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民

王人民

coatin icon relation

個人簡介

王人民,博士,浙江大學作物學教授,男,浙江東陽畫水人,中共黨員,杭州市江乾區第十一屆人大代表,農學系研究生支部書記、農學系工會主席。

學歷

1980.10~1984.7 浙江農大農學系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4.8~1987.7 浙江農大農學系研究生,獲作物栽培與耕作專業農學碩士學位
1995.9~1999.6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博士研究生,獲植物營養學博士學位,並獲得浙江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稱號。

經歷

1987.7~1991.2 浙江農業大學農學系助教
1991.3~1999.7 浙江農業大學農學系講師、副教授
1999.7~2001.11 浙江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處副處長
2000.11. 赴澳大利亞全球技術創新中心等考察
2003.12.~今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任教授

主講課程

主講本科生課程:農業推廣學、農產品市場行銷、作物栽培學、作物生理及其實驗技術等。
主講研究生課程:作物化學分析、農業推廣理論與實踐、作物科學研究進展(專題)、作物高產理論與實踐(專題)

專業研究方向

農產品優質安全生產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作物逆境分子生理與調控
優異種質創新與種子產業化

主要研究工作

1986~1990:浙江省科委:浙江省糧食高產地區持續穩定發展的對策研究,參加
1986~1990:浙江省科委:浙江省農作制度及其配套技術技術體系研究,參加
1991~199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稻田年內水旱輪作作用機理研究,參加
1991~1995:浙江省科委:《新圍海塗綜合治理與農業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參加
1992~1995:省教委項目《綠肥田雙季稻直播栽培的套用效果及其前景研究》,參加
1997~199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水稻品種對石灰性土壤耐缺鋅機理的研究》、參加
1997~1998:浙江省重點開放實驗室基金:《水稻鋅營養基因型差異的光譜特性研究》,主持人
1996~1998:浙江省科委:《水田規模經營及綜合配套技術體系研究》,參加。
1999~2001:浙江省科技廳:種子包衣和引發新技術在直播稻上的套用研究,參加
2000~2002:科技部中藥現代化重點攻關項目子專題:中藥元胡高產、優質栽培技術體系研究,主持人
2000~2003: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基金:植物適應土壤鋅脅迫和鋅超積累作用的生理生化機制,子項目:水稻適應低鋅與籽粒富鋅的遺傳基礎的研究,主持人
2001~2003:浙江省科技廳:農田高效、低耗種養模式及技術標準化研究與示範,主持人
2002~2003:浙江省科技廳項目:浙江省高科技企業期權制度的操作方案研究,參加
2003~2004:浙江省科技廳:新階段浙江省農業推廣體系、模式和運作機制研究,主持人
2003~2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GPS和GIS農田信息快速檢測與系統管理,參加
2005~20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稻籽粒富鋅的營養機理與遺傳特性研究,主持人

發表的主要論文

Renmin Wang, Xiaoe Ynag and Cixin He. Genetic analysis on agronomic traits related to zinc efficiency in lowland rice.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004, 27(4) :585~599
Jun Qiu, Renmin Wang, Jizhiyan and Jin hu, Seed film coating with uniconazole improves rape seedling growth in relation to physiological changes under waterlogging stress-30370911,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05,47(1)75~81
王人民,陳光財,張永鑫,楊肖娥,不同鋅離子活度對水稻膜透性的影響及基因型差異研究,中國農業科學,2004,
王人民、楊肖娥、何慈信,水稻鋅營養高效基因型農藝特性的遺傳分析,作物學報,2003,29(2)
王人民、張永鑫、楊肖娥、何慈信,水稻鋅營養高效營養特性的遺傳分析,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3,9(2)
陳光財*,王人民,張永鑫,楊肖娥,水稻鋅營養高效基因型的生理特性,中國水稻科學,2003,17(2):161~165 *表示本人指導的研究生
王人民、楊肖娥,不同鋅離子活度對水稻養分吸收的影響及其基因型差異,作物學報,2001,27(5)
王人民、楊肖娥,水稻鋅營養高效基因型篩選的農藝性狀指標研究,中國水稻科學,2001, 15(3)
王人民、楊玉愛、楊肖娥,水稻鋅高效營養基因型農藝性狀差異的研究,世界元素醫學,2000,7(1):81~84
王人民、楊肖娥,楊玉愛,不同鋅離子活度對水稻根和葉生長生理特性的影響,作物學報,1999,25(4)
王人民、陳錦新、丁元樹,稻田年內水旱輪作的後效應研究,中國水稻科學,1999,13 (4)
王人民,楊肖娥,楊玉愛, 水稻耐低鋅基因型的生長發育和若干生理特性的研究,植物營養和肥料學報,1998,4(3)
王人民,丁元樹 稻田年內水旱輪作對土壤肥力的影響,中國水稻科學,1998(3)
王人民,陳國林,丁元樹 穩產性雙季晚粳稻的產量構成及其生理特性差異的研究,浙江農業學報,1998,10(1):1~6
Wang Renmin, Yang Xiaoe and Yang Yuai, Analysis of genotype differences of rice response to low Zn2+ activity and so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RRN, 1998,vol.6(3):11-12
Cheng Guolin and Wang Renmin,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patterns on rice yield and water consumption. CRRN, 1998
王人民,楊肖娥,楊玉愛。水稻對不同Zn2+活度反應的基因型差異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7,23(4):442~446
王人民,丁元樹,雙季晚粳稻穩產性的基因型差異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97,19(3):11~18
王人民,丁元樹,陳錦新,稻田年內水旱輪作對晚粳稻的產量構成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6,22(4):412~417
王人民,丁元樹,水稻抽穗和結實期的生態因子研究,II、光照和溫度對早稻結實與乾物質生產及分配的影響,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1,17(2)169~174
王人民,丁元樹,水稻抽穗和結實期的生態因子研究,I、土壤水分對早稻結實和籽粒品質的影響,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89,(15(1):14~20
王人民,加快和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研究,跨世紀農業發展研究,1998,pp:717~721
鄭永敏,王人民。農業推廣協同與發展,中國農業推廣理論研究論文集,2004
徐春梅,王人民。基礎群體和結構對中藥元胡產量的影響,浙江農業科學,2005,1:29~32
徐春梅,王人民。不同基肥運籌模式對元胡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影響,江蘇農業科學,2004,214~217
丁元樹,王人民 直播水稻在圍墾塗田複種輪作中的作用,1997
陳國林,王人民,加強高校農業推廣工作的對策研究,中國農業教育,2003,5:48~49。
陳國林,王人民,王兆騫 不同灌溉方式對水稻產量與生理特性的研究,生態學雜誌,1998,17(3):20~26
顧掌根,丁元樹,王人民,玉米水稻輪作對土壤微生物區系的影響,土壤肥料,1991,6:30~32
陳國林,王人民,稻田濕潤灌溉的節水增產機理研究,生態研究與探索,1997,pp: 237~241
丁元樹,王人民,陳錦新,稻田年內水旱輪作對土壤微生物和速效養分的影響。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6,22(3):294~300
陳錦新,王人民,陳國林,早秈稻不同基礎群體和結構的研究,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6,22(3)294~300
丁元樹,洪丙夏,王人民等,西瓜田間作春玉米配套技術研究,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89,15(1):45
丁元樹,王人民,水稻抽穗和結實期的生態因子研究,III、光照和溫度對早稻氮素吸收、分配和籽粒品質的影響,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89,(增刊)38~44
丁鼎良,丁元樹,王人民,春玉米在浙北平原地區的試種實踐及發展前景,科技通報,1990,6(6):326~330
丁元樹,洪丙夏,王人民等,西瓜田間作春玉米配套技術研究總結,浙江農業科學,1989,4:166~170
另有《稻田年內水旱輪作對土壤肥力的影響》、《不同Zn2+活度對水稻生長發育和根葉生長生理特性的影響》、《水稻耐低鋅基因型的生長發育和若干生理特性的研究》等多篇論文獲省科協優秀論文二、三等獎。

出版著作

參編《作物栽培學》綠肥作物部分,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4
參編《作物栽培學》水稻部分,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

獲獎成果

《種子包衣和引發新技術在直播稻上的套用研究》,2003年獲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獎;
《水田糧食規模經營兩省兩高配套技術開發研究》2001年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獲浙江省農業廳科技進步一等獎;
《水稻節水灌溉的生理效應及生理生態需水研究》1999年獲省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浙江省新圍海塗綜合利用開發技術研究》1996年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西瓜田間作春玉米配套技術研究》1989年獲浙江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浙江省糧食高產地區持續穩定發展的對策研究》,1989年獲浙江省科技進步四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