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成[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王道成[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王道成,男,漢族。1933年4月生,四川省高縣人。中共黨員。1955年7月,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從事清代政治史、文化史的教學和研究。1983年,晉升副教授。歷任清史研究所。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圓明園學會理事、學術委員,中國古都學會理事,北京史研究學術顧問,《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辭典》(第二版)專家編委,《世界名人錄》特約顧問編委,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省部軍級領導幹部在職研究生班主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王道成[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王道成[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1955年7月,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同年8月,分配到北京大學中文系任助教。1956年1月,調中國人民大學,先後在新聞系、語言文學系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文論的教學和研究。1963年,晉升講師。1972年,調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1983年,晉升副教授。歷任清史研究所清代後期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長、碩士研究生導師等職。1990年,晉升教授。1993年,任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圓明園學會理事、學術委員,中國古都學會理事,北京史研究學術顧問,《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辭典》(第二版)專家編委,《世界名人錄》特約顧問編委,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省部軍級領導幹部在職研究生班主導師。

研究方向

從事清代政治史、文化史的教學和研究。

主要著作

王道成先生的主要著作有:《簡明清史》(戴逸主編)、《紅樓夢與清代封建社會》(合著)、《頤和園》(合著)、《圓明園》、《近代京華史跡》(合著)、《科舉史話》、《慈禧太后》以及《慈禧的家族家庭和入宮之初的身份》、《頤和園修建經費新探》、《圓明園的建築與風貌》等論文70餘篇。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清代人物傳稿》等書的撰寫。《簡明清史》為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獲全國優秀教材獎。《頤和園》一書,得到有關專家的好評,被譽為“國內關於頤和園的最有權威性的著作”。

研究理念

王道成先生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形成了他關於歷史研究的一些理念。他認為,歷史研究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與中國歷史實際相結合。在研究工作中,他十分重視詳細地占有材料,檔案、官書、私家著述、報刊資料、民間傳說,都予以蒐集,兼收並蓄,細大不捐。但是,對於所有材料,使用時,他都一一進行鑑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從實際存在的歷史事實中引出應有的結論。他認為,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質的變化。以鴉片戰爭為界,將268年的清代歷史分屬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兩個專業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歷史不能割斷,一個王朝的歷史尤其如此。在研究問題的時候,他常常突破專業的界限,全面考察它的發生、發展和結局。探其源流,究其因果。清代後期的問題,有的不僅要追溯到清代前期,而且追溯到明代、元代甚至更早。他對問題的判斷,也就更加符合歷史的實際。他認為,搞歷史研究,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但是,研究過去,是為了現 在。歷史學家不應該走出象牙之塔,而且應該走出歷史學界,貼近社會,貼近民眾,關注和回答現實生活提出的一些和自己研究領域有關的問題,發揮歷史學特有的學術功能和社會功能。這些理念,使他的歷史研究具有鮮明的特色。

人物影響

他的論著在學術界和人民民眾中有廣泛的影響。為了表彰他為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1993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發給政府特殊津貼並頒發證書。其傳略先後收入《中國當代教育專家名典》、《中外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世界文化名人辭海》等多種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