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海[西藏大學生村官]

王東海[西藏大學生村官]

王東海,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6月5日出生,籍貫江蘇宿遷,於2009年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專業,本科學歷,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曾在仁布縣帕當鄉切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現任日喀則仁布縣德吉林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組織委員。 在他任職的五年來,他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優異的工作實績,並獲得了良好的民眾口碑,先後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還榮獲了2011年度全國大學生村官十大新聞人物、2012年全國大學生村官徵文比賽二等獎、2012全國十佳“村民貼心人”、 2012全國農業科教興村傑出帶頭人、西藏自治區第四屆先進工作者 等榮譽稱號,曾先後受到李源潮副主席、韓長賦部長以及李金華、顧秀蓮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的事跡也被中央電視台、西藏電視台《日喀則報》、中國西藏網、大學生村官報等多家媒體報導。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2009年7月,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專業的王東海,毅然放棄內地優越條件,帶著夢想來到西藏,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2009-2012年間擔任仁布縣帕當鄉切村黨支部副書記一職,現任日喀則仁布縣德吉林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組織委員。五年來,他從點滴小事做起,不僅克服了語言障礙,飲食習慣,更是與老百姓打成了一片,先後為村里爭取項目資金上百萬元。2010年11月為了更好的服務民眾,讓民眾儘快走上致富路,他整合帕當鄉切村的剩餘勞動力和致富能手,帶領全村有一定技術的農牧民民眾共同出資成立了帕當鄉切村勞務輸出合作社,註冊資金80萬元。目前合作社成員55名,年接手工程資金100萬元,人均增收740.7元。2011年12月29日,在王東海的努力下,切村與湖南省益陽市清溪村正式結成友誼村莊,開拓村莊發展新局面,共同促進產業發展富民。2012年3月他帶領民眾開發建設民俗旅遊村,在上級部門的支持與幫助下,目前,前期投入25萬資金已經到位,項目即將開工建設。2012年6月,王東海貸款3萬元帶領本村兩名貧困黨員開起了“黨員惠民饅頭店”, 目前饅頭店月盈利近7000元。2012年11月王東海獲得了全國農業科教興村傑出帶頭人稱號,他用資助的項目資金又帶領一名貧困黨員在全鄉開了第一家“黨員惠民蔬菜店”,徹底改變全鄉幹部民眾吃菜難的問題。目前,“黨員惠民蔬菜店”月盈利2000元。2013年9月貸款3萬元帶領一名貧困黨員在縣城開起了“紅旗糕點”, 目前糕點店月盈利近萬元。

村官入村隆重的歡迎儀式 村官入村隆重的歡迎儀式

創業事跡

1、當好村民領路人,幫助困難民眾脫貧致富 為更好的服務民眾,讓民眾儘快走上致富路,王東海整合帕當鄉切村的剩餘勞動力和致富能手,以切實增加農牧民民眾收入為出發點和落腳點,2010年11月,他帶領全村有技術的農牧民民眾共同出資成立了帕當鄉切村勞務輸出合作社,註冊資金80萬元,目前合作社成員55名,年接手工程資金100萬元,人均增收740.7元,直接解決35名貧困民眾就業和生活問題。

王東海與合作社成員在一起 王東海與合作社成員在一起

以前,整個帕當鄉沒有一家饅頭店,村民需要從幾十里外買饅頭,而且一次就一大口袋,放的時候長了影響口感不說,還不利於健康。為何不開一家饅頭店呢?王東海和村里黨員一起商議好後,在縣委組織部的支持下,他貸款3萬元,帶領兩名貧困黨員開起了“黨員惠民饅頭店”。目前饅頭店月盈利7000萬元,按照這種狀況發展下去,倆貧困黨員阿旺洛桑和白瑪曲宗自此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收入。2012年11月王東海獲得了全國農業科教興村傑出帶頭人稱號,他用資助的項目資金又帶領一名貧困黨員在全鄉開了第一家“黨員惠民蔬菜店”, 徹底改變全鄉幹部民眾吃菜難的問題。目前,“黨員惠民蔬菜店”月盈利2000元。2013年9月貸款3萬元帶領一名貧困黨員在縣城開起了“紅旗糕點”, 目前糕點店月盈利近萬元。

黨員惠民饅頭店裡忙碌的王東海 黨員惠民饅頭店裡忙碌的王東海

2 、當好文化發掘者,開發建設民俗旅遊村

帕當鄉薩達村是另外一個讓東海牽掛的村子。薩達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大多數村民只能外出打工,加之思想觀念落後,增收渠道單一,是全鄉經濟相對落後的一個村。王東海深入走訪調研後發現,薩達村位於三縣交界處,318國道旁邊,交通便利。並且有著優良的草場、林木和濕地資源,也是藏戲重要分布區,民風淳樸獨特,具有較好的開發價值。另外,薩達村位於卡熱聖山腳下,每年轉山民眾、旅遊遊客達數千人,開發前景良好。王東海隨即完成項目報告,提交上級部門,請求解決資金問題。目前,前期投入25萬資金已經獲批,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到時候,薩達村將作為帕當鄉與外界交流的一個視窗,進一步促進全鄉旅遊資源的開發,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3 、當好項目 爭資員,改善基礎設施建築

為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西藏自治區開展了“千名幹部下基層”的活動,自治區紀委“兩幫助”工作組進駐的就是帕當鄉,王東海及時協助鄉黨委、政府為切村向對口扶貧單位爭取到了德米水塘維修資金10萬元。為把德米水塘維修項目抓好,王東海堅持每天步行3公里山路到水塘維修施工現場,和民眾同勞動、同吃飯。在項目施工的15天裡,儘管雙手磨出血泡、皮膚烤的黝黑,他也從不叫苦叫累。2011年7月,他又向縣農牧局、水利局爭取到維修切村恰雄水渠資金17萬元。2012年3月,東海又協助切村駐村工作隊爭取到了本村網圍欄項目、恰雄水渠維修擴建、村委會場地硬化、健身器材等項目折合資金約65萬元。並擬定了農牧業生產加工廠、飼養黑白花高效奶牛脫貧等可行性項目。積極向鄉黨委、縣委爭取“六心”工程項目,幫扶困難黨員,目前,部分資金申請已有了著落。

王東海與民眾一起冒雨搶修防洪壩 王東海與民眾一起冒雨搶修防洪壩

今年夏天,帕當鄉切村防洪壩出現險情,在這關鍵時刻,王東海急忙與村委班子組織民眾進行搶修,還主動向縣有關部門爭取到鐵絲網、防汛袋等救災物資,及時排除了防洪壩及公路塌方路段的各種隱患。

4 、當好 藏漢 聯絡員, 格桑花開應山紅

“村里辦什麼大事,別忘了在湖南還有我們一群鄉親。”2011年12月29日,在兩地大學生村官的努力下,切村與湖南省益陽市清溪村正式結成友誼村莊,開拓村莊發展新局面。

王東海說,在中組部、農業部聯合舉辦的一期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班上,益陽村官帶來了地方土特產——安化黑茶磚。當知道安化黑茶磚主要經茶馬古道銷往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區後,王東海對此很感興趣,經過溝通,發現切村與清溪村在經濟文化上互補性非常強。在雙方黨支部的支持下,兩村大學生村官共同制定了友誼村莊結對方案。在藏曆新年到來之前,清溪村向切村每位鄉親郵寄了“山鄉巨變”祝福明信片,向切村贈送了印有格桑花和映山紅花紋飾的黑茶磚。同樣,切村鄉親回贈了手繪唐卡、藏香、手工編織圖等民俗工藝品,自此,清溪村與切村正式結成友誼村莊,共同促進產業發展富民。

與民眾一起席地而坐喝青稞酒話家常 與民眾一起席地而坐喝青稞酒話家常

5、追求幸福路,奶牛助致富

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所有人共同的夢想。對於老百姓來講,為他們排憂解難送溫暖,他們就會感到幸福;讓他們精神更加滿足一點,物質更加富裕一點,幸福感就會更強烈一點。帕當鄉有著優質的牧場,清新的空氣,甘洌的水質,發展奶牛養殖大有可為。2012年7月24日-25日,王東海受邀參加了山西五台山召開的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工作座談會暨“支持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程”座談會。通過演講,王東海的事跡深深打動著在座領導和企業家的心。愛心企業家、懷真(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懷真就是其中被深深打動的一位,他當場便給予了王東海10萬元的創業資金,用來扶持王東海致富村民的事業。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鬍富國也表示給予30萬元支持王東海的奶牛項目。實際上,王東海已經幫助村里試點養殖了11頭黑白花奶牛,奶牛的成長及產奶情況良好,給了王東海極大的信心,他計畫接下來引進更多的優質奶牛,把奶牛養殖打造成切村致富的示範項目。

走到今天,王東海的基本經驗有三條:第一,按中央的政策,實事求是,獨立自覺,在為老百姓謀福祉的進程中走自己的路;第二,直把他鄉作故鄉。多深入民眾,與農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時刻想著農牧民民眾的疾苦和需求,保持同百姓的血肉聯繫;第三,區分核心價值觀和具體的行動策略,幹事創業,拿出實際行動來,乾對百姓有益的事,創能帶動農民致富的業。

村官經歷

黨員惠民饅頭店 黨員惠民饅頭店

10分鐘“賺”40萬元

2012年7月份,王東海受中國扶貧開發協會邀請,作為西藏唯一村官代表前往山西五台山參加全國大學生村官座談會。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原山西省委書記胡富國,國務院扶貧辦行政人事司副司長曲天軍,原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安和、山西省扶貧辦主任劉昆明等省、市扶貧辦領導和10 位企業家代表,以及30 多名來自山西、陝西、重慶、內蒙古等省(市、區)的大學生村官參加會議。

7月25日的座談會上,王東海作為村官代表進行匯報演講,匯報過程中,王東海的眼光在愛心企業家和聽眾席間交替,思緒卻隨著那正在陳述著的一幕幕飄向了遠方——那裡天藍地闊,那裡奶茶飄香,那裡有自己放飛的青春、灑落的汗水,那裡有自己的民眾、奮鬥的事業。艱苦的學習,孤獨的堅持,對西藏這片土地與村民深沉的愛心;500里輾轉天葬台,20萬創辦合作社,3萬元創業饅頭店,11頭奶牛執著的致富夢……一樁轉一件件,深深打動著在座領導和企業家的心。愛心企業家、懷真(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懷真就是其中被深深打動的一位,他當場便表示要給予王東海10萬元的創業資金,用來扶持王東海致富村民的事業。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鬍富國也表示給予30萬元創業資金用於王東海的奶牛養殖項目。

用10分鐘,獲得了40萬元的創業資金,可以說王東海這次不虛此行,收穫頗豐。就在10月24日下午,愛心企業家馮懷真答應給予王東海的10萬元創業資金已經到賬,10月25日下午,中國扶貧開發協會辦公室打來電話,表示將在12月底將30萬元創業資金落實到村。

用10分鐘,獲得了40萬元的創業資金,王東海在任大學生村官期間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經歷過怎樣的心路歷程,能讓他獲得這樣的幸運呢?

思鄉曲未盡,蠶蛹已化蝶

2009年7月,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專業的王東海,毅然放棄內地優越條件,帶著夢想來到西藏,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提起為啥來西藏,王東海說:“大學期間,我就對西藏的自然風情、民俗宗教很著迷。一來到這兒,我便陶醉在高原美景之中,更是被這裡淳樸的民風感動。”

藏族村民是熱情的,為了迎接王東海這位漢族村官,家家戶戶送上寓意“吉祥”的哈達,村里還殺了兩隻羊為他接風。感動之餘,王東海也對接下來將會面臨的困難心裡大概有了數。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不通。

料想是一回事,實際經歷又是另外一回事。為了學習藏語,王東海拜鄉里的藏族幹部為老師,從零開始進行了艱苦的學習。王東海將學習的成果記在了筆記本上:吃飯,叨嗦;你好,公康木桑……學習的一點一滴進步都讓他欣喜,然而,當這些進步還不足以支持他進行日常交流時,長時間宛若“自閉”一樣的生活讓王東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這種孤獨的感覺在最初半年是與日俱增。當時整個縣就他一個漢族大學生村官,村里更是沒人會講漢語。在孤獨中,王東海的思鄉思親情緒越發明顯。然而,打電話幾乎沒有信號,要步行很遠到半山腰才可以撥通,而且為了不讓家人擔心還只能報喜不報憂。那時候,王東海最親密的朋友就是他的竹笛,當笛聲響起,熟悉的曲調悠揚婉轉,述說著心事,也傳遞著溫暖。

半年後,王東海與村民已經能做基本的交流了。蛹破化蝶,振翅欲飛。王東海感覺必須要大展拳腳,為村民做些實事了。

驅車解民憂,千里送天葬

在與村民的交流中,王東海尋找著工作的切入點。他不怕瑣事、累事,就怕沒事。為村里配發的輕型貨車讓王東海有了施展才能的餘地。王東海喜歡叫這輛金杯130為“寶馬”。因為村里沒有人會開車,一直苦於不能為老百姓做些實事的王東海終於有了機會。這輛車不僅拉牛、拉牧草,還拉村民看病、上學。村周邊還有四、五個村莊,情況相類,也是有車沒人會開,因此王東海也經常開車為周邊村的村民幫忙。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開車來服務村民這種事情似乎也不是什麼大事,但在切村等村的村民眼裡,王東海是做事做到他們心坎里去了,他把最大的實惠帶給了村民。王東海開始忙起來了,有時一個星期有三四天都在外面開車,早出晚歸。

王東海在走村串戶 王東海在走村串戶

村裡的五保戶次仁玉珍老人重病,在她生前的一個月里,王東海和村裡的幾個黨員幹部輪流照顧著她。王東海幾乎天天都會去探望,有一次甚至幫老人買了身新衣服送了過去。一天夜裡凌晨兩點鐘,老人終於放下俗事,了無遺憾的西去了。按當地的習俗,人故去後要進行天葬,然而天葬的地點在拉薩,驅車過去有近400公里的路程。王東海小心駕著車往拉薩堆龍天葬台駛去。天寒地凍,大雪紛飛,道路濕滑。更危險的是人呼出的水蒸氣,因為天氣寒冷的原因很快就會附在玻璃上變成水霧,要不停的去擦拭乾淨,否則根本看不清前路。忍著睏乏,王東海小心翼翼的駕著車,顛簸了7個小時後,終於到了天葬台。

天葬台,靈魂升天的聖潔場所,死與生的輪迴之地。生命的意義在這裡最容易禪悟:活著時,好好活,活得精彩;死去,才能安心去,用最輕盈的靈魂歡快的投入下一個生命的輪迴。

要活得有意義。王東海對生命價值的認識更深刻了。

“寶馬”車搭起了王東海與村民互相信任的橋樑。有了與村民互信的基礎,在攻克語言難關後,他用7天時間走訪了全村61戶,將村民基本信息、困難訴求、建議意見等詳細記錄在筆記本上,建立了“貧困家庭檔案資料庫”,同時對各類數據、契約、會議記錄、村裡的規章制度和上級的檔案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極大提高了村務工作的效率。

追求幸福路,奶牛助致富

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所有人共同的夢想。對於老百姓來講,為他們排憂解難送溫暖,他們就會感到幸福;讓他們精神更加滿足一點,物質更加富裕一點,幸福感就會更強烈一點。

王東海[西藏大學生村官] 王東海[西藏大學生村官]

什麼樣的大學生村官才是自上至下都認可的“好村官”?老百姓口中的“好村官”評價最難也最易獲得。說難,是因為要用實際行動去打動他們,要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來;說易,是因為只要真心實意的為老百姓著想,為他們辦事,他們從不會吝嗇自己的誇讚。那么在組織部領導的眼中,“好村官”的定義又是什麼呢?仁布縣縣委組織部部長旺久心目中的“好村官”需要具備3個基本條件:首先,熱愛農村、熱愛農民;其次,真心想在艱苦的農村環境中鍛鍊自己,不混日子;第三,要立志在農村幹上幾年。帕當鄉黨委書記尼瑪認為,那些能夠引領農村致富的大學生村官最容易引起關注,引領致富,包括為整個村子謀劃未來經濟發展方向。有一個趨於一致的看法是,最容易獲得好評的,往往是哪些將本職工作做到“極致”的大學生村官。

王東海就是這樣一個“好村官”,而且是這樣的“好村官”中的佼佼者。

王東海[西藏大學生村官] 王東海[西藏大學生村官]

王東海與村民們親如一家,在做好最基本的村務工作及服務工作之餘,他一直謀劃著名做一些能讓村民生活更好的事情。2010年11月,他帶領全村有技術的農牧民民眾共同出資80萬元成立了帕當鄉切村勞務輸出合作社,吸收村民50餘人,年接手工程資金100萬元,人均增收740.7元,直接解決了35名貧困民眾就業和生活問題;2012年3月他帶領民眾開發建設民俗旅遊村,在上級部門的支持與幫助下,目前,前期投入25萬資金已經到位,項目即將開工建設;2012年7月,在縣委組織部的支持下,王東海貸款3萬元,帶領兩名貧困黨員開起了“黨員惠民饅頭店”。切村離帕當鄉政府所在地不過一里地,以前,整個帕當鄉沒有一家饅頭店,村民需要從幾十里外買饅頭,而且一次就買一大口袋,放的時候長了影響口感不說,還不利於健康。王東海開辦的饅頭店,不光方便了鄉民,還為兩個貧困黨員提供了穩定的收入。按照王東海的計畫,“等收回了成本,就打算把饅頭店交給村委會經營。”2012年11月王東海獲得了全國農業科教興村傑出帶頭人稱號,他用資助的項目資金又帶領一名貧困黨員在全鄉開了第一家“黨員惠民蔬菜店”, 徹底改變全鄉幹部民眾吃菜難的問題。目前,“黨員惠民蔬菜店”月盈利2000元。2013年9月貸款3萬元帶領一名貧困黨員在縣城開起了“紅旗糕點”, 目前糕點店月盈利近萬元。

帕當鄉有優質的牧場,清新的空氣,甘洌的水質,發展奶牛養殖大有可為。實際上,王東海已經幫助駐村工作隊試點養殖了11黑白頭花奶牛,奶牛的成長及產奶情況良好,這給了王東海極大的信心,他計畫接下來引進更多的優質奶牛,把奶牛養殖打造成切村致富的示範項目。“等中國扶貧開發協會30萬扶貧資金到款後,就可以推進這些事情了。”王東海很是期待。

讓青春如雪蓮般綻放

王東海的故事還有很多,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精彩發生;所有的故事裡面,都有一個忙碌的身影,一顆執著的心,一股帶領村民奔向更美好明天的願望。榮譽是奮進路上汗水澆灌出的鮮花,那是屬於過去的勳章。美麗的高原,永遠讓王東海牽掛,3年過去了,他發現再也無法離開這個地方。接下來,他希望與鄉親們共同努力,讓切村成為整個雪域高原藏鄉中的明珠;美麗的高原,西藏雪蓮花盛開的地方,最清澈的青春,正適合在這裡綻放。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