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昌

中醫的生命和前途在於療效,王維昌幾十年來始終將臨床療效做為追求的唯一目標。 王維昌治學的座右銘是“每日一藥,三天一方,每周一病,必有一得”。 王維昌先生在中醫教學、臨床之餘非常重視中醫科研,好的驗方必加以總結提高。

黑龍江省著名中醫臨床家,以婦科著稱,對內科雜證的治療亦有獨到之處!王維昌教授曾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婦科主任、婦科教研室主任、黑龍江省衛生廳中藥評審委員會委員、省名中醫。他幼承庭訓,博覽群書,對經典中醫著作更是爛熟於心,每於臨證之中,常常隨口背出相關的經典條文!辨證精準,用藥獨特,臨床效果顯著。每於其出診之日,患者常於凌晨掛號排隊,因從其學習者眾多,其診室之內一片白大褂,更是醫院內的一道獨特風景。 王維昌先生至今已走過了近五十餘載的從醫生涯,他過人的才智,淵博的學識為時人所稱道。他在中醫學領域、尤其在婦科學方面的獨到建樹,辛勤耕耘,永不休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王維昌教授曾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婦科主任、婦科教研室主任、黑龍江省衛生廳中藥評審委員會委員、省名中醫。他頭上並無名目繁多令人眩目的光環,但幾十年對中醫事業的酷愛、扎紮實實的工作精神直接影響著周圍及一代人,堪稱北疆一代名醫。他的人生軌跡值得回味。
王維昌先生生於吉林省德惠縣,祖上四代業醫,其父及岳父均為當地一代儒醫。王維昌從小在濃重的中醫氛圍中受到強烈的耳濡目染,弱冠即仲愛歧黃,至此矢志不渝。他自幼天資聰穎,具有過目不忘本領,年少即已能背誦《湯頭歌訣》《醫學三字經》及大段的《醫宗金鑒》。他幼承庭訓,隨父應診,已奠定了深厚的中醫根基。1956年如願以償地考入了黑龍江中醫學院,成為該校建校以來首屆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更加刻苦,成為該屆學生中的佼佼者,畢業以後以優異成績留校從事教學、臨床、科研工作。近半個世紀的磨礪,無論在醫、教、研等方面取得了令人嘆服的業績。
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古之學醫,乃師承師授,家庭沿襲,門第觀念較重,為師之道也僅是讓徒弟背熟經文、湯頭之後,點撥一二而已。而今建立學院是在課堂上系統地講授中醫的理論知識,無滿溢的學識很難勝任為師之道。僅此尚有不足,中醫之學古奧難懂,需有能言善辯的表達能力才能真正成為優秀的中醫傳道人。
敏捷的思維、雄辯的口才為王維昌為師奠定了基礎。他幾十年曾先後為本科生班、西學中班、師資進修班、中醫進修班、提高班及各類學習班講授《中醫婦科學》,累計達120餘班次。曾為西學中班第四期編寫《婦科學》講義。他幾十年來無論給各類性質的學習班講課從不拿講稿,一隻粉筆、一張嘴就能做到遊刃有餘,足見其記憶力驚人,無不令人稱奇。授課之道條理清晰,系統而不紊亂,課堂上堅持以論名理,以案實論,力求論實而理透,加之言辭婉雅清新,內容妙趣橫生,聽者無不嘆為“月下清泉,流於石上”,足見其對中醫理論理解之透徹。大凡深奧的理論經他講述後變得簡練易懂,他能使枯燥的學問講述得妙筆生花,講到關鍵處百餘人的課堂鴉雀無聲,講到絕妙處,令人捧腹,滿堂喝彩,課堂上下溶為一體,聽課之人無不為其講課藝術所折服。他為人直爽,談吐幽默,駕駑語言能力強,學生們很輕鬆地就掌握了所學的內容,這一切來源於他平日的厚積薄發,時人送一雅號———“鐵嘴”。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入中醫學院不聽王維昌的課,不隨其臨證是從醫一大撼事”。
中醫的生命和前途在於療效,王維昌幾十年來始終將臨床療效做為追求的唯一目標。他常言:“如果僅有理論無臨床療效也只能是空頭理論,使後來者無以信服,很難增強專業興趣,中醫也就後繼乏人了。”因此,他將療效視為立命之本,以此啟迪後人。療效決定於辨證,片面的一方一藥只能是“廢醫存藥”,辨證施治是中醫之靈魂。王維昌無論是教學還是臨床都在體現他的辨證施治觀,他善於透過紛繁複雜的臨床症狀,審明主證,找到疾病的癥結,立法用藥,切中肯綮。許多疑難雜症,藥中病所,每起沉疴。每日患者盈門,聲譽鶴起,曾被譽為“四小名醫”之一,名噪省內外。
王維昌先生是仲景先師所倡導的“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忠實實踐者。上自《內》《難》、下及清代諸家及近代名家之著述,無不博覽,均做深入研究,細心體悟,用之臨床。尤其對《景岳全書》及《醫宗金鑒》推崇備至,一證一方臨床用之方便效驗,但他師古不泥古,臨床多有發揮。他很留心前人醫案,以資今日之借鑑。王維昌先生胸襟博大,視野開闊,治學兼收並蓄。他的處方不拘一格,用藥處方出奇制勝,往往收到意想不到效果,尤其在急重症的診治上足見其臨證功力。僅舉一例可窺一斑。一中年女性因惱怒而致嘔吐頻作,初起諸醫家多用疏肝降逆和胃之品,嘔吐月余不停,每日不能進食,胃脘堅如磐石,無大便,嘔吐黑褐色痰涎,身體羸瘦。王維昌診畢認為該患由氣怒傷肝,橫逆犯胃,胃氣上逆而致病,病久則中焦衰敗,胃脘硬如盤石,上下不通而格拒。以往採用降逆之法,則金石之品更傷其胃,所以也是月余不效的原因。他則採用反治法,順其病勢,以升清陽之法。他認為:清陽不升則生嗔脹,濁陰不降則生惡逆,若清陽升則濁陰降,胃氣和順則諸症盡釋。方用東垣昇陽益胃湯,一劑即效,大便通,嘔吐止,其效如桴鼓。中醫典籍浩如煙海,往往窮及畢生難尋究竟。王維昌治學的座右銘是“每日一藥,三天一方,每周一病,必有一得”。在診務繁忙的情況下常讀書至深夜,幾十年來從未敢怠惰。可見對中醫事業之至誠。
王維昌幾十年學無止境,其臨床建樹頗多,他在斟酌古今,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從實踐出發,敢於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他從不輕信,也不妄斷,必經實踐來檢驗,務求腳踏實地,一經證實,必然發揚光大。多年來,在中醫婦科臨證中,其用藥打破了許多陳舊的框框,提出了自己新穎的用藥特點,這些均源於平素的臨床實踐,決非居蘭室臆想出來,大大提高婦科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於婦科常見病每用必驗,近年來在婦科疑難病的臨床治療方面有所突破,其療效明顯提高。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小葉增生、子宮內膜移位症等,其用藥特點是藥味少,用量大,效專力宏,每每收效明顯。其譴方用藥,必遵理法,絲絲入扣,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中醫之生命在學術,學術之根源本於臨床,臨床水平之檢驗在於療效,而療效之關鍵在於人才。王維昌在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非常關心青年一代的成長,樂於培養中醫後繼人才,對他的學生總是循循善誘,不厭其煩,悉心指點,毫無保留。每天隨其出診的有實習生、見習生、進修生、研究生、從無貴賤之分,一視同仁。臨床就病人現場講解,觸類旁通,深入淺出,談笑風生而令人收益、折服。多年來他培養教導的各類學生數以千計,其中卓有建樹的不乏其人,真正是桃李滿天下。
王維昌先生在中醫教學、臨床之余非常重視中醫科研,好的驗方必加以總結提高。早在1982年就研製成功治療婦女盆腔炎的“康婦消炎栓”,這是國內首家治療婦科疾病的直腸給藥栓劑。投產至今產值益億,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治療宮頸糜爛的“宮頸消炎栓”,為國內首創,其劑型新穎,直接貼敷在宮頸上,帶有載體,大大地縮短了療程,提高了療效。他對中藥熟稔,已被多家中藥廠聘為終身顧問。雖已退職,並未退休,仍在發揮他的餘熱。近年來又篩選研製出療效穩定的各種製劑20餘種。其中三種製劑很有市場潛力已作為博士後研究課題進行開發研究。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昌先生並未因年老而停止過追求,他有著年輕人的心態,豁達的胸襟,支撐著他對中醫事業的追求永無止境。他現在每日仍一如既往的應診,工作更加繁忙。幾十年來他對中醫的認識頗有見地,臨床經驗又很豐富,想著書立說,每日臨證心得所記已盈尺,但恐稍有謬誤而貽誤別人,因此從未示人。近年來,有一個最大的願望,那就是在有生之年準備將自己畢生經驗字斟句酌,流於筆端,落於紙上,以昭示後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