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水教授,空間物理與太陽物理學家。1942年生於江蘇南京。1961年畢業於南京大學高空大氣物理專業。1961年任教於中國科技大學。1984年當選為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聯協成員,1986年擔任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客座研究教授,1987年擔任阿拉斯加大學地球物理所客座研究教授。曾任中國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教授。1993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現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國際科聯(ICSU)日地物理科學委員會(SCOSTEP)學科代表。主要從事空間物理領域研究。

基本信息

簡介

王水王水

王水院士,1942年4月出生,1961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分配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至今。1978年評為副教授,1985年晉升教授,1986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國際科聯(ICSU)日地物理科學委員會(SCOSTEP)學科代表。主要從事空間物理領域研究。

20世紀70年代,與合作者率先在我國開展哨聲和甚低頻發射的觀測和研究,提出了低緯導管哨聲的觀測證據。
80年代與合作者發展了球坐標中的Euler全隱式計算格式和多維時變流動的近特徵邊界條件,對日冕擾動傳播等太陽大氣動力學現象開展了系統的磁流體力學數值研究。
80年代末,與合作者研究了具有超Alfven速流動電流片的穩定性,討論了其物理性質及其非線性演化。
90年代與合作者研究了日冕電流片中的磁場重聯過程,並出版了專著《磁場重聯》。
21世紀與合作者開展了空間電漿物理的理論研究,通過全粒子數值模擬發現無碰撞磁場重聯可以激發哨聲波。
已發表論文160餘篇,培養了20多名博士生和碩士生,曾獲得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多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及2000年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
王水他開展中國哨聲和甚低頻發射觀測研究,與他人合作得到了低緯導管哨聲的觀測證據。與合作者一起發展了球坐標中Euler全隱式計算格式和多維時變流動的近特徵邊界條件,系統地進行了太陽大氣動力學的研究,對中國MHD數值研究隊伍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研究超Alfven速流動電流片的穩定性,解釋了ISEE-3飛船在地球遠磁尾和電漿彗尾中的觀測結果。開展了空間電漿物理和磁場重聯的數值研究。代表作有《磁場重聯》。199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科研及主要成果

王水王水

20世紀70年代,與合作者率先在我國開展哨聲和甚低頻發射的觀測和研究,提出了低緯導管哨聲的觀測證據。80年代與合作者發展了球坐標中的Euler全隱式計算格式和多維時變流動的近特徵邊界條件,對日冕擾動傳播等太陽大氣動力學現象開展了系統的磁流體力學數值研究。80年代末,與合作者研究了具有超ALfven速流動電流片的穩定性,討論了其物理性質及其非線性演化。90年代與合作者研究了日冕電流片中的磁場重聯過程,並出版了專著《磁場重聯》。21世紀與合作者開展了空間電漿物理的理論研究,通過全粒子數值模擬發現無碰撞磁場重聯可以激發哨聲波。已發表論文160餘篇,培養了20多名博士生和碩士生,曾獲得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多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及2000年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