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

玉樓春,詞牌名。《詞譜》謂五代後蜀顧夐詞起句有“月照玉樓春漏促”、“柳映玉樓春欲晚”句;歐陽炯起句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因取以調名。

原文

玉樓春

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艷清香相間發。

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

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以荻桿畫地教他識字。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先後在中央和地方任職,歷任知制誥、翰林學士、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但多次被貶,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寧四年(1071),以太子少師的身分辭職,歸於穎州(今安徽阜陽)。次年卒,諡文忠。

注釋

遊絲,蛛絲。

詞牌知識

又名《玉樓春令》、《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春曉曲》。雙片五十六字,前後片各三仄韻。

(前片)

⊙○⊙●○○▲,

⊙●⊙○○●▲。

⊙○⊙●●○○,

⊙●⊙○○●▲。

(後片)

⊙○⊙●○○▲,

⊙●⊙○○●▲。

⊙○⊙●●○○,

⊙●⊙○○●▲

賞析

歐陽修的這首《玉樓春》是離別詞,寫得既深婉又層深,既含蓄又充滿激情,堪稱言盡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陽正值芳菲節”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離人所在的滿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並不滿足於此,他又用“穠艷清香相間發”來進一步渲染“芳菲節”,使洛陽的春色變得更為具體可感。“穠艷”一句不僅使人想見花木繁盛、奼紫嫣紅的景象,而且還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陣陣春風吹送過來的陣陣花香。接下去兩句“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既是寫景,又已暗含眷戀送別者的感情。“遊絲”是蜘蛛所吐的絲,春天飄蕩在空中,隨處可見。庾信的《春賦》就曾用“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來點染春景。遊絲和垂柳原是無情之物,但在惜別者眼中,它們卻仿佛變得有情了。這裡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說遊絲苦苦地纏繞著人不讓離去,又埋怨楊柳怎么沒來由地爭著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筆鋒轉入抒寫別離。

下片繼續寫旅途的春光和離愁,使人感到春色無邊無際,愁思也無邊無際,始終苦惱著離人。作者只寫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徵的形象描繪產生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詞傳神之筆。上句描寫旅途中的春山:只見山口處有紅杏傍路而開,而紅艷艷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寫那位離人的活動:他繞山而行,群山連綿,路途遙遠,他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有杏花開放的驛舍里。這兒人煙稀少,和繁華的洛陽形成鮮明的對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終於迸發出了“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的嘆息,使作品所要抒發的感情噴薄而出。詞至此戛然而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