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龍

王富龍

三十歲時當選“中國十大傑出青年”,連續擔任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青聯常委。年輕的王富龍不僅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更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多次入選全國、北京市的展覽,並出版書法集。

基本信息

簡介

三十歲時當選“中國十大傑出青年”,連續擔任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青聯常委。年輕的王富龍不僅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更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多次入選全國、北京市的展覽,並出版書法集。

王富龍王富龍

主要成就

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華兒女中華兒女

1994年當選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1999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9年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4年10月《中華兒女》雜誌封面人物

社會任職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
全國青聯醫藥衛生界別組副主任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
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
中國中醫人才研究會理事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

人物簡介

在中醫界,“出名要趁早”並不容易,王富龍卻做到了。成長於中醫世家的他,自小聰明勤奮,博覽醫書,二十多歲時因攻克了被稱為“世界四大頑疾之一”的癲癇病而轟動醫壇。
王富龍將中醫與現代醫學結合,自成體系,重視患者的自愈能力,被患者譽為“處方未下,病已去半”。行醫二十多年,他已醫治好眾多的疑難病症,為老百姓義診上萬人次。在醫學之外,他對儒釋道等中國傳統文化亦有深厚的功底,並將之運用到中醫治療中,以運用中藥治療心理疾病而見長。[2]

立志懸壺

王富龍一直記得2012年5月4日那一天。

第十七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審會上投票第十七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審會上投票

春日的北京春意盎然,他被一種特別的幸福鼓舞著。紀念共青團成立九十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王富龍受邀參加。他沒想到自己竟然被安排在第一排,直接跟中央領導同志在會議前一一握手。激動的時刻到了,胡錦濤、習近平、李克強等首長健步走來,遠遠地向他伸出手說:“富龍,你好!”他緊緊握住首長的手:“首長好!謝謝首長關懷!”。王富龍感慨地說:“首長曾經接見過我幾次,但他日理萬機,能記住我並叫出名字來,讓我倍感溫暖!我只有刻苦鑽研,幫助更多的患者解除身體和心靈上的痛苦,才對得起首長的關心。”
王富龍出生於松花江畔的一個中醫世家。童年時代,父親就要求他把唐代大醫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的“大醫精誠”篇熟讀背誦,牢記在心。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從懵懂時起,這種身為醫生的行為規範,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已經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里,也影響著他日後的行醫生涯每一天。小時候,家裡來來往往找父親治病的人很多,他和哥哥、弟弟親眼看到很多人從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到重獲健康的輕鬆喜悅,深深感受到了中醫的神奇:為什麼一張小小的藥方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些草木金石是如何治好病的呢?在好奇之餘他也下決心,將來也要成為一名醫生,幫助父親治療更多的病人。
理想就像種子在他的心中慢慢萌發,為普天下的蒼生解除病痛逐漸變成自己內心的宏願。由於家中的便利條件,他開始品嘗各種各樣的中藥,並記住它們的“四氣五味”屬性。上國中以後,他開始在父親的指導下攻讀醫學典籍,把《湯頭歌訣》、《藥性歌括四百味》背的滾瓜爛熟。慢慢地對臨床用藥開始略有所懂。中藥的神奇效果更加堅定了他成為一名大醫的信心。

攻克癲癇

談起自己早年在癲癇病上的研究成果,王富龍說自己沒有想到癲癇病在二十一世紀會成為東西方社會關注的焦 點,下決心進入這個領域其實是出於一次偶然。
12歲時,一次放學路上,王富龍看到前面很多人圍成一圈,好像中間出了什麼事。他好奇地擠了過去,撥開人群,面前的情景讓他嚇了一跳:只見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躺在地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一副痛苦不堪的模樣。
“她怎么了?”王富龍焦急地問身邊的人。
“這是羊角風,沒治。”旁邊的人嘆了口氣。
過了一會兒,小女孩恢復了神志,艱難地站起來走開了。但她痛苦的神情卻一直在王富龍腦海中揮之不去。
他跑回去問父親什麼是“羊角風”。父親告訴他:“這是癲癇病,世界四大頑症之一。到現在,世界上依然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
父親的話讓王富龍感到無奈。對這種病,竟然如此多人都束手無策!或許是天性使然,王富龍有一顆敏感的心,別人的痛苦總是使他的內心感到煎熬,這也成為他獻身醫學、攻克頑疾的最大動力。
血氣方剛、躊躇滿志的王富龍決定拿癲癇“開刀”了!然而,這又談何容易?要攻克被稱為“神經系統癌症”的癲癇病,注定是一條漫長的旅途。王富龍憑藉不懈的勤奮,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醫學院,為實現自己的夢想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在學校,他加倍苦讀,翻閱無數醫藥典籍文獻,查讀大量癲癇病治療的資料,記下一本又一本厚厚的筆記……
從醫學院畢業後,為了保證研究課題的時間,他大膽決定,創辦哈爾濱杏林癲癇病研究所,他的舉動得到了父親支持。就這樣,王富龍一邊遍覽古今中外的醫學典籍,一邊分析病理,他不拘泥於傳統中醫對於癲癇的門派理解,試圖用一種統合的方法來治療這種疾病。終於,有一次在翻閱《黃帝內經》時讓他找到靈感。
《黃帝內經》中有記載:“癲癇者,痰邪逆上也。”王富龍由此分析癲癇病是由痰邪引起的。所以,治療的根本是化痰,由於脾為生痰之源,故健脾是關鍵。
基於此,他對上千種中草藥的療效和功能做了系統研究。其中很多種是他親口嘗過才評定其藥性的。與此同時,5000多種民間藥方和驗方進入了他的信息庫。當然,他也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醫學手段,通過計算機融匯、比較、分析、歸納、綜合,最終篩選出了20多個方劑和100多種最佳藥物。藥物交由哈爾濱醫科大學藥理教研室,經試驗,其有效性和科學性得到充分驗證。
這一成果讓醫學界和新聞界都隨之沸騰,一時間,王富龍的名字也成了“新聞關鍵字”。全國各地的癲癇患者紛紛趕到王富龍的醫院求醫問藥。不管男女老少,王富龍一律熱情接待,積極治療。為了幫助更多的患者擺脫癲癇病的折磨,他勤奮努力,不辭勞苦,為患者服務。
1996年4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上,來自中國、美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學專家和權威齊集。時年32歲的王富龍作為會場中最年輕的代表榮獲唯一金獎,再度證明了中國中醫藥在治療疑難雜症方面的獨特功效,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隨著病人越來越多,王富龍也意識到:僅僅靠自己一個人,天下的癲癇患者是治不完的,唯有將積累多年的臨床經驗公布於世,才能讓更多的患者受益。為此,他先後撰寫了《癲癇病中醫臨床研究》,《癲癇病分型診斷與治療》等13部醫學專著,發表學術論文“中醫中藥治療癲癇新進展”等近百篇,取得了15項科研成果,其中有4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專利。在治療癲癇病的領域,王富龍已經令人信服地登上了金字塔的頂端。[2]

上醫醫國

談起為醫的三個境界,“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王富龍解釋到:“古代上醫,都是心繫國家和社會,他們的學識和智慧是可以為國家建言獻策、除患祛弊的;中醫,是把人作為一個整體,從身心互動關聯的角度來調理診治;下醫,多數為就病治病,也就是常言所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在吉林參加義診活在吉林參加義診活動

王富龍也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做一個只知道治“病”的醫生,而要心繫患者,心繫社會。作為全國青聯常委,他經常參與全國青聯組織的公益活動,送醫送藥進社區,下鄉義診,為缺乏醫療條件的弱勢群體帶去健康和希望。
2004年2月,他隨全國青聯志願者“三下鄉”服務團到山西靈丘縣開展義診活動。當天,王富龍和其他幾位專家一口氣為300多人進行了義診。晚上返回縣城,王富龍正要吃飯的時候得知附近有一個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治療,他馬上動身趕到他的家裡。“那是個20歲左右的男孩,因長期的病痛失去正常生活能力。男孩的父母都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行動不便,一個沒有成年的妹妹在照顧家庭……”王富龍詳細詢問病情,進行診斷,臨走時又把身上僅有的500元錢留給他們。之後的三年期間,王富龍一直通過團組織,為這個男孩提供免費的治療藥物。目前這個男孩恢復得很好,生活可以自理,可以和人正常交流,也可以主動幫助家人做一些事情了。
無論工作多忙,對於這些公益活動他從未推辭,總是慷慨地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至於為患者免費提供了多少藥品,更是無法計數了。義診和捐贈是王富龍多年來發自內心的願望和行動,二十多年從未間斷,而且越做越有勁頭。他說,“參加這些公益活動,不僅僅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機會,既是鍛鍊自己的機會,也是發揮自己的才能為老百姓服務的機會。”
由於在醫學界的突出成就和出色的社會擔當,王富龍獲得不少榮譽與頭銜: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當選中國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9年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中國中醫人才研究會理事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
對於一個年輕的醫者來說,獲得這些“重量級”的榮譽與頭銜可謂十分難得。榮譽當然是動力,但看到患者根治頑疾,重獲健康的那一刻,王富龍才是最快樂的。

對“心症”下藥

成名之後,鮮花和掌聲一起湧來。王富龍卻沒有變,仍然是那個安靜而有些內向的青年。他不喜歡各種飯局應酬,最愛的仍然是埋首書齋,誦讀經典。從佛經、儒典到老莊,在對傳統文化的回歸中豐富和完善自我。

與失眠者聊天與失眠者聊天

他發現,中醫與儒釋道等中國哲學一脈相承,有著不可割裂的關係。而對傳統文化的研究,更讓他領會到中醫“醫人”的高妙之處。人是一個身心相互作用的整體,身體上的病痛和人的情志心態密不可分。因此醫生不能只針對身體上的病症下藥,更要對”心症”下藥,保持良好的情緒心態,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比如失眠,是困擾很多現代人的身心問題。王富龍經過潛心研究,把中醫臨床與西方心理學結合起來,主張“身心同治”。他將多年的研究成果凝結成一本書《與失眠者聊天》。
雖然著述頗豐,學術著作已出版了不少,但這本通俗讀物卻最難寫。他形容寫書的過程如同“十年磨一劍,然後再將自己最心愛的劍投入一個大熔爐之中,為適應時代的需要而鑄造出了一把利刃——干將。”正如他將深奧的文化哲學,各家學說融會貫通,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娓娓道來,指導他們關注內心的感受,減輕外來的困擾,發現內心的智慧,從而獲得健康快樂的人生。
《與失眠者聊天》一經出版便持續暢銷,至今時隔數年,仍有患者打電話給編輯部或者給他發郵件反饋良好的效果。

醉心書法

在醫學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後,如今已入不惑之年的王富龍又因另外一個身份為人所熟知,那就是書法

王富龍的書發王富龍的書法
家。“對於書法,是從被動到主動,現在割捨不開了。”王富龍笑著說。
對於書法,王富龍接觸得很早。從小翻讀線裝醫書,裡面飄逸俊秀的字型就讓他愛不釋手。多年來,他也一直保持著讀貼、看貼、臨帖的習慣,即臨二王、顏真卿、趙孟頫等歷代名家書法作品。
“過了40歲以後,越來越想讓內心平和下來、把生活的節奏放慢一些。”正是這樣的想法,讓王富龍更是投入對書法作品的研究和創作。而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愛好讓自己獲益如此之大。
身為“名醫”,很多人知道他為無數患者帶去健康,很少有人知道他為了別人的健康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每天早上七點就開始出診,一直到下午一點半,這中間不要說吃飯,經常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下午把一天的工作情況整理成病歷。晚上還要看書寫文章,經常忙到深夜。
在痴迷上書法之後,不管多忙,他每天總是早早起來寫上一會兒。十幾年如一日,他的內心更加安靜平和,身體更健康。這讓他意識到,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確實是調理身心的好方法。
多年的勤奮練習,讓王富龍的書法打下紮實功底。他的楷書莊重篤實,圓潤遒勁;行書俊秀飄逸、典雅秀麗。剛剛創作完成的一部書法作品《金剛經》,歷時半年,長三十多米,細勁工整,字字見功力。目前正在著手創作書法作品老子《道德經》,相信這又將是一部佳作即將問世。
談起書法,王富龍興致盎然,他說,中醫與書法同是中國文化體系中的組成部分,有著共同的哲學思想。中醫的陰陽五行、辨證施治;書法用墨的枯濕濃淡,用筆的起承轉合,也都體現著辯證的哲學和智慧。
現在,王富龍作為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多次入選全國、北京市的展覽,並出版書法集。但他說,書法是修身養性的愛好,主業還是中醫,自己將始終秉持“大醫醫心、精誠為民”的宗旨,效力社會。

歷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是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創意策劃,並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等首都十家主要新聞單位共同主辦的,每年開展1次。活動自1990年推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現已成為社會認同度較高的一項授予傑出青年人才的崇高榮譽。
第一屆1990年聶衛平 魏書生 王振國 勾艷玲 楊吉奎 黃志紅 李登海 李潤虎 蔡偉素 張思榮
第二屆1991年烏力吉 朱重慶 李志軍 楊露 楊建秋 張奇 張喜武 林莉 周林 賀學禹
第三屆1992年葉喬波(女) 陳章良 潘小揚 台震林 王遂舟 楊志貴 白春禮 辜勝阻 郝進然
第四屆1993年何玉銘 張山 鄭天一 姜戰林 郭雷 庹震 梁衛 董明玉
第五屆1994年王永良 王富龍 張少鴻 李玉虎 姜偉 郭寶印 徐洪剛 謝世梅(女) 謝軍(女) 崔桂亮
第六屆1995年呂有珍(女) 呂樹文 許永楠 孫廣信 孫玉勝 張思民 陳肇雄 秋雲(女) 曹建明 葛健
第七屆1996年王成強 呂永傑 孫俊福 吳一堅 宋芳蓉(女、土家族) 陳新民 周鑫全 哈木拉提·吾甫爾 龔允沖 假拉(藏族)
第八屆1997年烏蘭(女、蒙古族) 葉龍 馮鞏 李永波 李建保 吳國迪 沈方泉 趙滿堂 戰連傳 簡純林
第九屆1998年小香玉(女) 劉金虎 呂植(女) 李小松 孟富強 昝聖達 柏耀平 袁亞湘 譚和平
第十屆1999年丁榕(女) 鄧偉 劉誼 呂岩松 孫雯(女) 吳奇修 張榮(女) 張慶偉 李洪濤 侯新民
第十一屆2000年於果 烏日更達賴 白岩松 龍新平 伏明霞 許京軍 李大有 南存輝 袁家軍 曹雪濤
第十二屆2001年于魁智 尹祥美 王辰 母連雲 伊力汗·奧斯曼 劉小寧 張偉平 楊桂生 周繼紅 黃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