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虎坦克

獵虎坦克

德國於1943年2月開始研製“獵虎”坦克殲擊車,同年10月20日,便造出木製模型給希特勒審查。“獵虎”坦克殲擊車設計的目的是遠距離支援步兵和裝甲戰鬥車輛。1944年2月一共製造了兩種原型車,一個是波爾舍懸掛裝置(由8個負重輪組成),另一種是亨舍爾懸掛裝置(由9個負重輪組成)。

獵虎坦克

獵虎坦克獵虎坦克
德軍“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
“獵虎”坦克殲擊車是1943~1945年間生產的。在二戰期間,德國人善於利用現成的坦克底盤改裝成自行火炮,並且使自行火炮的口徑超過原來基型坦克的火炮口徑。“獵虎”以“虎王”重型坦克為底盤,火炮口徑也由原來的88毫米增大到128毫米,身管長為55倍口徑,這使得“獵虎”成為二戰時德軍威力最大的坦克殲擊車,它所發射的穿甲彈可以擊毀二戰時期所有重型坦克的主裝甲。彈藥基數38發。"獵虎"的前裝甲厚度達到250毫米,成為二戰時期裝甲車輛最厚的裝甲,即使是超重型的“鼠”式坦克,前甲板也只有205毫米厚。這樣一來,使“獵虎”的戰鬥全重達到71.7噸,乘員人數為6人。儘管它的威力十分強大,防護性能超群,但是機動性相當差,最大速度只有38千米/小時,越野速度只有17千米/小時,再加上它的生產數量只有70輛,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很有限。"獵虎"的意義在於,它是二戰中重型自行火炮的代表。

性能數據

戰鬥全重 70600kg(Henschel)/68800kg(Porsche)
車長 10.65m
車寬 3.75m
車高 2.95-3.09m
引擎 Maybach HL 230 P 30/12-cylinder/700hp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8/17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20-170/80-121 km
乘員 6人
火力裝備 128mm Pak 44(80) L/55 ; 2x7.92mm MG34/42
彈藥 128mm:38-40發 ; 7.92mm:2925/3300發
裝甲 25-250mm
爬坡度 35度
通過垂直牆高 0.85m
越壕寬 2.49m
涉水深 1.80m

第512重驅逐坦克營戰史

繼第653重驅逐坦克營之後,第二個裝備獵虎驅逐坦克的重型驅逐營於1945年2月6日開始在德累斯海姆訓練場集結。這支部隊命名為第512重驅逐坦克營,最初的主要人員來自第424(原501)和第511(原502)重坦克營。上級原計畫給它配備33輛獵虎:3個連各10輛加上營部班3輛,結果由於車輛不足一改再改。最後變成:每個排3輛,3個排為1個連,每個連部1輛獵虎,共30輛。而營部則沒有獵虎,改為3輛指揮型裝甲運兵車。
原本預訂512營1連於1945年2月中旬、2連於2月下旬、3連於3月上旬編成,最初5輛獵虎也在2月12日運抵德累斯海姆,同時林茨工廠也完成了後6輛的製造。但是此時653營提交的報告中指出了諸如齒輪箱等技術上的缺陷,結果512營到手的獵虎全部被運回工廠改裝(是不是要重新寫說明書呢
),因此部隊編成工作大幅度拖延。這期間全部人員轉移到草原基地。
512營可以說是一支專家部隊,集中了德國當時國防軍眾多的裝甲尖子,它在1945年3月13日的編制人員如下:
營部: 營長沃爾特?謝夫上尉,原503重坦克營3連連長,後晉升少校。
營部班:指揮型裝甲運兵車2輛
裝甲防空班:37毫米自行高射炮4門、20毫米自行高射炮4門
第一連:連長阿爾伯特?恩斯特中尉,原519重自行反坦克營的犀牛王牌,人稱"維德布斯克之虎",最終戰績56輛
連部: 獵虎1輛
1排: 獵虎3輛,排長倫多夫少尉為原503營的王牌(最終戰績106輛)。
2排: 獵虎3輛
3排: 獵虎3輛
第二連:連長奧托?卡利歐斯預備役中尉
連部: 獵虎1輛
1排: 獵虎3輛
2排: 獵虎3輛
3排: 獵虎3輛
第三連:未編成
補給連
整修連:黑豹回收坦克(數量不詳)

相關條目

張大方

謝冬青

閔應驊

楊金民

郭衛鋒

申煜湘

魯春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