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王家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王家生,1963出生,男,浙江慈谿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海洋地質研究、沉積學、海底的熱流活動等。主要作品有《普通地質學簡明教程》、《普通地質學》(Physical Geology)英文版等。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1985年至今在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任教。曾於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在德國基爾大學海洋地質研究中心(GEOMAR)訪問研究;2005年9月至10月在國際綜合大洋鑽探計畫(IODP)311航次從事沉積學研究;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訪問研究;2009年10至11月在中國“大洋一號”第21環球航次的第三航段上考察東太平洋海底的熱流活動。

教書育人

王家生王家生
講授《普通地質學》、《Physical Geology》、《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 》、《海洋地質學》、《海洋地質與可燃冰》和《現代地球科學前沿》等課程的室內教學,擔任北戴河、周口店及武漢周邊地區的地質實踐教學任務。迄今指導博士研究生2 名(胡高偉、徐華寧),碩士研究生8名(甘華陽陳祈王曉芹、李清、謝蕾、胡軍、陳洪仁、王舟),本科生10餘名。指導的本科生(葛倩,向華)獲2005年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大賽“挑戰杯”二等獎、湖北省“特等獎”。曾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02-2004年度教師教學優秀獎,2004年度校級優秀班主任,1998年和2009年學校“最受學生歡迎老師”稱號,2009年學校大學生青年科技節十周年“優秀指導老師稱號”,2009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署名第三)等。

編著教材4部:
王家生(主編)等。2004。北戴河地質認識實習指導書(教師版)。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王家生(主編)等。2004。北戴河地質認識實習簡明手冊(學生版)。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楊倫、劉少峰、王家生。1998。普通地質學簡明教程。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出版社

WANG Jiasheng、YANG Xiaosong。2003。Physical Geology(英文,普通地質學)。中國地質大學(校內出版)。

科學研究

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專題、中國IODP專項基金和中石化前瞻性研究等科研。具體項目如下: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若干重大地質環境突變的地球生物學過程》課題五的專題“新元古代極端地質環境的地球生物學過程”(2011CB808805)(2010.08-2012.07)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富集規律與開采基礎研究”課題六的專題“南海北部滲漏型天然氣水合物的沉積物自生礦物地球化學異常特徵”(2009CB21950605)(2009.01-201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地質系統的沉積物粒度制約、自生礦物和有孔蟲回響(40772073)(2008.01-2010.12)。

●中石化海相油氣勘探前瞻性項目“海相優質烴源岩形成的地球生物學過程”(G0800-06-ZS-319)專題研究“極端環境條件下的地球微生物過程與烴源岩的形成”(2007.1-2011.12)。

●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委託項目“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技術方案研究”(2009.06-2010.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古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背景下沉積物識別”(40472063)(2005.01-2007.12)。

●國家863項目(2004AA615030)中國大洋鑽探計畫(IODP-China)專項的子項目“綜合大洋鑽探計畫(IODP)311航次上船科學家研究項目”(2005.09-2008.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古海洋天然氣水合物伴生的沉積物識別”(40272052)(2003.01-2003.12)。

●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委託項目“仿深海高壓低溫地質條件天然氣水合物成礦成藏數值模擬技術調研”(2003.01-2003.06)。

●國家海洋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背景下的沉積物研究”(2002.05-2004.04)。

●國家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在古代地層中的識別”(2002.08-2004.07)。

發表期刊論文、重要學術會議論文或摘要:
2010-2009年

Qing Li,Jiasheng Wang , Jianwen Chen, Qing Wei. Stable carbon isotopes of benthic foraminifers from IODP Expedition 311 as possible indicators of episodic methaneseepevents in a gas hydrate geosystem. PALAIOS, 2010, 25: 671-681

徐華寧、楊勝雄、鄭曉東、王明君、王家生。南中國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地震識別及分布特徵。地球物理學報, 2010 , 53 (7):1691-1698

GaoW.Hu,Yu G.Ye,Jian Zhang,Chang L.Liu, Shao B.Diao andJia S.Wang.Acoustic properties of gas hydrate-bearing consolidated sediments and experimental testing of elastic velocity model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0, 115, B02102,1-11

王家生 ,謝蕾,李清,徐華寧,胡軍,陳洪仁,王舟。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地質系統沉積物中自生礦物及其“將今論古”套用(發言)。第一屆深海研究與地球系統科學學術研討會,上海(2010.06.28-07.01),141-142。

謝蕾,王家生,李清,王舟,胡軍,陳洪仁,閆普晴,林杞。南海北部神狐-東沙海域柱狀樣沉積物中自生礦物初步研究—以自生黃鐵礦和石膏為例(展板)。第一屆深海研究與地球系統科學學術研討會,上海(2010.06.28-07.01),122

胡軍,王家生,王舟,謝蕾,陳洪仁,李清。新元古代陡山沱組碳同位素負偏成因初探—以三峽泗溪剖面陡山沱組碳氧穩定同位素為例(展板)。第一屆深海研究與地球系統科學學術研討會,上海(2010.06.28-07.01),59

王舟,王家生,胡軍,謝蕾,陳洪仁,李清。峽東新元古代“蓋帽”碳酸鹽岩中多期次甲烷滲漏事件的碳穩定同位素新證據(展板)。第一屆深海研究與地球系統科學學術研討會,上海(2010.06.28-07.01),61-62

胡高偉,業渝光,張劍,刁少波,劉昌嶺,王家生(展板)。含水合物鬆散沉積物的聲學特性模擬實驗研究。第一屆深海研究與地球系統科學學術研討會,上海(2010.06.28-07.01),146

王家生。華南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後古海洋“冷泉”地質記錄(發言)。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年會。貴陽(2009.04.20-26)。342

王家生。“普通地質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建設。大學地球科學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61-163

2008年
Jiasheng Wang
,Ganqing Jiang, Shuhai Xiao,Qing Li,Qing Wei. 2008. Carbon isotope evidence for widespread methane seeps in the ca. 635 Ma Doushantuo cap carbonate in south China.Geology,36(5):347-350

李清,王家生,王曉芹,陳祈,陳洪仁。2008。IODP311航次底棲有孔蟲碳穩定同位素對天然氣水合物地質系統的指示。地球科學進展,23(11):1161-1166

王曉芹,王家生,魏清,陳祈,李清,胡高偉,高鈺涯。2008。綜合大學鑽探計畫311航次沉積物中自生碳酸鹽岩碳、氧穩定同位素特徵。現代地質,22(3):397-401

陳祈,王家生,魏清,王曉芹,李清,胡高偉,高鈺涯。2008。綜合大學鑽探計畫311航次沉積物中自生黃鐵礦及其硫穩定同位素研究。現代地質,22(3):402-406

胡高偉,業渝光,張劍,刁少波,劉昌嶺,王紅霞,王家生。2008。鬆散沉積物中天然氣水合物生成、分解過程與聲學特性的實驗研究。現代地質,22(3):465-474

胡高偉,張劍,業渝光,刁少波,王家生。2008。天然氣水合物的聲學探測模擬實驗。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8(1):135-141

Jiasheng Wang,Qi Chen, Xiaoqin Wang, Qing Li, Yuya Gao and Qing Wei, 2008. Authigenicpyritesand their stable sulfur isotopes in sediments from IODP 311 on Cascadia margin, northeastern Pacific. In abstracts of 6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as Hydrates, Vancover (July 6-10, 2008), poster (on Thursday, July 10,2008.time 10:15-12:15 and 13:45-15:00in Session(P-4).

王家生楊坤光,尹翠芬,龔一鳴。北戴河地質認識實習教學理念和改革實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增刊),39-41

謝樹成,王家生黃定華,朱宗敏,龔一鳴。快樂地質與低年級北戴河地質認識實習。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增刊),42-45

2007年
王家生
、高鈺涯、李清、楊翠萍、陳祈、魏清、王曉芹、胡高偉。2007。沉積物粒度對水合物形成的制約:來自IODP311航次證據。地球科學進展,22(7):659-665

王家生王永標、李清。2007。海洋極端環境微生物活動與油氣資源關係。地球科學,32(6):781-788

WANG Jiasheng,WANG Yongbiao,LI Qing. 2007.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ofExtremophilesto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marine extreme environments: A review. Front. Earth Sci. China,1(4):444-451

陳祈、王家生、李清、王曉芹、高鈺涯、胡高偉。2007。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系統硫同位素研究進展。現代地質,21(1):110-115

周琦,杜遠生,王家生,彭加強。2007。黔東北地區南華系大塘坡組冷泉碳酸鹽岩及其意義。地球科學,32(3):339-346

WANG Jiasheng , XIAO Shuhai, JIANG Ganqing, LI Qing, KAUFMAN Alan J., WEI Qing, CHEN Qi, WANG Xiaoqing. 2007.Carbon Isotope Evidence for methane seeps in the 635 Ma Doushantuo cap carbonate at multiple geographic locations in South China . 2007 GSA annual meeting, Denver (28-31 October 2007), paper No. 183-3

Jiasheng Wang, Shuhai Xiao and IODP 311 Expedition Scientists. 2007. Grain size constraint on gas hydrate occurrence: Evidence from sediment size during IODP Expedition 311, northern Cascadia margin. In abstracts of IODP Expedition 311-2 nd Post Expedition Meeting, Paris (April 23-25, 2007), 80-82

Jiasheng Wang , Qing Wei, Shuhai Xiao, Qing Li, Qi Chen, Xiaoqin Wang, Yuya Gao and IODP 311 Expedtion scientists. 2007.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authigenic minerals and foraminifera in sediments from IODP Expedition 311, northern Cascadia margin: carbonates, pyrites and foraminiferas in Sites U1327 and U1328. In abstracts of IODP Expedition 311-2 nd Post Expedition Meeting, Paris (April 23-25, 2007), 83-84

2006年

李清、王家生、陳祈、魏清、高鈺涯、胡高偉。2006。峽“蓋帽”白雲岩中重晶石研究及其古地理意義。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6(專輯):196-200。

葛倩、王家生、向華、胡高偉。2006。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厚度及資源量估算。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31(2):245-249。

Wang,J and IODP Expedition 311 Scientists. 2006. The lithological constraint to gas hydrate formation: Evidence of grain size of sediments from IODP 311 on Cascadia margin. In abstracts of AGU 2006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December 11-15, 2006), Ref. 1824, Poster No. OS33B-1708

王家生。2006。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粒度制約。海峽兩岸學者-新生代東亞環境變遷和水合物學術研討會(會議發言)。台灣成功大學(2006.11.1-9)。

2005年

王家生、甘華陽、魏清、胡高偉、葛倩。2005。三峽“蓋帽”白雲岩的碳、硫穩定同位素研究及其成因探討。現代地質,19( 1):14-20。

王永標、童金南、王家生、周修高。2005。華南二疊紀末大絕滅後的鈣質微生物岩及古環境意義。科學通報,50(6):552-558。

WANG Yongbiao, TONG Jinnan, WANG Jiasheng&ZHOU Xiugao.2005. Calcimicrobialite after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in South China and its pala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50(7):665-671.

甘華陽、王家生 、陳建文、龔建明。2005。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儲集層飽和度的估算方法。物探與化探,29(3):189-193。

葛倩、王家生、向華、胡高偉。2005。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研究進展。海相油氣地質,10(4):47-50。

2004年
WANGJiasheng
, Erwin Suess and Dirk Rickert. 2004. Authigenicgypsumfound in gas hydrate-associated sediments from Hydrate Ridge, the eastern North Pacific. Science in China , Ser. D Earth Sciences,47(3):280-288

WANG Jiasheng. Isotopes of authigenic carbonate and gypsum in gas hydrate-associated sediments.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 Marine Geology,2004,276

葛倩、王家生、向華、甘華陽、胡高偉。2004。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計算及環境效應評估。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4 (4):127-133。

甘華陽、王家生、胡高偉。海洋沉積物中的天然氣水合物與海底滑坡。2004。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4(2):177-181。

甘華陽、王家生。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飽和度預測技術。2004。海相油氣地質,9(1-2):111-115。

甘華陽、王家生。天然氣水合物潛在的災害和環境效應。2004。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15(4):5-8。

趙洪偉、陳建文、龔建明、王家生。2004。天然氣水合物飽和度的預測方法。海洋地質動態,20(6):22-24。

龔建明、陳建文、趙洪偉、王家生。2004。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頂底界線及厚度預測。海洋地質動態,20(6):18-21。

曾佐勛歐陽建平、楊坤光、陳飛、王家生、李方林、邊秋娟、桑隆康韓吟文。2004。地質學理科基地雙語教學的實踐與體會。中國地質教育,2:30-32。

2003年
王家生
、Erwin Suess、Dirk Rickert。2003。東北太平洋天然氣水合物伴生沉積物中自生石膏礦物。中國科學(D),33(5):433-441。

DU Yuansheng,WANG Jiasheng,Han Xin et al. 2003. From flysch tomolasses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lateCaledonian-Early Hercynian foreland basin in North Qilian Mountains.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4 (1):1-7.

WANG Jiasheng . 2003.C/OIsotopes and authigenic gypsum in gas hydrate-associated sediments.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s and gas hydrate, 22.

2002年
WANGJiasheng
,Erwin Suess. 2002. Indicators of d 13C and d 18O of gas hydrate-associated sediments. Chinese ScienceBulletin,47(19):1659-1663.

王家生、Erwin Suess。2002。天然氣水合物伴生的沉積物碳、氧穩定同位素示蹤。科學通報, 47 ( 15 ): 1171-1176 。

WANG Jiasheng , Erwin Suess. Gas hydrate and the C/O isotopic characters of its associated sediments in Hydrate Ridge, Eastern North Pacific. 2002 international forum on marine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ection B:symposium on coastal ge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2,46-47

2001年~1995年

DU Yuansheng,GONG Suyun,HAN Xin,WANG Jiasheng et al.2001.Silurianseismites in Hanxia, Yumen city, north Qilian Mountains,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Acta Geologica Sinica,75(4):385-390

顏佳新、王家生。2000。關於地質院校海洋地質學課程內容安排。中國地質教育,3:27、32。

王家生劉本培薛重生等。1999。蛇綠混雜岩~一種非史密斯地層類型及在1:5萬區調填圖中的套用。中國區域地質,18(4):425-430。

王家生、劉本培,張傳恆等。1999。新疆南天山野雲溝石炭系濁流沉積研究。古地理學報,1(3):73-82

王家生、劉本培、張傳恆等。1999。南天山野雲溝石炭系研究新進展。新疆地質,17(3):140-146。

樊光明王家生、薛重生等。1999。對江西廣豐地區翁家嶺組層位的新認識,地層學雜誌,23(1):64-70。

張傳恆、周洪瑞、王自強、王家生。1998。南天山造山帶中段推覆體內部變形及其與逆沖構造的關係。新疆地質,16(4):307-314

周洪瑞、張傳恆、王自強、王家生。1998。南天山造山帶綜合地層學研究。新疆地質,16(4):291-298

王家生、楊曉松、楊坤光。1998。《普通地質學》課中英文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中國地質教育,2:36-38。

王方正賴旭龍、郭鐵鷹王家生。1997。西藏羌塘地區第三系火山岩及與羌塘盆地含油性關係的研究。地球科學,22(3):311-316

王家生、郭鐵鷹、賴旭龍等。1996。西藏羌塘特提斯域構造變形及演化史初探。地球科學,21(2):147-151。

王家生、顏慰宣、魏清。鄂西雲蓋寺地區固態流變構造群落及其對綠松石礦的控制作用。湖北地質,1996,10(2):62-70。

王家生、楊曉松、薛重生等。贛浙皖混雜岩帶中晚古生代放射蟲化石的首次發現及意義,地球科學,1995,20(1):78。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