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東晉人物]

王嘉,字子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著名的道教方士。

基本信息

簡介

滑稽好語笑。王嘉初隱居於東陽穀(今秦安縣興國古城、興豐鄉),鑿崖冗居,有徒弟數百人。石季龍之未(348),由於戰亂,王嘉丟下徒弟到長安,潛於終南山,結庵廬而止。他的徒弟尋著他的遺蹟也到達終南山,他又遷隱於倒獸山(今陝西臨潼新豐鎮南)。苻堅屢次徵召他出山做官,他都沒有答應。後被逼無奈,於晉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冬入長安,居於宮中外殿。

王嘉“能言未然之事,辭如讖記”,所以公侯以下,都到王嘉處參拜,詢問世事。太元十一年(386),姚萇入長安,仿效苻堅的做法,在禮節和待遇上都超過了苻堅對王嘉,並逼迫王嘉隨從他,每件事情都要向王嘉詢問。當歸姚萇和苻登相持戰爭,姚萇問王嘉:“吾得殺苻登定天下不?”王嘉回答說:“略得之。”姚萇憤怒地說:“得當雲得,何略之有?”於是一氣之下便殺了王嘉。但後來姚萇死後,事實上確實是他的兒子姚興殺掉苻登的。遺憾的是姚萇不曾聽懂王嘉的話,怒氣之下殺了不該殺的人。

成就

王嘉的主要作品有《牽三歌》和志怪小說《拾遺記》(一名《王子年拾遺記》)。《拾遺記》原書19卷,220篇,由於苻秦之際的戰亂,典章散失。南朝梁代的蕭綺綴拾成文,合為一部,改編為10卷,今行於世。《拾遺記》中的一些篇段故事情節、人物描寫等方面都較為完善,初具短篇小說規模。王嘉可謂中國短篇小說的奠基人之一。

生平

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秦安縣境)人。生活年代與前秦主苻堅、後秦主姚萇同時。據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考證,卒年約在公元390年。他是東晉時代著名的志怪小說家,也是最早寫小說的作家之一。

王嘉是當時一個所謂得道的人——“方士”。起初,隱居東陽穀(在今甘肅秦安縣境),有弟子數百人。後來,因避戰亂,遷隱於終南山。眾徒尋跡而至,他又遷隱於倒獸山。同名士釋道安相熟。他生活在前秦政權下,苻堅累次要他出來做官,他不願意;公元384年冬才勉強入長安,居於宮中外殿,以應問詢。姚萇入長安,亦“逼以自隨,每事咨之”。王嘉從觀察和分析中得出政局前途的推斷,雖然常以讖語形式出現,往往頗有道理。“萇既與苻登相持,問嘉曰:‘吾得殺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萇怒曰:‘得當雲得,何略之有?’”(《晉書.王嘉傳》)後來的事實是:姚萇死後,其子姚興(字子略)殺掉苻登。姚萇卻因這一句不中意的話,當時就把王嘉殺了。

《晉書.王嘉傳》說:“其所造,《牽三歌讖》,事過皆驗,累世猶傳之。又著《拾遺錄》十卷,其記事多詭怪,今行於世。”《牽三歌讖》是些有韻的讖語的匯集,今已不存。《拾遺錄》即今之《拾遺記》。南北朝梁代蕭綺序云:原有十九卷二百二十篇,由於前秦、後秦時期的戰亂,“此書多有亡敗”,“文頗缺略”;蕭綺“蒐集殘遺,合為一部,凡一十卷,序而錄焉”。《拾遺記》約一百餘篇。前九卷記述崑崙、方丈等仙山靈境的神話傳說。總的來看,屬於那個時代的志怪小說。

《拾遺記》中的小說,有一些是暴露社會黑暗、鞭笞統治階級之窮極侈靡,表現勞動人民民眾思想感情的。最突出的如《怨碑》,寫的是秦始皇在驪山修墓的勞民傷財、窮奢極欲、以至活埋大批匠人的罪行。《洞庭山》寫的是屈原遭受迫害的故事,表現了人民民眾對歷史上的愛國正義之士的懷念。《翔風》、《裸游館》、《趙三夫人三絕》等篇,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貪婪、淫靡的行徑。《拾遺記》還保存了諸如《崑崙山》等許多神話傳說。《拾遺記》還和當時其他志怪小說一樣,也有宗教迷信的糟粕。《薛夏》寫天水人薛夏博學絕倫,是所謂讖語的靈驗。《拾遺記》中許多作品文筆細緻,故事新奇,開始具有短篇小說的特點。比如《薛靈芸》、《麋竺》等篇,既有較為完整的故事情節,又有人物性格的描繪。《少昊》對帝子和皇娥戲游歡處的描寫,奇特生動,富有抒情意味。《拾遺記》與魏晉南北朝的其它小說,初具短篇小說的規模,成為我國小說在唐代正式出現以前的最高發展形態。王嘉在我國小說發展的歷史上,是有重要貢獻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