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校歌

黃埔軍校校歌

黃埔軍校曾先後制定過兩首校歌。 第一首校歌《陸軍軍官黨校校歌》,制定於1924年。第二首校歌《中央軍事政治黨校校歌》,制定於1926年。“三民主義歌”的歌詞,是孫中山等最初為黃埔軍校撰寫的訓詞。其曲調是在1928年國民黨北伐成功、名義上統一中國後,方由程懋筠編出,故並非黃埔校歌。(該歌后成為國民黨黨歌、中華民國國歌)

基本信息

軍校校歌

在廣州黃埔軍校校址內,立著一塊“陸軍軍官學校校歌”的石碑,這塊碑立於1927年6月16日,歌詞作者為陳祖康,曲作者為林慶梧。歌詞全文如下: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預備作奮鬥的先鋒。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的民眾,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陳祖康,福建漳平人,1901年生,1919年秋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參加中國少年共產黨,1924年6月轉為中共黨員。1924年獲法國烏賽大學理科碩士學位,1925年夏畢業於法國西方工學院,並被聘為該院的助理教授。那時,正值中國國民革命蓬勃開展,1924年春孫中山在黃埔創建陸軍軍官學校,俗稱黃埔軍校,委任蔣介石為校長。6月16日舉行首期開學典禮,錄取新生499人,孫中山核定校訓為“親愛精誠”,並以“革命軍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為題發表訓詞,奠定國民革命軍的堅實基礎。

陳祖康與熊雄(又名披素)是留法時的同學,熊雄先於陳祖康回國,在黃埔軍校經周恩來推薦,繼周恩來後任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多次去函去電,請陳祖康返國參加革命,陳祖康遂辭去西方工學院的教職,於1925年春離法回國,來到黃埔軍校任少校政治教官。

1926年秋,黃埔軍校第五期開學。一天,熊雄找到陳祖康說:“到現在,五期已經開學了,學校萬事俱備,惟校歌尚付闕如,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政治部方面大家都認為你對詩歌獨具專長,要你撰寫一篇校歌的歌詞,請你立即動筆。”陳祖康無從推辭,很快動筆寫了這首歌詞,歌詞寫好後交音樂教官林慶梧制譜。不久,他離粵赴閩,校歌有否被採用他不得而知。1927年春有學生自黃埔來見陳祖康,告訴他黃埔學校已有了校歌,並唱了原文,這時他才知道那首歌詞被採用了,後來還被勒石在黃埔軍校的校園內。1985年1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文強來函證實,這首校歌確屬陳祖康所作。

陳祖康到福建後,參加國民革命軍東路軍政治部的工作,先後任東路軍政治部宣傳科長,福建陸軍幹部學校政治教官。1927年1月在閩南從事革命活動,任閩南特委委員、福建臨委委員;10月任閩西特派員;12月當選福建臨委執委。1928年2月當選閩南臨委常委,兼省臨委組織部長,4月代理福建臨委書記,6月中旬投靠國民黨張貞部,6月24日福建臨委開除其黨籍。他在國民黨軍中任過少將,1979年2月在台灣病故,享年79歲。

大浪淘沙,書寫著人間滄桑。風雲變幻,折射出人生軌跡。陳祖康這位早期的共產黨人,由於歷史的局限和自身的因素,最終沒能成為正義的代表者,反而與共產黨分道揚鑣,其教訓是值得吸取的。但是,他在早期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一定貢獻,黃埔軍校校歌的創作,仍然值得一提,正如他自己所說:“在這校歌的字裡行間,無疑是代表了一部分黃埔精神。”

校歌歌詞

第一首

《陸軍軍官黨校校歌》

制定於1924年,歌詞是:

“莘莘學子,親愛精誠,三民主義,是我革命先聲。

革命英雄,國民先鋒,再接再厲,繼續先烈成功。

同學同道,樂遵教導,終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灑花,以校作家,臥薪嘗膽,努力建設中華。”

第二首校歌

《三民主義歌》

黃埔軍校校歌黃埔軍校校歌
三民主義歌由中國國民黨黨員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邵元沖合作作詞,首次出自民國十三年6月16日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埔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對該校師生之訓詞。

北伐成功之後,中國國民黨選擇三民主義歌歌詞為黨歌並公開徵求伴隨音樂。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參賽者獲勝,得到500銀圓獎金。1930年3月24日,由於當時中華民國處在訓政時期,許多國民黨黨員提議使用《三民主義歌》作為國歌,並且曾在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被選擇為世界最佳國歌。

由於反對使用一黨標誌代表全國,所以設立了國歌編制研究委員會,支持國民黨黨歌。1937年6月3日,中央常務委員會批准了提案, 而在1943年, 《三民主義歌》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並且延用傳唱至今。

歌詞是: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第三歌

校歌曲譜校歌曲譜
《中央軍事政治黨校校歌》

系由陳祖康寫詞,林慶培譜曲,自1926年制定後,一直在台灣的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傳唱至今,故亦 稱之為《黃埔軍校校歌》,《陸軍軍官學校校歌》或簡稱《黃埔校歌》。

歌詞為: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

這是革命的黃埔。

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

預備作奮鬥的先鋒。

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民眾,

攜著手,向前行,

路不遠,莫要驚,

親愛精誠,繼續永守。

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作者簡介

陳祖康,字紹文,號宜安,生於1904年,原籍福建漳平,出生於一個世代書香之家。他在法國留學七年,畢業於法國西北工學院。共產黨員熊雄在巴黎介紹他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熊雄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後,邀請陳祖康回國擔任軍校的政治教官。陳雖是學理工的,但國學根底深,能文能詩。一次,熊雄告訴陳祖康,黃埔五期已開學,就是缺校歌,政治部希望他能寫一首。於是,陳祖康請來音樂教師商量,寫了一首77個字的校歌。
不久,陳祖康參加了北伐。1933年,福建事變發生,陳在福州,和這次事變有關聯,事變失敗後定居長沙。幾經打擊,陳悲觀失望,不是喝酒,就是打麻將。在長沙警備司令部工作時,曾聽過他政治課的軍統特務范裕厚說服他加入軍統。這樣,這位軍校校歌作者由於失去革命信心而成為一個軍統特務。
1936年兩廣事變爆發後,他到湖南醴陵收集廣西方面的動態,“成績良好”,後被派往老家福建工作。在擔任軍統閩北站站長期間,曾查到一封日本台灣總督中島滿從香港寄給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的信並上報中央,嚇得陳儀趕快把他的日籍太太送到長沙並表示對中央的忠誠。
1939年,陳祖康被派到上海從事情報工作,從陳公博那裡獲得了美國需要的日本剩餘海軍艦隻的位置的情報,從而幫助美軍飛機徹底解決了日海軍艦隊。隨著抗戰的即將勝利,為了保證國民黨軍隊進入上海,他和日軍高級軍官勾結,破壞了共產黨在上海日軍下級官兵中的策反。
抗戰勝利後,陳祖康返鄉競選所謂“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並當選為代表。大陸解放時,陳祖康隨國民黨逃到台灣。1960年,陳又受命赴香港進行反共的情報工作。由於活動猖獗,1962年被香港政府逮捕入獄。返回台灣後,於1979年2月25日病死,終年76歲。

綠委改詞爭議

2
陸軍軍官學校陸軍軍官學校
016年11月,民進黨“立委”劉世芳在立法機構質詢時表示,為了培養軍校生“國家認同”,台“國防部”須將陸軍軍官學校(其前身俗稱“黃埔軍校”)校歌中“黨旗飛舞”一詞改為“國旗飛舞”,避免“黨國不分”的狀況。對此,台陸軍退役中將吳斯懷、前“國防部長”高華柱、陸軍退役少將於北辰表示要尊重歷史。對於相關爭議,台“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表示,尊重雙方說法,至於綠營民代要求更改校歌的要求,他則說防務部門會“綜合考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