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1號運載火箭

獵鷹1號運載火箭

獵鷹1號運載火箭為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SpaceX設計製造此火箭供發射商業太空任務,此兩節是火箭使用液態氧/煤油作為燃料。第一節使用一顆默林引擎;第二節使用一顆Keserel引擎。獵鷹1號火箭為世界第一個使用私人資金製造液態軌道火箭的計畫,每次發射只要670萬美元。

基本信息

獵鷹1號運載火箭資料

用途不可重複使用之運載火箭
製造商太空X公司

..

製造國家美國
外型及質量參數
高度21.3米(70呎)
直徑1.7米(5.5呎)
質量38,555千克(85,000磅)
級數2節
酬載
有效載荷-近地軌道670千克(1480磅)
有效載荷-
太陽同步軌道430千克(990磅)
發射歷史
現況現役
發射場Omelek海島
SLC-3W范登堡空軍基地
卡納維爾角LC-36
總發射次數4次
成功次數1次
失敗次數3次
首次發射2006年3月24日

..

22:30格林威治標準時
第一級
發動機1默林引擎-1C(前兩次使用默林引擎-1A)
推力454千牛頓(102,000磅)
比沖255秒海平面
推進時間169秒
燃料煤油/液態氧
第二級
發動機1kestrel
推力31千牛頓(7,000磅)
比沖327秒真空
推進時間378秒
燃料煤油/液態氧

設計

默林引擎獵鷹1號火箭的設計能使發射到低地球軌道的衛星可使用最低價格,它計畫把獵鷹5號火箭部分零件重複使用,第一節利用降落傘減速降落至海面,找回並重複使用。但第二節無法重複使用。

第一節

第一節由鋁合金製成,他用隔版隔開液態氧及煤油的燃料槽,且壓力也十分穩定。獵鷹一號可不經特殊處理就發射(像德爾它二號運載火箭早期的設計);也可以經特殊處理使火箭推力更大(像宇宙神二號運載火箭不加壓就不能發射),但此設計會使第一節變的比較重,即使用降落傘系統;由Irvin降落傘公司生產製造有一個高速傘及一個主傘,降落傘減速降落至海面,找回並重複使用。而另一個壓低價格的方式是不用保冷系統,也就是用一塊毯子包在第一節的液態氧槽外,可以使重量減輕。第一節經過SpaceX測試之後,印證了第一節的回收再利用,回收方式也是完美的,發射金額也會如預期的降低。

第二節

第二節使用鋁鋰合金製成,可耐低溫,利用氦氣將液態燃料推送至引擎,也利用燃料供給量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推力,進而控制火箭本體也使用零堆績液態燃料系統,使燃料更快進入引擎;燃燒加壓槽由Arde公司製造(與Delta4相同)是用多種金屬之合金所製成。

火箭分離

獵鷹一號運載火箭在其發射台上主引擎點火節流閥由電腦控制,當火箭升空時將流量控制到最大量,如果系統正常運作火箭會在7秒內脫離發射台,第一節會推進至少169秒;第二節會分離使用爆炸螺栓技術、氣動分離系統及更多技術使第一節和第二節能更快速的分離。

第一次發射失敗

獵鷹1號火箭的默林引擎在第一次火箭發射中著火。因為引擎問題和發射地點一再改變,第一次的發射日期一再延後。第一次預定發射日期為2005年9月26日從馬紹爾群島的瓜加林環礁發射,酬載物是高等防御衛星研究計畫,但被延至十二月中旬,且衛星改為美國航天大學的獵鷹SAT-2,並經過慎重的處理。2005年9月12日一個真空閥錯誤的開啟使火箭不能發射升空,也造成火箭內部被吸住而損害,最後決定拆下第一節重修,並二度延遲發射日期,幾經延遲後預定在地面進行點火測試的日期是2006年1月10日,測試結果並沒有得到上級的認可,並要求再次檢查。過了兩個月,終於到了第一次獵鷹1號火箭發射,發射時間為2006年3月25日星期六9點30分,但結果卻是失敗的。

第四次發射成功

獵鷹1號火箭的第四次發射於2008年9月28日進行,亦是首次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