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章[植物病理學家]

王雲章[植物病理學家]
王雲章[植物病理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雲章,真菌學家,植物病理學家。他在鏽菌和黑粉菌分類研究上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就。他編著的《中國鏽菌索引》 、 《中國黑粉菌》 、 《中國禾本科植物鏽菌分類研究》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廣為國內外有關專家歡迎。

介紹

求學經歷

王雲章,字蔚青,1906年10月12日出生於河南省內黃縣一個農民家庭。他的青少年時代,正逢中國社會處於激烈動盪之中。他從小目睹中國農村落後景象,逐漸萌發科學救國的思想,立志要為發展中國農業科學事業貢獻力量。1927年他考進了北平大學農學院農業生物系,1931年畢業,獲農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後,他即被國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聘任為助理員,在我國著名的植物學家劉慎諤教授指導下開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他首先從植物分類工作入手,發表了有關中國茄科植物分類研究論文數篇。在《中國枸杞屬小志》(Notes on Chinese Lycium,1934)中描述了載萼枸杞(Lycium truncatumY.C.Wang)新種。以後就轉向研究鏽菌分類。他在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及西北各地親自採集大量標本,連續發表了有關中國鏽菌的系列研究報告數篇,報導了包括10餘個新種在內的約200餘種鏽菌並作了重要討論。這是我國早期最重要的鏽菌分類文獻之一,至今仍有參考價值。王雲章與當時世界著名的鏽菌分類學家,美國的J.C.Arthur和德國的H.Sydow以及G.B.Cummins(美國著名的鏽菌分類專家)、平冢直秀(日本著名的鏽菌分類專家)等有相當深厚的友誼,有密切的書信來往。這對他以後的成就有著一定影響。

赴歐留學

1936年,王雲章獲得資助赴歐留學,在比利時盧萬大學卡努瓦研究所細胞學和植物學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他在導師V.Gregoire和P.Martens指導下,從事鏽菌細胞學方面的研究。他根據當時R.F.Allen等科學家在鏽菌細胞學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以早熟禾單胞鏽菌(Uromyces poae Ra-benh.),禾冠柄鏽菌(Puccinia coronata Corda),早熟禾柄鏽菌(Puccinia poarum Niels),苔柄鏽菌(Puccinia caricis Rebent)和錦葵柄鏽菌(Puccinia malvacearum Mont)為材料,對鏽菌的雙核化過程進行詳細的觀察,經過兩年的辛勤工作,在1938年提出了《關於某些鏽菌的雙核期起源問題》學術論文,並通過答辯,獲得了理學博士學位。此論文在1939年發表於比利時《細胞》雜誌上,成了以後鏽菌細胞學研究中常被引用的重要文獻。研究生期間,他還不失時機地利用假期到法國、德國和英國做短期研究工作,並發表了一些鏽菌分類方面的論文,其中《南美洲的幾種鏽菌》和《中國菝葜屬植物上的柄鏽菌》就是當時在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隱花植物實驗室中完成的論文。

赴加拿大

1938年秋,王雲章獲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資助,赴加拿大溫尼伯市的自治領鏽病研究室做博士後的研究工作。這個研究室在當時是世界著名的鏽菌研究中心,雲集許多著名的鏽病專家,主要研究禾穀類鏽病的流行病學、生理專化性及抗銹育種(主要是小麥抗銹育種)。王雲章在J.H.Craigie,M.Newton和T.Johnson教授的指導下,專門從事鏽菌生理分化和小麥抗銹育種的實驗研究。他從美國農業部小麥實驗站獲得了160箇中國春小麥品種及一些中國冬小麥品種。在溫室里測定了這些中國品種對流行於北美的8個稈銹生理小種和4個葉銹生理小種的抗性反應。另外,他還測定了75個加拿大春小麥品系對條銹生理小種6和小種13的抗性。後來,他的研究結果在1942年發表於加拿大《研究雜誌》上。這是我國小麥抗銹研究較早的文獻之一。

報效國家

1939年秋,正當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華戰爭嚴重時刻,王雲章滿懷愛國熱忱,放棄了再次進修的獎學金,毅然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1939年,他擔任國立浙江大學農學院病蟲害系教授併兼教於國立四川大學,1941年轉任西北農學院教授。這時由於戰爭原因,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的圖書和植物標本幾經輾轉,最後遷到武功,與西北農學院聯合成立了西北植物調查研究所,王雲章兼任該所所長,領導該所在西北地區開展的植物研究工作。此時,他亦曾授課於國立西北大學和國立河南大學。在武功的年代裡,研究經費奇缺,條件十分困難。然而,王雲章並未中斷鏽菌研究工作。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已包圍北平。就在這樣混亂的日子裡,王雲章冒著戰火危險,帶著年僅五歲的兒子(此時王雲章的夫人湯漢芬在美留學),從武功啟程幾經周折,於當年9月到達北平。返回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員。當時,國民政府準備把一些有名望的科學家接到台灣去,但王雲章仍堅守植物研究所,在劉慎諤帶領下,搶救標本,看守著圖書及設備,等待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王雲章根據他多年收集的資料整理,編寫出版了《中國鏽菌索引》,記載了我國已知鏽菌計800餘種。此書對鏽菌分類工作者有很大的參考價值,至今仍被國內外有關專家所引用。王雲章在黑粉菌分類研究方面也有頗深的造詣。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他詳細研究了保藏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標本室各地的黑粉菌標本1000餘號,自己又在各地進行補充採集,結果總共鑑定了130餘種,隸屬15屬,分別寄生在13科75屬數百種種子植物上。1963年《中國黑粉菌》一書問世。這是一本較系統的黑粉菌分類專著。

在完成黑粉菌專著之後,王雲章又著手研究中國禾本科植物鏽菌的分類。然而1981年,他為了澄清鄧叔群1940年創立的桂玲屬(Kweilingia Teng)的分類地位,不顧75歲高齡,風塵僕僕,前往模式產地廣西桂林地區親自調查採集標本。1983年,他和助手合著的《中國禾本科植物鏽菌分類研究》終於問世。這是我國禾本科植物鏽菌分類研究的總結性報告,內容包括101種(含一些變種)鏽菌的形態特徵描述、分布及寄主範圍,討論了分類性狀、分布狀況及近緣種間的差異等,對我國禾本科植物鏽菌的鑑定有較大的套用價值。1979年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主持並組織了“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的綜合研究”,王雲章在這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擔任了《西藏真菌》的主編。此項目在1986年獲得了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王雲章在耄耋之年仍勤於筆耕。他十分重視我國真菌學的研究歷史,尤其對古代釀造及藥用真菌(如雷丸、靈芝、蟲草等)感興趣,認為這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應予以查考和總結。於是他詳細研讀了《詩經》、《禮記》、《呂氏春秋》、《齊民要術》、《菌譜》、《廣菌譜》等古籍和近代許多有關我國真菌學研究的專著,對這些資料進行歸納和整理。1983年寫出了《中國真菌學的回顧與展望》一文,1984年又以“Mycology in China with emphasis on review of the ancient litera-ture”為題用英文發表於真菌學報。他的文章引起了國外同行的濃厚興趣,紛紛來函索取。英國真菌學刊物“TheMycologist”徵得他的同意,還特別予以轉載。

王雲章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了中國植物學會,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和中國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等職。他還曾被選為國際植物分類學會真菌地衣委員會委員。

榮譽

半個多世紀以來,王雲章一直從事植物學、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發表了許多論文和專著。他是我國現代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研究事業的開拓者和促進者之一,對我國鏽菌和黑粉菌分類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1989年9月在中國植物病理學會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上,他與其他年過80的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一起,受到了大會的表彰,並榮獲了大會頒發的榮譽證書。

逝世

著名菌物學家、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雲章先生於美國東部時間2012年10月22日0時22分與世長辭,享年106歲。

簡歷

1906年10月12日 出生於河南內黃縣。

1931年 畢業於北平大學農學院農業生物系。

1931—1936年 任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助理員。

1936—1938年 在比利時盧萬大學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

1938—1939年 加拿大溫尼伯自治領鏽菌研究室做博士後的研究工作。

1939—1941年 任浙江大學農學院病蟲害系教授。

1941—1948年 任西北農學院病蟲害系教授兼西北植物調查研究所所長。

1948—1949年 任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1950年至今 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真菌植物病理研究室,套用真菌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2012年10月22日0時22分在美國逝世,享年106歲。

主要論著

1 Wang Yun-chang.The Solanaceae of China.Bull.Nat.Acad.Peiping,1933,4(4):1—15.

2 Wang Yun-chang.Notes on Chinese Lycium.Contr.Inst.Bot.Nat.Acad.Peiping,1934,2:101—105.

3 Liou Tchen-ngo,Wang Yun-chang.Materials for study on rusts ofChina.I.Contr.Inst.Bot.Nat.Acad.Peiping,1934,2:151—164.

4 Liou Tchen-ngo,Wang Yun-chang.Materials for study on rusts ofChina.Ⅱ.Contr.Inst.Bot.Nat.Acad.Peiping,1935,3:17—39.

5 Liou Tchen-ngo,Wang Yun-chang.Materials for study on rusts ofChina.Ⅲ.Contr.Inst.Bot.Nat.Acad.Peiping1935,3:347—364.

6 Liou Tchen-ngo,Wang Yun-chang.Materials for study on rusts ofChina.Ⅳ.Contr.Inst.Bot.Nat.Acad.Peiping,1935,3:403—411.

7 Liou Tchen-ngo,Wang Yun-chang.Materials for study on rusts ofchina.V.Contr.Inst.Bot.Nat.Acad.Peiping,1936,3:433—451.

8 Liou Tchen-ngo,Wang Yun-chang.Materials for study on rusts ofChina.Ⅵ.Chin.Jour.Bot.,1936,1:69—82.

9 Wang Yunchang.Les Puccinia des Smilax de Chine.Bull.Mus.Hist.Nat.ParisⅡ.1938,10:522—526.

10 Wang Yun-chang.Quelques Urédinées d’Amérique du Sud.Rev.Mycol.1938,3:14—17.

11 Wang Yunchang,P.Martens.Sur L'oringinede la dicaryophase chez quel ques Urédinées.La Cellule,1939,48:215—245.

12 Wang Yun-chang.Rust reactions of Chinese wheat varieties and certain Canadian hy brid strains.Can.Jour.Res.C.1942,20:108—115.

13 王雲章.植物病原菌之生理分化.西北農報,1946,1(1):14—16.

14 Wang Yun-chang.Uredinales of Shensi.Contr.Inst.Bot.Nat.Acad.Peiping,1949,6(4):221—232.

15 王雲章.鏽菌轉株寄生和小麥鏽病發生的關係.農業科學通訊1951,3(8):36—37.

16 王雲章.中國鏽菌索引.中國科學院發行,1951,155.

17 王雲章,陳慶濤,周慧玲.冬小麥地深耕施肥對真菌區系的影響.微生物,1960,2(1):1—8.

18 王雲章.黑粉菌新種和新組合.植物學報,1962,10(2):133-136.

19 王雲章.中國黑粉菌.科學出版社1963,202.

20 王雲章.中國禾本科植物鏽菌新種.植物分類學報,1965,10(4):291—299.

21 王雲章.傘菌的兩個新種.微生物學報,1973,13(1):7—10.

22 王雲章,韓樹金,魏淑霞,郭林,諶謨美.中國西部鏽菌新種.微生物學報,1980,20(1):16—28.

23 王雲章.中國真菌學研究簡史.中國植物學會真菌學分會1980年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彙編(p.3),1980.

24 Wang Yun-chang.On the evolution of some rust fungi in western China.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studies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Ⅱ,1981,1161—1166.

25 Wang Yun-chang,R.S.Peterson.on Keteeleria needle rust.Acta Mycol.Sin.1982,1(1):15—18.

26 王雲章,莊劍雲,李濱.中國鏽菌新種.真菌學報,1983,2(1):4—11.

27 王雲章,臧穆等.西藏真菌.科學出版社,1983,226.

28 王雲章,魏淑霞.中國禾本科植物鏽菌分類研究.科學出版社,1983,92.

29 Wang Yun-chang.Evolution of some rust fungi in China.Rept.TottoriMycol.Inst.(Japan),1984,22:164—170.

30 王雲章,郭林.中國膠銹屬分類研究.真菌學報,1985,4(1):24—34.

31 Wang Yun-chang.Mycology in China with emphasis on review of the an-cient literature.Acta Mycol.Sin.,1985,4(3):133—140.

32 Zhuang Jian-yun,Wang Yun-chang.Two news pecies of the genus Puc-cinia(Uredinales).Acta Mycol.Sin.,1985,4(4):218—221.

33 Wang Yun-chang,Zhuang Jian-yun.Notes on the origination of some rust fungi from China.Acta Mycol.Sin.Suppl.,1986,1:5—11.

34 Guo Lin,Wang Yun-chang.A taxonomic study on Uromyces from china.Acta Mycol.Sin.Suppl.,1986,1:107—148.

35 魏淑霞,王雲章.中國菊科植物柄銹屬分類研究.真菌學報增刊,1986,1:185—226.

36 Wang Yun-chang,Wu Xing-bang,Li Bin.A new s pruce needle rust fungus.Acta Mycol.Sin.,1987,6(2):86—88.

37 Wang Yun-chang.Mycology in ancient china.The Mycologist,1987,1:59—6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