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黃埔軍校

獨山黃埔軍校為黃埔軍校第四分校,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訓部指令招收海外青年學生的定點軍事院校。始建於1927年,原址在廣州燕塘,前身為陳濟棠創建的燕塘幹部學校。1945年夏該校奉命裁撤.共辦了第17、18、19期.該分校從1936年到1945年共畢業學員25212人。

簡介

獨山黃埔軍校為黃埔軍校第四分校,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訓部指令招收海外青年學生的定點軍事院校。始建於1927年,原址在廣州燕塘,前身為陳濟棠創建的燕塘幹部學校。

1936年夏,余漢謀投靠南京國民政府取代陳濟棠,蔣介石陳誠陳芝馨接收燕塘軍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廣州分校,蔣介石兼任校長,陳誠兼主任,陳芝馨為副主任(後升任主任)。

1936年冬,第四路軍的軍官總隊共4個大隊約1000餘人,編入該校,以陳克球為總隊長,辦了兩期後改為補習總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機轟炸廣州,校部遷往白雲山,學生總隊遷往龍眼洞上、下元崗,軍官總隊遷往肇慶,校內只留守衛兵1個排。

1937年12月,全校遷往德慶。遷校後已不能正常進行教學和訓練。廣州淪陷後,由韓漢英(海南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任主任,又招收新生1500名,並將廣州分校改為第四分校。

1938年夏又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四分校,由韓漢英任主任,謝嬰白為副主任。唱的是黃埔軍校校歌,只是改動幾個字,校訓則是汪精衛親筆書寫的“智深勇沉”四個大字。

1938年由德慶舉校官兵家屬7000餘人遷至宜山縣境內辦學,進行上課訓練。

1940年2月初,黃埔軍校第四分校由廣西省宜山縣遷至貴州獨山。校部設在城東北5公里的銅鼓井,(傳說漢時一位將領進攻蠻人時,在此丟下一個銅鼓,後來有人打井挖出,因而將此地取名銅鼓井)。距盟軍飛機場約3公里。韓漢英任分校校長,政治部主任余博倫。在五里橋和抹馬(今望城中學)各設一個總部;基長鎮(今基長中學)設第二十三總部,陳家炳(廣東人)任總隊長。(大隊長鬍皓魂上校、中隊長黃所衡中校、區隊長柯桂芳上尉)

1940年秋初,四分校十七期二十三總隊舉行開學典禮,主任韓漢英中將總隊長陳家炳少將先後講話,盛讚同學經得起行軍、建校等嚴峻考驗,希望努力學習,成為抗日救國的中堅力量。(此前已有少數意成薄弱者自動退學)。

1944年12月2日,日軍進入獨山縣城發生了震驚中外的黔南事變。日本侵略軍進入獨山縣城後就大肆燒殺搶奪,居民逃散四鄉。使文化名城付之一炬,獨山黃埔軍校亦不能倖免。日軍撤走後大火燒了七天七夜。

1945年夏該校奉命裁撤。

其它

軍校有4個分科:無線電通訊科、炮兵科、工程兵科、步兵科。共辦了第17、18、19期.該分校從1936年到1945年共畢業學員2521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