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Eastwood,埃里·瓦拉赫EliWallach和李·范·克里夫LeeVanCleef主演的西部劇情片。1966年12月23日上映,上映地點是西班牙,義大利。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黃金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黃金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更多中文片名: 
獨行俠決鬥地獄門 
地獄大決鬥 
善惡醜 
更多外文片名: 
Bo, el lleig i el dolent, El.....(Spain: Catalan title) 
Bueno, el feo y el malo, El.....(Spain) 
Due magnifici straccioni, I.....(Italy) (working title) 
The Good, the Ugly, the Bad.....(USA) (literal English title) 
Bon, la brute et le truand, Le.....Belgium (French title) / Canada (French title) / France 
Bueno, el malo y el feo, El.....Argentina / Venezuela 
Zwei glorreiche Halunken.....Austria / West Germany 
A Jó, a rossz és a csúf.....Hungary 
Bom, o Mau e o Vilão, O.....Portugal 
Bunul, raul si urâtul.....Romania 
Den Gode, den onde och den fule.....Finland (Swedish title) 
Den Gode, den onde og den grusomme.....Denmark 
Den Gode, den onde, den fule.....Sweden 
Den Gode, den vonde og den hjartelause.....Norway (TV title) 
Dobar, los, zao.....Yugoslavia (Serbian title) 
Dobry, zly i brzydki.....Poland 
Goda, onda och fula.....Finland (Swedish title) 
Goede, de harde, de vagebond, De.....Belgium (Flemish title) 
Hyvät pahat rumat.....Finland 
Hyvät, pahat ja rumat.....Finland 
Iyi, kötü ve çirkin.....Turkey (Turkish title) 
Kalos, o kakos kai o ashimos, O.....Greece 
O Bom, O Mal e O Feio.....Brazil 
The Magnificent Rogues.....UK 
Três Homens em Conflito.....Braz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 Il 
導演: 
賽爾喬·萊昂內   Sergio Leone    
影片類型: 
動作   /   冒險   /   西部   
片長:
161 min | Finland:142 min (1984) (cut version) | 179 min (2005 DVD Special Edition) | France:186 min (dubbed version) | Spain:182 min | UK:180 min (re-release) 
國家/地區: 
義大利   /   西班牙   /   西德   
對白語言: 
義大利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單聲道   /   杜比數碼環繞聲   
級別:
Singapore:PG / USA:TV-14 (cable rating) / Canada:G / Finland:K-16 / USA:R / USA:Approved / Canada:PG / Canada:13+ / Australia:MA / Ireland:18 / UK:18 / Iceland:16 / Netherlands:12 / Norway:15 / Sweden:15 / France:U / West Germany:16 / UK:X / Australia:R / New Zealand:R13 / Canada:18 / Chile:18 / France:-16 / Argentina:16 / Canada:A / Ireland:15 / USA:M / New Zealand:M / South Korea:12 / Italy:VM14 / West Germany:18 (nf) (original rating) / Spain:13 / UK:15 (2008) / Brazil:14 / Norway:16 (1982) / Germany:16 (DVD release) / Portugal:M/12 (DVD rating) 
製作成本:
$1,200,000/estimated 
著作權所有:
(2003 Restoration and Remastering ?2003 Metro-Goldwyn-Mayer Studios Inc. ?1966 Alberto Grimaldi Productions, S.A.) 
拍攝日期: 
1966年4月  - 1966年7月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894 m(Finland) (short version) (1968)/4432 m(Finland) (cut version) (1968)/4470 m(Finland) (1984)/4955 m(Finland) (restored version) (2003)/4840 m 

演職員表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製作人 | 原創音樂 | 攝影 | 剪輯 | 服裝設計 | 副導演/助理導演

導演 Director:

賽爾喬·萊昂內Sergio Leone

編劇 Writer:

盧西亞諾·文森佐尼 Luciano Vincenzoni  ....(story) &/(screenplay) &

賽爾喬·萊昂內 Sergio Leone  ....(story)/(screenplay)

艾根諾爾·因克魯西 Agenore Incrocci  ....(screenplay) (as Age) &

富里奧·斯卡派利 Furio Scarpelli  ....(screenplay) (as Scarpelli) &Michaey Knox  ....(English version by)

演員 Actor: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Blondie

李·范·克里夫 Lee Van cleef  ....Sentenza

埃里·瓦拉赫 Eli Wallach  ....TucoAldo Giuffrè  ....Alcoholic Union CaptainLuigi Pistilli  ....Father Pablo RamirezRada Rassimov  ....MariaEnzo Petito  ....StorekeeperClaudio Scarchilli  ....Bounty Hunter in Ghost TownJohn Bartha  ....Sheriff (as John Bartho)Livio Lorenzon  ....BakerAntonio Casale  ....Jackson/Bill CarsonSandro Scarchilli  ....DeputyBenito Stefanelli  ....Member of Angel Eyes' GangAngelo Novi  ....MonkAntonio Casas  ....StevensAldo Sambrell  ....Member of Angel Eyes' GangAl Mulock  ....One-armed Bounty Hunter (as Al Mulloch)Sergio Mendizábal  ....Blonde Bounty Hunter (as Sergio Mendizabal)Antonio Molino Rojo  ....Captain Harper (as Molino Rocho)Lorenzo Robledo  ....Member of Angel Eyes' GangMario Brega  ....Cpl. WallaceChelo Alonso  ....Stevens' Wife (uncredited)Frank Braña  ....Bounty Hunter #2 (uncredited)Luigi Ciavarro  ....Member of Angel Eye's Gang (uncredited)William Conroy  ....confederate Soldier (uncredited)Jesús Guzmán  ....Pardue the Hotel Owner (uncredited)Víctor Israel  ....Sergeant at Confederate Fort (uncredited)Nazzareno Natale  ....Mexican Bounty Hunter (uncredited)Ricardo Palacios  ....Bartender in Socorro (uncredited)Romano Puppo  ....Slim (uncredited)Antonio Ruiz  ....Stevens' Youngest Son (uncredited)Román Ariznavarreta  ....Bounty Hunter (uncredited)Saturno Cerra  ....Bounty Hunter (uncredited)Aysanoa Runachagua  ....Pistolero recruited by Tuco in the cave (uncredited)José Terrón  ....Thomas 'Shorty' Larson (uncredited)Saturno Cerra  ....Bounty Hunter (uncredited)Franco Doria  ....Deputy (uncredited)Enrique Santiago  ....Mexican Bounty Hunter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duced by:

埃爾博托·格里莫迪 Alberto Grimaldi  ....produce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埃尼奧·莫里康內 Ennio Morricone

攝影 Cinematography:
Tonino Delli Colli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輯 Film Editing:
Eugenio AlabisoNino BaragliJoe D'Augustine  ....(extended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Carlo Simi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Fabrizio Gianni  ....assistant directorGiancarlo Santi  ....assistant director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香港 
Hong Kong 1968年6月13日 義大利 
Italy 1966年12月23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67年12月15日 美國 
USA 1967年12月29日 日本 
Japan 1967年12月30日 芬蘭 
Finland 1968年2月2日 法國 
France 1968年3月8日 瑞典 
Sweden 1968年4月10日 英國 
UK 1968年8月22日......(London) (premiere) 巴基斯坦 
Pakistan 1974年7月21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1977年8月7日......(Davao) 挪威 
Norway 1982年10月8日......(premiere) 西德 
West Germany 1983年1月1日......(TV premiere) 芬蘭 
Finland 1984年8月10日......(re-release) 義大利 
Italy 1995年6月......(Festival dei Due Mondi) 德國 
Germany 1995年11月1日......(re-release) 阿根廷 
Argentina 2001年3月11日......(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俄羅斯 
Russia 2001年12月25日......(DVD premiere) 丹麥 
Denmark 2002年4月12日......(re-release) 墨西哥 
Mexico 2002年6月9日......(Cineteca Nacional) 義大利 
Italy 2002年7月9日......(Taormina Film Festival) 法國 
France 2002年10月16日......(re-release)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3年3月1日......(Adelaid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芬蘭 
Finland 2003年8月1日......(re-release) 美國 
USA 2003年12月3日......(re-release) 挪威 
Norway 2004年5月14日......(re-release) 法國 
France 2004年12月22日......(re-release) 義大利 
Italy 2006年8月3日......(Cinema a Mezzogiorno Film Festival)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Arturo González Producciones Cinematográficas, S.A [西班牙] 
Constantin Film Produktion GmbH [德國] 
Produzioni Europee Associati (PEA) 
發行公司:
聯美電影公司 [美國] (1967) (USA) (theatrical) (dubbed) 
United Artists [法國] (1968) (France) (theatrical) 
United Artists [德國] (1967) (West Germany) (theatrical) 
United Artists Films (1968) (Finland) (theatrical) (cut version) 
United Films Finland (1984) (Finland) (theatrical) 
美國廣播公司 [美國] (1974) (USA) (TV) (broadcast premiere) (pan/scan)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日本公司 [日本] (2000-2005) (Japan) (DVD)/(2007) (Japan) (DVD) 
Cinema Mondo [芬蘭] (2003) (Finland) (theatrical) (restored version) 
FS Film Oy [芬蘭] (2004) (Finland) (DVD) 
Gloria Film A/S [丹麥] (2002) (Denmark) (theatrical) (re-release)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德國] (2000) (Germany) (VHS)/(2004) (Germany) (DVD)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法國] (2003) (France) (VHS)/(2004) (France) (DVD)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美國] (2001) (USA) (DVD)/(2007) (USA) (DVD) 
米高梅聯美家庭娛樂 [美國] (199?) (USA) (VHS)/(????) (USA) (video) (laserdisc) 
Park Circus [英國] (2008) (UK) (theatrical) (re-issue) 
Pioneer LDC [日本] (1993) (Japan) (video) (laserdisc)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日本] (2006) (Japan) (DVD)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德國] (1999) (Germany) (VHS)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日本] (1999) (Japan) (DVD)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美國] (1994) (USA) (VHS) 
Warner Home Vidéo [法國] (1996) (France) (VHS) 
Chapel Distribution (1997) (Australia) (theatrical) 
MGM Home Entertainment (Europe) Ltd. [英國] (2000) (UK) (DVD) 
MGM-International Dist. (2003) (USA) (theatrical) (re-release) 
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 [瑞典] (2004) (Sweden) (DVD)/(2009) (Sweden) (DVD) (Blu-ray) 
United Artists (1968) (Sweden) (theatrical) 
其他公司:
American Movie Classics (AMC) [美國] special thanks (as AMC) (2003 extended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Cantonri Moderni of Allessandroni [義大利] choir 
Cineteca Nazionale C.S.C special thanks (as Cineteca Nazionale, Italy) (2003 extended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Dolby Laboratories [美國] special thanks (2003 extended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Elios Film [義大利] interiors 
Eureka Edizioni Musicali music publishing 
Film Foundation, The special thanks (2003 extended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Hollywood Title [美國] end titles by (2003 extended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Intersound Inc. [美國] audio restoration and remastering services (2003 extended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Orchestra Cinefonica Italiana [義大利] orchestra 
Technicolor Rome special thanks (2003 extended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The Studios of International Recording [義大利] score recording facility 
Western Costume Co. [美國] costumes 

概述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李.范.克里夫和伊萊沃勒克分飾英文片名所指的好人、壞人和醜惡之人。三人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趁著政局混亂,打算謀奪一批屬於南方政府的財富,但每個人只知道一部分藏金的細節,必須聯合起來才可以取得全部的錢。起先只有“惡人”在追查線索,而“好人”與“醜人”之間的瓜葛和仇恨,更像是一出擷趣迭生的旁支故事,穿插在主線之間。然而,很快,兩條線索戲劇性的合併到一起,故事也便發展到了高潮。於是三人既互相利用又勾心鬥角,產生不少有趣的笑料和張力十足的戲劇性對峙。本片製作嚴謹,氣派十足,具有同類娛樂片所有吸引人的元素,主角的演出和顏尼歐莫利克奈的配樂均令人難忘。

瑟吉歐?萊昂內不愧為大師,3個鐘頭的片子,絲毫沒有停滯的節點。懸念和張力層出不窮,像燃放煙花的夜空一般,一個爆發接著一個爆發《黃金三鏢客》堪稱瑟吉歐?萊昂內電影的一座里程碑。他的敘事從此走向舒緩和深沉,在單純的表現西部游俠故事之餘,深沉的歷史感在不知不覺中感染著觀眾。

義大利人往往是外剛內柔的,瑟吉歐?萊昂內在本片中一次次表現美國南北戰爭的慘烈,絕不僅為了烘托影片的氣氛。世界陷於戰亂,三位主角卻為了一筆黃金,穿梭於對峙的兩個陣營之中,仿佛世外高人。這種逃避恰恰是種莫大的悲哀和反諷。當鏡頭緩慢的撫過廢墟上成堆的屍骨時,影片的節奏一下子變得舒緩而肅穆。這種情緒被一點點醞釀,直到片末伊斯特伍德把雨衣蓋在一個即將死去的傷兵身上,並給他抽最後一口雪茄時,達到了高潮……

劇情介紹: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義大利西部片宗師瑟吉歐·萊昂內執導的鏢客電影三部曲的完結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李·范·克里夫伊萊·沃勒克分飾英文片名所指的好人、壞人和醜惡之人。三人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趁著政局混亂,打算謀奪一批屬於南方政府的財富,但每個人只知道一部分藏金的細節,必須聯合起來才可以取得全部的錢。於是三人既互相利用又勾心鬥角,產生不少有趣的笑料和張力十足的戲劇性對峙。本片製作嚴謹,氣派十足,具有同類娛樂片所有吸引人的元素,主角的演出和顏尼歐莫利克奈的配樂均令人難忘.

克林伊斯威特在劇中飾演不多話的西部神槍手,人稱金髮小子;與另一個各地警方懸賞緝拿的墨西哥土匪杜克,為了賞金,二人相互串通;不料卻為了分贓引起爭執甚至引發殺機。直到在他們發現另一個藏有許多黃金的秘密,兩人只好繼續合作。此時正值南北戰爭期間,途中卻雙雙遭受北軍逮捕。軍隊將領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棍,無所不用其極的逼他們說出寶藏的秘密。終於,三人來到了藏金的地方,一場荒野西部大對決就此展開。

影片賞析

《黃金三鏢客》以三個人的尋寶經歷為線索,賦予濃郁的美國西部風情,穿插南北戰爭這一歷史事件,在幽默詼諧的電影語言中,濃墨重彩的描繪了一幅蒼涼大氣的美國西部畫卷。故事在幾個牛仔劍拔弩張的畫面中開始,然後鏡頭在荒涼的西部曠野,面露凶光的彪形大漢,吹著口哨的風旋起的塵土間來迴轉換。緩慢的拍攝節奏,扣人心懸的緊張氣氛,使影片開頭就充斥著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 

 隨著故事一點點展開,三個主角陸續出場,影片不但先入為主的給人物定型,並且分別冠以好人、壞人、小人的稱呼。這種對人性蓋棺定論式的手法在影片中極為少見。人所周知,最複雜莫過人性,在多數文學或影視作品中,往往以人性的複雜、多變為看點,並依此判定作品的優劣。而賽爾喬·萊翁卻反其道而行,足見他的自信和駕馭電影語言的能力已非同一般。 

該片的人物有些臉譜化,小人杜可相貌平平、笑容猥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且唯利是圖,一副標準的跳梁小丑相。在他的概念里唯利益為第一目的,他人的生命一文不值,他的所有言行也都是在權衡利益得失後並隨之改變。該片對杜可這種"利益型"小人的刻畫非常傳神,在得知好人知道金幣的下落後,面部表情瞬息轉變,態度判若兩人。此等毫無心計厚顏無恥的伎倆,唯有杜可這種燒殺搶掠拋婦棄子的真小人才做得出來。然而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當他特意來修道院看望哥哥時,兄弟倆卻是神盜殊途,從令人敬仰的哥哥口中知悉父母已亡故的訊息時,一臉的悔意正是他人性尚未徹底泯滅的鐵證。而當初為了尋求生路,哥哥棄家做了神父,弟弟無奈做了強盜,也正應了那句"不是我選擇了生活,是生活選擇了我"。沒有人願意自甘墮落,杜可已無從選擇,因為弱肉強食才是這片冷漠大西部的唯一邏輯。 

以好人定性的金髮小子顯然是善的代言人,他有著帥氣俊朗的外表,堅毅的性格,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不貪婪,他可以戲弄杜可,卻不會殺他,但對天使眼這樣的惡人卻毫不姑息,與壞人"天使眼"的黑白通吃截然相反。影片中對好人的刻畫也頗細膩到位,給戰場上快要死去的人披上衣服,讓那個軍官在炸毀大橋的爆炸聲中含笑死去等,這幾組殘酷中包含溫情的鏡頭,在對金髮小子的善給予讚美的同時,也鞭笞了戰爭的殘酷無情。 

 影片以善惡醜為主題來構建整個故事,在通過三者相互的較量、比較中突出內涵,畫面大氣而質樸,情節詼諧而跌宕,其中穿插美國南北戰爭這一歷史事件,使影片在輕鬆的觀感之餘,平添了一份歷史的凝重感,畫內畫外充斥著賽爾喬·萊翁一個智者的不羈與智慧。    

精彩劇照: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幕後花絮

·賽爾喬·萊翁稱片中的炸橋場景深受1927年默片《將軍號》的啟發。
·Sand Hill交火場景中的墓地由250名西班牙軍人耗時兩天修建而成。
·本片起初在挪威遭禁,15年後才得以上映。
·圖科、“天使眼”和蒲隆地尋找的2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795萬美元。
·拍攝過程中賽爾喬·萊翁和埃里·瓦拉赫選擇用法語交談。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鏢客三部曲”中始終穿的是同一件斗篷,而且從未清洗過。

影片段預告絮

 雖然《黃金三鏢客》在上映時候也被一些影評人所詬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電影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和肯定。在眾多的經典電影榜單中,《黃金三鏢客》都榜上有名。在《帝國》雜誌評選的500大經典電影中,《黃金三鏢客》名列第25位。在美國著名的爛番茄電影網站中,《黃金三鏢客》也是為數較少的幾部獲得極高分評價的影片之一,在IMDB網站評選的影史十大影片中,它是唯一一部"外國"電影。

2008年,韓國翻拍了《黃金三鏢客》,其中有很多的部分都是直接借鑑了1956版的內容。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鏢客三部曲"中始終穿的是同一件斗篷,而且從未清洗過。

《黃金三鏢客》當年在美國上映時剪掉了十幾分鐘的戲碼。2002年,義大利Cineteca Nazionale修復了全長的拷貝,並由米高梅和Triage公司合作引進到美國,這個179分鐘的版本不僅於2003年在美國院線進行了重映,還於次年推出了雙碟收藏版DVD。

精彩評論

賽爾喬·萊翁的不朽名作。 
——BBC4 

萊翁將自己的想像生動的展現在大銀幕上,這就是藝術。 
——《芝加哥太陽報》 

一部完美至極的義大利西部片。 
——eFilmCritic.com 

幕後製作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義大利名為《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是1966年出品的一部義大利史詩風格的西部片,導演是賽爾喬•萊翁 (Sergio Leone) 

 三位主演分別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李•范•克里夫 (Lee Van Cleef)和埃里•瓦拉赫 (Eli Wallach) 電影中經典的配樂是由著名的配樂大師艾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擔任作曲。這部電影也是鏢客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之前的兩部分別是1964年的《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1965年的《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

鏢客三部曲

《鏢客三部曲》是萊翁導演拍攝的具有義大利風格的西部片。西部片作為一種電影類型深受美國觀眾的歡迎,它的深層象徵在於對美國西部開拓史的神化,以此反映美國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傾向,它描繪的是一個沒有法律只有槍炮、沒有秩序只有強權的西部社會。雖然鏢客三部曲勾畫的是一個蒼涼、狂野、孤獨的西部,裡面的人物也多狡詐殘忍,但三部曲的主題也稍有不同,第一部側重彰顯正義,第二表現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第三部則演繹主人公之間的鬥智鬥勇。尤以終結曲《黃金三鏢客》最為出彩。

《黃金三鏢客》諷刺了南北雙方為爭奪一座毫無意義的橋而進行的慘烈的戰爭,卻以一種嚴肅的態度描寫了三個牛仔,或者土匪,搶奪寶藏的過程。雖然三人分別被稱做好人、壞人和醜陋之人,但三人的目的卻是完全相同的。好人雖然最後沒有殺死醜陋之人,但他仍然獲得勝利的伎倆也不登大雅之堂。壞人雖然濫殺無辜但還算誠實守信。而醜陋之人雖然見風使舵,卻是出於被生活所迫的無奈。《黃金三鏢客》卻又不同於其他兩部鏢客電影,情節略微緩慢但又毫不拖沓,為了展現對於時間的控制能力,萊翁導演不惜用16秒拍攝一隻狗橫穿鏡頭。

終結“鏢客三部曲”

在《黃昏雙鏢客》取得成功之後,聯美電影公司上層主管決定與編劇盧西亞諾·文森佐尼繼續簽約醞釀下一部電影。當時文森佐尼、製作人埃爾博托·格里莫迪和導演賽爾喬·萊翁對新片毫無頭緒,後來文森佐尼提出了讓三位主人公尋找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寶藏的想法。聯美同意文森佐尼的提議,但希望知道拍攝預算的確切金額。文森佐尼和格里莫迪與聯美達成了100萬美元的投資協定,後者將預先支付其中的50萬,並給予二人義大利海外票房收入的一半,最終,影片拍攝預算攀升至130萬。 

作為一名視角獨特的歷史愛好者,萊翁希望通過影片故事展現出美國南北戰爭的荒謬,他說:“我知道有12萬人死在安德森維爾的邦聯監獄裡,可北方的聯邦軍事監獄卻鮮為人知,你聽到的永遠都是戰敗方的可恥行為,而戰勝方的醜行卻秘而不宣。”片中蒲隆地和圖科被囚禁的拜特維爾監獄就基於安德森維爾的鋼雕設計而成,而且很多鏡頭的拍攝靈感都源於攝影大師馬修·布雷迪(Mathew Brady)的檔案照片。 

雖然萊翁將文森佐尼的想法融入了影片劇本,但文森佐尼仍推薦喜劇編劇搭檔艾根諾爾·因克魯西和富里奧·斯卡派利參與編寫劇本,結果萊翁對兩人的加盟反感至極,他說:“我無法使用他們寫出的任何東西,這是我人生中最惡劣的騙局!”實際上,劇本終稿僅採納了兩人的一句話。 

文森佐尼僅用11天便完成了影片劇本,可由於與萊翁關係緊張,文森佐尼很快決定退出。為了說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繼續出演本片,萊翁曾和妻子特地前往加州遊說,兩天后,伊斯特伍德同意擔綱出演,但片酬高達25萬美元外加北美地區票房贏利的10%,雖說萊翁心懷不滿,但還是忍痛簽約。查爾斯·布朗森是扮演“天使眼”的最初人選,但他因簽約《十二金剛》而無暇抽身,無奈之下,萊翁選擇了曾出演過《黃昏雙鏢客》的李·范·克里夫。另外,萊翁原本希望讓吉昂·馬利亞·沃隆特扮演圖科,可考慮到這個角色需要演員具有喜劇天賦,萊翁最終選定了出演過《西部開拓史》的埃里·瓦拉赫。 

製作過程

在《黃昏雙鏢客》大獲成功之後製片方找到了該部電影的編劇文森佐尼(Vincenzoni),希望與他合作。當時萊翁導演還沒有下一步的拍攝計畫,所以當文森佐尼向他提到《黃金三鏢客》的故事創意時,萊翁非常的感興趣。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趁著政局混亂,打算謀奪一批屬於南方政府的財富,但每個人只知道一部分藏金的細節,必須聯合起來才可以取得全部的錢。

雖然萊翁導演一開始非常喜歡文森佐尼所提出的故事大綱,但他們的關係在影片開拍後卻逐漸變得緊張起來,文森佐尼仍推薦喜劇編劇搭檔艾根諾爾o因克魯西和富里奧o斯卡派利參與編寫劇本,結果萊翁對兩人的加盟反感至極,他說:"我無法使用他們寫出的任何東西,這是我人生中最惡劣的騙局!"實際上,劇本終稿僅採納了兩人的一句話。文森佐尼用了11天完成了基本的劇本後就離開了《黃金三鏢客》的劇組,電影中三個主人公的角色性格特點在導演萊翁的身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對應。  

導演萊翁想在電影中極力去展現戰爭的荒謬性,萊翁說:"我知道有12萬人死在安德森維爾的邦聯監獄裡,可北方的聯邦軍事監獄卻鮮為人知,你聽到的永遠都是戰敗方的可恥行為,而戰勝方的醜行卻秘而不宣,這是非常荒謬的。"

《黃金三鏢客》共花費了一百三十多萬美元的製作費用。在拍攝時劇組得到了西班牙弗朗哥政府的大力協助,有近1500名西班牙的軍人為影片充當了民眾演員。據伊斯特伍德回憶說:"如果我們拍攝的是一個關於西班牙或西班牙人的故事,那么政府會處處限制我們,但一聽說我們拍攝的是發生在美國的西部牛仔的故事,西班牙政府就什麼都不管了。" 

在自傳中,瓦拉赫曾經抱怨過,雖然萊翁導演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導演,但他對於演員的人身安全並不是十分的在意。在拍攝《黃金三鏢客》的過程中,瓦拉赫可謂多次涉險,險些喪命。第一次他差點兒被毒死,因為劇組的技術人員把一瓶酸性也特無意間放在了瓦拉赫的飲用水旁邊,瓦拉赫不小心喝了一口險些中毒。第二次遇險是在拍攝一個騎馬的場景中,瓦拉赫被全身捆綁的放在馬上,但由於馬受到了驚嚇所以它帶著不能移動的瓦拉赫狂奔出1英里多,如果瓦拉赫從馬上摔下來,那後果將不堪構想。第三次是跳車後用列車車輪軋斷鎖鏈的場景,瓦拉赫和劇組人員都沒意識到列車車梯會伸出車廂一英尺,當時他如果稍一抬頭,就可能身首異處。

電影中出現的被炸毀的橋在拍攝中被重建過兩次,按理說要拍攝這樣大規模的爆炸場景需要每一個細節都準確無誤,但當時負責攝像的義大利攝影師向負責爆炸的西班牙軍隊負責人傳送信號,意思是他已經準備好了,可以開始拍攝,但西班牙的負責人誤會了攝影師的意思,他以為攝影師是下達了馬上拍攝的指令,結果這次的爆炸並沒有被拍攝下來,幸好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所以被炸毀的大橋只能再次由西班牙的工人們重新搭建進行第二次的拍攝。賽爾喬o萊翁稱片中的炸橋場景深受1927年默片《將軍號》的啟發。

三部曲的配樂延續了統一的風格。可以說,是莫里康內成就了萊翁導演大師級的地位。片頭出現的主題音樂不時貫穿在各個片段,簡單的兩段旋律卻被小號、口哨乃至人聲製造出不同聲效。口哨音樂一直是美式西部電影音樂常見的民謠表現型態,帶著西部濃郁的空曠與遼闊的感覺,一波高過一波的聲勢顯得喧譁而不紛亂。而在講述戰爭的場景里,低沉的木管與柔和的鋼琴彼此綴合,配樂的沉鬱舒緩儼然成了輕聲的哀嘆,牽引著鏡頭緩緩地推向士兵倒伏的遠方。影象與音樂的默契融合是《黃金三鏢客》成為經典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黃金三鏢客》於1966年12月15日在義大利上映,1967年12月23日在美國上映,精彩的情節和高超的表演為《黃金三鏢客》贏得了600多萬的超高票房,但也有一些觀眾對於影片中的暴力情節頗有微詞。導演萊翁解釋說:"在我的影片中所出現的血腥和殺戮,是一種被誇張和放大的暴力展示,因為在我的心目中,西部就是一個充滿暴力魅力的土地,而西部牛仔們都是一些直接而又充滿力量的男人。我希望在自己的電影中可以將這種風格表現到極致。"萊翁復興西部片的努力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而《黃金三鏢客》也被認為是歐洲電影中最好的西部片,著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稱《黃金三鏢客》是他看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

萊翁與伊斯特伍德

1964年賽爾喬•萊翁把黑澤明的《大鏢客》改編為《荒野大鏢客》,開創了義大利西部片熱潮。《鏢客三部曲》成功後,萊翁應邀到好萊塢拍片,但並不成功。雖然一生中只拍攝了7部作品,但萊翁對於之後的眾多導演和他們的電影風格都產生了深厚的影響。這其中就包括吳宇森和昆汀•塔倫蒂諾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更是因主演他的義大利西部片而走紅。但是在中國內地,萊翁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他的《美國往事》,其中所展現的兄弟之間的感情讓中國觀眾非常感動。

為了說服克林特o伊斯特伍德繼續出演本片,萊翁曾和妻子特地前往加州遊說,兩天后,伊斯特伍德同意擔綱出演,但片酬高達25萬美元外加北美地區票房贏利的10%,雖說萊翁心懷不滿,但還是忍痛簽約。雖然克林特o伊斯特伍德是片中片酬最高的演員,但出鏡率最高的是埃里o瓦拉赫。

《黃金三鏢客》中雲集了來自來自世界各地的演職人員,他們在拍攝中都是用自己的母語,三位主演都是用英語來表演,所以在義大利上映時,義大利演員為他們配音。而在美國上映時,劇中說義大利語的演員都配上了英語。由於萊翁在拍攝時很少使用同期聲,所以影片的配音痕跡非常明顯,甚至沒有一句對白與口型完全吻合。在之前的合作中,導演萊翁與伊斯特伍德的關係就非常緊張,這種情況在《黃金三鏢客》中並沒有得到緩解,電影在美國上映前,導演要求演員們為自己所飾演的角色重新錄製聲音,而演員們拿到的劇本卻和拍攝時的劇本有所不同,這讓伊斯特伍德非常的氣憤,他堅持用原來拍攝的內容來進行配音。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本身就是好萊塢的一個傳奇。他入行超過四十年,是影史上作品最豐富的演員兼導演。他主演電影超過40部,執導20多部作品,1995年伊斯特伍德榮獲奧斯卡獎特殊榮譽獎。 克林特於1993年以新西部經典《殺無赦》一片入圍九項大獎,並最終獲得其中的四項。 他於2005年憑藉《百萬寶貝》榮獲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還為女主角希拉蕊•斯萬克再次贏得了一個奧斯卡影后獎盃。2006年他推出戰爭題材的兩部影片《父輩的旗幟》和《硫磺島來信》,分別從美方和日方來描繪這場激戰。2008年他又導演了懷舊風格的影片《調包嬰兒》,女主角由安吉麗娜•朱莉擔當。同年他還自導自演了水準頗高的影片《老爺車》,堪稱老當益壯的範本。

關於拍攝

影片在西班牙拍攝期間得到了佛朗哥政權的大力協助,有1500名當地軍人以臨時演員的身份參加了影片拍攝。伊斯特伍德回憶說:“如果影片故事有關西班牙和西班牙人,他們會非常在意,所以他們會仔細審查影片劇本,我們拍攝的是一部西部片,影片故事發生在美國西南部或墨西哥,這些地點與西班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自然會格外關注。” 

瓦拉赫的拍攝經歷可謂險象環生,他先是因誤飲了擺在蘇打水旁邊的強酸而險些中毒,又在絞刑場景中被驚馬帶出一英里,而且馬背上的他一直被反綁著雙手,第三次是跳車後用列車車輪軋斷鎖鏈的場景,瓦拉赫和劇組人員都沒意識到列車車梯會伸出車廂一英尺,當時他如果稍一抬頭,就可能身首異處。心有餘悸的瓦拉赫後來在他的自傳中曾抱怨萊翁缺乏安全意識。 

片中的橋由西班牙工兵修建而成,由於負責指揮的西班牙軍官將攝影師準備就緒的口令誤當作開始,所以橋體被提前引爆,萬幸的是,沒人在意外中受傷。為重拍這段場景,西班牙軍隊又重建了橋樑,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橋不是一件道具,它厚重而堅固,需要高爆炸藥才能炸毀。 

由於萊翁在拍攝時很少使用同期聲,所以影片的配音痕跡非常明顯,甚至沒有一句對白與口型完全吻合。雖然這種拙劣效果在現在看來實在差強人意,可在當時卻難以避免。因為萊翁喜歡在拍攝現場播放埃尼奧·莫里康內的音樂,以讓演員進入狀態,而且英語水平有限的萊翁更注重影像,而並非對白,還有當時的錄音技術還難以過濾掉萊翁經常拍攝的遠景鏡頭中的雜音。片中的所有對白都在後期製作中錄製完成,在此期間,伊斯特伍德與萊翁再度陷入僵持狀態,在為美國版本配音時,兩人的關係更是每況愈下,因為伊斯特伍德拿到的劇本與影片拍攝時的有所不同,他拒絕念出新劇本中的台詞。 

穿幫鏡頭

當圖科和蒲隆地在橋下時,有一輛汽車穿過背景中的樹林。 
當“天使眼”第一次走進史蒂文斯的住所時,左側背景中出現了一座電塔。 

片中有人往火藥槍中裝填子彈,可當時的手槍還不能使用子彈。

影片評析

《黃金三鏢客》 《黃金三鏢客》

 義大利西部片宗師瑟吉歐·萊昂內執導的鏢客電影三部曲的完結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李·范·克里夫和伊萊·沃勒克分飾英文片名所指的好人、壞人和醜惡之人。三人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趁著政局混亂,打算謀奪一批屬於南方政府的財富,但每個人只知道一部分藏金的細節,必須聯合起來才可以取得全部的錢。 

於是三人既互相利用又勾心鬥角,產生不少有趣的笑料和張力十足的戲劇性對峙。本片製作嚴謹,氣派十足,具有同類娛樂片所有吸引人的元素,主角的演出和顏尼歐莫利克奈的配樂均令人難忘。 

這是『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1964)、黃昏雙鏢客(1965)、黃金三鏢客(1966)』的終曲,也是薩吉歐里昂西部作品中,被後世公認成就最高的電影。『鏢客三部曲』非但讓原本死寂的西部電影重新復活(西部片始自1903年『火車大劫案』);把年已34、終日碌碌的克林伊斯威特捧紅;讓同班同學顏尼歐莫瑞克奈變成舉世聞名的配樂大師。導演更創下許多先例,包括發展出所謂『通心麵西部片』(意式西部片);主角非好人,甚至不是帥哥;對話精簡,運用大量動作特寫蘊釀氣氛;而黃沙、落日、身影、口哨更成為西部片的代表。 

當然,意式西部片還有許多傳奇,開山祖師薩吉歐里昂是義大利人,拍片地點是西班牙,而原本計畫是要拍給義大利人看,沒想到引起美國觀眾狂熱迴響。而他三部曲之一『荒野大鏢客』,非但是處女成名作,其實更是黑澤明的『大鏢客』的『西部版』,根本就是臨摩之作! 

雖然全片加長後長達三小時,且西部片無法像東方武術,可發展出精彩的打鬥場面,槍戰全在一瞬間解決,於是整體氣氛的掌握、劇情及對人性的描寫,就成為成功西部片必備的要素。本片三個小時中,透過好人、壞人與醜鬼反射出來的人性,以及幾場重要經典戲,均不是後來那些『大打一場、主角永不受傷』的動作片,或者只重打鬥毫無內容的電影可比擬。這是是近40年後,本片仍能名列影史前30名內的原因,值得推薦與收藏。 

《善惡醜》——陽光下快樂決鬥的遊俠 

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西部,有三個等火車的快槍手。其中一位人稱“善”的無名客,嘴裡永遠叼著半根雪茄,能在百碼開外一槍射斷絞死犯人用的繩子(當然,偶爾也得放兩槍);還有一位綽號“天使眼”的惡徒,他的小鬍子很酷,但他的槍法更酷,只要給錢,“殺一個人好簡單”;最後一位名字很長,叫Tuco什麼的,意思是“毛茸茸的野兔子”,不僅人長的醜,而且惡貫滿盈,其身價一度被炒到3000美元,這個人在絞刑架上站過了好幾趟,但竟然能活到今天,可見也非浪得虛名。 

就是這三個人,在等車。

他們要去哪裡,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一個綽號“the man”的人,把他們放倒了。 

塞爾齊奧·萊翁想為“美元三部曲”做個了結,所以也打算讓善惡醜這三位主角在第四部戲的第一幕中一同歸去,但遺憾的是,《西部往事》的這段假想開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那個扮演“善”的傢伙拒絕了這么浪漫的死法。 

何苦呢?何必呢?他不再是“無名客”了,他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其實我想說的是《善惡醜》(或者《獨行俠決鬥地獄門》),在看過《西部往事》之前,我還不敢妄稱這是最棒的西部片。好在兄弟倆師出同門,於是我可以放心的宣稱:塞爾齊奧·萊翁,是最偉大的(義大利)西部片導演。所謂義大利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s),就是由一位義大利導演,兩三個美國影星,一打以上的外籍演員,為了迎合本土需求,在廣袤的歐洲土地上(比如西班牙)拍攝的美國式西部片。其另類之處在於,片中人物決不會像約翰·韋恩的傳統西部片那么善惡分明——好人頭上的帽子永遠是白的,壞人頭上的帽子永遠是黑的。這樣的價值判斷,小白兔也會做:母兔子好,大灰狼壞——而是沾染了“黑色電影”的脾性,反英雄,非主流,反烏托邦,顛覆傳統。每個人都有一點點壞。按萊翁的說法就是:我非常欽佩這位偉大的樂天派,約翰·福特,他天真浪漫的足以拍“灰姑娘”了……由於他的歐洲血統,一位純良的愛爾蘭人,他總是從基督徒的角度看問題,主角們永遠展望著光明豐饒的未來,而在我眼中的西方歷史卻是實實在在的暴力對暴力的征服。 當然,一部稱職的義大利西部片還要加上萊翁的標誌性手法:大特寫,深焦,時間感,無比搶耳的主題音樂。 

塞爾齊奧·萊翁是給義大利西部片定型的人。從1964到1966年之間,他拍攝了著名的“美元三部曲”,分別是:《為了幾塊錢》(A Fistful of Dollars)、《為了更多的錢》(For a Few Dollars More)和這部《善惡醜》(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從中不難看出,早期的萊翁是一個跟錢較勁的人,三部曲的中心故事都是圍繞“奪寶奇兵”展開的。這之後的萊翁就不一樣了,變得日趨成熟,沉穩,老辣,鄉愁。比如《西部往事》,《革命往事》,《美國往事》。 

提起錢,《為了幾塊錢》的預算是20萬美元,正好是《善惡醜》中聯邦政府秘藏的金幣數目,而那時的伊斯特伍德還只拿一萬五千美元的片酬;等到了《善惡醜》,預算已經驟增到120萬美元,此時的伊斯特伍德也水漲船高,拿到了25萬美元的片酬和不知道百分之幾的分成。要知道,在60年代,把一百萬美元扔給一個義大利人拍西部片,是多么的豪氣乾雲。當然,萊翁也絕不是省油的燈,片中一段美國內戰期間的兩軍對攻被他拍得氣勢恢宏,頗有我國革命電影《大決戰》等主旋律的浩大聲勢。再比如,萊翁還雇了一支500多人的工程隊,花了六周時間豎起一座大橋,外加一座300英尺高的水壩造了一條人工河,這一切僅僅是為了片中的兩個牛仔把它炸掉,對付這種談笑間大橋灰飛煙滅的場面,萊翁不得不架設八台攝影機捕捉那一瞬間。關於製片商對這位傳奇導演的無比信任,有一個八卦是這樣的,據他的兒子和西部片專家Frayling教授(著有《從卡爾梅到塞爾齊奧萊翁--義大利西部片》)說,萊翁計畫的最後一部作品乃二戰中的列寧格勒,當時他的腦海里只有粗略的故事大綱和一段六分鐘的逐幀分鏡頭劇本,但是——罪過罪過——老傢伙就是憑著這么一丁點東西,竟然籌到了個,十,百,千,萬...一億美元!!!而其中半數來自蘇聯政府!!!此八卦雖未必可信,但也足見外界甘為萊翁燒錢的信心。 

如今,“善惡醜”這個片名已經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一樣被人用爛了,至於為什麼拍這部片子,為什麼叫這個名字,萊翁是這么說的:“善惡醜同前兩部片子差不多,這次是三個人物的一次尋寶。但使我感興趣的,一是把善/惡/醜這幾個形容詞非神秘化,一是展現戰爭的荒謬。善,惡,醜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點罪惡,一點醜陋,一點善良。有些人看上去很醜,但當我們更好的了解他們時,就會發現這些人更有價值……至於片中人物遭遇的美國內戰,在我看來一無是處,愚蠢至極:絕沒有什麼‘進步動機’……我拍北方軍隊的戰俘營時,部分想到的是納粹的集中營和那些猶太樂隊(用來掩飾犯人受虐時的慘叫——譯者著)……美國佬總是把西部描繪的浪漫過頭——主人一吹口哨駿馬就飛馳而來.他們從不嚴肅的對待西部,就像我們義大利人從未嚴肅的面對古羅馬……也許對此最認真的探討出自庫布里克的斯巴達克思:其他電影都是紙上談兵的神話。正是這種表面上的膚淺擊中了我,吸引著我……” 

詼諧幽默,舉重若輕,或許也正是這種表面上的膚淺擊中了我,吸引著我。萊翁只不過偶爾露出一點諷刺,一點溫情。政治是不重要的,藍軍的衣服粘滿灰塵就成了白軍,一座兩軍相爭的大橋在統帥奄奄一息的夢想中被炸掉;而那個Tuco,剛剛與做神甫的哥哥打了一架,剛剛抹去眼淚上了馬車,就開始無比驕傲的對Blondie說起哥哥是如何希望他留在那裡。知曉一切的Blondie一言不發,只是遞給他嘴裡的半根雪茄。Tuco吸了一口,慢慢的,露出快樂的笑容。於是Ennio Morricone的主題音樂響起,我知道,他們又滿懷希望,重新出發。 

這種比大西部還豁達的快樂胸懷自始至終陪伴著我,即使是在那些兇險叢生的時刻。比如開頭的十分鐘,結尾的十分鐘,以及中間的140分鐘。 

有些好事之徒歷數了本片的不足,尤其是史實上的紕漏,比如故事發生在美國南部怎么會出現大沙漠呢?比如用來炸橋的炸藥是諾貝爾在1867年發明的,那會美國內戰已經結束兩年了;比如左輪手槍的子彈筒也不是那會有的呀;再比如tuco用一把柯爾特式自動手槍,一把雷明頓,一把史密斯和一把維森組裝的超級手槍,也是不可能的嘛! 

是啊,這些小失誤構成了全片唯一的瑕疵。 

萊翁在25年的導演生涯中,只執導了10部影片,八部在IMDB上的評分超過7.0,其中更有五部榮登Top 250榜單,《善惡醜》又是其中排名最高的一部(第四),超過萬人投票,總分9.0。 

現在我要說說這三位演員,是他們使這部影片不朽

善:

伊斯特伍德一生的成功幾乎都建立在“無名客”這個角色上,他那套著名的“Dirty Harry”簡直就是無名客的翻版,1992年的大作《不可饒恕》更是指名道姓獻給萊翁。但命運就是這樣充滿戲劇性,萊翁最初意屬的理想人選本不是他,而是亨利·方達。

那時的伊斯特伍德只不過是個在CBS的電視劇集《Rawhide》中磨了四年還沒出頭的小伙子,“他一言不發,但是很會上馬,走起路來有點疲勞順從的勁兒...但他又很老練,有點狡猾。我想讓他看上去更有男子氣,像個硬漢,還得有點老——通過鬍鬚,短披,雪茄。我去找他的時候,他這輩子還從沒抽過一根煙,這真是問題,讓一個不會抽菸的人隨時叼著雪茄……在開拍第二部電影之前,他對我說‘聽著老塞,你讓我乾什麼都行,除了抽菸!’——當然,那是不可能的,角色要求嘛!”“真實生活中的克林特很遲緩,平靜,像只貓。拍戲的時候一完成分內的工作,就立刻坐到角落裡睡著,直到下一場。” 

拍完善惡醜的當年,伊斯特伍德就帶著25萬美元的片酬和CBS給他的11萬9千美元的遣散費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Malpaso,從此走上西部浪子的不歸路。 

惡: 

扮演惡徒“天使眼”的Lee Van Cleef,他演過的電影有一百零一部。他的大半生都在打鬥中度過,出演最多的是諸如《忍者宗師》,《李小龍和功夫狂》這樣的功夫片。然而他的第一次亮相是在《正午》。他的右手天生畸形,中指少了最後一個關節,也許這才是他在《善惡醜》的決鬥中喪命的原因。 

他同萊翁一樣死於1989年,也同萊翁一樣死於心臟病,只不過他晚了8個月。

醜:

三個主角中,我要把最多的敬意獻給扮演tuco的Eli Wallach,這個在《教父》第三集中背信棄義的黑手黨徒,這個參加過二戰的百老匯明星。為了拍火車軋斷手銬的一場戲他險些送命,離火車最近時的只有六英寸,只是一點下意識的移動才救了他。而影片結尾他在墓地中的奔跑是我見過的最動人的場面,那種無與倫比的幸福暈眩和徹底自由的狂喜,甚至比《2001太空漫遊》中拋到半空的蒙太奇還令我顫慄。這時我才有機會敘述一下Ennio Morricone的音樂,但我最好還是閉嘴,因為有一種力量是如此超越了語言的卑微。

我認為,在那個烈日灼人的圓形墓場,在那個埋藏著傳說中的寶藏的眾神花園,是三個快樂決鬥的海盜,或者遊俠。他們各懷鬼胎,眼神遊移,汗珠滴落,槍人合一,仿佛誰都不知道,三把槍中的一把,竟是空的。 

獲獎情況

桂冠獎  1968
 Action Performance (提名)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相關影評

《黃金三鏢客》為義大利西部電影大師塞爾喬·萊昂內“鏢客三部曲”系列影片中,最出色的一部。導演萊昂內在國外影評人士的口中被貫以義大利西部影片的鼻祖,在影迷們心中地位崇高,儘管他本人予以否認,但在觀眾們的眼中,這位義大利導演那詩史般厚重的美國西部影片的影像風格匠心獨具、自成一體,同時也秉承了傳統西部影片的精髓內質。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本土的西部影片已呈現低迷而僵硬老化的頹勢,萊昂內的“鏢客三部曲”影片系列響亮地橫空出世,宛如春雷乍響,影迷們從一位義大利導演的影像世界中看到了一個全新的“牛仔、土匪、亂世英雄”時代的誕生:

影片故事的背景與地點不局限於當時美國西部文化及歷史的格局設定,屬於顛覆與突破性的故事題材,是對美國本土西部影片所宣揚的道義精神的一種諷刺與反思;而就拍攝手法上來講,萊昂內最善長於在影片中將人物的面部或是肢體的細節特寫進行戲劇化處理、中遠景鏡頭的攝入取景、多處精湛利落的影像蒙太奇的鏡頭剪輯與組接,導演這一切深具魅力的影像表現方式與重塑西部人物形象的獨特視野與傳統西部影片的主題元素相雜揉,將一個個野性到極點的西部反英雄們的形象魅力四射地林立在銀幕上,更將影迷們的心緊緊攥住,仿若跟著劇中的人物們一起經歷了一次神奇刺激的西部夢想之旅。 

本片的主題很明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這個時局動盪的江湖生物鏈里,導演設定出三個性格迥異但卻為著一個20萬美金的橫財上有著共同目標的人物們,他們之間的利益糾葛與亦敵亦友又機關算盡的微妙關係,在劇中三人相互間都著精彩又酣暢淋漓的對手戲,不乏詼諧幽默又意味深長的情節安插,時而又留露豪情萬丈、義薄雲天的男子漢氣概,讓整部影片充斥著硬朗的雄性氣場,更讓劇情生動緊密又流暢無比。這三位人物的出場可謂讓人印象深刻:每位人物的出現都在一個既定的生存環境下突然定格一下畫面再配以解說文字,剎時讓觀眾對他們個性鮮明的形象接受於心。 

影片的別名《善惡醜》,就是三位人物被賦予的角色形象定義。不過,他們的出場次序是按片名的反向順序來的,既:小人:杜可(埃里·瓦拉赫)——惡人:天使眼(李·范·克里夫)——好人:金髮小子布蘭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影片的結局,又將三人的形象按同樣的方式詮釋了一次,三人的最終結局各不相同,應果報應因每個角色背負的形象與性格而定義,十足的戲劇化效果,但善最終能夠抑制惡,這是不變的人性法則,更滿足了人們心中對於結局圓滿的期待,劇情首尾呼應,給觀眾們留下一個值得回味與思考的空間。可以說,片中每位人物的形象都有難以言喻的個性魅力,這種角色的吸引力並不是因為完美的性格與強悍的力量所造成,恰恰是因為形象與性格誇大的逼真與人性善惡界線的模稜兩可而讓人過目難忘:不管是“小人”杜可的老奸巨滑、滿嘴污穢與下流鄙俗,亦或是“惡人”天使眼冷酷、不動聲色面孔下的貪婪之心,和“好人”金髮小子大智若愚的木納豪傑形象,都讓觀眾們欣賞不已。 

影片故事背景是在美國南北內戰的年代。三人其實皆非正義人士,好人與壞人之分,在當時戰亂求生存的年代,正義與邪惡劃分的界限也是模糊的:利益至上、時勢造人物,全部都是些識時務的投機者而已。這也是導演萊昂內西部影片人物形象布置的特點:不受法律束縛,無政府主義,自由行走於亂世江湖之中。影片處處瀰漫著南北戰爭後給人們遺留下來的難以癒合的傷痛,而三位男主角遊走於南北軍兩陣營之間,時刻變換自己的政治立場,務求得到最佳生存與利益的機會,這正是對於戰亂的一種反思與諷刺。在這種政局混亂的時勢下,三位人物的出現,尤為反襯出西部年代中那些亂世梟雄身上的剽悍、無賴、痞氣又亦正亦邪的個性來。

導演萊昂內在影片中深具魅力的影像表達方式。遠景鏡頭的運用:西部荒漠的塵土瀰漫與人物天馬行空的遠騎萬里,完美烘托出美國西部史詩的恢弘氣勢。影像蒙太奇的運用,也有多處展現。其中有一組對比式鏡頭:成為南方軍隊中士的天使眼,讓手下折磨杜可逼供藏金的地點,杜可表情痛苦;另一個鏡頭則是外邊軍隊響起優美的小提琴曲;這兩組鏡頭意境反差之大,畫面內容產生了強烈的對比,非常有力度地增加了劇情的表現力。面部與肢體的特寫鏡頭出現頻繁,在影片的結局,三人終於要為個自利益來一場殊死爭爭戰,這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我當時在看的時候,幾乎是屏住呼吸、緊張地面部猙獰。導演在三人相互揣測對方行動的眼睛與時刻要抽搶的手與緊張走形的面部做鏡頭閃切,切換速度越發加快,這種沉默的對峙,壓抑人心;運用遠景鏡頭將三人的站位姿勢來表現出一種劍拔弩張、隨時爆發決鬥的激烈緊繃的氣氛。 

義大利著名的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在劇中的配樂。大師的經典西部電影配樂是影片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口琴、口哨及小號的相互伴奏,洋溢著野性與桀驁不遜,甚至是玩世不恭。鏢客系列影片中的獨創配樂,奠定了莫里康今後的電影配樂風格,更成為西部影片標誌性的配樂。在本片中這種風格輕鬆、詼諧的曲調,一次次巧妙地推動著劇情走向跌宕起伏的動人時刻,更起到帶動觀眾們對劇情感同身受的作用。 
 

推薦一批好看的西部片

本任務推薦一批經典西部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