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口鎮

王村口鎮

王村口鎮位於遂昌縣城西南,九龍山自然保護區的山腳,東接安口鄉、石練鎮,南界龍洋鄉,西與蔡源鄉相連,北與焦灘鄉相鄰,鎮人民政府駐地橋東村,距縣城50公里。1992年撤區、擴鎮、並鄉,關川、對正鄉併入王村口鎮,總面積1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1公頃,山林面積15425公頃。2004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9440萬元。經濟以林業為主。全鎮轄行政村24個,自然村126個,生產隊171個,居委會1個。至2004年底,全鎮總人口9598人,戶數2968戶,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人。

基本信息

王村口鎮位於遂昌縣城西南,九龍山自然保護區的山腳,東接安口鄉、石練鎮,南界龍洋鄉,西與蔡源鄉相連,北與焦灘鄉相鄰,鎮人民政府駐地橋東村,距縣城50公里。1992年撤區、擴鎮、並鄉,關川、對正鄉併入王村口鎮,總面積1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1公頃,山林面積15425公頃。2004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9440萬元。經濟以林業為主。全鎮轄行政村24個,自然村126個,生產隊171個,居委會1個。至2004年底,全鎮總人口9598人,戶數2968戶,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人。
所轄行政村是:中村村雨山頭村大坑村橋西村橋東村山棗坪村尹塢村官岩村鍾根村坳頭村弓橋頭村金鋪村黃山頭村關塘村石筍頭村黃沙嶺腳村山前村吳處村垵上村後塘村亞垟村坑裡村突頭村對正村。
自清代康熙(1662-1722)年之後,人煙稠密,貿易興盛,是烏溪江上游的常年口岸,竹木柴炭的集運埠頭,閩浦通往衢州要道。當時居民中王姓居多,即以烏溪江此一流段為王溪,襲稱王村口。明崇禎年間(1628-1644),曾立防禦廳於王村口,清代亦設駐防署。民國24年(1935年)8月26日,在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和中共浙西南特委的領導下,建立王村口蘇維埃政府。由挺進師政委會委員、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員、王村口區委書記洪家雲任主席。蘇維埃政府內設組織、宣傳、分田、軍事、財政、調查等委員。在此前後,山棗坪、後塘、山前等8地建立蘇維埃政府。解放後設區公所、區政府,駐地王村口橋東,至1992年撤區擴鎮,一直是區鄉兩級政府駐地。1949年沿稱王村口鄉。1950年分設對山鄉。1956年對山鄉仍併入王村口鄉,1958年稱躍進公社王村口生產大隊,1959年稱王村口公社王村口管理區。1961年稱王村口公社,駐地王村口橋西村。1983年稱王村口鄉。1984年11月分設對正鄉。1990年稱王村口鎮。1992年對正、關川兩鄉併入,鎮政府駐地遷原區公所橋東村。
王村口鎮是全縣重點林區鄉鎮之一,過去憑著豐富的木材資源,老區人民較早地過上了較為富裕的生活,曾有遂昌的“小上海”之稱。近年來,隨著木材資源的減少和國家對木材砍伐的限制,失去林業經濟優勢的人們把目光投向了發展小水電、效益農業和旅遊業等產業,並已初步取得成效。2004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278萬元,比上年增長10.03%,工業總產值5560萬元,農業總產值38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457元,比上年增加了9.3%。近幾年因“紅色古鎮”旅遊業的興起,帶動了餐飲等第三產業較快發展。
王村口鎮自改革開放以來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4年王村口鎮形成了一所中學、一所中心國小、二所輔導國小、一所中心幼稚園、一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格局,2004年,王村口鎮被浙江省教育廳命名為“浙江省教育強鎮”。2003年5月,王村口衛生院在全縣率先開展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為6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免費體檢,共建立健康檔案4919份,方便了病人就診。2004年7月,按照全縣統一部署,開展了計衛合作工作,加強了為育齡婦女提供的各種服務。2004年,按照康莊工程的要求,對官岩至山前、王村口至突頭、大坑至石桃源、後塘等公路按四級公路標準進行路面拓寬、硬化,至此,全鎮除雨山頭村外,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
王村口鎮為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開創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的中心地區之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月光山、白鶴尖、蔡相廟、天后宮、宏濟橋等革命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張麒麟烈士紀念碑,南尖岩風景旅遊區等。
1、宏濟橋:介於王村口橋東、橋西兩村之間,古時候是通衢(州)入閩要津。明代始建,初名濟川石橋,後幾經修建,光緒初改名宏濟橋。現為X腳架木樑廊屋橋。橋長31米,寬5.4米,高9米,四根橋樑,騰空過江,下由合抱粗的兩根苦櫧木交叉承托橋樑,橋上覆以瓦屋9間。民國24年8月26日,紅軍挺進師二縱隊政委、浙西南特委委員洪家雲在橋上宣布成立王村口蘇維埃政府。民國25年6月,中共浙西南特委書記許信焜在橋上主持召開民眾大會,挺進師師長粟裕作抗日演講。
2、蔡相廟:址王村口鎮橋西村。建於清乾隆年間。二進三開間,古樸威嚴。民國24年,中共浙西南特委直屬的王村口區委、王村口蘇維埃政府設在此,邊殿五顯殿為政府辦公室。1982年,鎮政府在此設立鎮文化中心。
3、天后宮:址王村口鎮橋東村。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鹹豐、光緒年間曾兩度修葺。宮宇基礎以卵石壘砌,石級上登,宮門朝西,二進五開間,抬梁斗拱,雕樑畫棟。民國24年(1935)7月,紅軍挺進師在天后宮舉行莊嚴的“八一”示威誓師大會。劉英、粟裕在會上作重要講話,宣布“查田分青苗”,動員“擴充紅軍”,號召勞苦人民起來革命,推翻反動政權。現陳列“遂昌縣革命鬥爭史展覽”。
4、粟裕同志紀念碑:在王村口鎮月光山上,1984年5月建。碑高2.95米,寬0.96米,厚0.22米。碑正面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葉飛題“粟裕同志紀念碑”鎦金大字,碑陰刻粟裕同志生平簡介。建六角攢尖亭,修矮垣拱衛,亭園內建花壇,園外四周培植雲松、廣玉蘭等花草樹木。亭園建築面積1332平方米。1984年5月15日,粟裕大將部分骨灰由他的親屬和中央軍委辦公廳同志護送安葬此處。
5、張麒麟烈士紀念碑:在關川鄉山井自然村,1988年3月修建。碑用青石、混磚砌成,碑高2.12米(其中碑座高1.02米),寬0.7米,厚0.1米。碑刻“張麒麟烈士紀念碑”鎦金字。占地面積15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0平方米。
6、南尖岩風景旅遊區:南尖岩風景區地處遂昌縣西南部王村口鎮石筍頭村境內,距縣城50公里,公路直達景區接待中心-避暑山莊,面積6平方公里,主峰南尖岩海拔1610.8米,景區內林木茂盛,奇峰崢嶸,山溪嘩嘩,瀑布飛瀉,鳥語花香,清風送爽,有一湖八瀑九大景區30餘處景點。主要景點有天柱峰、唐僧越壑、千丈岩、鬼洞口、霞歸瑤池、神鷹啄食、龍門瀑布、紫雲瀑布、石林奇觀等。去南尖岩,可登險峰、探古洞、望飛瀑、看梯田、觀雲海,既能盡情觀賞大自然的奇異風光,又能品名茶、避盛暑、食山珍、嘗野味,享盡人間樂趣。進入景區,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位於景區中心的避暑山莊有客房30餘套,餐飲、娛樂配套設施齊全,可接待中小型會議及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