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部

獨孤部

語出:《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元年》:“代王什翼犍使白部、獨孤部南御秦兵,皆不勝。”胡三省注引令孤德棻曰:“魏氏之初,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與魏俱起,為部落大人,遂為獨孤部。”

起源

五胡十六國末期出現的北方遊牧部落之一。匈奴後裔。
關於獨孤部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1、東漢皇孫劉進伯之後:
出自《晉書》,劉秀裔孫劉進伯官任度遼將軍,在一次平定匈奴叛亂的戰鬥中被俘,被匈奴人軟禁於獨山之下,娶妻生子,後代有一個叫“尸利單于”的人,自號“獨孤”(意思即獨山下的孤兒),傳至六世孫羅辰時,隨北魏孝文帝遷居洛陽,遂為河南人,以其部為姓,稱為獨孤氏。
出自史學家胡三省的註解:“魏氏之初,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與魏俱起,為部落大人,遂為獨孤部。
第一個說法有附會之嫌,第二個說法比較籠統,按照獨孤部所處的位置分析,獨孤部當是來源自河東匈奴。靳準之亂後,劉曜石勒瓜分漢趙國的政治遺產,遺留在并州北部的匈奴遺民組成了新的部落,以獨孤自名。又有一部分逃入山中,被稱為山胡或者稽胡。
自從漢末南匈奴分裂,至漢國、前趙相繼滅亡,“匈奴”這桿旗幟徹底失去號召力,匈奴後裔紛紛重組,屠各、宇文、沮渠、賀蘭、鐵弗、獨孤、稽胡等新部落先後出現,蓋一理也。

世系

名義上的祖先:劉進伯
最早的祖先:伏留屯
最早且可考證的祖先:劉庫仁(獨孤沒根)
太和改制以前姓獨孤,此后姓劉氏,宇文泰改制後,其在西魏—北周的後裔複姓獨孤,在東魏—北齊的後裔仍姓劉氏。在劉姓宗譜中,稱為獨孤劉氏,郡望:河南。
獨孤世系

主要人物

劉庫仁

劉庫仁(獨孤沒根),獨孤部酋長,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兼女婿。拓跋部被前秦消滅,苻堅厚待劉庫仁,加封其為陵江將軍、關內侯,與劉衛辰分領黃河兩岸。淝水之戰後,準備援救困守在鄴城的苻丕,被後燕奸細刺殺。

劉顯

劉顯(獨孤醜伐),劉庫仁的兒子。劉庫仁被殺後,其弟劉眷(獨孤頭眷)成了獨孤部的酋長,劉顯不服,不久暗殺了劉眷,引起了部落內訌。劉眷的兒子劉羅辰(獨孤奴真)投降了拓跋珪,拓跋珪聯合後燕,消滅了獨孤部,劉顯逃奔西燕,不知所蹤。

獨孤信

西魏人物,美男子,宇文泰手下重要將領,據說上陣廝殺之前都要先梳洗打扮一番,人稱獨孤郎。有一次,帽子戴歪了,卻更顯得風流倜儻,留下了“側帽風流”的成語。
生有七子四女,其中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北周宇文毓、隋楊堅、唐李虎(李淵之父),被坊間譽為史上最牛的老丈人。
宇文泰死後,被權臣宇文護所殺。

獨孤求敗

金庸筆下的虛構人物。
金庸書中武功最高的人物,當數獨孤求敗。此公從無出場,單憑留下的一鱗半爪,就足令天下英雄神思馳盪,頂禮膜拜。他在石壁上留言道: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他又留下劍冢,第一柄是青光閃閃的利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第二柄是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第三柄是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第四柄是木劍: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後來楊過在神鵰幫助下,習練重劍,晉級絕頂高手之列。令狐沖跟獨孤求敗的傳人風清揚學得獨孤九劍,劍術瞬間無敵於當時。這些信息反過來襯托獨孤求敗的武功造詣高山仰止,臻於化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