業全靠灌溉。但它又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就是天山崑崙山阿爾泰山三大山脈作為高空氣象的屏障,攔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氣,在山區降水形成雪峰冰川,融化成新疆許多綠洲賴以灌溉的寶貴水源。所以水利歷來是新疆人民的命脈。但是由於水資源在時、空分配上很不均勻,又因為高山氣溫低,冰雪融化遲,春季缺水最為嚴重。建國以前新疆貧窮落後,以省會迪化市(即現在的烏魯木齊市)來說,當時人口只有8萬,耕地8萬畝,可連年糧食不夠吃,要從南疆的輪台一帶用毛驢駝運來接濟,其原因就是舊社會水利失修,水資源未能開發利用。1944年王鶴亭帶領勘測隊進疆時,把天山南北廣闊的荒原,作為報效祖國的寬廣天地。任何艱難險阻也難不住他。出發前,有一位老同學在歡送會上開玩笑:“聽說新疆木料很貴,你要去,就從重慶買一付棺材帶去吧!”可見當時人們把新疆視為何等樣的畏途,但王鶴亭絲毫沒有動搖。

王鶴亭石城子水庫

到了新疆不久,王鶴亭和他的勘測總隊,分別開始修建沙灣新盛渠和進行勘測設計哈密五道溝石城子河的引水工程以及石城子水庫時,哪知盛世才正要捕人,後來,行政院水利委員會命令總隊撤離新疆。

1946年初,王鶴亭再次率勘測總隊進疆,他負責籌建新疆省水利局,開展了新疆水利事業的各項基本工作,培訓水利科技人員,並開始進行一些民眾迫切要求興辦的小型水利工程。為解決迪化市缺糧問題,王鶴亭提出興修烏魯木齊河上的和平渠和紅雁池水庫工程,做好勘測、規劃、設計後,於1946年和1947年先後開工建設。由於當時新疆生產落後,交通不便,缺乏水泥、鋼材,王鶴亭對於和平渠研究採用乾砌片石防沖,以使坡度很大的和平渠能安全通過戈壁灘,對於紅雁池水庫,親自設計了水庫的泄水閘工程,採用就地燒制的代水泥砌築閘身,他又研究設計了在國內第一次採用的圓筒形鹼閘門,利用圓筒四周水壓力相抵消的原理,便利閘門的啟閉,可以不用鋼材,以便於製作。這座泄水閘及其閘門,運用至今已經40餘年,質量和效果一直良好。

這兩項工程開工並完成部分工程後,一直由於工款不繼,時修時停。王鶴亭想向國外求援,曾把工程設計書譯成英文,報送行政院水利委員會,建議向當時由美國主持的“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申請援助。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接到申請後,通知駐迪化領事館派人到紅雁池現場勘查,他們認為該水庫修建在鹽池上,注定要失敗,不給予援助。儘管王鶴亭再三說明:水庫建成後,引烏魯木齊河水沖洗幾年後,即可淡化,也不被接受。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依靠國家撥款,得以繼續修建完工。現在紅雁池水庫已經完全淡化,不但為和平渠灌區供水,也是烏魯木齊城市供水、綠化、養魚以及火力發電、旅遊等綜合利用,效益很高的一座水庫。

籌引水源

新中國誕生後,王震將軍率領的幾十萬解放大軍進入新疆,急於執行毛主席關於人民解放軍進疆後大力進行生產建設的指示,要王鶴亭全力配合部隊,建設軍墾水利。王鶴亭深為感動。他沒有辜負將軍的囑託和人民的期望。在王震將軍的親自領導下,他立即組織了水利局所有技術力量,全心全意地配合部隊,不失時機地先進行了部隊駐地附近的小型水利工程,能及時引水澆地,使進疆部隊在第一個春天來到時,就能利用荒地,播種60萬畝春小麥,取得了較好收成,使部隊當年的吃糧自給有餘,既減輕了新疆人民的負擔,又為開展大規模生產建設和興建水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規劃設計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四年內建成了十多項骨幹水利工程

王鶴亭熱愛新中國,切身體會到只有社會主義新中國,新疆的水利科學技術事業才有廣闊發展的可能性。他傾注了全力率領著各個水利工作隊,在天山南北配合部隊,開始了有計畫地修建有相當規模的永久性水利工程,在古老的生荒地上,規劃、開墾、建設了一個又一個軍墾農場;在沉睡的原野上,勘測、設計、興修了一個又一個水庫和灌區。由於當時新疆缺乏準確的地形、地貌、地質、土壤的測繪資料,必須自己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才能勘測、設計。王鶴亭為爭取時間,做出最優的規劃和設計方案,他和他的工作隊常年戰鬥在荒原漠野,冒酷暑,斗嚴寒,風餐露宿,有時還要經受斷水、斷糧的考驗,他們常常為掌握第一手資料,要跋山涉水,穿越沙漠,才得到解決。王鶴亭親自在現場主持了勘測設計,研究了工程方案,解決技術重大問題,直至審定設計,組織施工。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短短三四年內,他不僅完成了紅雁池水庫與和平渠工程,而且建成了或基本建成了八一猛進大泉溝蘑菇湖等水庫工程以及勝利渠解放一渠解放二渠紅星一渠紅星二渠瑪納斯河西岸大渠東岸大渠等較大的骨幹水利工程,為新疆軍墾和國營農場建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王鶴亭身體本來就不好,幾年來奔波跋涉,風餐露宿以致罹患黃疸性肝炎,肝臟腫大達四指,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了內外作業。

解決春旱

提出在新疆建平原水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建國初期,王鶴亭為了儘快解決新疆農業生產因春旱缺水,不能如期播種的難題,經過多年的深思熟慮和調查研究,認為首先必須興修一些調節水庫。但是新疆的山區水庫,一般是工程艱巨,需用大量水泥鋼材,投資大,工期長,緩不濟急。所以從當時的具體情況看,還是先修建些平原水庫,水頭小,可以就地取材,少用水泥鋼材,便於發動民眾施工,投資省,見效快。將來上游修起山區水庫,平原水庫也可以用作梯級發電的反調節水庫,仍然可以保證春旱用水。雖然在中國水利科技上,對平原水庫能否興修曾有過爭論,那是在人多地少的地區,在新疆,土地面積這樣大,主要矛盾又是春旱缺水,平原水庫可以利用一些天然沼澤窪地修建,可以就地攔蓄泉水,也可以引蓄河水,一般沒有洪水問題,主要是利用冬閒蓄水,泥沙淤積少,水庫壽命長,因其水溫高,水草豐富,便於發展水產養殖。雖然會抬高庫區周圍局部地區的地下水位,引起鹽鹼化,但可以開挖截滲溝和排水溝,以及大量種樹來解決。實踐證明,50年代北疆一些在原來鹽鹼地上修建的平原水庫,如大泉溝、猛進水庫等,不僅使石河子、五家渠等墾區的提前開發成為可能,而且由於採取了工程和生物相結合的措施,已經促使水庫周圍都變成好地,變成了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

王鶴亭蘑菇湖

深入調查研究並親自組織指導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庫新疆現有13座庫容超過1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大都是王鶴亭參加研究審定,有的還親自參加勘查、設計和施工,如蘑菇湖柳溝莎庫伽克等水庫,特別是巴楚縣的小海子水庫,庫容5億立方米,投資僅2000多萬元,是他在1959年查勘找到的一個優良庫址,他和李承琪率領工作隊進行了現場設計,現場審定並駐工地主持修建,直到1963年才基本建成。這座水庫修建在葉爾羌河的一條支流上,在修建過程中,對水庫的性質和防洪的必要性,有過較大的爭論,一位外國專家認為該水庫既位於支流上,屬於灌注式水庫,不需要考慮防洪問題。王鶴亭則根據實地調查,認為葉爾羌河洪峰流量大,小海子水庫雖在支流上,但其幹流受風沙淤積影響,已發生了變化,在支流口又沒有控制性工程,也會有大洪水出現,所以水庫必須比照橫河水庫設防,才能保證安全。他果斷地決定在水庫南北灌溉泄水閘,有較好的基岩上,增加6孔作為泄洪閘孔,並相應地布置了泄洪道工程。小海子水庫建成後,果然經歷了好幾次特大洪水的考驗,幸而充分運用了全部閘孔泄洪,水庫才得安全度汛。

他親自參加查勘、規劃、審定設計和施工的還有一批中型水庫,如猛進、大泉溝等水庫。這些大中型水庫,通過認真的管理,都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和很大的效益。

渠道防滲

新疆的綠洲和新墾灌區,大都分布於河流沖積扇的中下游,而一般河水出山口不遠就逐漸消失,修渠引水大都要通過幾十公里坡度很陡的戈壁灘,沖刷和滲漏都很嚴重。歷史上因為缺乏襯砌材料,河水很難引到中、下游。新中國成立後,初期限於條件,採用了一些乾砌片石和卵石的半防滲渠道,但都不很成功。1960年學習了甘肅省河西民眾乾砌卵石渠道經驗後,就大力推廣,並加以改進,但乾砌卵石渠道雖可防沖,仍有較大滲漏,後來採用混凝土板防滲渠道,雖防滲效果較好但不耐磨損,且有凍脹破壞的問題。總結這些經驗教訓,1965年在修建頭屯河東乾渠時,王鶴亭和李承琪共同研究提出乾砌卵石弧形渠底,卵石間用細粒混凝土灌縫,渠道兩側用混凝土板襯砌,這樣就可以就地取材,充分發揮防滲、防沖和抗磨的作用,使渠道提高輸水效率,更加堅固耐損,後來在和平渠的總乾渠建設上得到廣泛的推廣套用。1965年,王鶴亭寫了一篇《新疆灌溉渠道防沖防滲的經驗》發表在《水利水電技術》雜誌上,受到水利科技界的廣泛重視,在很多灌溉的建設中推廣採用。

綜合治理

王鶴亭根據新疆的自然條件,認為新疆治水,尤需合理利用水資源,結合土壤改良,採取綜合治理措施。他對新疆發展水利,一直主張:“在上游修造山區水庫,梯級水力發電;在平原修建反調節水庫;在山口適當地點,修建引水排沙樞紐,接著修防滲防沖襯砌渠道;在沖積扇中游泉水溢出地帶,利用較好含水層,建立機電井水源地,集中開採地下水。在廣大農村進行以水利建設為中心、結合土壤改良的五好建設(好渠道、好條田、好林帶、好道路、好居民點)措施,加強管理,推動各地節水措施,合理灌溉,使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控制灌區地下水位,配合農、林、牧綜合措施,從根本上防止鹽鹼化,達到穩產高產”。王鶴亭對新疆水利水電建設的思想,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寶貴的水資源,改良土壤,發展大農業。

幾十年來,新疆的水利建設,實際上是沿著水利和土壤改良綜合治理這個模式,建成了一個又一個大的綠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改建灌區

新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灌區,共約1600萬畝,分布在全疆各個綠洲上,渠系零亂,耕地分散,水資源和土地的利用率都很低。由於長期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鹽鹼化,使農村長期滯留在貧窮落後的境地。

按照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的要求,規劃設計發展起來的軍墾國營農場,到1958年就開始顯示出很大的優越性,為新疆的農村改造做出樣板,起了示範的作用。王鶴亭在親自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於1958年提出《新疆四灌區改建規劃要點》,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後,先在喀什和田阿克蘇烏魯木齊等地(市)各選擇一二個人民公社作為試點,取得經驗,逐步推廣。這個要點提出:舊灌區改建必須從灌區的特點出發,因地制宜,依靠民眾,首先做好改建的規劃方案,在實施中,必須密切結合生產,不誤農時,不影響農民當年收入,逐步堅持進行。

1964年,原自治區王恩茂書記又對兵團國營農場規劃和民眾的灌區改建試點作了全面的總結,進一步提出以水利為中心的“五好建設”亦即“好渠道、好條田、好林帶、好道路、好居民點”的指導方針,要全面推廣,對新疆的農業生產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現在全疆已有一半以上的舊灌區經過不同程度的改建,開始顯示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風貌。

免鹽化措施

王鶴亭博斯騰湖

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也是新疆的重要漁業葦業基地,湖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分為東部大湖和西部小湖,中間有一道天然隔堤,開都河流人大湖後,由孔雀河經小湖向西流出,至鐵門關流進庫爾勒平原。由於上游開都河兩岸耕地擴大,用水增加,加以近年來開都河水量偏枯,人湖淡水銳減,湖水位下降,孔雀河出水量也減少,以至斷流,嚴重影響了鐵門關水電站發電量和庫爾勒\ 城市及其下游灌區的用水。當地政府為應急需要,通過擴大開都河西岸的解放一渠,把開都河一部分水繞過博湖直接流入孔雀河,以致人湖淡水更加減少,大湖含鹽量迅速增長,至80年代初接近成為鹽湖。王鶴亭早在“文化大革命”身處逆境的1971—1974年就曾兩次提出建設孔雀河揚水站以替代原計畫的孔雀河疏浚工程,並建議停止解放一渠向孔雀河送水,這個建議雖經水利部同意批准實施,但各方面認識仍不一致,甚至揚水站建成後仍不能投產。王鶴亭乃於1982年寫了《論新疆孔雀河揚水站在博斯騰湖水資源的保護和綜合利用中的關鍵作用》一文,在新疆《水利科技》和中國環境水利學會刊物上發表,終於促使孔雀河揚水站於1983年正式投產。經過幾年來的運行,據新疆農科院實測,大湖水的含鹽量已明顯減少,呈淡化趨勢,成為庫爾勒地區一個重要的多年調節、多功能水庫。揚水站的揚程不足6米,而下游鐵門關、石灰窯兩級發電落差共達100米,增加的發電量是揚水耗電量的十餘倍,如遇庫爾勒和塔里木灌區發生旱情,可以通過揚水站迅速調水補給。由於博湖水質開始淡化,漁業和葦業也得到發展。揚水站方案對巴音郭楞州帶來了經濟上、社會上和生態上的綜合效益。水利部曾把它評為優秀設計。

阿勒泰地區的烏倫古湖,是新疆重要的漁業基地,80年代末,因為上游來水減少,湖水水位大幅度下降,瀕臨鹽化,嚴重影響漁業生產和生態平衡。王鶴亭和張清溱提出無壩引額爾齊河水人湖,使烏倫古湖迅速恢復了原來水位,從而保護了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湖的生態環境,使漁業生產逐漸恢復。

農業學大寨

王鶴亭1977年參加集體去大寨參觀,對大寨人把山坡地修成梯田,修成人造“小平原”的艱苦創業精神,很受感動。但他以為學大寨,貴在學習其精神,對於修大寨田的具體做法,應該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他認為新疆各盆地都是沖積平原,面積遼闊、土地平坦,不需要開山造地,至於興修梯田,除了新疆某些水稻田外,一般也不要興修梯田。在新疆進行“五好建設”時,大都已經建成順地面坡度方向的條田,平整土地費工少,又便於機耕和灌溉。特別是北疆一般表層土壤很薄,只有幾十厘米,下面就是戈壁石子,如果改成大寨式橫向水平梯田,不僅土壤大搬家,勞民傷財,而且表層土壤挖去後就會露出戈壁石子,既難於耕種,亦不便澆水保墒。至於新疆的山區坡地一般宜用以發展畜牧業,有些闖天田應退耕還牧還林,沒有必要修成大寨田。

他從大寨回來,便去昌吉沙灣烏蘇等地調查,了解到有些縣開始搞成大寨田後,已經不能澆水種地。如果不及時糾正,勢必影響新疆農業的發展。於是他連夜寫了一篇題為《對於我區如何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意見》寄給新疆日報編輯部,報社非常重視,立即在該報1978年1月7日第二版全文刊出,引起新疆黨政領導和全區各方面的重視,新疆推廣大寨田的運動,也就此停了下來。

解除險情

鄯善縣的柯克雅爾水庫是“文化大革命”中侖促上馬的一座中型水庫,前期工作沒有做好就動工修建。原設計壩基隔水壩採用倒掛井開挖後澆混凝土,因為覆蓋太深,沒有搞成,砂礫石壩體已堆積約30米高,也沒有經過壓實,原設計瀝青斜牆防滲也沒有搞成,溢洪道位置又偏高,如遇洪水勢必垮壩,威脅下游鄯善縣城和沿河農村及鐵路機場的安全,地區已正式報請自治區批准扒壩度汛。縣領導和民眾都非常著急,王鶴亭曾是該縣的人民代表,希望他能設法挽救免於扒壩。王鶴亭在“文化大革命”當中靠邊站,沒有過問這座水庫。這時,他覺得如果聽任扒壩,人民幾年來的辛勤勞動將前功盡棄,出於保護民眾興修水利的積極性,遂甘冒風險,並出面邀請新疆水利設計院總工張清溱一起去到現場,經實地勘察分析研究,即提出了一個安全度汛,加固處理,免於扒壩的方案。主要措施是:在右岸山岩半腰炸出一條臨時溢洪道,度汛泄洪,以後改建為永久性溢洪道;在壩上遊河床澆築混凝土護壩,並在壩前坡做漿砌石臨時防滲面板;汛後翻修壩體,用震動礦壓實後,於上游壩面澆築混凝土防滲面板;壩基採用槽孔做混凝土隔水牆。自治區領導同意了王鶴亭等提出的方案,當地立即組織搶險施工。這個水庫就這樣免於扒壩,安全度過汛期。以後,全面加固修建於1986年經受了一次大洪水的考驗。現在這水庫已發揮了防洪、灌溉、解決營造葡萄園,民眾生活用水和石油供水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鄯善縣人民深受鼓舞。

桑株水庫是一座水拉沙築壩的山區水庫,1983年一次洪水後,發現壩前水拉沙鋪蓋有多處漏斗孔洞,壩下游坡腳發生滑坡和管涌,水庫很不安全,冬季也不敢蓄水,民眾很著急。王鶴亭趕到現場,從理論和經驗上分析後認為:鋪蓋的沙土顆粒受水壓力影響,部分已轉移到壩基大卵石的空隙中,只要對沙土顆粒採取上堵下截的加固措施,就可以逐漸穩定。後來按王鶴亭提出的措施處理後,水庫得以安全度汛,逐年增加蓄水,壩前已不再出現漏斗,水庫已初步發揮灌溉效益,民眾喜獲豐收,但水庫還未經大洪水考驗,王鶴亭除了提出逐步蓄高水位,認真檢查,隨時加固處理外,還在考慮如何進一步加固的方案。

引水工程

王鶴亭葉爾羌河

葉爾羌河是發源於崑崙山的一條大河,洪水峰高量大,有時由於高山水壩潰決,來勢更加兇猛,挾帶大量沙石,奔騰而下,最大塊石直徑可超過1米。流域內土地肥沃,是新疆的重要植棉基地,現已有灌溉面積520萬畝,今後發展可能超過1000萬畝,是全國第四大灌區,也是新疆最大的一個灌區。葉爾羌河徑流量年內分配很不均勻,春耕最需水的時候,河水只有年徑流的7%左右。加以過去缺乏統一的水利措施,上游各縣亂開口引水,而沙礫石河床滲漏大,河水很難流到下游,過去下游各縣只有等到洪水下來,才能種些秋糧。

1958年,王鶴亭來到喀什地區籌建葉河管理處,並任第一任處長,在莎本等縣蹲點三年,又在巴楚修建小海子水庫二年。他針對葉河存在問題,除了對下游最缺的麥蓋提巴楚岳普湖三縣修建平原水庫調劑春水外,經過全面查勘規劃,決定先修建上游統一的引水渠道工程及其東西兩岸總乾渠,使經常河道水流能由渠道送到下游,實行統一分水。為修建渠首工程,他和馬積虎多次騎馬沿河道查勘,反覆比較,選定了現在的卡群引水樞紐位置。由於當時南疆還沒有水泥廠,先用自製的代水泥以及木料、鉛絲等等,設計修成一個半永久性的渠道,使用了近20年,直到1980年後,才在原來的位置,在一比一的模型基礎上,協助呂惠芬等設計,並由陳積德、祝向民、錢若洋等施工,才修建成現在這座規模宏大的永久性卡群引水樞紐工程。

卡群引水樞紐,是總結了新疆行之有效的利用彎道橫向環流的原理,排沙引水,又加以新的發展而建成的水工建築物。利用天然和人工雙彎道相結合,布置了東西兩座進水閘,都在彎道的凹岸末端形成正面進水,設計流量各為170秒立米,西岸進水閘旁邊設定排沙閘,側面排沙石,進入主河道;東岸進水閘與西岸人工彎道進水口之間,順水流方向攔河設溢流側堰和泄洪排沙閘,排泄洪水和大粒徑推移質,泄洪能力共達13500秒立米,側堰和泄洪排礫閘布置在東岸天然彎道與西岸人工彎道的過渡銜接部分,使整個樞紐形成“S”形雙彎道。建成以來,經過多次洪水考驗,引水、泄洪、排礫、排石效果都很理想,完全達到設計要求,符合模型試驗效果,起到防洪、灌溉和水力發電的綜合效益,為葉爾羌河流域的開發創造了條件,被譽為“新疆的都江堰”。

水利水電

王鶴亭龍羊峽

為改變南疆的貧困面貌,南疆人民迫切希望國家能支援興修一些關鍵性水利水電工程項目。1989年3月,自治區曾邀請國內水利專家在南疆喀什地區莎車縣舉行葉爾羌河阿爾塔什水庫的前期工作可行性論證會。王鶴亭應邀參加,他從南疆扶貧水利任務的迫切需要出發,發表了阿爾塔什水庫工程艱巨、投資大、收效慢、近期不宜修建的意見。他認為這個水庫的自然條件並不優越,他以黃河上游已建成的龍羊峽水庫作對比:阿爾塔什水庫的壩高如修到204米,比龍羊峽大壩還高30米,但庫容只有29億立米,約為龍羊峽庫容的1/10。而河床砂礫石覆蓋層深達70餘米,其基礎工程比基岩裸露的龍羊峽要艱巨得多。龍羊峽工程工期逾10年,投資逾20億元,阿爾塔什水庫工期和投資都要遠超過龍羊峽,對於南疆脫貧致富,發展工農業生產,緩不濟急。根據南疆河流和綠洲分散的情況,三個宜先在貧困地區(州)各選一些迫切的水利水電建設項目,可以較快地解決南疆一些地方的缺水、缺電、防治土壤鹽鹼化與風砂的災害,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產量,使這些地區人民儘快脫貧致富。

論證會後,王鶴亭於1989於4月將他的意見寫成書面建議送給自治區和水利部的領導,並被採納。現在和田地區烏魯瓦提水庫也經水利部批准修建,南疆其他地區的水利前期工作,亦已經從阿爾塔什水庫轉移到下板地爾和布倫口水庫等的順序進行。

奉獻功績

王鶴亭從事水利科技工作,迄今已經60多年,他在新疆也已有49年了,他經歷了新舊中國兩個時期。在舊中國,歷經艱苦,在水利上沒有什麼建樹。新中國成立後,才有他施展抱負和才智的機會,實現了他興修水利造福人民的宏願,使他在新疆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全心全意投入新疆的水利建設事業。

新疆現在已有476座水庫,其中大型水庫13座,中型90座,總庫容達到55億立方米。有各種引水樞紐工程310座,已建成各級渠道29.6萬公里。今天的新疆,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灌溉供水體系。新中國成立前新疆舊的灌溉面積才有1600萬畝,現在全部灌溉面積已達到5400萬畝,增加了近3.4倍。新中國成立前400萬人口,糧食尚不能自給。現在1500萬人口,糧、棉、油、糖都自給有餘。一片片欣欣向榮的綠洲,渠、田、林、路交織成網,工礦企林立,農、林、牧、副、漁興旺發達。這一切對乾旱少雨的新疆來說,更顯得水利是命脈,水利能帶來繁榮昌盛。今天蒸蒸日上的新疆,蘊含著我們這位現代新疆水利建設事業的帶頭人、農田水利專家——王鶴亭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所作出的巨大功績。今年已經83歲的王鶴亭,他的鑽研精神仍不減當年,還在繼續為新疆的水利建設事業奮鬥不息。

人物簡歷

王鶴亭王鶴亭

1910年3月 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今江陰市)陸家橋鎮

1929年 畢業於江陰市南菁中學。

1933年 畢業於中央大學工學院土木系水利組。

1933—1936年 在南京導淮委員會工程處任助理工程師。

1936—1940年 考取公費到英國統治下的印度各地實習考察灌溉及水利電工程。

1940—1942年 在四川任導淮委員會綦江水利工程處工程師。

1942—1944年 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水利委員會技正。

1944—1946年 在新疆任行政院水利委員會新疆水利勘測總隊總隊長。

1946—1949年 任新疆水利局局長兼總工程師。

1949—1952年 任新疆人民政府水利局局長兼總工程師。

1952—1953年 任新疆軍區工程處副處長兼總工程師,併兼新疆農業廳總工師。

1953—1956年 任新疆人民政府水利局局長兼總工程師。

1956—1984年 任新疆水利廳廳長兼總工程師。

1958兼任葉爾羌河管理處處長。

1976—1978年 兼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

1978—1988年 當選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58—1988年 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至六屆代表。

1978—1983年 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委員會第五屆委員。

1956—1989年 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新疆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名譽席。

1956—1990年 先後當選為中國水利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名譽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學理事;新疆水力發電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環境水利學會副理事長;新疆水利名譽理事長;中國環境水利學會副事長;新疆水利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1987—1990年 任新疆流域規劃委員會顧問。

主要論著

1王鶴亭.椿載公式之研究.水利,1936.10(4).

2王鶴亭.印度河之特性及其與中國河流之比較.水利,1937.12(1).

3王鶴亭.印度河水利委員會之組織及其工作.水利,1937.12(2).

4王鶴亭.印度河之防訊組織工作及策略.水利,1937.12(4).

5王鶴亭.印度蘇喀活動壩運河工程概況.水利,1937.12(6).

6王鶴亭.新疆舊灌區改建規劃要點.1958年新疆水利廳成立30周年大會上報告檔案.

7王鶴亭.新疆灌溉渠道防沖防滲的經驗.水利水電技術,1965.(1).

8王鶴亭.對於我區如何進行農田基本建設的意見.新疆日報,1978年1月7日版.

9王鶴亭.新疆水利現代化如何為農林牧業服務.西北農業現代化會議論文集,1980.

10王鶴亭.論新疆博斯騰湖揚水站在博斯騰湖水資源的保護和綜合利用中的關鍵作用.新疆水利科技,1982(2).

11王鶴亭.新疆的坎幾井.中國水利,1983(1).

12王鶴亭.新疆修改引水渠首工程的基本經驗.水利水電技術,1983(4).

13王鶴亭.新疆水利水電建設的戰略任務.新疆水利科技,1987(3).

14王鶴亭.關於開都河流域規劃中對博斯騰湖治理方案的實踐及其認識過程.新疆水利科技,1987(4)(5).

15王鶴亭.新疆巴楚河小海子水庫的修建.新疆水利專刊(2).

16王鶴亭.卡群渠首樞紐工程的設計及其引水排沙方式.水利水電技術,1989(6).

17王鶴亭.新疆的坎幾井研究.中國水利,1990(7).

18王鶴亭.王震與新疆軍墾水利事業.中國水利,1990(11).

19王鶴亭.正確對待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利用中原有湖泊的生態變化.新疆水利技術 ,1990(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