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玉琮

新石器時代玉琮

新石器時代玉琮,是代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歷史文物,這件玉琮由墨玉製成,內圓外方,上大下小,中有穿孔。

基本信息

簡介

 新石器時代玉琮,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一種禮器

新石器時代玉琮新石器時代玉琮

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這件粉青釉琮式瓶(見圖),高27.8厘米,腹徑12.5厘米,口徑9厘米,足徑10.8厘米。圓口,短頸微撇,平折肩,方體,圈足,足底露胎。通體及底部滿施粉青色釉,底書青花“大清光緒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器身四周淺浮雕八卦圖案,八卦圖案為突出的陽文且略長。此瓶現藏於陝西省文物總店。清光緒粉青釉琮式瓶粉青釉琮式瓶底款從器型來看,琮式瓶的原型為新石器時代的玉琮。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的重要禮器之一。據戰國«周禮·春宮·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2012-09-0610:34:32

詳細信息

新石器時代玉琮墨玉製成,內圓外方,上大下小,中有穿孔。共19節,是目前國內所見最高的玉琮。玉琮四邊的獸面紋已經高度符號化,近頂端陰刻有日月紋圖案,器身局部殘留有製作時的切割痕跡。

歷史淵源

典型的玉琮往往在四角雕刻獸面紋,在四邊正中刻神人獸面紋。規整的造型、細膩的雕琢與威嚴的神像,使得玉琮具有一種莊重、神秘、肅穆之氣。對玉琮用途的猜測目前不下20多種。一些學者認為,琮是一種溝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和內圓象徵天,下小和外方象徵地,外表的神人獸面紋象徵當時巫術活動情況。
這件玉琮陰刻的日月紋圖案是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上的代表性徽號,兩個區域文化的象徵性因素融為一體,最直觀地體現了良渚文化與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交流與融合。1987年和1989年發掘的江蘇新沂花廳遺址,發現了單純的大汶口文化墓葬與受良渚文化影響的大汶口文化墓葬共存的現象,從一個側面證實了這兩種文化的交流與衝突。
良渚文化的玉琮一般分為若干節,每節以邊角為中心線,琢出獸面紋,以凸出的短橫檔表示嘴部、對稱的雙圈表示眼睛,並在外圈兩側刻出弧線三角形陰紋作為眼角。這類獸面紋還在許多玉飾上出現過。這件從山東境內徵集的玉琮在近口部隱約可見淺刻的“日月山”符號,同類符號又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尊上見到,有人認為這是早期的文字,也有人認為是族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