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面紋玉琮

獸面紋玉琮

其用途,一向以為就是“以黃琮禮地”的禮器。 玉琮在商周還常見,在戰國兩漢以後,就很少見了。 大洋洲玉琮,是本地新石器時代玉琮傳統的延續。

玉琮,後世又稱“輞頭”。其用途,一向以為就是“以黃琮禮地”的禮器。其具體使用方法還有待考證。玉琮在商周還常見,在戰國兩漢以後,就很少見了。其用途也被納入儒家的禮儀系統中,成為禮器或葬器。
大洋洲共出土玉琮2件。與良渚文化的玉琮相比,大洋洲出土玉琮已明顯趨於衰弱,無論是出土數量,還足製作工藝都發生了變化。在江西豐城、德安等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也有零星玉琮出土,豐城市採集的一件多節式玉琮,無論足造型,還是簡體獸面紋的構圖,都與扛蘇寺墩、草鞋山等地良渚文化多節式玉琮相近。大洋洲玉琮,是本地新石器時代玉琮傳統的延續。

文物欣賞

獸面紋玉琮獸面紋玉
【名稱】:獸面紋玉琮
【類別】:玉器
【年代】:商
【文物現狀】:現存於世
【文物尺寸】:側高4.2厘米另側高3.6厘米一面射徑7.5-7.8厘米另射徑7.6-7.8厘米
【特點】:磷鋁石質、灰白色,有墨綠色斑點,玻璃光澤,不透明。器體不規整,高矮不一,呈外方內圓形,器體較矮,形似鐲。上下有短射,射口不甚圓,中間一寬淺槽將四角和整個琮體分為上下兩節,四角有凸棱,並以四角凸棱為中線,上下各飾由捲雲紋構成的簡體獸面紋一組上、下層捲雲紋用減地法使之呈圓點狀凸起,再以雙陰線分別向兩側體部延伸,圓形目微凸起。每組獸面紋間以兩道平行豎線相隔。陰線條都是採用鉈輪琢制,線條一般中間較深,兩端較淺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