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蘭(1932~  )

王秀蘭(1932~  )

1939年入西安晉風劇社學蒲劇花旦,師承原筱亭(藝名月月鮮)。 1950年返回山西,參加山西蒲劇實驗劇團(後改稱山西省人民蒲劇團),任主要演員。 1952年以《藏舟》(飾胡鳳蓮)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演員二等獎。

王秀蘭(1932~)

正文

王秀蘭(1932~)蒲劇女演員,工花旦。初名秀貞,學藝後取名秀蘭。山西臨猗人。1935年隨母流落西安。1939年入西安晉風劇社學蒲劇花旦,師承原筱亭(藝名月月鮮)。首次登台飾《櫃中緣》的許翠蓮,受到觀眾讚賞。以後兩年學會《送女》(飾周蘭英)、《洞房》(飾盧鳳英)、《明月珠》(飾采萍)等 9出折子戲和《回荊州》(飾孫尚香)、《美人圖》(飾驪姬)等10齣大本頭戲,成為晉風劇社主要演員。後又受聘到蘭州、平涼等西北主要城市演出,在西北一帶有一定影響。1949年曾在西安演出現代戲《大家喜歡》(飾羊娃媽)、《王貴與李香香》(飾李香香)、《血訓圖》(飾李桂仙)等。1950年返回山西,參加山西蒲劇實驗劇團(後改稱山西省人民蒲劇團),任主要演員。1952年以《藏舟》(飾胡鳳蓮)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演員二等獎。
王秀蘭繼承了蒲劇花旦閨門旦彩旦刀馬旦以及青衣的表演藝術傳統,除深得老師原筱亭的教益外,著名花旦孫廣盛王存才和青衣筱艷秋(孫安榮)都對她有較深的影響,並曾受到梅蘭芳程硯秋的指點。加以勤奮好學,善於博採眾長,因而戲路寬廣,傳統根底十分深厚。王秀蘭還勤於學習和研究兄弟劇種的唱腔,能唱秦腔崑曲眉戶等劇。在廣泛地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努力進行革新創造,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表演優美大方,刻畫人物細膩,善於從生活中擷取富有個性的動作細節,使人物性格鮮明,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演唱吐字清晰,字字入耳;音色脆嫩,柔媚而剛勁,特別注重情入於聲。她重視藝術經驗的總結和戲曲理論的探討,曾提出運用程式要做到真實化、生活化、個性化和舞蹈美的主張,並著有不少藝術散論。代表劇目有《殺狗》、《少華山》、《賣水》、《藏舟》、《送女》、《竇娥冤》等,《竇娥冤》已於1957年攝製成彩色戲曲影片。她重視現代戲的演出,60年代在《蛟河浪》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心為公、堅持原則的會計趙翠竹的形象。
王秀蘭於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第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任山西省人民蒲劇團團長,1958年任晉南蒲劇院蒲劇團副團長。現任山西運城地區戲曲學校校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山西分會副主席等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